網上常常有些自以為是詩人的詩人,發表些什麼七絕、五絕、七律、五律。
當然也有好的,不過攤兒哄的居多。
是否“絕”詩,也有簡單的判別方法,不過最起碼要懂得“平仄”格式、律、韻。
是否“律”詩,則有一個最簡單的判別方法。一般人都可以對“律詩”進行初判,如果初判不合格,算了,起鬨。
如果不符合基本的詩詞格律,寫出來的最好的也只能稱作“打油詩”。所謂好的,指有轍口、有板眼、押韻。要是連這個都沒有,就連垃圾都不如了。
“打油詩”不能小看,因為這種“題材”完全脫離“格調、韻律”限制,往往更能表達作者的心情和當時的意境。
另有一種所謂“順口溜兒”、“民謠”、“歌謠”、“兒歌”之類的,聽着也很好聽,順耳。充其量也只是“民俗”、“下里巴人”之類,登不得大雅之堂。不過往往可以看到民間的人心趨向。
那麼怎麼初判一首詩是不是五或七“律”詩呢?舉兩個例子,一說就明。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一首五律、一首七律。
每首詩都分為兩闕,上半闕四句,下半闕四句。
注意:上半闕的後兩句、下半闕的前兩句必須分別是一幅對仗工整的“對聯”。
這樣,連首詩共有四幅“對聯”。
分別是: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而且,一個人既自稱寫詩,又能在一首詩里,完成兩幅對仗工整的“對聯”,其它的,就不要細究了,錯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