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魏救趙】是個成語,字典上解釋為襲擊敵人後方,迫使敵人後退。味同嚼蠟。
其實,把“竊符救趙”當作成語也未嘗不可,怎麼解釋,全在自己了。這樣,兩個成語都與趙國有關,而且都是“救趙”,那麼,戰國七雄,為什麼趙國這麼倒霉呢?原來趙國地處現在的河北、山西南部一帶,正是華北平原,一望無際,無險可守,首都邯鄲首當其衝,動不動就被包圍了!所以,可以這樣預測,邯鄲的城牆應該是城牆裡面最為高大、堅固的,護城河也應該水深寬闊,瓮城也應該不小。否則,趙國早完了,成不了“七雄”之一。當然,這和趙國的君正臣良,兵強將勇也有關係。總之古稱“逐鹿中原”指的正是河北、河南一帶,趙國處於被爭奪的中心。
【圍魏救趙】,說的是當時的“世外高人”鬼谷子先生有兩個徒弟,名叫孫臏與龐涓。孫臏為人謙和、善良,而龐涓卻是個小人。兩人同時學得師傅的“不傳兵法”,龐涓先出山,得到魏王的重用,這小子怕將來師兄超過自己,把孫臏騙下山來,利用手中權勢,幾乎把孫臏害死,甚至施以重刑,敲掉了孫臏的膝蓋骨。後被齊國皇親田忌救出,住在齊國。
後來魏國包圍了趙國首都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所謂“唇亡齒寒”,齊國派田忌、孫臏為主帥、軍師,出兵救趙。而孫臏就使用了“圍魏救趙”的方法,派部分軍隊直取魏國首都,在龐涓回救的路上,設下埋伏,一舉全殲魏軍,殺了龐涓,一來深仇得報,二來清理師門。
孫臏乃是著名的《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的後人,深得祖上真傳,再加上鬼谷子先生的調教有方,真箇是用兵如神、無往不勝。後來也著有“孫臏兵法”,但和更早的“孫子兵法”沒什麼關係。在和龐涓的這場同門師兄弟的鬥智鬥勇戰鬥中,多次運用了“孫子兵法”中的精神思想和妙計,才取得勝利。
比如: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十則圍之,五則功之,倍則分之
故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
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功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等等,在這次戰爭中幾乎都用到了,還有更多的,不一一贅述。總之孫臏把孫子兵法爛熟於心、融會貫通,靈活運用,才能以弱勢之兵,全殲強敵。
至於後來的“三十六計”,與孫子兵法沒什麼直接關係,那是後人,根據歷史上有名的取得勝利的戰例加以總結而成。【圍魏救趙】就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計。
“竊符救趙”是發生在戰國時期的另一個故事,更具傳奇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