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是个成语,字典上解释为袭击敌人后方,迫使敌人后退。味同嚼蜡。
其实,把“窃符救赵”当作成语也未尝不可,怎么解释,全在自己了。这样,两个成语都与赵国有关,而且都是“救赵”,那么,战国七雄,为什么赵国这么倒霉呢?原来赵国地处现在的河北、山西南部一带,正是华北平原,一望无际,无险可守,首都邯郸首当其冲,动不动就被包围了!所以,可以这样预测,邯郸的城墙应该是城墙里面最为高大、坚固的,护城河也应该水深宽阔,瓮城也应该不小。否则,赵国早完了,成不了“七雄”之一。当然,这和赵国的君正臣良,兵强将勇也有关系。总之古称“逐鹿中原”指的正是河北、河南一带,赵国处于被争夺的中心。
【围魏救赵】,说的是当时的“世外高人”鬼谷子先生有两个徒弟,名叫孙膑与庞涓。孙膑为人谦和、善良,而庞涓却是个小人。两人同时学得师傅的“不传兵法”,庞涓先出山,得到魏王的重用,这小子怕将来师兄超过自己,把孙膑骗下山来,利用手中权势,几乎把孙膑害死,甚至施以重刑,敲掉了孙膑的膝盖骨。后被齐国皇亲田忌救出,住在齐国。
后来魏国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所谓“唇亡齿寒”,齐国派田忌、孙膑为主帅、军师,出兵救赵。而孙膑就使用了“围魏救赵”的方法,派部分军队直取魏国首都,在庞涓回救的路上,设下埋伏,一举全歼魏军,杀了庞涓,一来深仇得报,二来清理师门。
孙膑乃是著名的《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的后人,深得祖上真传,再加上鬼谷子先生的调教有方,真个是用兵如神、无往不胜。后来也著有“孙膑兵法”,但和更早的“孙子兵法”没什么关系。在和庞涓的这场同门师兄弟的斗智斗勇战斗中,多次运用了“孙子兵法”中的精神思想和妙计,才取得胜利。
比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十则围之,五则功之,倍则分之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功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等等,在这次战争中几乎都用到了,还有更多的,不一一赘述。总之孙膑把孙子兵法烂熟于心、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才能以弱势之兵,全歼强敌。
至于后来的“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没什么直接关系,那是后人,根据历史上有名的取得胜利的战例加以总结而成。【围魏救赵】就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
“窃符救赵”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另一个故事,更具传奇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