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最早是女官儿,民间俗称女太监。 汉代有名的才女班超;宋代女进士林妙玉;唐代女校书薛涛;明朝女能人万贵儿;都曾是宫中女官。 女官存在的历史很长,记录3000年前周礼“天官”一节中,便有《女史》一节:"女史,掌王后之礼职。掌内治之贰,以诏后治内政,逆内宫,书内令",周代共设女史8人。 以上列举的这些“女太监”,都是宫中女官,太监只是民间俗称,官方是绝不会将她们叫做太监的。 由此看来,按民间说法儿,应是因她们作为女官等级较高而来,而非她们真的像后世所称的太监一般受过宫刑。因此,女太监是很光荣滴。 后来的“太监”一词,最早出现于辽,本来是政府高级职位的名称,并不一定由宦官担任。至明朝时,低阶宦官名少监、中监,高阶宦官是太监;于是太监变成了高级宦官的称谓,到清朝时,宦官统称为太监,成了宦官统称。 太监被宫刑不是因为他有罪,而是怕他给皇上戴绿帽子,对于女子而言,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太监是防止淫乱后宫,保证皇子皇女是皇帝的孩子,女性不会妨碍血统纯正。宫女是皇帝后妃系统的补充,也有观点认为宫女也是皇帝的女人,所谓后宫三千佳丽就是包括宫女。 幽闭了的,皇帝收去干嘛?就算是武则天也不怕宫女影响血统纯正,她自己的孩子都是从她肚子里面出来的。 如果看过韩剧古装戏,就会知道,朝鲜古代与明清同时期的新罗、高丽、咖耶统治者对血统也十分讲究:皇帝的直系亲属叫“圣骨”,非直系亲属叫做“真骨”。只有皇帝没有子女,“圣鼓”脈绝时,为维持“国体”,会选择“真骨”继承大统。 而且,所有的“贵族”、“良民”都有所谓“骨品”,这些人属于统治者,另外的大多数人,属于“贱民”骨品,并且,国法规定“骨品”是世代相传滴,除非例外,皇帝陛下手谕或诏书,否则无法改变,贱民也世世代代永远是贱民。 按照朝鲜古代的说法,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众多热闹的韩剧,正是以此为题材,大做文章,演绎了很多精彩绝伦的“韩国古装历史剧”。 不过女性宫刑确实是存在的,所谓“男去势女幽闭”。都叫做“宫刑”或“腐刑”。 鲁迅曾经考证过:“从周到汉,有一种施于男子的宫刑,也叫腐刑,次于大辟一等。对于女性就叫幽闭,向来不大有人提起那方法,但总之是决非将她关起来,或者将它缝起来。近时好像被我查出一点大概来了,那办法的凶恶、妥当,而又合乎解剖学,真使我不得不吃惊。”
鲁迅所说的“幽闭”是如何实行呢?有一种解释是“宫,淫刑也,男子割势,妇人幽闭,次死之刑。”,就是说,宫刑是仅次于死刑的最严厉的刑罚。
也有的将其解释成关押、缝合、切除卵巢、或者用木棒击打腹部造成子宫脱垂的。下面是古文记载的大同小异的各种解释: 1、男女不以义交者其刑宫,是宫刑为淫刑也。妇人幽闭,闭于宫使不得出也。 2、捣蒜纳婢阴内,而以绳闭之”、“以锥钻其阴而锁之,弃钥匙于井。 3、五刑除大辟外,其四皆侵损其身,而身犹得以自便,亲属相聚也。况妇人课罪,每轻宥于男子,若以幽闭禁其终身,则反苦毒于男子矣。椓窍之法,用木槌击妇人胸腹,即有一物坠而掩闭其牝户,只能便溺,而人道永废矣。是幽闭之说也。 4、传谓:‘男子去势,女子幽闭,皆不知幽闭之义。’今得知,乃是于牝剔去其筋,如制马豕之类,使欲心消灭。国初用此,而女往往多死,故不可行也。
以上关于“幽闭”列出的各种说法,是作为一种“刑罚”而出现的。对象是有罪的妇女。而这些受刑的妇女,与“太监”无关。 太监肯定受过宫刑,但是,受过宫刑的也不一定都是太监。按命题逻辑学说,这叫做:原名题成立,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司马迁能说是太监吗?他是汉武帝的仇人,怎能让他出入后空、伺候圣上涅?
再说,司马迁的《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怎能出自太监之手?那岂不是太丢人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