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性”,中国自古有经典解释:《三字经》明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就是说人生下来都是“善”的,所谓人心一念善天成。长大进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员,坏了,习相远了。各种人物都有了。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全来了。所以,谈到“人性”,离不开社会,就是说离不开所在社会的社会制度。
看古文《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栀,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讲的是:齐国的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楚国比齐国强大得多,楚王想乘机羞辱一下晏子,以显大国威严,事先与群臣安排了一场“戏”,以便达到羞辱晏子的目的。
晏子到了,酒席宴上,酒至半酣,有两个手下兵丁捆着一个“犯人”来向楚王请示如何处置。楚王故意大声问:“犯人何人、何罪?”,兵丁回答:“齐国人,偷抢东西,强盗。”楚王故意回过头来对晏子说:“是不是齐国人都是强盗啊?”晏子很严肃的站起来回答说:“我听说,橘树生长在淮南,结橘子,若是生长在淮北,只能结栀子。树叶虽然一样,结的果实不同、味道不同。为什么呢?水土不一样!现在,子民在齐国不偷盗,到了楚国,就成了强盗,是不是楚国的环境、国情把人变成了强盗呢?”楚王自我解嘲说:“看起来,不能与圣人(指晏子,因为晏子非常有名)开玩笑啊,我这是自取其辱。”
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栀。”成为象成语一样的千古佳句。
人若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如何呢?生不用说了,“性本善”。长就不同了。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一个皇帝,到今天也没变。既有皇帝存在,中国人,人人都想做皇帝。这是人“生而平等”的天性使然。所以,中国人的“人性”都不好,因为大家都想做皇帝,而天下皇帝只有一个,这样一来,中国人从上到下,大多不是强盗,就是小偷儿,要不就是太监、娼妓。
不过这说的是在“共产党”皇帝统治下,好货不多,好的人性几乎没有。古代封建帝制下的人,不一样,比现在的人的“人性”好得多,因为古代有帝制下的“敬天”文化。历代皇帝都称自己“受命于天”。还算说得过去。共产党就完蛋了,一群穿着马列破鞋的土匪,在这帮子畜生治下,能有什么“人性”?所谓“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就是这个意思。
美国社会制度的优越在于,它把这种人人生而平等的天性,用独立宣言的形式宣扬出来,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用民主的制度,达到了社会各方面的综合平衡。在美国,没有人想做皇帝,因为没有皇帝,只有人人自由、民主控制、法律保障。人的所谓“道德”、““素质”……一句话“人性”就比较“和谐、自然”,比较好。就是说,人生活在美国社会,不会变成强盗,会变成好人。当然,这只是general。也有那不管不顾的宵小之辈、亡命之徒 ,那就谈不到什么“人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