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二中国炼钢历史悠久,从上世纪58年就开始了,58年大跃进时期,钢被称为“钢元帅”,全民大炼钢铁被称为“钢元帅升帐”;大炼钢铁的口号是: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心发慌。代替了中国古老而传统的口号:家有余粮,心中不慌。民以食为天变成了民以钢为天………炼来炼去,炼了N多年,终于炼成了世界钢产量第一,结果,靠,太多了,又卖不出去了,咋办?总不能吃钢筋嚼盘条过日子吧。
于是乎人民领袖、三军统帅习二大爷,创造了伟大的《习近平思想》,在为中国和世界指明了前进方向,一带一路、中国模式向世界输出的同时,趁机把过剩的钢铁卖出去。一举两得、一箭双雕。何其英明乃尔!
不过且慢,中国的所谓钢铁,变成了钢渣,怎么说呢?原来,有首歌唱到:月亮走我也走。中国傻逼似的一心提高钢产量,别的国家也没闲着,美国和西方先进国家包括日本,早就开始在钢的“质量”上下功夫,优质钢、合金钢、特种钢……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相比之下,中国的钢铁可就成了钢渣喽,惨不忍睹。难怪川普总统打“关税战”的时候,第一个就把中国的“钢元帅”拿出来祭刀。
下面科普、介绍一下中国的钢渣:
1、“钢产量第一”的中国仍需从日本进口钢材。特别是特种钢。首先中国是钢铁大国,但不是钢铁强国。中国钢铁年产量全球第一但是绝大多数都是中、低级钢材;合金钢、特种钢技术不过关;只能大量依赖进口。 当年瓦良格买回来之所以一放好几年就是因为航母的甲板钢。日本的特种钢品质一流,价格比欧洲有优势,所以相对进口的比较多。国产的宝钢也是用日本的技术。
日本钢铁产量只有中国的一成,能买多少矿石?但是日本的钢材的利润却完爆中国。国内钢铁行业,粗钢之类的产品每吨的利润甚至不足0.5元,只靠生产低技术的粗钢,就算年产500万吨,一年的利润也只有二三百万。而高技术的钢种,比如车用钢板,吨利润在300到500元左右,是粗钢的几百到上千倍。而精密钢之类超高性能的特种钢,吨利润都在上千甚至几千元,是粗钢的几千甚至上万倍。钢铁行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行业,习二中国靠“海量”换利润这种低级的思维,纯属破鞋思维。卖一千次,不如楼凤卖一次。
日本的优质钢材,中国国内完全没有能力生产。比如高精度模具钢,中国想制造高精度模具,就只有买日本的钢材。尽管中国是“钢产量第一大国”,每年也依然要从日本进口大约200万吨各类钢材——进口的基本上全是中国自己无法生产的特种钢材,是那些吨钢利润达到粗钢的几百甚至几千倍的品种。
裆中央新闻上大肆宣传、炒作的“终于实现国产化”云云,全是放屁。中国的又是钢材生产线基本上都是合资的。比如车用钢板,基本上都是用的新日铁的技术。中国出原料、资金、人力还要承受污染,却只拿了一个小头。
2、中国航空超高强度钢材的研究制造仍存在瓶颈。 如果把发动机和飞控设备分别比作飞机的“心脏”和“大脑”,航空超高强度钢制作的起落架就是飞机的“腿脚”,“没有强健腿脚,纵使心脏和大脑再强大,巨人依然站立不起来”。 例如,不久前发生的以川航客机迫降事件:由于超重滑行,飞机落地时“轮胎都瘪了”,但依然实现安全着陆,得益于超高强度的起落架。如果没有高标准的起落架,“这种迫降是致命的”。 无论起飞还是降落,起落架都是支撑飞机的唯一部件,尤其是在飞机降落阶段,其承载的载荷不仅仅来自机身重量,还有飞机垂直方向的巨大冲力。
因此,起落架的材料只能依靠特种钢材。 中国专家直言,飞机起落架用钢“代表着一个国家超高强度钢的最高水平”。 目前,由于中国国产材料不过关,首架C919下线试飞时,起落架只能用进口材料制作。 就目前起落架钢材使用现状来看,美国300M钢使用范围最广。迄今为止,美国九成以上军民用飞机起落架材料由300M钢担纲。
美国300M钢采用真空热处理技术,零件表面光亮,无氧化脱碳、增碳和晶界氧化等缺陷,提高了表面质量。与此形成对比,中国国内用于制作起落架的国产超强度钢材有时会出现点状缺陷、硫化物夹杂、粗晶、内部裂纹、热处理渗氢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与冶炼过程中纯净度不够有关。
中国的超高强度钢材研制水准与欧洲、俄罗斯基本相当或略有优势,但在材料创新基础研究能力,尤其是高纯度熔炼技术方面与美国差距巨大。
航空器关键构件达到长寿命、高可靠、结构减重,首先要“过了纯净度关”,才能谈抗疲劳性等金属材料的其他特性。 《科技日报》报道称,全球航空航天材料市场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庞大市场,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258亿美元,目前高端新材料基本被美国和欧洲垄断。 据测算,中国高温合金行业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年市场缺口近1万吨。
在大型飞机结构性关键部件用钢方面,中国整体水平基本上可以满足国防军工、装备制造、国民经济发展要求,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尤其在航空航天用高温合金方面,中国仍处于跟跑阶段。在航空用高纯度单晶高温合金制造上,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四代技术的应用量产,而中国国内“只到了第二代,三代、四代技术仍在持续攻坚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