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晶硅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晶体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处于新能源发展的前沿。主要用于半导体材料和太阳能光伏产业。近些年由于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硅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用 途:是制造半导体硅器件的原料,用于制大功率整流器、大功率晶体管、二极管、开关器件等。
有关的技术发展历史如下:
1947年,美国科学家做出第一只电子真空三极管,迅速进入商业领域。第一支半导体晶体管也由美国的物理学家研制,进入商业领域在十年以后。
所谓电子真空三极管,是在电子二极管的阴极、板级之间,加入一个栅级,控制电子的流量。这样可以对电子信号儿进行放大,再加上什么滤波、整流、调频、接受、放音等步骤,就成了早期的电子管收音机。所以,在半导体管代替电子管之间,有将近20年的差距。虽然晶体管儿,与电子管儿同一年代被发明,晶体管进入商业领域要复杂、缓慢得多。
晶体管之所以最终取代电子管,关键在于最基本的“单晶硅”的拉制。拉制成功高纯度的单晶硅,是所谓计算机“芯片”技术的最基本的基础工艺和技术。纯度越高,芯片的体积就越小,所存储和处理的信息量确大大增长。目前已经有成熟的芯片植入技术,把芯片植入人体,人体却毫无觉察。真正的高科技前沿在于:进一步减小芯片体积、降低工作电压,大功率、高效的微型电池。目前不断有有关“生物电池”、“细胞”层级的存储技术的相关报道。
中国在六十年代初,就有报道,自己拉制出了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单晶硅”。后来呢?不用说了吧。如果从那时开始,致力于半导体研究、开发,以中国那样的条件,也只有1%的可能性与现在的Intel公司相比。
现在倒好,半个世纪以后,中国的所谓“龙芯计划”居然敢声称要与Intel一争高下,还说什么,已经生产出比美国更高级的芯片,就是没人用!不知中国人的脑子怎么长的,居然还列入“国家科技开发项目”。说“中国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比驴都不如,一点儿错没有。
据说还要建立中国的“诺贝尔”奖项。甭问哪?第一个获奖的肯定是习近平喽?他创造了“振兴中华民族的中国梦”。
以上不过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最为浅显的道理。其它所有各个高科技领域不会有太大的差别。甚至连普通民用、生活产品的质量,也与此类似。要不,中国人为什么去日本抢购马桶垫儿、去德国抢购切菜刀呢?
所以,归根到底,中国的“高科技”只有“望洋兴叹”与“闻屁跟风”的份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