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中的成語,應該是中文的精華。自己也常常以此為驕傲,覺得中華民族就是了不起,光是成語,就夠那些外國佬兒學一輩子的,還不見得學的會! 比如“黔之驢”、“姜太公釣魚”、“守株待兔”、“緣木求魚”………等等,那太多啦。 寫文章,用慣了成語,往往不是成語的地方,也四字一節,節奏分明,讀起來朗朗上口、鏗鏘有力。比如:三國演義中“武鄉侯罵死王朗”中的一段,諸葛亮開口,大部分四字成節,罵得這叫一個痛快,難怪把王朗罵死啦。 《諸葛亮聽後在車上大笑曰:“吾以為漢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論,豈期出此鄙言……吾素知汝行: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世;理合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願食汝肉!……汝既為餡諛之人,只可潛身縮首,茍圖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稱天數耶!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汝即日將歸於九泉之下,何面目見二十四帝乎!老賊速退!可教反臣與吾共決勝負!” 王朗聽罷,氣滿胸膛,大叫一聲,撞死馬下。後人有詩讚孔明曰:兵馬出西秦,雄才敵萬人。輕搖三寸舌,罵死老奸臣。》 可是,有句英文成語,改變了我的看法,覺得,英文的成語,有些比中文要高明,比如這一句:“Wherever you are,be there。” 怎麼說呢?怎麼翻譯涅?“隨遇而安”?“四海為家”?“與世無爭”?“隨俗沉浮”?“浪跡天涯”?………似乎都不合適。 如果翻譯,那意思有太多啦:走到哪兒吃到哪兒?走哪兒算哪兒?哪兒都一樣?無論你在哪兒,就呆在那兒?……… 總之,翻譯成什麼都不像話。因為其中的意思太深刻了,大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思。其中有一種翻譯,我認為算是不錯的:“人生在世,追求和享受的是過程,而不是目的。”您看這意思有多麼的深刻!哲學家也不見得有此高論。 結論:“Wherever you are,be there”,這句英文成語的翻譯竟然可以因人而異,各取所需!您看看,這英文的成語,是不是比中文成語高明得多? 您要是不信,這兒還有一句毛老土匪的翻譯:“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無論我們走到哪裡,就要同那裡的人民結合起來,生根開花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