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歸一,大道至簡,理出於易,道不在遠。真理之布由一根紗線織成。把事情看得越單純,就越接近真相,也就越接近真理。
歷史也一樣,如果沒有清晰的脈絡,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想哪兒侃哪兒,滿嘴跑舌頭,那就是嚼屍啖糞扯混球,玩弄死人奸屍犯。
歷史有長有短,最佳解釋:昨天是歷史,今天是現在,明天是將來。不過,作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地區………時間跨度要長一些。
中國歷來非常重視歷史,因為中國黨政一家、軍政一家、軍民一家。黨史就是國史、國史就是家史。從邏輯上這麼一推理,就剩下黨史了。
中國人“研究”歷史,有兩個中國特色的通病:一是把對歷史的了解,當成學問淵博的標記;二是把本不是歷史的東西,硬說成是歷史。基本上是共產黨系統的御用文人或者是太監婊子一類的“歷史學家”。
舉個簡單的例子:“文化革命”算是歷史嗎?不算。因為“文化革命”是毛澤東晚年發動的一場中國式的人類浩劫,當他的頭像還高懸午門、屍體受萬人膜拜的時候,把文革當作“歷史”來總結,毫無意義。更何況,習二大爺的“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已經把把文革從過去完成時,變成了現在進行時。
記敘文革時期的種種怪象、另當別論,其意義在於儘量還原事實真相,不止“文革”,“大躍進”、“困難時期”………等等等等,只起還原、積蓄歷史真相的作用。
歷史,是已發生事件的或簡單或繁雜的羅列。它既不總有參考的價值,也不總有歷史和現實的意義。它需要博聞強記,而博聞強記,只對考試有用,對臭顯擺自己的“學問”有用,並不是學問的全部內容。
學問的真諦,需要的是沉思,想象,發揮,創造。也往往與此相悖,相衝突,而非相得益彰,相輔相成。如果一個人,能兩者兼而有之,駕車就熟,那是最好,更多的情況是,兩者難以兼得,常常顧此失彼。而如何“擇優錄取”,就成了很大的問題,艱難的決擇。
中國人的選擇,是前者,博聞強記,沒有疑問,是習慣性的,傳統上的,而非後者,創造性思維。凡事以古論今,凡事尋根查據。在老祖宗的黃紙堆里,灰頭土臉,鼠目寸光。在死人堆里,自淫自慰,自我輝煌。
簡單說,共產主義在人類歷史上是失敗的歷史,中國的歷史,是需要翻過去的一頁。
下面先看看中國被篡改、重寫“近現代史”:
立在天安門廣場正中央的紀念碑,正面雕刻“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鎏金大字。背面碑心由7塊石材構成,內容為毛澤東起草、周恩來書寫的碑文,共150字,其文如下: 人民英雄紀念碑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厯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年以來”是指解放戰爭時期(1946—1949); 三年內戰是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不是黨派之爭,也不屬於內鬥,是人民革命、是人民反對封建、殖民、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鬥爭,共產黨是領導者。共產黨是代表人民的。正式名稱“解放戰爭”。“內戰”的說法是政治錯誤。共產黨、國民黨之間的戰爭,是你死我活的階級鬥爭。也就是說,共產黨是代表人民的,中國古代稱為:弔民伐罪。
“三十年以來”是指以五四運動起點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1949), 標誌着新民主義革命開始;所謂“新民主主義”是毛澤東的共產黨發明的詞彙,區別於孫中山的“舊民主主義”,這樣一來,孫中山國民黨的推翻大清朝的反封建主義革命被一筆抹煞。
把人民解放戰爭的時間段向上推,推到1919年,那時,共產黨還沒出世,還在它媽馬克思的大腿肚子上轉筋呢。更談不到“解放”二字,文不對題。
紀念碑下方基座上的八塊浮雕:其中一幅描繪“武昌起義”,據此,碑文中的上朔三十年,應該是到1911年,這樣一來,辛亥革命就變成了“人民革命”、解放戰爭的前奏曲。
“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以鴉片戰爭為起點的整個民主革命時期(1840—1949); 1840年則是中國受“侵略”的開始,1840年鴉片戰爭,算是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開端,那時,大清帝國尚未滅亡,但是共產黨的祖宗已經在奮鬥犧牲了,可能嗎?
這一句: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厯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也就是說,110年以來,一切符合這三個條件的,都是共產黨的祖宗,他們的旗號、口號都屬於共產黨,他們的“使命”、“歷史功績”也全部屬於共產黨………
這裡面還有另外一層含義:既然上朔到大清帝國了,“中華民國”這個階段,壓根兒就沒有,或者說壓根兒就不合法。相當於共產黨把中華民國整個兒活埋了。
在下面是中國真正的近現代史:
《中華民國》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兩個月後,中華民國於1912年1月1日宣告成立,同年2月12日,清朝宣統帝頒布退位詔書,中華民國正式繼承清朝統治中國。
此後歷經北洋政府、國民政府政權更迭。1928年由中國國民黨完成北伐後長期單獨執政,但在1949年底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利後政府遷往台灣。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成立於1931年11月7日,是中國共產黨在共產國際的支援下於中國大陸所建立的一個全國性政權,與當時的南京國民政府分庭抗禮。該政權主張捍衛工農權益,各省市各民族有獨立自決權,其最初的首都在江西瑞金縣。將其所屬控制區域稱為“蘇區”。
1932年4月15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正式對日宣戰。因第五次反圍剿戰爭的失敗,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被迫於1934年10月撤離江西中央蘇區,1935年10月抵達陝甘蘇區,首都由江西瑞金縣遷至陝西延安。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是保證工農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共和國, 國體是蘇維埃制度。
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共十七條。 1936年12月12日發生西安事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最後一個政府機關“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於9月6日變更為“中華民國陝甘寧邊區政府”,《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正式中止運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共產黨在1949年10月1日於北京建立的新政權——,統治中國大陸,開啟兩岸分治的格局;雖然中華民國政府僅有效統治台灣及部分中國東南沿岸島嶼,但於其後相當長時間內繼續代表中國,亦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直到1971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退出聯合國。
異史氏云:
縱觀中國近現代簡史,《中華民國》取代大清,自1912年始,至今雖弱不衰。
1949年改國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1931年成立,至1932年向中華民國投誠,詭稱“中華民國邊區政府”,後北結蘇俄、東投日本,把中華民國趕到台灣。雖強不盛。
其中又有聯合國介入兩國紛爭,《中華民國》於1972年退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
夫子曰:亂乎哉?太亂也!是時太監婊子屎家橫陳,黨屎、國屎、野屎、文屎污穢遍地,臭乎哉?太臭也!
以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現狀,這就談不到歷史了,因為它是現在進行時:
“台灣問題”成為中國綁架國際社會和美中關係的工具。
一、台灣是獨立國家,無需再次獨立。 1、台灣事實上早就是個獨立的國家,用不着“再次獨立”。 2、是否聯合國成員國,不是判定“國家”的標準。實際上,世界上對台灣免簽的國家,比對中國多好幾倍。 3、1999年《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提出:在1991年修憲後,中華民國政府已將國家領土範圍限定於台、澎、金、馬,正副總統與國會議員也僅由台灣選出,並也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性。台灣和中國大陸的關係早就已經是“國家與國家”,或“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而非“一合法政府、一叛亂團體”,或“一中央政府、一地方政府”的內部關係,因此無需宣布獨立。
這是所謂的“兩國論”。“兩國論”沒有“台灣獨立”的意思,只是要求大陸和台灣以“國國對等”的條件進行“統一談判”。被中國大陸誣衊為“台獨”,那是“中國統一”或“祖國統一”的“和平統一”的最後機會。
二、台灣正在努力擺脫對大陸經濟的依靠 現任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始終堅持以“雙方對等”為條件與大陸發展各方面的關係,所謂寸言不讓、寸句必爭,蔡英文總統不承認“九二共識”,只承認“兩國論”的延伸或者引申。
三、台灣政府對大陸所謂的“斷交雪崩”嗤之以鼻,聯合國在台灣是否一個“國家”問題上,絲毫不起作用。
四、台灣新任行政院長稱自己是務實的“台獨主義者”。與以上所說的台灣現實完全相符: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名字叫《中華民國》,兩岸是互不隸屬的關係。
五、美國的“一中政策”不同於中國的“一中原則”。 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包括美中簽署的三個公報、“台灣關係法”和“美國對台六項保證”。一直以來,美國奉行的是模糊的一個中國政策,美國不接受把台灣當作中國一部分的“一個中國原則”。美國的一中政策沒有改變,但在這一政策之下的台灣的政治現實已經發生變化。
當年參與起草上海公報的美國前駐華大使表示,台灣問題曾經是上海公報起草過程中面臨的最大障礙,最後雙方用各自可以接受的語言描述了一個中國。中國的“一個中國原則”和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內涵不同。
中國講“一個中國原則”,意思不僅是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還包括,台灣是一個省,是中國的一部分。
美國遵循比較模糊的一個中國政策,美國有三個公報和其它文件。美國認知和理解中國的立場,美國只跟北京保持正式關係、跟台灣保持非官方關係,這就是一中的概念。美國不接受中國的“一個中國原則”。
美國不接受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原則,台灣問題有賴於台灣人民和中國人民來解決,應該以和平、非強制的方式,並得到海峽兩邊人民的支持。美國可以接受兩岸通過自由選擇而產生的任何結果,但美國不接受也從未接受過中國的“一中原則”。
美國資深外交官認為: 以45年前的上海公報為第一塊基石建立起來的美國的一中政策,不僅實現了美國的戰略利益,也幫助中國實現了自己的戰略利益,同時也使台灣在這一過程中實現了民主制和經濟發展的繁榮。45年來美國的一中政策沒有改變,而這一政策之下的台灣的政治現實已經發生很大變化。
台灣已經從中華民國政府的合法性基於其代表整個中國的情況發生了變化。因為你不可能在上世紀70年代或80年代在台灣舉行總統大選,因為你只能在一個省里選。因此,當時政府的合法性是建立在中國民國憲法基礎上的。但現在的情況已經是,在台灣舉行總統大選了,政府的合法性不再基於憲法,其合法性已經取決於選舉程序了。
台灣的第二個變化是,民調顯示,兩位百分數的台灣人認為自己不是中國人,而是台灣人;多數台灣人接受既是中國人又是台灣人的認同。芮效儉用含蓄的外交辭令表達了美國的一中政策似乎已經過時。
中國把台灣當作美中交易籌碼、當作中國統戰外交籌碼、當作協迫聯合國籌碼………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下面是有關美中關係“解凍”的相關歷史背景,僅供參考: 中共黨史專家高文謙告訴美國之音: 1972年的上海公報是美中雙方為了各自的國家利益:中國為了聯美抗蘇,美國為了從越南脫身,走到一起了。毛澤東對尼克松的一個說法很欣賞,認為他講了大實話。尼克松說,他是為了美國的利益來進行訪問的。 上海公報用“台灣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的提法,巧妙地迴避了中美關係中的核心問題台灣問題。毛當時說“台灣問題事小,世界問題事大,可以100年後再解決嘛。”。但其實這個問題並沒有解決,成為了中美關係中的一個隱患。高文謙說,“這個隱患今天仍在發作。” “現在川普總統仍然是為了美國的利益,對一中質疑也好,把一中當作籌碼也好,同樣是為了美國的國家利益。在這一點上,當年的尼克松和現在的川普並沒有兩樣。” 45年來美中關係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是這一關係的最大獲益者,而美國現在認識到在這一交往中成了受害者,這也是川普能贏得這次大選的重要原因。奧巴馬政府的後期已認識到這一點,美國對華政策已經做出調整。川普給選民的承諾是要把美國流失的工作機會從中國等其它國家找回來。川普試圖改變中美兩國不對稱經貿交往的局面。” 在上海公報45周年之際,現在回過頭來看一看,像是畫了一個圈,中美雙方現在重新為了各自的國家利益在一中問題上重新進行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