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博文 【美中關係已經被川普政府定位為:全面敵對、注重結果】 【美國重建了中國】 【美國和西方對中國的期望落空】 【中國對美國及西方的滲透】 【美國和西方從渾渾噩噩中覺醒】 【沒有美國和西方,中國什麼也不是】 【中國的好日子結束了】 【貿易戰結束,遙遙無期】
美中關係重塑,川普和美國政府把中國列為“比俄羅斯更加陰險、惡毒的國家”,實際上已經把中國和世界上其它“獨裁國家”並列、平等對待。中國不能搞“特殊化”。
習二中國的“全球命運一體化”、“人類命運一體化”泡湯,建立在“美中戰略夥伴”關係上的“賈瑞中國夢”,被窩裡放屁—獨吞。
美國副總統彭斯的講話對美國、對世界是劃時代的。講話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科技,學術,教育幾乎所有的領域,指出中國對美國的被信棄義與中共輸出“中國模式”,控制世界的野心。
如果硬要拿中國和美國相比,可以說,中國只是一個給臉不要臉、蹬鼻子上臉的國家。
當然,美國也有美國的“問題“。不過,美國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中國的“問題”無解。
看一個國家,要看它的“憲法”。美國從未說過自己是“資本主義國家”,中國的“黨章憲法”明文規定中國是“共產主義國家”。因此,在美中兩國的“對抗”中,中國已經、永遠是個失敗者。
美中“貿易戰”開打”以來,川普和美國政府對中國步步緊逼,招招不離中國後腦勺兒。川普說:“坦率的說,我喜歡現在這個樣子。”……這和川普此前的一些列對美中關係、貿易戰的表態相吻合,川普一直嘮叨:美國重建了中國,中國是一個忘恩負義的惡毒、陰險的國家,就是要讓中國難受!他們欠我們的太多了。川普並一再講“農夫與蛇”的故事,警告、勸誡世人。
而面對川普的強烈攻勢,習二中國卻一反常態、不斷向美國示弱。中方多次向美國傳遞信號,稱希望圓滿解決貿易紛爭。在美軍艦穿越台灣海峽、美徵收中國進口車關稅將等問題上也謹慎回應。中國的做法顯示了不希望事態繼續惡化的意圖。
顯然,習二中國撐不下去了,中國一用再用垃圾、狗屎口號:“繼續韜光養晦”、“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全國人民共克時艱”、“中國人民不是好欺負的,沒有必要向美國磕頭”………就是最好的證明。
就目前講,“貿易戰”至少已經造成了: 1、以“中國製造”自誇、自詡的企業鏈斷裂; 2、美國及西方國家在中國的投資銳減; 3、中國的“搶購海外科技產業”的詭計受阻、崩潰、破產,海外投資”驟減、逃離、虧本”; 4、中國作為“世界加工廠”的優勢不再,諸多美國企業的“加工廠”、“代工廠”紛紛逃離中國,轉向人工成本更低的其它國家……
下面以富士康大規模裁員為例,加以說明,中國幾乎所有的跟富士康類似的以往牛逼哄哄的“加工廠”、“代工廠”都面臨相似的窘境。
見識過富士康代工廠換班的人,都會被如潮水般漲落的人流所震撼。如今,潮水開始退去。 繼6月底,富士康科技集團在中國台灣裁員數千人,近期包括富士康在內的母公司鴻海集團計劃裁員共計34萬人。對裁員一事,富士康解釋為“費用檢視”的緣故。
作為全球最大手機代工廠的富士康此次因何遭遇變故,它的母公司鴻海集團又將如何應對呢?
失也蘋果
富士康的裁員和蘋果公司的砍單有必然的聯繫。今年9月,蘋果發布了三款新品iPhone手機,旗艦機價格為iPhone手機史上最高價格,整個業界乃至蘋果內部都認為,2018年是蘋果銷量最好的一年”。*
基於這樣的判斷,為蘋果生產新款iPhone的核心組裝工廠們,富士康、和碩和偉創投入了比往年更大的準備,來應對蘋果預計的旺盛需求。特別是蘋果業務占據整體營收50%的富士康,對被推遲到10月底上市的iPhone XR,給予了極大重視。
富士康鄭州園區為iPhone XR配備了27條產線,為三款機型中最多,產線的是良率是93%,每條產線每小時生產590台手機,每天運轉長達19個小時。 富士康將幾乎所有產線都押注在iPhone XR身上,在鄭州園區僅保留4條iPhone XS產線。富士康深圳觀瀾園區的12條產線,也隨時準備切換為組裝iPhone XR。 但是,不幸!富士康為蘋果準備的將近60條生產線,從來沒有全部投入運轉過。進入11月,因消費者需求疲軟,國內各大電商渠道對新款iPhone信心大減,上市不足一月,三款手機甚至都有1000元以上的降價。蘋果不得不調整iPhone XR第四季度的訂單,在原計劃上減產約500萬部,相當於富士康滿負荷一周的產能。 蘋果在iPhone XR的大幅減產,自然造成了大規模裁員和削減成本。此外,富士康、和碩們還跟蘋果有另外一個矛盾。之前談多大訂單,才有相應的加工價格。現在蘋果減單,規模化帶來的成本效益不在了,富士康們勢必提價,而蘋果不滿富士康、和碩的漲價行為,減少給它們的訂單,而轉向偉創力和比亞迪。這對富士康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惡性循環使得富士康的訂單進一步減少,裁員風波進一步擴大。
同樣的情況並非首次發生。去年,蘋果最初對iPhone X銷量預測過於樂觀,令許多供應商受損。2018年一季度,iPhone X的產量削減了約2000萬部。 富士康也做了最壞打算。據彭博社11月21日報道,富士康內部備忘錄透露將在2019年大幅減少開支,最高可能達到近50%,約200億元。其中,iPhone業務將縮減60億元開支,並可能有10%的非技術崗位被裁撤。
富士康的鍋,鴻海的筐
富士康業績表現不佳也影響到母公司鴻海科技集團。11月20日,受裁員消息影響,作為鴻海科技集團核心鴻海精密在台灣股價下跌3.3%後,報71元台幣,市值縮水至9870億元台幣(約為2213億元),為2013年11月以來首次跌破萬億台幣。今年以來,鴻海精密更是迄今累計下跌40%。
富士康的處境,直接影響鴻海集團的股價,卻並非是唯一因素。作為占鴻海精密收入35%的A股上市的關聯公司工業富聯,股價慘澹,對鴻海的負面影響不可低估。 今年6月8日,工業富聯在A股上市,收盤時成為A股市場市值最大的科技股。隨後股價一路震盪下行。截至發稿,工業富聯報收11.81元,低於上市發行價。 工業富聯被富士康創始人郭台銘看好,希望藉此向工業互聯網轉型,摘掉代工的帽子。“希望各位不要說我們是工廠,”郭台銘在不同的場合經常說:“我們不是工廠,而是智能製造基地。”
正如富士康對時間財經所表示的那樣,將“藉助大數據、AI及自動化發展成果,目前工業互聯網在集團內部推行已初顯成效。”
但工業富聯能否承擔這一重任還有待觀察,也曾有行業專家表示,鴻海集團並未將蘋果組裝業務納入工業富聯,而將鴻海系60家境內外子公司裝入其中。這種分割本身就令外界對工業富聯的信心不足。
事實上,鴻海手中有好幾個“筐”來打包旗下業務——除了工業富聯外,還有在香港上市將其它品牌手機代工業務單獨出來成立“富智康”,截至發稿市值為72億港元,比年中高點下跌38%。 工業富聯在工業互聯網最具標誌性產業,精密工具和工業機器人的收入比重仍微不足道。據其招股說明書,過去三年,銷售收入分別為9.3億元、6.5億元和9.66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均不足0.35%其,工業機器人產能、產量與銷量更是連續三年下降。工業機器人產量從6600個下滑至3500個,銷量從6100個下滑至3500個。 財務數據顯示,在2018年上半年工業富聯實現營業收入約為1589.9億元,同比增長16.3%;當期對應實現歸屬淨利潤約為54.4億元,同比微增2.2%。 今年6月22日,郭台銘在台北總部的股東會上表示,鴻海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製造商,正處於關鍵轉型階段,將從單純的製造業轉型成工業互聯網平台企業。 現狀並不容易打破,令鴻海常常陷入顧此失彼的境地。以富士康投資美國威斯康辛創造1.3萬工作崗位為例,其背後的代價相當沉重。富士康實際投資在當地的工廠是自動化工廠,只需要3000名雇員,因此平均每個工作,州政府要補償22-100萬美元,到2043年都難以收回成本。 甚至鴻海集團面臨的是,代表傳統製造業的富士康業績遇冷,寄予厚望的工業富聯股價不振,外界也無法確知這次鴻海的退潮將持續多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