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华府后的意外收获(三)间谍战(上)
华府的博物馆基本不收费,但是这个国际间谍博物馆例外,为什么?去了就知道你花的钱真是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 “国际间谍博物馆 (SPY) 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博物馆,记录间谍活动、历史和其当代作用。 它拥有最大的公开展示的国际间谍文物收藏。
该博物馆于 2002 年在华盛顿DC的宾夕法尼亚区附近开业,并于 2019 年搬迁至一座新的扩建建筑,并以全新的展览在 L'Enfant 广场开幕。
每个国家都认为情报对其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博物馆揭开了隐藏的情报世界的神秘面纱,探索其成功与失败、挑战和争议。 博物馆的使命是通过引人入胜的展览和各种学习体验,揭示间谍和情报的影子世界。教育和挑战我们每个人以批判性的方式参与我们周围的复杂世界。 该博物馆旨在提供一个客观、非政治性的论坛,探讨诸如保密对公民自由的影响、技术在情报工作中不断变化的作用以及社交媒体环境中虚假信息的挑战等重要主题。”
这是一个必须亲临现场,亲做体验的资讯和实物繁富,眼花缭乱中忘了自己身处何处,惊心动魄中肾上腺都会加速的间谍史探索之地。让我把一切都说的清清楚楚那是做梦,三天三夜我也说不完。而且就像我们看邦德的电影,情节线索提前预知那还有看的兴致吗? 我们差不多早上一开门就进去了,直到晚上7点关门才依依不舍地离去。可以想见是多么的精彩。中间可以出去吃饭休息然后凭“间谍证”再回来。博物馆为了增加代入感,进去就出现一间密室,调暗了灯光,每个人都配上一个编码和特工代号以及一个名牌。可以在随后的互动情节中输入密码,或者扫描执行接下来的“任务”。对小朋友们来说太刺激了,他们各个翘首期待跃跃欲试。 我的兴趣和时间都花在了内容而非拍照。手机里面的几幅有的是我想记录一下回来再做细致研究的,也有的是我给女儿看的,特别是跟中国有关的,让她不要漏掉。限于篇幅,这里只捡几个分享给朋友们。
其实到了里面我们仨很快就四散了,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点,花费的时间不同。我因为看到一幅介绍戴笠的图片,特别去其他馆寻找女儿,结果迷宫一样的展馆让我迷了路。
最后通过电话我们在第一个馆中的女间谍玛塔·海莉那里碰了头。原来人家还在第一个馆看呢!
历史上最出名的女特工,玛格丽特·吉尔特鲁伊达·麦克劳德(Margaretha Geertruida MacLeod),以艺名玛塔·海莉(Mata Hari)更为人所知,是一位荷兰异国舞者和妓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担任德国间谍而被定罪。她在法国被行刑队处决。展馆不光有文字图片更有收藏的珍贵实物。这里我们看到了她用过的物品包括胸衣。
女特工是间谍史上最迷人的篇章。多数人以为她们会是像007中那些性感撩人的尤物,但其实更有那聪明绝顶的发明了 Wi-Fi 的美艳的好莱坞明星海蒂·拉玛。 海蒂·拉玛在二次大战期间与人合作,获得了“秘密通信系统”的专利,旨在防止纳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拦截盟军的通讯传输,如今,她的发明已成为 Wi-Fi、蓝牙技术和其他无线网络的基础,为情报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谁说美貌不能与智慧并存?
展馆中还有那些勇敢无畏地为正义而牺牲在各种战役中的女特工们。这里就不一一展示了。
比斯特罗廖托夫是一位成功且无情的间谍(这两种品质大概是密不可分的)。 和邦德一样,比斯特罗廖托夫也是一位潇洒英俊的lady's男人。 被誉为俄罗斯邦德,他是现实版的半神话般的英雄。
维基百科这样介绍:德米特里·亚历山德罗维奇·比斯特罗廖托夫(Dmitri Aleksandrovich Bystrolyotov,1901年1月4日-1975年5月3日)(俄语:Дмитри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Быстролётов)是一名苏联俄罗斯情报官员、通晓多国语言、作家和古拉格囚犯。 作为一名苏联卧底特工,比斯特罗廖托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西欧工作,在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招募和控制了多名特工。 他最大的成就是比金·菲尔比(世界间谍史上最著名、最成功的间谍之一,是苏联在冷战时期潜伏在英国的双重间谍)早几年闯入英国外交部档案,并获取许多欧洲国家的外交密码。 20世纪30年代,他成为约瑟夫·斯大林清洗运动的受害者。 他被内务人民委员部以严密指控逮捕,并受到严酷的酷刑。 在服刑期间,他在各个古拉格集中营度过了超过 16 年的时间。 在那里,他冒着巨大的危险写下了回忆录,并将其偷运到外界,这是对苏联共产党反人类罪的控诉。 我为何对此人感兴趣?如后人书中所述,他是斯大林的罗密欧式的超级克格勃特工,拥有迷死女人的特质,有着比邦德还精彩的故事。
历史上合格的谍报员,需要各种超人的素质,诸如,敏锐的观察能力,沟通技巧,研究技能,身体耐力技能,决策能力,包括惊人的记忆力,和眼睛的扫描能力。对记忆力我没啥信心。学校里我最怕的就是背书。因为我的艺术技能中的扫描能力还行,斗胆尝试了一下,结果真的还蒙对了五分之四,但这是在毫无压力之下的测试,不可当真,呵呵。
这位是中共间谍史被拍成了电影,由孙道临主演的《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人物:
与历史上的其他间谍大师并列的戴笠:
“戴笠 中国,1938-1946 中国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的“爪牙”,戴笠领导着军统或军事情报局。 在二战前的上海,戴利用警察、黑帮和毒资来铲除政敌。 据称,到 1945 年,他在全球控制了 100,000 名特工,渗透到中国共产党和其他竞争对手中。 作为唯一允许携带武器出现在蒋介石面前的人,他成为了中国最令人畏惧的人。”
戴笠和女儿的曾姨公以及曾祖父曾经共过事并有过密切的过往,对此我特别郑重地让女儿记住这位赫赫有名的人物。
间谍战被称为兵不血刃的战斗。
历史上兵不血刃的战斗追溯到夫差与勾践以作物以及越战靠人工降雨的两个故事
用皮影戏,京剧唱腔做的动画片,远远就可以听到熟悉的京腔京韵。这里可以坐下休息并观看,然后便可以转去下一层:
银幕旁白上提出了这样让人思考的问题:
统治者和造雨者
你能将天气变成武器吗? 或者用农业代替火器来推翻政权?
两个相隔几个世纪的故事,聚焦了利用科学力量的创造性计划,使用种子和雨点而不是枪支和炸弹来击败敌人。 一个发生在古代中国,另一个发生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越南战争期间。 两者都表明,在秘密行动的世界中,对手可能会通过跳出框框进行突然性的攻击。
乔治·华盛顿的雕像也树立在博物馆,他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早使用情报战以一群乌合之众打败了装备和武器精良的英军的开国将领。
-----------------
谢谢来访留言并点赞
敬请期待间谍战(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