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后情報界飯後茶與系列连载 (2) ---哈里森
安娜查普曼是2010年6月通過俄羅斯美國交換“俘虜”回到莫斯科的。安娜艷光四射,將其它情報官員比得黯然失色。在那之前,情報界出身但在俄羅斯新聞傳播界混得風生水起的人物,非尤里.科巴拉哲(Yuri Kobaladze)將軍莫屬。
科巴拉哲也當過蘇聯對外情報局長,退休軍銜少將。
斯大林的老鄉,格魯吉亞人,今年73嵗。1949年,中共進入北京宣佈立國的那一年,一月份出生在第比利斯。
他在新聞界混得風光,主要原因是他是蘇聯解體后的俄羅斯聯邦對外情報局的新聞司長和發言人,領上校軍銜。他這個人,長得富態,身高馬大,滿臉笑容,愛和記者開玩笑。這種性格,很招人喜歡,人際關係處理的很好,擅長拉關係交朋友,在交際場上,頗有優勢。所以,到處朋友一堆。
他說,外長拉夫儸夫是其好友。
離開克格勃之後,他轉戰媒體,曾當過伊塔爾塔斯社的副縂。當然,也許他檔案一直就在克格勃,或者一直就是克格勃,兼職若干,到死不會離開。
尤里.科巴拉哲這種解甲歸田,當然沒有歸到農村種地,他還是繼續在新聞娛樂界混,散發餘熱和餘光,粉絲者衆。
他倒是不避諱談到自己的克格勃生涯。他說,從小到大,他一直是幸運兒,只是他加入克格勃時,老媽差點“暈倒”。
“媽媽流著眼淚,乞求我不要跟克格勃幹,”他說,媽媽一直對上世紀30年代斯大林大清洗留下極其惡劣的印象。科巴拉哲的外公就受到了這樣的審查,所幸大難不死。外公以前曾為沙皇政權服務過,但十月革命成功后,外公投身革命,跟著布爾什維克,小心謹慎,盡心盡力,鞠躬盡瘁,任勞任怨,但還是躲不過一場又一場運動,每次運動,都是被克格勃批鬥和調查的對象,遭到的對待無以言表。媽媽對克格勃是戒心重重,如果不是深惡痛絕的話。
當年從第比利斯到莫斯科,並沒想到要到克格勃混,我當時的理想是要上一所好大學,比如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哈,這種學院,能不出優秀間諜嗎?)
我的理想是,穿上外交禮服,當上駐外大使,端著香檳酒杯,多麽風光和愜意。。。
1972年,也就是中國文革年代,毛澤東見尼克松那一年,科巴拉哲從國際關係學院畢業了。他被分配進了塔斯社當記者。他說,上大學那幾年,他因爲能説會道,被領導認爲“嘴太大”不適合當特工,所以,一直沒有召喚他。當了記者后,以爲“老記者”要外派到某個國家當外交官,希望他也能以此為囯效力。他想都沒想就同意了。畢業之後,他進入了克格勃訓練學校,系統學習各種專業“技術”。不久,就正式加入克格勃第一總局第三処(英文処),成了這個部門的幹員。
也正是在這一年,他遇到了後來的妻子艾拉。談戀愛期間,他是幹什麽的,一點都沒跟未婚妻和後來的妻子透露。只是有一次,他需要妻子在某件和情報有關的事情上幫幫忙。這時他已經離開莫斯科,作爲記者外派到了倫敦工作。有一次,他開車拉著妻子,離開倫敦開車跑了很遠,有好幾個小時,只是爲了躲開盯梢的英國特工。他會告訴妻子,找個電話亭,給某人打個電話,告對方在何時何處接頭。
“等艾拉打電話回到車裏時,我看到她手都在發抖,滿頭大汗,你甚至可以聽到她的心臟在劇烈跳動。”
我的心也在激烈跳動。僅此一囘,下不爲例。打那以後,我再也沒有叫妻子幹過如此尷尬之事了。當然,我也有同事,把自己的真實身份,一五一十都跟配偶交待了。我不以爲然,奧,讓家人知道跟著擔驚受怕啊。這事兒,我不幹。
我從倫敦駐站回到莫斯科,那一年,我大女兒卡薩15嵗,小女兒瑪娜娜還小。一天,姐姐帶著妹妹上厠所,我聽到姐倆在裏面說悄悄話:卡薩說,我要不要告你一個誰也不知道的秘密?爸爸是個特務!瑪娜娜聽到大驚失色,啊!
你問我什麽時候學到的各種間諜技術?是這樣。我在克格勃專門訓練基地(對外名稱是紅旗學院)受到了專門訓練。這個學校不在莫斯科市内,而是在一個不起眼的遠郊山村。所有受訓的學員,都是用大轎車靜悄悄地拉了進去。
這個學校其實挺不錯的,氣氛友好輕鬆,大家也不分專業,什麽東西都一起學,大家一起演話劇,小品,在一起踢足球,開玩笑,每天悠哉游哉,嵗月靜好。
當然,大家也沒有忘記我們來這裏到底是幹嘛來的。學習!大家拼命學外語,學習各種特殊技能,比如,如何把情報留在接頭地點。這些雖然都是傳統技術,但這幾十年來,説實在的,間諜基本技術也還是那麽兩下,基本的原理和方法都差不多,只不過是技術和工具更加先進便利而已。我們那個時代,特工留下情報,通常是找個樹洞或壓在路邊某個石頭地下,現在是通過電子設備傳遞消息而已。當時,我們在學校裏學的就是這些傳統間諜方式和方法,所有的經驗,都值得我們去學習。
幾年后我畢業到了倫敦工作,我才發現,我們在訓練學校學的那點東西,大部分在英國的專門商店都可以買到,而且,英國警方、情報機構、安全保安單位以及希望發現別人隱私的單位,也經常光顧這些商店。
1978年,當時蘇聯一個情報員(隸屬蘇聯最大的情報機構直屬國防部的格勒烏),維克特 蘇沃洛夫(真名弗拉基米爾 瑞尊(Vladimir Rezun),叛逃到了英國,寫了一本關於格勒烏的書,造成轟動,一時洛陽紙貴。他在書中寫道,格勒烏是個高度保密單位,就是蘇共總書記要進其總部,也必須進過安全檢查,遵守各項規章制度。格勒烏據説是根據列寧指示建立的,有自己的特種部隊25000人,跟契卡互不隸屬。兩個單位有所競爭和別苗頭,有點像CIA和FBI。
格勒烏歸國防部管,而克格勃則自認爲一家獨大。蘇聯解體,克格勃深度捲入反對派的政變,結果戈爾巴喬夫葉利欽派勝利后,對克格勃進行了分拆:一分爲二:俄羅斯聯邦對外情報局和俄羅斯聯邦安全局。
格勒烏一直不為外界所瞭解,直到1978年,也就是中國開始改革開放的那一年,格勒烏特工瑞尊叛逃到了英國,才掀開了冰山一角。美國情報學和史學界有人認爲:瑞尊事件可以同80年代中期的俞强生叛逃事件相提并論,都有著重大的時代意義和代表性。
在科巴拉哲擔任對外情報局宣傳局長兼發言人的90年代期間,他曾同瑞尊通過長途電話。那時候,莫斯科和西方開始通過視頻展開學術交流,討論冷戰時期各種議題。幾天後,我的秘書進到我的辦公室匯報說,有人在電話中等我接電話。我問是何人,秘書說,這個人只是說,請告訴局長,有個叛徒,黃鼠狼和雜種等著他接電話。 這個人就是瑞尊。
在電話中向我表示感謝,感謝我沒有把兩件事混爲一談。一件事瑞尊所犯下的叛國罪,一件事寫出廣爲讀者稱頌作品的作家蘇沃羅夫。當然,這我知道,我不會這麽蠢。
在這場東西方意識形態戰爭中,我們因爲自己的愚蠢,已經輸掉了意識形態大論戰。到了90年代初,西方人已經出版了無數有關蘇聯間諜的書籍,歐洲和美國都可以買到。
所有這類書中,有兩本最值得一讀:奧列格 戈爾季耶夫斯基(Oleg Gordievsky)的書,以及克里斯多福 安德魯(Christopher Andrew)的書。 奧列格 戈爾季耶夫斯基,也是克格勃上校,駐倫敦局長,從1974年開始到1985年為英國軍情六處(MI6)效力,為冷戰中的西方提供了重要情報。
克里斯多福 安德魯,英國學者,著有多部研究東西方諜戰的書籍。1990年底出版《克格勃》一書,在西方影響很大。有研究冷戰專家認爲,克格勃一書,是研究蘇聯情報界最具有份量的書之一,它從十月革命后克格勃誕生的起源談起,一直到了蘇聯解體,分析了克格勃的運作及其打擊對象如歐洲共同體、撒切爾夫人、團結工會以及利比亞。這本書還談到了戈爾巴喬夫跟克格勃的關係,並談及蘇聯的解體。另外,奧列格 戈爾季耶夫斯基也爲此書的出版做出很多貢獻。他在1985年叛逃西方。
科巴拉哲說,這些書,在西方國家都能買到,只有在我們蘇聯看不到。直到有一天,我們的情報局長普里馬科夫自己寫了一本書,談我們的情報工作。
普里馬科夫
説到普里馬科夫,值得多説幾句。 葉夫根尼·馬克西莫維奇·普裏馬科夫(俄語:Евгений Максимович Примаков,1929年10月29日-2015年6月26日),蘇聯/俄羅斯重要政治人物,曾任葉利欽時代俄羅斯外交部長及總理。 裏馬科夫生於基輔,俄羅斯族人。童年在現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度過。所以,他跟斯大林和普京以及澤連斯基都有關係。1953年畢業於莫斯科東方學院,1956年國立莫斯科大學研究生畢業,是經濟學博士。
蘇聯解體前世蘇聯科學院世界經濟和國際關係研究所長。1989年6月天安門事件后(沒有聯係只是時間地點概念),他任被選為蘇聯最高蘇維埃聯盟院主席。1989年成爲蘇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91年成爲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副主席,年底中央情報局長。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對外情報局長。1996年9月任政府總理。
1999年3月因北約轟炸南斯拉夫,事發時他正在飛機上打算到美國尋求支援,半道上折返俄羅斯表示抗議。由於這種行動,使得他在俄羅斯人心中成了抗美英雄,支持度大增,威脅到了總統葉利欽。後者在1999年5月免去他總理職務,同年6月免去安全會議常務委員職務。
之後,普裏馬科夫正式宣布參加競選總統,成為代總統普京問鼎克宮最強有力的競爭對手。葉利欽們,包含俄羅斯的巨富寡頭,動用所有能動員的媒體攻擊普裏馬科夫,全力扶持普京接班。當時的普京尚無知名度,不可能選贏普裏馬科夫,但俄羅斯巨富寡頭認為可以憑媒體形象創造總統,結果他們成功了。
歷史無法重寫和虛構,如果普裏馬科夫當年戰勝了普京,成爲俄羅斯總統,不知今天他是否還會發兵攻打自己的出生地基輔? 2000年2月4日宣布退出總統競選。在解釋退出總統競選的原因時,普裏馬科夫含蓄地說,俄羅斯距離真正的民主還很遠,而且這一狀況在幾個月內不會發生根本改變。在葉利欽全力保駕護航下,普京無對手有驚無險獲得大位。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普京治下,俄羅斯東征西伐:打南奧塞迪,格魯吉亞,二次征伐車臣,打克里米亞,頓巴斯,打敘利亞,内外全方位開花,直到三個月前,全面進攻烏克蘭。
普裏馬科夫2015年6月26日在莫斯科病逝,享年85歲。
進入演藝界的克格勃情報局特工科巴拉哲將軍
服役期間的科巴拉哲將軍
當年跟普京競爭俄羅斯總統后退選的普里馬科夫,出生在基輔
未完
蘇聯解體后情報界飯後茶與系列连载(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