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孩子去旅行
年轻时喜欢独来独往的生活, 从未设想过将来有一天身边会有个跟屁虫无论到哪都粘着你的生活会变成怎样。
欧洲旅行期间, 遇到一对夫妻加上4个小孩。 旅游是个开心的事,可孩子娘总是愁眉不展。 她告诉我说每天早上在旅馆为了几个孩子弄得忙乱不堪令她非常烦恼,完全丧失了旅游的乐趣。终于有一天,他们的旅行以全家的护照掉在了上一个国家的旅馆里而宣布告终。
真正体会到带孩子旅行辛苦的是等我自己有了小孩后。先不说事前的准备, 尤其是带小奶娃出远门,吃喝拉撒样样都要照顾到。 车上呼呼大睡倒好, 如果路上耽搁久了,小家伙饿了,就要急忙找个出口出去,这时蓄势待发的奶水只要一听到如冲锋号般的哭声就像两股暖暖的溪流汨汨冲出来,甚至可以冲破防透乳垫和哺乳胸衣这两道防线。如果碰巧在Mall里, 还必须找个隐蔽的地方,就别提多狼狈了。所以我当“奶牛”的那一年半期间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弄的老公那阵挺郁闷。
带孩子第一次回中国是她5岁的时候。一到中国,孩子爸就开始拉肚子,这不意外, 谁叫他一个从未踏上过这片土地的人不自量力口口声声支持国货坚持要喝当地的饮品呢。最后只有改喝了可乐和百事才好。一声叹息。而我,因久未回国也变得水土不服,跟着老公一起伤风咳嗽。但为尽早达成老公的多年愿望,两天后,我咬着牙带着老公和孩子上了他梦中的长城。 我们选择的是一个陡峭人迹稀少的坡。走到半路,我就累得走不动了,只好带着小孩坐在台阶上望着远处08奥运的条幅在空中飞舞喘着气,吹着风,反正我早就不稀罕当那好汉了。正在极目远眺时,孩子突然说要解手。对, 那个年纪的孩子上厕所常常是让人是措手不及的。长城上头哪里有洗手间呢。我拉着她的手二话不说地往山下一路狂奔。 没头没脑地穿过人群终于找到了设置在门口外面的厕所, 孩子蹲下去的瞬间, 泪眼汪汪看着我来了一句: 妈妈, 谢谢你。 后来这事爷爷听了特别受感动:五岁就这么懂事。
因为厕所在收费的门口外,如果要回去还要再次买票。 好吧,我们一人手里一个冰棍坐在停车场边上等他们。手机在我包里, 可是那包被老公背在身上了。听孩子舅说, 当时他们下来时不见了我们时,孩子爸顿时吓出了一身汗,刚才到顶时抚摸着几千年城砖的激动劲儿全不见了。
5岁时的小女于北大
5岁这么个年纪对中国的记忆其实是模糊的,知道了姚明, 刘翔,奥运会,印象深刻的除了厕所就是五颜六色的好吃的冰激凌。
这次暑假, 是跟孩子第二次回国。女儿此时已经12岁。她还记得中国有一种叫“绿舌头”的冰激凌。 “如果”她在去成都的飞机上用舌头舔舔嘴唇跟我说道:“没有吃到‘绿舌头’就等于没有到过中国”。好嘞,咱们一定给它找到,管它什么色素呢,谁叫咱们难得回趟国呢。
当然5岁时怎么学会蹲下来如厕的她已经忘的一干二净, 我重又示范给她,外加上强按才解决了在外如厕的问题。但总的来说, 这个年纪已经特别适合跟大人出远门了。
首先孩子突然变得有责任感了。爸爸不在身边,女儿感觉自己有责任照顾妈妈。她跑前跑后地帮我拿行李, 细胳膊细腿的还捡最重最大的拿。她的独立和善良让妈妈很欣慰。更耐人寻味的是当孩子亲眼看到自己父母成长的环境和不同的文化,与自己的价值观相比较后开始有了自己的思索。
从植被上讲,成都其实不比我们家这里差,因为气候温暖, 潮湿,走在小区如同走在植物园中,林荫道上特别令人感到舒适,加上大大小小的池塘,喷泉和雕塑给小区妆点得非常美观。我特别新奇他们的榕树那丝丝缕缕垂下来的藤蔓。一切都是那样美好,还有九寨黄龙那无以伦比的仙境般的水。爷爷家里也是又大又舒适。尤其令小女印象深刻的是院子里的养鱼池。各色漂亮的金鱼追逐着人的脚步,吃饱后还会整整齐齐地排着一字回去,令人叫绝。只是院子里的蚊子如同无声的轰炸机群,看金鱼的一会儿工夫,妈妈的右腿就被叮了40几个包。
女儿还有另外的发现:
比如,首先她发现这里的冰箱小,洗衣机小,还没有烘干机,女儿还因此学会了到外面晾晒衣服。也没有洗碗机。我跟她解释说,这样好,可以能节省能源。饮用水要买,每天从外面一桶桶地拎。
12岁女儿在爷爷家晾衣服
厨房的料理台不是一般的矮,似乎只到妈妈的大腿,妈妈洗碗都弯不下去腰。女儿不知为何感觉自己个子忽然间变高了,连当地人都夸她高,她好奇怪,因为其实她在班里本来是最矮的之一。后来才恍然大悟,是当地人普遍都偏矮的缘故。
峨眉山伏虎寺
另外一个好玩的事,出租车叔叔知道她从美国来,羡慕地问她英语肯定能过6级了吧,这个问题可把小女问倒了。
她发现中国的牛奶油脂较高,不好喝, 但是酸奶美味润滑比美国超市的稠乎乎甜腻腻的好喝。里面各色孩子的甜食和点心特别多,包装精美,但发现很多时候妈妈会小心翼翼地查看包装上的内容,因为食品添加剂用的惊人的多。
餐巾纸尺寸非常小,人们还基本不用。在成都吃饭很容易汗津津的,而最常用的却是面巾纸,一抹就破。即使是餐巾纸也是小小的一叠,被我们母女俩一两顿饭就能给报销掉了。只好去超市买多一些备用。妈妈随身的包里永远要有卫生纸,因为厕所没有纸。擦手纸就是paper towel也少见。 餐馆里不用给小费, 但餐馆也不提供冰水, 尽管暑气难耐。中国饭菜香但很油,餐馆用的餐巾纸也同样小,没有空调或即使有也开得比美国的省。后来得知在中国的餐馆空调用电是有限制的。
我们在外面吃饭尤其是吃火锅会吃的汗流浃背,没有冰水供应,因为当地人都习惯喝热茶。 如果特别去要, 往往只有温突突的一小杯,一口的量,有一阵几乎热的几乎要昏倒, 可看看其他的当地人,个个都显得泰然自若。当要求开空调时,当地人马上披上了外衣或者躲到一边让妈妈非常不好意思。
餐馆打包任何食物都是用个薄薄的塑料袋,即使是热油滚滚的火锅汤也是,最多外面再套一个。看得我和女儿都心惊肉跳的。感觉那热油在迅速地溶解着塑料袋,不敢想象人们把这包带有塑化剂的汤喝到肚子里。为什么不用餐盒来装。我回答不出来。也不敢问别人,问也没用,操心多了,别人会敏感,你们美国来的怎么那么多事儿啊。
最令女儿震惊的是国内吸烟人口的众多。自己的喉咙从第一天起就发堵,总是想咳又咳不清,这是从未有过的体验。而且天空永远是灰灰的。当她问起大家吐痰一事,我就跟她解释了吸烟,空气和吐痰之间的联系时,她很快便能理解了。不解的只是为什么他们一定要吐到地上。另外为什么垃圾还倒在路上,而旁边明明就是垃圾桶? 还有为什么要不停的按喇叭?为什么好像到处人都说话大声,语气有时还气冲冲的,甚至讲到美国一些人会不高兴?
她看到女人喜欢穿着基本上是我们在特别场合才穿的,特别正式或是特别舞会上穿的那种衣服上街买菜逛超市。特别是她看到有的女孩子竟然脚踏高达几寸的高跟鞋在爬黄龙时感到非常奇怪。 我就跟她说只有在这些场合她们才有机会让别人看到。但紧接的问题是为什么穿衣服要给别人看?我告诉她说因为别人羡慕她们时她们会很高兴。“自己的高兴要别人来决定吗?”她紧接着问我。 然后说她们老师告诉孩子们,穿衣要取悦于自己,而非取悦于别人。
为什么一定要穿名牌。 因为面子。 “什么是面子?” “ 面子为什么那么重要?”“为什么为了面子朋友之间有时要说假话?”她说,“ 如果人们不讲真话, 人与人之间就会缺乏信任。 信任缺乏的结果朋友就很容易变成敌人。”这些话是我俩手拉手走在路上她跟我聊天时说的。行啊,有自己的主见了。我挺感慨。
她奇怪为什么舅舅明明摄影技术很好,在家人面前那么得意又喜欢炫耀,但当外人在场时他就马上谦虚起来,还言不由衷地说“一般一般。” 我跟她说起中国人的“谦逊”的习俗。内外有别,这多虚伪啊,女儿感到似懂非懂。
峨眉山
还有,为什么中国人那么看重金钱?怎么讲, 我只有讲中国过去的苦和穷的问题。 那为什么当时政府不管? 总统为什么不下台? (小时候大人谈起中国从前的苦, 她会问,“为什么当时人们不跑” 怎么跑? “可以坐飞机跑啊?”她天真的话, 把我们都逗笑了。)
当然对于这些“We must respect our parents cause they passed school
without google” 的美国孩子来说不能上Youtube, Google……,那真是像要了她们的命一样。 幸好只是短暂的居留。制度导致政府对自由的宽容度是不同的,我跟她讲。
为什么车子不让行人,明明我们是走在斑马线上? 人们为什么互不礼让,推推搡搡,也不道歉?这就是真实的外面的世界。她亲眼看了。她想到了自己从来都习以为常的事情在中国这里会是那么的可贵。 所以当有一天,我们战战兢兢地走斑马线过马路,有一辆车突然给我们让行时,她简直不能相信,连连致谢直到车子走出去很远。在美国她才不会因为这想当然的事如此激动呢,我笑了。
在黄龙, 她突然兴奋地跑过来跟我说,“ 我终于碰到一个向我道歉的人了。 她经过碰了我然后对我说‘ Sorry ’。Sorry?说英文?我笑说有可能此人是刚从海外来的, 或是从港台来的。Oh,她听了有些失望。
去九寨的路上, 她看到了一个令她难以忘怀的事。一对藏族小兄妹在马路边上蹲在地上用粗糙的小手费力地洗着一大盆子的衣服,男孩子的年龄不过7,8岁,旁边小的约3,4岁。 洗好的衣服晾在绳子上, 鞋子一排排整齐地码在地上。男孩在一件件洗着,妹妹在旁边跟着。我们跟他们招手,还拿起相机拍,兄妹俩仰起头来,男孩红黑的小脸,亮晶晶的眼睛,骄傲而快乐地笑着。他们这么小就可以洗衣服了,还用手洗,她叹道。
一天,女儿哭了,还哭的特别伤心。我以为她是离家久了,想念爸爸了或是我们家的猫猫了。 可她说是想念美国的超市了。那里漂亮,舒适,明亮,洁净,人们之间礼貌客气,”温暖得像家一样”, 她跟我说。说回去后, 一定要到我们那里的她最喜爱的一个超市,跟超市的人讲她是多麽的感谢他们让我们有这样的享受。我听了感到挺意外的。
这次旅行女儿直观地感受到了物质和文明的差距后,对自己理所当然的生活环境懂得了知足和感恩。这是出来旅行得到的一个重要收获。是坐在家里或是从书本上很难感受和学到的。对于我来说,因为这个在西方长大的孩子的无数个为什么,迫使我重新观察和思考了一些从小到大我们司空见惯的问题。带着孩子旅行,让我以孩子的视角去感受,这是多么有趣的经历啊。现在的我开始喜欢带着孩子去旅行了。
突然想起一件事想补充一下。 在我们坐旅游车去九寨黄龙的路上有几个和我们一样从海外来的年龄从6岁到16岁的小朋友。我非常遗憾地看到这些孩子,除了我家的丫头和另外一两个女孩子,其他的, 从头至尾只是埋头于手机或ipad上打游戏。路过的绝妙美景,导游的精彩介绍都与他们无关。还像还是在家里一样。 那还不如呆在家里。旅行的意义在哪里? 这么一个扩大眼界,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和领略优美自然的机会怎么都不知道珍惜? 他们大人也无所谓。 我看他们最大的收获就是拍了些立此存照的照片。 我们海外华人还真别只笑话国内出来旅游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