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3
黑白先生随想录
中西方文化,超牛的对比!(黑白先生)
上学的时候,学过一个《寓公移山》的寓言,讲的是:
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后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大力神搬走两山。比喻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
巧合的是,在西方有一个《明罗移山》的寓言:
讲述了一个叫明罗的西方人和他的老婆住在山脚下,他对所居住的地方和自己的房子非常的满意,唯一不满意的就是在房子的前面有一座大山,挡住了他们的阳光,让他们很不方便。
于是明罗就决定请教当地一些最聪明的人移开这座山,那些聪明人想了很多办法,但是这座山就是纹丝不动。最后一个聪明人说,“你和你的老婆把房子里的东西都收拾好,带在身上,然后向后退,一直退,一直退,直到离山很远的地方,然后把房子重新搭起来。”明罗照着聪明人的方法做了,果然阳光照进了他的屋子。
一个愚公移山,一和明罗移山,东西方两个相同的移山寓言故事,但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方法。《寓公移山》由家长愚公说了算,这似乎从来就是理所当然的事,家长象征着权威;《明罗移山》由智者说了算,或许西方也同样理所当然,智者象征着科学。再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寓公移山》:移山;《明罗移山》:搬家。有意思!
文化看上去无形无色,却决定了我们的社会从何处来,往哪里去。
两千多年前,东方的中国,诞生了哲学家的老子、孔子。印度也诞生了释迦牟尼,西洋也诞生了苏格拉底,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苏格拉底也说:“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苏格拉底也说:“人啊,认识你自己”他们的思维方式虽然不同,然而在生死、道德、教育等方面,却有很多非常一致的认知。
我个人认为,中西方文化的分歧在于:西方文化注重人性的自然属性,社会要尊重人;而中国文化注重的是人的社会属性,强调人要服从社会。这主要是因为古代中国的文明是典型的大河文化,属农耕文明;西方文明是海洋文化,属商业文明。
一个是聚养,一个是散养。
农耕文明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是人,鼓励人丁兴旺家族团结是为了扩大生产力,生存方式决定了中国人的思维定式,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不同,商业文明对逻辑有依赖,因为商业靠法则维系,有法就有了逻辑。
通俗一点说:
中国文化——强调仁爱精神——熟人世界——礼法社会 西方文化——强调自由精神——生人世界——契约社会
西方人认为一个人只有完全脱离社会关系,真正做到“关注自我”,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而在中国的文化中,人之所以为人,必须成为社会关系中的一环。儒家文化中定义:“仁者,人也。”强调整体和综合。
所以说,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体的独立性,中国文化则倾向于强调集体的重要性。这种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西方人拉完屎自己冲,中国人拉完屎大部分靠下一个冲。
当今领导人的产生,就可以看出中美文化的差异:
美国的一个地产商人或法学教授,可以一跃成为总统。这在中国是不可能的。后果是:美国人可以人人梦想做总统,白人文化更容易突变。而中国人必须一步步走上去,其余人只能做螺丝钉,所以中国文化更求稳定,但突变少。
中国文化比较强调善和美的统一,所以人性中丑恶的一面是不太轻易暴露在电视上的,而且中国的电视观众也很难接受。西方文化则不同,他们认为真是前提,有了真才能谈美。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可以说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人们的思维:
在西方文化中特别强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那里?”,而在中国文化里是将过去、现在和未来当成一个浑然大梦,个人和群体不会刻意地被划分开来。中国文化是“国家好了,每个人才好”,而西方文化则是强调“每个人好了,国家才好”,一提到这个问题,网络上总是吵得不得开交,我个人认为这是个伪命题:
事实上一人一个头脑,利益的判断主体必然是个人,而个人又永远离不开群体,只能是个人各方可以自愿合约互利共赢,所谓国家民族个人的关系,根本就择不开。
还有,中西方文字的不同,也造成了思维的极大差异:
象形文字强调视觉和闪点,拼音语言强调逻辑和哲学,所以中国文化注重的是写意和系统思维,而西方文化则更多注重抽象和数据。写意和写实,前者步入漫长农耕时代,从老子的虚无到阴阳五行,试图解释宇宙万物。后者更接近科学,并与后来工业革命有脉络关系。
由于逻辑的产生,西方文化是一种求真的文化,也可以说是科学文化。中国文化是不讲究求真的,中国的传统注重现实的功业和修为,强调“学以致用”。含有浓重的实用理性,正因为中国文化的这种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国人具有一种独特的功利人格,只要能达到目的,能维护整体的局面,国人什么原则都可以规避、变通。
中西方的修行:
孔子讲“勿意、勿必、勿固、勿我”,佛家讲“诸法无我”,道家讲“逍遙”,中国文化強调的是“无我”!认为“无我”方可逍遙、“无我”方可自在、“无我”方可真自由。西方文化刚好相反,强调本能的“自我”、欲望的“自我”,我觉得,人“有我”愈重,就愈受苦,就越不自由!
所以西方人信奉基督,强调精神超越性和灵魂救赎。西方以基督教的合约精神,也为西方法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由于基督的加入,彻底改变了西方人的思维。西方文化强调人的原罪和有限之不可克服,中国文化恰恰相反,它对人的品性完美之可能坚信不疑,相信任何人只要刻苦修炼,便可以成仁成圣成佛,甚至可以至义至善至能。
前者导致法治社会;后者造就仁治社会。前者强调守法;后者强调人情。前者是都市社会的规范。后者是乡土社会的规范;前者是陌生人社会的规范;后者是熟人社会的规范。前者是现代社会的规范。后者是前现代社会的规范。
就我个人而言,更喜欢基督前的西方文明:
如果中国文化是山,那么西方文化就是水。山有稳健的根基,强调稳健。水灵性十足,时或惊涛骇浪时或风平浪静。中国文化注重处事哲学,属于早熟。西方文化大起大落,天真烂漫如希腊罗马,儿童般浪漫的神话故事展现出真实的人性。美啊。
其实中西方,只在文化,不在人性。人性都是共通的。所以说,中西方也没有谁优谁劣,各有千秋,而应该取长补短中西结合,使世界观和方法论更趋科学完善,文明不分国界,民族的更是世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