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读大叔
大家好,我是智叔。
最近,被一个事件震惊到了——老得的儿子,自杀了。
老得是谁?
老得,原名张岳,是一位来自广东的单亲爸爸。
很多混妈妈圈的父母应该都知道,他是个有名的育儿博主。
他喜欢将自己与儿子的日常,发到网上。
慢慢地,他积攒了一百多万的粉丝,是广州很有名的“网红老爸”。
很多妈妈,被老得的教育方式所打动,从论坛追到微博,再追到微信公众号,成为老得的铁杆粉丝。
老得的儿子一得,也是被众多网友看着长大的。他不负众望,长成了很多人艳羡的“别人家的孩子”。
可是,就在前几日,一得在美国自杀了。
一个模范好爸爸、知名的育儿博主的儿子,居然自杀了?
这不禁让人想要发问:
我们到底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
别人眼里的完美父亲
在一得还不到一岁的时候,老得和妻子就离婚了。
老得也因此成为了单亲爸爸。
为了给儿子更好的陪伴,他辞去了高薪工作,卖掉了房子,带着儿子一得去了郊区。
他把全部心力都放在了儿子一得身上,既当爹又当妈。其中的艰辛,不用多说,大家应该也能想象到。
从一得出生开始,老得就用笔和相机,记录着儿子的成长。所有关于儿子的物品,他都悉心珍藏。
一得的第一双鞋:
一得带的一块玉:
一得的第一个玩具:
他还为儿子写了两本书。
还有很多关于孩子的纸质资料。
《广州日报》《珠海电视台》等媒体曾报道过他们父子的故事。这些报道,也都被老得收藏起来。
这些年,老得给儿子拍下了20多万张照片,用坏了5个相机。
后来,老得甚至在农场里专门把一间屋子,改造成了“一得博物柜”,把所有关于儿子的东西都放到博物馆内。
不仅如此,在儿子童年时期,老得每天都给儿子做饭,每餐都是精心设计过的,从来不重样。
小桥流水人家主题大餐:
森林奇遇大餐:
足球大餐。
连蛋糕上都要写上“love you baby”(爱你,宝贝)
老得的动手能力很强,不但用萝卜、姜、蒜等蔬菜刻成字母,来帮助孩子学习,还给儿子制作了200多只手工宠物。
虽然父子俩一直生活在乡下,日子也过得很清贫,但老得依然让儿子接受着最好的教育。
一得从小学到中学,上的都是私立学校,高中时,上的是国际学校。
在学校,一得一直表现突出。他的履历,也是一个“大写”的优秀。
最有价值球员、省级自行车公路大赛金牌等等各类奖项,一得拿到手软。
读高三时,他已经可以担当同声翻译,为硕士研究生修改英语论文,翻译论文。
他还凭借着学校20万/年的奖学金,负担了自己高中的学费和生活费,更凭借着高分获得了在国外就读暑期项目的机会。
高中毕业,他不负众望地考上了被誉为“美国南部哈佛”的埃默里大学。
看着如此优秀的儿子,老得深感欣慰和骄傲。 我最爱的儿子,自杀了
这是一个太过完美的亲子故事,以至于悲剧发生时,所有人都猝不及防。 就在前两天,有网友爆料,在美国读大学的一得,自杀了,年仅20岁。 后来,老得在朋友圈,也证实了这个消息: “儿子,愿你在天堂永恒…… 爸爸永远爱你,永远与你同在。”
老得在留言里写道:
“儿子一得已于昨天2021年3月5日去世。 已经拜托他生母前去处理后事,我选择了让他留在美国安葬。他会在我心里永远那么阳光帅气。”
面对儿子的离去,老得表现出了意外的克制。
在写给儿子同学的信中,老得这样写道: “从小,我尊重他,远胜过尊重自己。
以致不时地与他转换角色,他当爸爸,我当儿子,由他作主,打理着家里的一切。 记得他在12岁的时候,给我写了一封信,信里说,‘爸爸,你要学会对我say no’。
我回他,‘儿子,估计爸爸这辈子,是没办法学会这个了’。 所以,他一生中所有的决定,我都是无条件地尊重、认同、接受。
包括这一次,他最后的这个决定。”
一个独自把孩子养大的单亲爸爸,一个无条件爱儿子的父亲,永远地失去了他最爱的儿子,他心里的痛苦可想而知。
即便是这样,他居然还在“接纳”着孩子的决定,哪怕是孩子的离开,他也无条件地接受。
他用这样的方式,宽慰着自己,让自己坦然接受儿子离去的事实。
除了心疼,智叔不知道还能说些什么。
一得自杀的消息曝光后,网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评论和解读。
其中最多的,就是对老得的指责。
很多人都说,是因为老得给的爱太满了,让一得心理压力过大,才导致了最后的悲剧。
对于这些,智叔不想妄加评判和指责。
毕竟,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原生家庭,还受到很多诸如环境、身边朋友等等因素的影响。
智叔也是一个父亲,我扪心自问,如果站在老得的位置上,未必能做到像他那么好。
我只能说,在这个悲剧背后,确实有着太多值得人深思的东西。
失去自我的爱
虽然老得为儿子付出了几乎所有,但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
他从没有真正地走进儿子的内心。
连孩子是否真的开心,他都不知道。
三岁时,为了培养一得的英语能力,老得要求孩子用全英文交流,但他不知道孩子是否会因此感到无助;
三岁后,他规定孩子要什么就用笔写下来、画出来才算是有效沟通,但他不知道孩子内心是否愿意。
八岁时,他要求儿子一个人给四五十个人做上一顿饭,因为那些人是资助他上学的粉丝,但他不知道这是否会让孩子压力过大。
……
他以为在儿子的记忆里,童年有美丽的农场,父亲给做的丰富的食物……
可是,在张一得的留学申请书里,却有着这样一段文字:
田园生活方式,在如今的都市人听起来也许很有吸引力,但我作为一个小男孩却讨厌这种生活方式。有一次,我在卧室里赤脚踩到一只臭虫,在换衣服时不得不把它从水泥地板上刮下来。那些虫子还经常在挂在荔枝树下晾着的衣服里产卵。因为我们的屋顶是金属的,雷雨也让我感到可怕,那些时刻尤其可怕。因为我总是和更富有的孩子在一起:记得我爸卖掉的房子吗?他用这笔钱供我上了我们区最好的私立学校。
作为父亲,这些他都不知道。
甚至,连儿子是如何走上毁灭自我的道路的,他也全然不知。
老得在各个社交平台上的名字,都是“一得他爹”。
他以这个角色为傲,他一直沉浸在好爸爸的角色里,把这个角色演绎得无懈可击、近乎完美,甚至忘记了,成为他自己。
可付出再多,似乎也只成了一场自我感动。
因为他从没有真正地,去发掘孩子内心的需求与渴望。
这也给所有的父母提了一个醒:
作为父母,我们是不是在“成为好父母”的目标里,迷失了自我?
我们不能一直沉浸在“成为好父母”的执念里,把孩子当成一个“作品”来培养。
我们拼命努力给孩子一切,并非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多么好,而是要让孩子健康快乐长大。
真实地与孩子交流,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这比什么都重要。
自体心理学家科胡特说过: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比父母做了什么更重要。
是的,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我们不仅仅是爸爸/妈妈,我们还是我们自己。
不要拿到“父母”这张角色卡,就把真实的自我给丢掉了。
“好父母”也许看起来很“完美”,但却少了很多真实感。
比起好父母,孩子其实更喜欢的是——真实的父母,交心的“朋友”。
一得离世后,老得把自己“一得爹”的名字改掉了,“一得他爹”四个字的头像也换掉了。
真心希望,褪去了“一得他爹”这个标签,老得在以后的人生里,可以找到真正的自我。
父母也应该“独立”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亚曾说: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们,最应该学的,并非是如何给予孩子多一点,而是——如何去放手。
高晓松曾在《奇葩说》上说:“我好为中国的父母悲哀,仿佛他们没有自己独立的生活。”
有了孩子,就围着孩子转。关注得太多,就失去了自我。
在【少年说】节目中,曾有一个女儿大声向妈妈喊出她的心声,希望妈妈不要再围绕着她生活了!
“妈,你生活中的一切,你的所思所想,你的一言一行,都以我为中心,你的生活变得乏味了许多,而我也特别的压抑。”
当父母把关注点全部放在自己身上时,孩子体会到的,便不再是爱,而是压抑和沉重。
所以,父母也要学会“独立”。
父母活出自我,孩子才不会被内疚束缚,才能发挥他的潜能。
父母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幸福,孩子感受幸福的能力才能越强。
作为父母,关注自身人格的健康成长,其实就是最好的育儿。
你可以不用那么“完美”
在外人看来,老得是一个完美的父亲。
但英国精神分析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曾提出过一个观点:
最好的妈妈,是60分的妈妈。
他还举了一个例子:
一个婴儿爬到一个很高的地方时,会害怕得大哭。
糟糕的0分妈妈在孩子害怕到绝望时,还没出现。
完美的100分妈妈,在孩子刚爬上去,就把他抱下来了,孩子还没来得及体会到焦虑。
而最好的60分妈妈,是让婴儿体会到危险,体验到恐惧,但在危险真正来临前及时出现,让孩子重获安全感。
60分妈妈是一个能够让孩子去体验的妈妈,敢于放手的妈妈,并且和孩子保持一定的“间隙”的妈妈,这里面也包含着对孩子的信任。
是啊,我们不必做得那么完美,60分就足够了。这样既不会累了自己,也能给孩子足够空间。
国内知名心理咨询师张沛超也曾说:真实的力量大于完美。
作为父母,要允许自己真实,即使那个真实的自己不那么完美,也能让孩子感受到一个真实的父母的存在。
父母越不追求完美,孩子越不会被优秀压着,越能享受他自己的成就和人生。
有句话说:“教育的本质其实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那么首先,父母要先成为一棵蓬勃向上的大树、一朵弥漫长空的云、一个独立的灵魂。
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做得多完美,而是希望我们要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同时能够走进孩子的内心,和孩子共同成长!
毕竟孩子的性格和健康,远比成绩更重要。
希望所有的父母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