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荻
跟外国人说话别乱用典 中国有些读过几年书认识几个字儿的人,说起话来总爱引用个典故、成语、歇后语之类的。比如网上流传的一个段子说:读书还是挺有用的,至少你看到一群鸟可以说“落霞与孤鹜齐飞”而不是“卧槽,这么多鸟。”
其实我一直觉得这么说话挺找抽的。我赞同胡适先生的“八不主义”:一、不做言之无物的文字;二、不做无病呻吟的文字;三、不用典;四、不用套语滥调;五、不重对偶,文须废骈,诗须废律;六、不做不合文法的文字;七、不摹仿古人;八、不避俗话俗字。
一位我很敬重的师长也是胡适先生“八不主义”的践行者。他主持朋友追悼会的时候也拒绝葬礼上常用的那些陈词滥调,只说“包包,我们爱你!”
中国人自己用典,只是显得乏味陈腐而已,跟外国人说话的时候还要用典,经常会闹出国际笑话来。
比如某人对外国人说:“我这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结果外国人理解成他是雨中打着伞的一个孤独僧人。倒是很有意境。 有人说这都是翻译的锅,歇后语不能直译只能意译。那么请再看下面的例子:
某某同志:XX问题没那么复杂,就像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翻译:The HK issue is not that complicated, it's actually as clear as crystal.(XX问题没那么复杂,就像水晶一样清楚。)
某某同志:对了,贵国有豆腐吃吗? 翻译:Do you have crystal in your country?(贵国有水晶吗?)
撒切尔:yes 翻译:有啊…
某某同志:那是南豆腐还是北豆腐? 翻译……………………
外交系统中也有些人喜欢对外国人飙成语,比如悬崖勒马、枉费心机、捕风捉影、别有用心、井底之蛙、过河拆桥、仁至义尽、杯弓蛇影、混淆视听、无事生非……再比如居高临下、指手画脚、不思悔改、信口雌黄、自作多情、痴心妄想、厚颜无耻、颠倒黑白、自不量力……(其实这里面很多都不是成语,不是所有四个字儿的词都是成语。) 不过乱用成语不仅能闹出国际笑话,还能闹出外交事故来。当初中苏谈判的时候,中方说你们不要得陇望蜀,意思是说你们不要得寸进尺贪得无厌。苏联人大惑不解,一再向中方保证他们对甘肃和四川没有领土要求。
这种事不光中国有,外国也有。1956年,赫鲁晓夫在波兰大使馆欢迎哥穆尔卡的招待会上对现场的西方外交官们说:“我们要埋葬你们。”其实这句话出自《共产党宣言》,意思是说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可是西方人不懂《共产党宣言》,听到这句话以为赫鲁晓夫是在对西方发出核威胁,结果苏联和西方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最近又听到有人引经据典,把某西方官员比作“祥林嫂”。我估摸着外国人也不知道祥林嫂是谁,听到这个大概只能去谷歌。如果他们能够读到鲁迅的小说《祝福》的英文版,大致应该能够读出来祥林嫂是一位非常值得同情的妇女,她周围的人们却冷漠、麻木,不但不同情她,反而嘲笑她,嘴脸十分可恶。所以管某西方官员叫“祥林嫂”,也不知到底是在讽刺谁。
最近还听到一句话是“911殷鉴不远。”一个网友说,这话就好比几年前邻居家姑娘被小流氓强奸了,邻居冲过去把小流氓臭揍了一顿;今天邻居批评你家暴,你对邻居说:我这小子不打当心你女儿今后再被强奸。你说这句话意思肯定不是威胁要去强奸邻居的女儿,但是被邻居抽几个大耳刮子也是你自己活该,谁让你不会说话呢?
看到这些不会说话的人,外国人恐怕会想问上一句:你家有没有见过世面会说话的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