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教, 谁之过?---《女人的双输》续
一些好的电视节目常常会令人思索。 比如湖南台的《变形记》。
这台节目印证了沐岚在我的《女人的双输》后面的留言:中国人无人性,无母性,只有眼前的蝇头小利,……。和康乐园的:自我制造母子分离的闹剧其根源就只能是中国人自己心底里对钱权名利地位的强烈追求,他们把钱权事业凌驾于亲情和人性之上。
《变形记》是一台实景录制的节目,我认为它不仅仅是一台有教育意义的交换学生节目,同时还是个值得所有在中国做父母的对当前家庭教育进行反思,对社会风气与教育相互影响进行反省和探讨的节目。节目的内容简单的概括就是把一个穷苦地区的学生与一个让父母头痛不已的城市不良少年进行交换,为期一周。
节目中的城市少年,不是游荡街头的古惑仔,就是个打架斗殴,视读书为一件比让他死还痛苦的事情的小太保;要不就是个痛恨一切,痛恨父亲,甚至要把父亲杀掉的小流氓;再或者就是个逃学大王,逃到父母要用GPS来定位跟踪他才行。总之,都是全国各地的一些让学校无奈,让家长头痛的小霸王,美国要被家长送进Boot Camp 的Troubled Teens。
这些父母无疑都非常痛苦和无奈,在采访时多次流下痛苦的眼泪,甚至有的怀疑是不是当初医院给掉包了。
寻根溯源,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些父母的背景。如果按国内以钱权为衡量的标准,他们都应算是令人羡慕的成功人士。不是经营几家高档饭店的大老板就是高官,最讽刺的是还有一个法官。可是他们教育子女的方式却直接导致了他们在这方面是彻彻底底的失败者。
举例来说,那个每天周旋忙于经营3家高档餐厅的父母,因为没有时间管孩子,能给的就是把儿子送到一家食宿均包的贵族学校和卡上用不完的钱。换来的结果就是少年游走街头,惹是生非,打架斗殴,父母不得不给他频繁更换学校, 可每个学校都呆不到两三个月。这是典型的把钱看得高于一切的父母。我们尽可能的给了他一切, 可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父母非常的失望和不解。为什么,看看我家的猫就清楚了。每当我坐在电脑前,我家的“心心” 常常会蹦到旁边的打印机上看着我,喵喵叫。 吃饱喝足了,她有时还是会想方设法引起我的注意,走到我的桌上来挡住电脑或抓我的mouse.如果我还是不理她, 她就会去撕我贴着墙上的note。为此我把note贴的高高的, 可她好像知道note的重要性,昨天竟然后腿站立起来去够,撕﹑撕﹑撕,变成个小坏蛋。 看你还不理我!孩子其实就跟着猫一样,时刻需要父母的关注。
这个少年后来也的的确确地跟父母坦诚,自己变成这样就是因为感觉父母对自己冷落而特别不开心造成的。
另一个孩子的爸爸是个法官,习惯于高高在上。无视自己小孩的正常和合理需求,对儿子实行独裁教育。把一切他认为不能看的书包括漫画, 故事书等等一概撕掉, 烧掉;只能听他喜欢的蒋大为之类的歌曲, 不能听周杰伦之类的。这种毫无人性的教育结果就是换来儿子的激烈叛逆, 甚至萌生杀死父亲的愿望。这完全证明了可怕的教育必然结出可怕的果实。(我怀疑这样毫无人性的法官能做出什么样的判决)
这些本应进少年感化所的十几岁的少年来到偏远贫穷的地方会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这个节目的有趣之处。有意思的就是乡下与城里形成的巨大反差。比如有个老乡在饭桌上跟面对一盘日日不变的土豆的城市少年讲:“明天我们改善伙食,早上吃羊肉, 下午吃鱼,晚上吃鸡蛋”。少年听后高兴极了,后来才弄清原来他的意思就是三顿都是洋芋蛋。除了土豆还是土豆。可这样艰苦的生活并没有对少年有什么情绪的影响,他们反而显得比在城里开心。没有了城市里的喧嚣和诱惑,呼吸着乡下的新鲜空气。见到从未看到过的农作物和可爱的动物。看到乡下人的质朴,对简单生活的知足。 却不忘对子女上学读书的嘱托。还有乡下孩子对读书的渴望,独立照顾自己弟妹包括老人,还有洗衣,做饭的能力都触动着他们。城里少年参与农活,包括上山砍柴,奔赴几十里的山路去赶集只换回10元钱,这都是他们人生难得的经历。 最重要的是乡下爷爷不顾自己的岁数走上陡峭的山坡上把闹情绪的少年劝下来后,紧紧用自己的温暖的大手牵着少年一路回家。奶奶花了三天三夜为城里少年缝制的千层底布鞋。 还有乡下小妹用患了风湿的红肿疼痛的手给少年洗袜子……。简陋的乡下家里,爷爷奶奶和家里亲戚等团团围坐在火炉周围说话,火炉上永远吱吱冒着热气的水壶所带来的家的温暖多少让少年的内心受到了感化。他们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一个少年用自己卡上的钱和压岁钱带着乡下的爷爷奶奶去县城看病; 另一个主动从河南奔赴天寒地冻的东北帮忙寻找乡下孩子两年未曾回家的母亲。这说明了什么? 孩子在善良的环境中内心善良的天性萌发了。乡下更有温情, 更有人性的环境产生了更有人性的孩子。
和他们交换的乡下孩子到了城里会有变化吗?
身处穷乡僻壤的甘肃会宁县里有个喜欢读书的十几岁的小姑娘。年龄与城市少年相仿的她虽然一年到头吃着没有肉的稀糊糊的面汤。 让我们感慨的是小姑娘被高原晒得黑红的脸上永远不缺微笑,除了问起她坐牢的父亲。我们看到习惯了用钱打点一切的城里爸妈面对这个从乡下来的与自己儿子交换过来的“女儿”时,用同样的一贯手法来款待女孩, 每天锦衣美食,游乐场等等。同样跟对他们儿子一样,我并没有看到他们懂得与孩子之间进行任何情感的交流只有一味的物质给予。孩子虽看得眼花缭乱,兴奋不已,但并没有表现出留恋和羡慕。 有一天她主动找到了城里学校的校长提出了一个请求, 就是自己要勤工俭学,为所有的住校生洗衣服挣钱。她心里惦记着还在坐牢的父亲,想攒钱给父亲买书送去。
另一个乡下孩子,一度打算放弃这趟交换之旅, 因为他放不下没人照顾的小妹和爷爷。 后来到了城里后,面对城里的爸爸妈妈的关心和照顾心存感激, 主动揽下了所有的家务事。 后来自己又偷偷出去满街去找中国移动打听GPS,想通过GPS找到自己出外打工两年未归的妈妈。
这恰恰说明了什么?锦衣美食再好,对孩子来说都比不上眼前有个爸爸妈妈好。
城里的爸妈, 你们对此有思索过吗? 子不教, 谁之过? 我要说的是,是我们做父母的无知之过,是我们这个社会一味追求金钱名利以至于丧失了社会责任感之过。是和雾霾的起因一样。这些无教的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理,将来走向社会就会成为我们社会的雾霾。
请放下对钱对权对名对利的欲望,为了孩子,也为了社会和国家的未来,花些时间和精力给我们的后代吧。跟他们谈谈心,给他们烧顿有妈妈味道的饭菜,亲吻拥抱一下他们......。孩子其实要的不多,就是父母的关注和关爱。
这就是我作为一个母亲因为一台节目所引发的感想。
P.S.最后我想说这个节目其实还折射出了一些无奈的相关社会问题:
一是乡下的孩子真的很苦。很多的父母不得不出去打工。孩子们虽然有老人照顾, 但没人可以消除孩子对父母的思念之痛。得了风湿的小妹每晚想妈想得哭着入睡,节目的最后城里来的男孩带着她的哥哥踏上了令人感动的千里寻母之路。
另一个是父亲坐牢的孩子,我也想多说一句。这个父亲因为同领导有矛盾,与弟弟把队里的一千多只羊放走了。爸爸被判了15年,其弟弟11年。我个人觉得有问题。这个父亲的确是不对,但这个刑期是不是太长了,感觉有官员与法官之间串通进行报复的嫌疑。两个农村家里的重劳力就这么没了。对他们老父母的打击,对小孩的成长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所幸的是, 上述的孩子在学校都很出色。照顾弟妹,关心长辈。是什么教育出这么朴实的孩子?我相信是因为他们成长于一个相对对物质无欲无求的,但不乏亲情的环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