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經常單獨吃飯的人容易生病
很多人上班時家人往往還沒起床,所以只好自己一個人吃早餐甚至不吃;至於午餐則在公司附近的餐廳吃飯,如果沒有邀同事一起吃飯的習慣,就只有一個人匆匆地吃完飯再趕回公司,這恐怕是很多上班族的生活模式;如果回到家時已經很晚了,家人早已吃過晚餐,只好又一個人邊看電視邊吃飯。
其實如果經常一個人單獨吃飯,即使營養充分,也往往會覺得健康狀況不甚理想。如果同時又感覺食慾不振,就該留意了,這是因為單獨進食容易産生緊張並引起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
我們的腸胃也是有感情的
胃腸道也是有感情的器官,它們的蠕動尤其是各種消化腺的分泌,都是在神經系統支配下進行的。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心情好的時候,即使粗茶淡飯, 也感到特別香甜;憂愁的時候,縱有山珍海味,也會味同嚼蠟。可見,胃腸的機能對情緒極為敏感。如果你性格憂鬱,多愁善感,或整天伏案工作,思慮過度,更吃飯不香,盡管吃得很少,仍然感到肚腹飽脹。
人的胃腸道擁有非常豐富的神經細胞,很容易接受外界刺激,反應異常靈敏,一旦受刺激就會“鬧情緒”,出現一系列的植物神經功能性紊亂如胃腸蠕動減慢、消化液分泌減少、食慾下降和飽脹等消化不良樣的癥狀。
人們情緒良好的時候,神經系統處在正性的適度興奮狀態。植物性神經也是如此,腸胃也會以相同的速度快樂完整地蠕動和分泌、接納和消化食物,從而有益於健康。
如果人們長期在緊張、憂慮等惡劣情緒下進餐,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腸胃功能也會進入紊亂狀態,可能會噁心、嘔吐、打嗝、食之無味、腹脹、腹痛或者情緒性腹瀉。若長期處於這種狀態,則可能變成器官性疾病。
現代醫學家使用多種方法進行測試,發現情緒對胃機能的影響十分明顯。與試驗者進行緊張的談話或採用催眠暗示的方法,使受試者處於不同的情緒狀 態,結果發現:氣憤、恐懼、激動、焦慮等情緒可使胃的分泌量增加,酸度增高;而抑鬱、悲傷、失望等情緒,則使胃液分泌量減少,酸度下降,胃的邉右矞p慢。
和大家一起吃飯,既分享美味又分享健康
一群人吃飯,你一言我一句的,浪費時間,一個人吃飯效率更高。你可能會這麼想,其實這是錯覺。
我們先看看一家人進餐的狀況:當一家人心情舒暢地圍着餐桌吃飯時,大家心情平和,每個人咀嚼着自己愛吃的美食,有说有笑,氣氛融洽,既交流了感情,又享受了佳餚,十分溫馨。
當然,和家人或朋友一起進餐可不僅僅是溫馨這麼簡單。在這種充滿親情的環境下進餐時,心情輕鬆愉快。人們精神愉悅時,其胃液的分泌也相對地旺盛,可促使腸胃加快蠕動,使食物盡快消化和吸收,消化系統自然暢通無阻。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據英國一調查機構的調查顯示,20年前,英國人每餐吃飯時間平均為33分鐘,那時的人有充分的時間與家人一起享受美食和 輕鬆的氣氛。但現代人每次吃飯匆匆忙忙,就像打仗,很多時候都是獨自進食。數據顯示,現代人平均吃一頓飯時間僅是14分鐘27秒,只有20年前的一半多。
和家人或者朋友一起進食,有助於培養細嚼慢咽的習慣,有利於促進唾液的分泌。唾液中含有多種物質,既可以促進機體對營養素的消化吸收,又可以改變食物中的 有毒物質的化學結構,殺菌、解毒。經常多次地咀嚼還可以促進大腦的發育,因為咀嚼是接受大腦的指揮,同時又不斷地給大腦以刺激。
身體也會说話:當心腸胃鬧情緒
一個人吃飯,有的一邊看書報一邊吃飯,有的一邊看電視一邊咀嚼,有的則一邊想着不愉快的事情或沒完成的工作一邊進餐。單獨進餐的人往往心情不開 朗,容易産生緊張、煩惱、氣憤等不良情緒。負面情緒對消化器官所造成的影響非常大,它能使胃腸的血管收縮,阻礙其活動,並抑制消化液的分泌,對胃而言,這是相當危險的事。
我們知道,從胃壁分泌出的胃液中含有鹽酸和胃液素。胃液可以使食物消化、溶解。從實驗中顯示,如果把導管伸入胃中取出胃液,並倒在盤中的牛排上,過不了幾分鐘,牛肉就會被消化溶解掉。那麼,我們的胃為什麼沒有被溶解掉呢?這是因為,胃壁在分泌胃液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分泌黏液,以保護胃壁免於遭 受胃液的侵蝕。
但是,當一個人情緒不穩定甚至感到孤獨、苦悶、緊張、煩惱或氣憤時,胃壁的血管便會自動收縮,血液循環變慢,保護胃壁的黏液分泌也大為減少,但是胃液的分泌可沒有減少。在這種情況下,胃液極容易導致胃壁穿孔,造成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
胃潰瘍有的是長年累月單獨進餐形成的,也有的人是在受到了沉重打擊的時候在極短的時間內造成胃穿孔的,醫學上稱之為“突發性胃潰瘍”,它往往在不到10秒的時間內發生。
當然,如果一個人單獨吃飯一次,胃就穿孔一次,那也太誇張了。但如果你長期養成了獨自進餐的習慣,你得胃潰瘍的幾率就比別人高,所以吃飯時最好 和家人、朋友或同事等在融洽的氣氛中進行。如果實在沒有辦法,你只能獨自進餐,則可一邊進食、一邊觀賞輕鬆的電視節目,總之,盡量使自己在輕鬆的心情下進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