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昨天。在昨天的博文中我忘了提及我的祖父。我的祖父也在其中。他早年参加过倒袁,护国第二军陆军讲武堂毕业,和蔡廷锴是同学。后来东渡日本。回来后跟我父亲的二伯父,和后来的昆仑影业老板的夏云瑚做电影审查和发行工作。也是最早把西方电影引进中国的先行者。
我最后也是唯一一次见到我的祖父是在成都。他本来能活的更长久就因为跌跤而卧床不起。我母亲用手去梳理他那稀疏的头发时,他的眼角流出了热泪。知道他的儿媳和孙女从北京来看他, 他挣扎着要起,我清楚地记得他直直的眼睛盯着看了我一会说:都那么大了?我们离开的两星期后他老人家就过世了。
我父亲因为我祖父在我祖母过世不到三个月就迎娶了他家的保姆而愤然离家出走。从此一别就是30年。 后来重聚也是因为老家人看到报上报道有关我父亲,看到他的照片才算联络上。
回到我的主题,《银汉双星》。 上世纪30年代中国著名导演史东山的作品《银汉双星》,男女主人公李月英和杨倚云凄美的爱情故事曾经感动了一代影迷。这部经典无声电影因为风靡世界的法国美景弦乐四重奏组合以现代音乐的表现形式重新演绎而重获新生。 来自法国的美景四重奏是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与电影配合演出的弦乐四重奏组,是法国艺术创新精神的代表。 媒体是这样评论这个乐队的:他们挑选上个世纪那些最经典的黑白默片,为其配上浪漫和激情的音乐。在演出中,他们坐在银幕一侧,在影片播放的同时进行演奏,让这些经典电影重获新生,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这些名为“影音穿越”的音乐会,形成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且具有怀旧情调的艺术形式! 1997年成立以来,美景弦乐四重奏已经在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英国、波兰、俄罗斯、美国以及非洲各国举办了将近1000场音乐会。在1997至
2010年度音乐季中,法国的克莱蒙费朗市(Clermont-Ferrand)都会邀请他们演出7场音乐会,在这里他们不拘一格的演出形式得到了很大的
发展。美景弦乐四重奏也是“翁斯洛之夜”音乐节的创始者。这是一个在每年8月份举办的浪漫室内乐音乐节。他们还经常举办大师班,讲授电影音乐的创作和演奏。 我现在想谈谈我的观后感: 这种完全以现代西乐来配中国老黑白默片的形式另我耳目一新,但是坦白讲,刚开始时我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违和感。很难进入状态。甚至有被干扰的感觉。感觉就像我们去看3D电影,必须要佩戴上特制的3D眼镜,否则肉眼很难聚焦一样。作曲家我想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而特别加了个代表中国特色的笛子来引导听众进入中国特有的情景中,作为中间的媒介把中西方给串起来。笛子虽然不是中国笛子但的确起到了作用。渐渐的, 随着剧情的推进,我才逐渐进入状态,基本上可以忘了有一个乐队在台上演出。 我非常欣赏谭盾在卧虎藏龙的配乐,里面有多种可以作为背景特效的中国乡间的特有打击乐。这时就凸显了弦乐的局限性。几近一个半小时不休不止的整场听下来,再美妙的音乐都会产生疲劳感,虽然我听到作曲家在音乐的节奏上作了有缓有急的变化。 后来作曲家与观众做交流时,我很想跟他说,希望中间能有一些停顿。电影故事不需要这种不间断的音乐。就像中国画, 需要有留白给观者一些遐想。类似的,西画中也有通过周边颜色的抑制来突出重点,让观者的眼睛也有休息的地方。里面的紫罗兰扮演的女主角因为感觉受到了皇上的冷落而独自在池塘边有一大段悲戚清唱,好像是王人美唱的。因为原声已经没有了。只有紫罗兰的嘴在动。不知道她在唱什么的情况下,镜头又长时间的不变,时间走的格外漫长。也的确漫长,我在Youtube上大概算了一下长达几乎10分钟之久。这在现代电影中是不可想象的。 我女儿反正已经快睡着了,我看到。她后来倒是没有对音乐本身提异议, 只是对故事没有兴趣。也是,这个爱情故事对我们女儿来说还没有到年龄,呵呵。 当然如果有彩色眩目的背景,有对白,节奏快,故事编的更符合美国小孩的口味,外加刺激性的音乐,那就另当别论了。 没有中国乐器是一大遗憾。 尽管用了笛子但那不是中国笛子。 听作曲家讲。他当初也考虑过使用中国的二胡或中国笛子,但是他觉得中国乐器的结构只适合中国特有的音律,无法演奏西乐所以放弃了。 这完全是他个人的一孔之见的局限。如果是一位受过西乐训练的中国作曲家就应该能够胜任,比如谭盾。
听到这位作曲家谈到他对作曲的理念,我就比较可以理解了。他作曲主要是为他自己。他虽然也看了几次这部影片,但他没有拘泥于这个故事本身。而是根据他自己的感觉而作。我想这就是现代音乐的概念吧。 有观众问他是否也为有声片作曲。他说, 为默片配曲和为有声片编曲是完全不一样的两套路子或系统。就像优秀的默片演员到了有声片时代无法胜任而失业了一样。这个我还要努力理解一下才行。
我后来在Youtube上找到了这部影片,想看看没有乐队配乐的这部默片。我承认法国乐队的确给了银汉双星一个新生。 再回到这部影片, 我想补充说个有趣的现象。 在我观看影片的当中我想当然的以为是在讲一个背弃乡下妻子的负心汉在繁华都市搞婚外情的故事。男主角是应该被谴责的。然而看到后面我才知道原来男女主角在这部影片是一对值得同情的被包办婚姻毁掉的苦命鸳鸯。我不禁哑然失笑。看看, 我们所面临的不同的大的时代背景让我们对同一件事的看法产生了多么大的分歧。那个时代封建礼教, 包办婚姻是当时人们开始认识到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而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是铺天盖地的“破坏婚姻”的小三问题。这件事让我想到我们如何看待一个历史遗留的问题。再有就是对于一件事情的解读是多么容易产生偏差和误导。 还有就是家庭的是非伦理我们局外人是多么难以理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