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年老时,不住养老院,不靠子女,应该怎么养老?如今,兴起于西方国家的“抱团养老”模式引入中国,“抱团养老村”“闺蜜抱团养老”时常被媒体热议,美好的老年生活令人憧憬。
但这样的养老方式,真的可以大力推广,适合我们大部分普通退休老人吗?今天就来听听一位“抱团养老”亲历者的心声吧!或许能给大家一个参考~
主持人:魏然
倾诉者:薛阿姨 67岁 退休职工
前些日子,看了一篇有关抱团养老的文章,好多同龄人也在转发。今天我决定也和你们说说,我的抱团养老经历。
一般抱团没抱成的原因,主要还是选择的方式不太合适,还有一些感情纠葛。给老年人提了醒。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能忽略:就算是居住方式合适,不掺杂感情,也会出问题,而最大问题,就是钱。
不是说有钱没钱,而是说,在这个团体里,大家对钱的看法和基本的经济实力要相当。否则,这个团儿还是会被钱拆散。
我们有一个抱团儿养老的“小团体”,要算起来,有七八年了。我们从三四个人发起,到后来最多时发展到20多人,可之后,又慢慢地减少。现在,我在的这个“组”还有5个人,其他的人,有的回去“自己过”了,也有的成员另组了新的组。大家热闹过,也确实从中获得过快乐和帮助,但其中的烦恼真不少。
我们抱团养老的想法源于相关的新闻报道,据说在一些社区,早就有这种方式,有个“官宣”的说法,叫“互助式养老”,一个社区里的老人彼此关照,年轻的照顾年老的,或是同龄的彼此帮助。据说有的坚持了10多年,做得好的社区,还有社工在其中帮助。
我们住的是老小区,老年人口比较多,而且,都是住了二三十年的老邻居,平时打头碰脸的,关系挺好。看到人家这种榜样,大家也就慢慢说起这个话题。老邻居们年龄越来越大,空巣和独居的老人越来越多。大家商量后,就学起了人家的样子,渐渐形成了抱团儿养老的模式。只是,决定这个团儿抱得紧不紧,得用现在小年轻儿找对象的一个流行语来说:应该“三观”一致。
我们开始抱团儿的几个人住在同一社区,离得近。都是女性,也都没了老伴儿。这个组合是我们考虑了很久定下的,之后再有人想加入,我们也是这个“标准”。我们想的是,大家的生活境遇差不多,相互能理解,来往也方便。我们有很长时间相处得还不错,所以后来吸引了那么多人来加盟。
我们这个团体,一开始年龄最大的六十七,小的刚退休不久。身体也都还可以。我们每天早上准时到小花园集合,先晨练,之后一起去买菜,开始是各买各的,后来发现大家买的都差不多,因为你买这个,我看着不错也买了,结果各家做的饭都差不离。而且,这些人平时总是一个人在家,一个人的饭最不好做了,做多了就浪费。于是,大家就决定干脆一起买,一起做,一起吃。
开始大伙儿都争着掏钱,今儿你花,明儿我请。可是,我觉得这样不太好,每天花多花少不固定,多花的可能心里就不舒服。所以,我们改成每个月每人交400元伙食费(那是当时的物价啊,后来涨了几次),我们之中有个姐姐原来是会计,就由她管账,她挺细致的,每笔开支都记得非常清楚。
我们固定在一个人家里做饭,吃饭,因为她家房子比较大,住一楼有个小院儿,很方便。我们一般只做中午饭,因为老年了,晚饭吃得少,中午剩下的,大家分分,晚上就够了。
后来我们这个方式让好多人羡慕,就总有新人加入。不过,由于空间有限,我们“搭伙”的人最多加到了9个,其他人实在加不进来了。组里的人,其实也是有变化的,有人退出,有人加入。退出,就是因为钱。
大家虽然说都交了伙食费,可有的人慢慢就不平衡了,觉得太贵,自己在家过,用不了这么多钱。也有人觉得组里有人退休金多,一个月五六千,可自己只有两千多,人家要吃好的,自己将就就行,每天做三四个菜都是“便宜”了那些爱享受的,他们想吃好的,应该多拿钱。
也有人开始计较,有人吃得多,带得多,有人饭量小,或者这个月生病了,或是家里有事没在这里吃多少,可伙食费为什么不退呢?
大伙儿聚餐的那个姐姐家,每个月我们会买两桶油,一些调料啥的,还添过一些餐具。而且每个月我们会拨出一点儿钱给人家的煤气费、水电费。可就有人不乐意了,说那些东西根本用不了,认为那个姐姐占了便宜。
后来又发生了,谁住院了,大家摊钱买东西,厨房里灶具、油烟机坏了,大家摊钱换之类的事,有的人没什么抱怨,几十块钱也不在乎。可是,有的人就不行,不仅抱怨,还在大伙儿之间挑唆,弄出很多不愉快。
搭伙的这个方式,人员变动特别大,最终在今年6月,就彻底不弄了。不过,我们两三个核心的人还是挺怀念那种方式,但一想起那些为钱发生的争执,又觉得很别扭。
抱团养老,其实就是为了相互有个照应,这些年,大家也确实做到了。比如定时集合,要是谁没来,大家就过去看看,避免了很多意外。有谁病了,甚至住院了,大家轮流照顾,谁家有点什么事,大家一起张罗。虽然也有谁出力多,出力少的问题,但大家基本上都能接受。最终产生矛盾的,还是各自的经济实力和攀比心。
团体里每个人生活条件不一样,确实有退休金特别高的,花钱大方,这个岁数了,还能开车,人家经常拉着群体里的人去玩儿啊,或是办事儿。
有的时候,我们去短途游,就有两个人开车带着大伙儿。我们平摊给人家油儿钱,可就有人不乐意拿,还说:“她又不缺这个钱。”更有人让人家拉着去接孙子,偶尔还行,后来一到周末就这样,人家有车的也不乐意了。可一旦拒绝,对方就不满意,说人家:“有车了不起啊。”
群体里有的姐姐爱美,经济实力又达得到,就总去美容院、健身房什么的,有时候也请别的姐妹去。可有的被请过的,就当应该的了,老跟着人家去,而且,有时候根本不是为了美容或健身,就为了去洗澡,一洗两个小时,弄得人家请客的很尴尬。可一和对方提意见,对方背后就说人家:“不就是嫌占她便宜了?她手里那么多卡,一个人用不了也浪费,她带我去不也为显摆她有钱吗?”
群体里有的人自己经济实力一般,但孩子条件好,有时候带妈妈去旅游啊,给妈妈买高档物品啊,后来知道有这个抱团养老,有时候也给其他阿姨捎东西。这种事在有的人看来就是“嘚瑟”。还有的人比较自卑,觉得自己没什么可送的,怕别人笑话,之后就悄悄“退团”了。
而大多数情况下,因为衣着、首饰、业余爱好等等,每个人的消费观念和实力确实不同,就会有人心理不平衡。甚至有人说过,我们应该有“团服”,省得大家攀比,可那都不现实。
总之,这个团队,从人少到人多,后来又到人少,有人还能是朋友,也有人后来都不往来了。这其中,最大的问题,还是经济利益和攀比心。要是总觉得自己不平衡,养老这个团儿还真不好抱。
魏然:“谢谢您讲的这些亲身经历,又给更多老人以借鉴。在社区里,邻居们互助式抱团儿,确实是个好创意。”
薛阿姨:“通过我们的尝试,觉得这种方式要注意的,一是人不可以太多,三五个正好。再有家庭情况、退休前职业等,基本相似比较好。”
魏然:“就是各方面再一致,每个人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具体情况,心态平和很重要。”
薛阿姨:“是的,大家在一起,最好也不掺和钱。”
魏然:“老年人能彼此关照,是一件好事,都到了晚年,就不必有那么强的好胜心。”
薛阿姨:“身边有几个朋友,是个伴儿,也是种安全感。只要都别太计较谁付出多少,都有热心,就好了。”
养老,一直是我们退休人关注的话题,而这位阿姨给了我们又一个更简便易行的抱团方式。
同一个社区的老邻居,或者住得不远的老同学,老同事,可以彼此互助。只是在这个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方式“搭伙”,真的要“三观”相同的伙伴。不让钱物或是攀比心影响团体的凝聚力,需要的是大家有明确的目的,也都能站在他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像一家人一样相处,但有些事,特别是沾钱的事,要有界限。
抱团养老是老人们向往的好方式,为了享有伙伴的热闹和安全,也要付出彼此适应,相互包容的努力。
艺萌:国内所谓抱团养老不叫养老,叫抱团过退休的日子。身体健康的时候还能互相照应一下,一起娱乐一下,那时候讲究个情。真到了因为健康原因或者年长到需要看护的阶段,还得进养老院。那时候就是一个字“钱”。养老院配备有轮班倒的具有专业护理执照的护士,有负责日常从饮食到清洁,到洗漱,沐浴,服药,包括急救车等一系列配套服务团队。哪个不需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