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論丨喬木: “五四”精神的轉變T Y | 2017年5月4日 | 大陸 | 【博聞社】按:今天是對中國近代歷史影響深遠的“五四運動”紀念日,對這場發生在將近一百年前的“波瀾壯闊”的學生運動,大陸知識界多有反思文章,博聞社揀選數篇,以饗讀者。文章各有見地,不代表博聞社立場。 “五四”精神的偉大轉變 作者:喬木 一小區經常失竊,屢次報案均無結果。有鬧事者在小區張貼紙條、掛出條幅,上寫:民主、自由、人權、選舉、官員財產公示等內容。很快各種制服便衣紅袖箍24小時值守,小區再無失竊。 這是在網絡上流傳的一個段子,雖然好笑,但一點也不誇張。昆明砍殺事件發生後,儘管周圍不遠處就有兩個公安派出所,街頭還有巡警,但警察半個小時後才到現場,而且應對不力。 可 是你要在中國任何城市的街頭廣場,散散步、撒傳單、打橫幅、有點O功嫌疑、搞個飯醉聚會什厶的,經常會被驅散、拘押。而且多數情況下,關於社會主義核心價 值觀中的民主、自由、法治、平等話題,你在網上發帖撰文,會被刪帖銷號喝茶;參加相關研討,會被限制圍堵。到了現場,又是停電或消防演習,暫停營業。 十八大期間,所有途徑天an門的出租車、公交車的窗戶都被封堵,以防有人撒傳單。遙控玩具飛機禁止出售,或需要實名登記,害怕用於其他目的。大學裡也有許多不知其詳的校園信息員,維護穩定。 所有這一切都源於政治上對民主的恐懼,管理上對公民權利的擔憂。而民主曾經是五四運動最響亮的口號之一。要求民主、反對獨裁是當年最有力的號召,吸引了大批 青年學子投身所謂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要求民主的五四運動成為這一革命開始的標誌,也是官方劃分的中國現代史的開端。民主和科學成為後來倡導的五四精神的主 要內容。 但是現在,或者從198九年以後的28年來,五四精神中的民主,與其相關的自由、人權等,都變為敏感詞。更有甚者,重慶的大學生村官任建宇,只因穿了網上購 買的“不自由、毋寧死”的T恤,就成為被勞教的一個罪證。新公民運動的參加者,印製了“自由、公義、愛”的徽章、T恤、雨傘,就被攔截扣押;而當他們打出 民主政治要求的官員財產公示的橫幅,卻被以擾亂公共秩序罪抓捕判刑。 198九年的事件前,儘管政治改革沒有啟動,但黨內外輿論、新聞媒體對民主、法治、透明、新聞自由、司法公正具有共識,這些不是敏感詞。那次事件後,這些曾經寄 托着改革理想和人心向背的詞,都成為敏感詞。不僅如此,和民主相關的民運、民煮、民逗(民主鬥士)、民選(賄選),基本上都成為負面詞。 最近幾年來,隨着國際上“阿拉伯之春”民主大潮的衝擊,國內權力更替引發的政治鬥爭和社會維穩,這類敏感詞和負面詞越來越多,從以往的民主、自由擴展到憲政、公民社會、普世價值、新聞自由、公民權利、司法獨立等所謂“七不准講”。 但與此同時,又在以民主的名義混淆視聽。明明是集權,卻叫做民主集中;明明是專政即專 制,卻叫做人民民主專政。甚至新造出人民社會代替公民社會,淡化權利意識。用集體總統制掩蓋不經民選的常委制,無視限權和制衡的籲求。民主對內是敏感詞, 對外是遮羞布,每有領導出訪,都要大講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和美國夢相通的地方,都要代表中國人民說選擇了適合自己的路。 民主變成了敏感詞,五四精神的另一個標誌——科學,也好不到哪裡去。 政治不民主,就會壓制言論出版,禁錮思想,必然導致科學上的封閉和不思進取。當壓倒一切的是穩定、所有的研究都有標準答案的時候,所謂的科學無禁區只是一個美麗的謊言。 看看這厶多年來的中國經濟增長,有多少是靠賣土地、高能耗、高稅收、低福利的山寨製造?又有多少是靠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科學研究的大躍進是低水平的重複還是原創發明創新? 當民主變成敏感詞的時候,科學就是防火牆,不是探索真理,而是維穩稱頌,詮釋政策,中國夢一場。 (原文1989以198九代替,不作修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