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甚么说“基督人性非受造论”才是异端(一)
先看大公会议关于“基督人性的受造”怎么说?
此特指迦克墩第四次大公会议_ 公元451年10月8日, 此次会议定义了一项正确而统一的关于基督位格的教义,成为1500多年来所有基督教,包括东正教、天主教和大多数新教在基督论方面的官方声明。
这个有关基督位格的教义被称为“位格的联合”(hypostatic union),就是指两种判然有别却永不分离的本性——神性和人性——在一个完整而永恒的神圣位格之内完全合一。
这独一位格所具有的两种本性,其神性与父同质,其人性则与我们同质,只是没有罪。迦克墩定义对这二性在独一位格内之联合的否定式描述成为基督论不可突破的四面围墙:“不相混乱,不相交换,不能分开,不能离散”。
这四面围墙这乃是迦克墩定义的真正核心。非受造乃属神性的属性,而受造则属人性的属性,此二性的区别不因联合而消失,其特点反得以保存在那独一的位格里。
迦克墩的定义所作的是为了表达和保护道成肉身的奥秘,以免受到曲解,但它对于这奥秘本身,并不作任何解释。
集东方系统神学之大成的大色马的约翰(John of Damascus)乃东方教会最杰出的教父,他在其巨著《正统信仰阐详》第三篇第三章论到这奥秘的联合时,他说:
“这联合乃是依照综合法,意即是在内存性上,因而没有转换,或搀混,或变性,或隔开,或分离;我们就承认在两个仍是完全的性格中,只有一个内存本位,即是神的化身儿子;我们认为这是同一的内存本位,属于祂的神性和祂的人性,并且承认在联合之后,那两个性格都被保留在祂里面了,但是我们不认为每个性格是分离的和各别独在的,它们是在一个复合的本位内互相联结而归于一。
我们说这结合是本质的,即是实在的而不是现像的事。再有,我们说这结合是本质的,并不是说两个性格归结成为一个复合性格的意思,而是这两个性格在神的儿子之一个复合本位内的真正联合之意,我们也肯定这两个性格的基本差异仍然是保留着的。因为被造的仍旧是被造的,非被造的仍旧是非被造的,必死的仍旧是必死的,不死的仍旧是不死的,有限制的仍旧是有限制的,无限制的仍旧是无限制的,可看见的仍旧是可看见的,看不见的仍旧是看不见的。‘一部分为奇迹的朗照,另一部分则受侮辱而蒙不白之冤。’”[30]
大马色的约翰在这里清楚指出基督的神人二性在其独一的位格内联合后,这二性的基本差异仍然是保留着的:其人性仍旧是被造的、必死的、有限制的、可看见的;其神性仍旧是非被造的、不死的、无限制的、看不见的。
他在《正统信仰阐详》第四篇也指出,基督那同一的位格,就其神性说是非被造的,就其人性说则是被造的,若有人否认这点,要不就是将基督分为两个位格,要不就是混淆二性的区别而引致相互变换和混杂。
因此,若说基督的人性是非受造的,这就是说祂的人性具有了其神性的非受造属性,这是混淆了基督二性的不同属性,抹杀了二性的区别,突破了迦克墩的四面围墙,曲解了道成肉身的奥秘。
所以,基督人性受造的教训并非来自某些人的理智,也非来自某教父或神学家的一私之见;这教训乃是出自正统教父们的教导,也是出自被基督教奉为圭臬的迦克墩定义。
当我们说,基督是真正的人,其人性与我们是同质的,也是受造的。黄牧师则说:“基本上,这是一种以自己的理性来揣度神奥秘事的不信心态(提前一13)。
他们不明白基督这一位‘末后的亚当’祂的人性与我们这些从‘首先的亚当’受原罪辖制所生的子孙,两者的来历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要知道基督的成孕不同于我们一般的人,祂乃是由圣灵成孕,从童女而生。但另一面我们也要明白,我们不能因为祂出生的奇妙,就以为祂的人性就不同于我们的人性。大利奥在那被迦克墩会议列为圣典的《大卷》里说
“这样,他便不至于地荒谬地说:上帝的道之变成为肉体乃是基督从童女腹中生出,具有人的样式,但没有祂母亲的实质。……他难道以为贞女的怀孕既是一种神圣作为,所以胎儿的肉体就不能分受到怀孕者的本性呢?只是这生育虽是这么玄妙,这么稀有,但是,不应该解释为祂的特性是因为祂的创造的奇妙而改变过来了。因为童贞女虽然由圣灵受胎,但那实在的躯体却是从她的肉体分出来的……
“主具有祂生母的本性,却没有她的过错。祂虽自童贞女腹中生出,却不因诞生的奇妙而使祂的本性异于我们的本性。” [31]
正如大利奥在这里所说的,有些人因自己的有限的理性便荒谬地以为,基督因出生的奇妙,祂的人性便不同于我们的人性。那些人不明白,因着基督奇妙的出生,祂便拥有与我们完全一样的人性,只是没有罪。唯有如此,祂才能拯救我们。
摘自:https://theologychina.com/花雨清风-基督人性非受造论才是异铛/4~5
相关姊妹篇: 奥古斯丁神化论 - 众教父对基督人性受造论的肯定 第一篇:神取人论 https://blog.creaders.net/user_blog_diary.php?did=MzkyMjE1 第二篇:基督被造为人 https://blog.creaders.net/user_blog_diary.php?did=MzkyMjI0 第三篇:从爱任纽_特士良至亚他那修 https://blog.creaders.net/user_blog_diary.php?did=MzkyMjQ1 第四篇:从加帕多家三教父_屈梭多模至安波罗修 https://blog.creaders.net/user_blog_diary.php?did=MzkyMjUz 第五篇:从大利奥_区利罗至狄奥多勒https://bbs.creaders.net/rainbow/bbsviewer.php?trd_id=1520696&blog_id=3922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