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軍政權為何華麗轉身? 昂山素季獲得自由 去年11月7日是緬甸全國大選投票的日子,也是這個國家20年來首次舉行多黨制選舉。當時西方輿論普遍認為,大選其實是軍政府迫于國際社會特別是東盟的壓力,脫下軍裝改以平民身分繼續執政的一種欺騙伎倆。老邁的軍頭們很清楚他們一定要放棄政權,至少在名義上必須如此。顯然,他們要確保自己和親信們可以繼續掌控緬甸的政治、經濟和司法制度。因此,軍政府小心翼翼地修改憲法和選舉法,以便能把政權通過“民主的選舉”,合法地轉移到自己的手上。 懷疑並非沒有道理。選舉完全在軍政府的控制下進行。2008年軍政府修訂的新憲法規定,25%的議會席位由軍方保留,3個關鍵的部長職位~~~~國內部、國防部和邊境事務部都必須由現役將軍擔任。此外,該國新修訂的“選舉法”還禁止有犯罪經歷的人和宗教界人士不得參加選舉,這剝奪了包括昂山素季在內的許多社會活動家和僧侶的參選資格,而他們都是反對派的骨幹力量。 在重重保證之下,曾在軍政府擔任部長、並在軍隊當將軍的吳登盛和其他20名軍政府部長辭去在軍方的職位,註冊了新的政黨,宣佈參加選舉,吳登盛毫無懸念地當選總統。 2011年3月,統治了緬甸20年的丹瑞將軍將權力移交給略年輕的吳登盛,緬甸的民選政府宣告成立。人們發現,這個新成立的民選政府裡,部長幾乎全部由現任或前任軍隊成員佔據。當時,昂山素季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一名成員嘲諷道:“我看到的是,將軍們正在系統地通過立法來保持權力。” 在大多數人眼裡,緬甸都是個很難發生改變的國家,就連緬甸的小商販們也不例外。緬甸曾于1990年舉行過一次全國大選,昂山素季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獲得壓倒性勝利,軍政府一直拒不承認選舉結果。導致民盟從未執政,而昂山素季在那一次大選後一直被軍方監禁。 半年前在就職後發表的演說裡,吳登盛宣稱戰勝貧窮,阻止腐敗,結束軍事衝突以及實現政治和解。半年以後,人們不得不承認,吳登盛已經開始實現他的承諾,而且是以一種令人驚訝的速度和力度。 看看過去半年來緬甸實施的一系列改革,外界不得不驚訝。 政府重新設計了銀行和外國投資規則,並開始修改外匯政策。這些都是向商人和學界諮詢後作出的。 政府大大提高了發放給100萬人(大多數是窮人)的國家養老金,並使小型貸款(一個給窮人提供20到100美元貸款以允許他們開始小買賣的體系)合法化。此外,長期被禁的貿易聯盟也獲得合法地位,據國際勞工組織在緬甸的代表說,這是一個重大的政策決定。 自從去年要求調查緬甸政府是否犯有反人類罪後,聯合國駐緬甸特別觀察員湯瑪斯被禁止進入這個國家。但今年,他不但被允許回到緬甸,而且緬甸給了他所要求的所有許可。緬甸還聽從他的建議創建了一個人權組織“人權委員會”。不久,人權委員會就在緬甸官方報紙《新光報》上刊登公開信,請求總統吳登盛頒佈大赦令,釋放政治犯。 從10月12日開始,緬甸政府開始釋放獲得大赦的囚犯,包括200多名因抗議等原因被關押的政治犯。其中,最著名的政治犯之一是知名喜劇演員紮加納,他因批評緬甸政府被捕。此外,全國民主聯盟的幾名成員也獲釋。 一年以前,在緬甸報紙上昂山素季的名字都不允許出現,然而前不久,昂山素季不但獲許自由旅行、自由演講,甚至還應邀與總統吳登盛一家共進晚餐。更有意義的是,議會可以公開討論釋放政治犯的話題,嚴密的網路管制消失了,報紙刊發文章前不用再提交審查,政府表態歡迎流亡的緬甸人回國,公開邀請少數民族武裝組織進行和平談判……就連昂山素季也說:“我們正站在一個緬甸新紀元的開始。” 一位緬甸歷史學家認為,這些改革是“之前不敢想像”的,“我們今天看到的,是半個世紀以來緬甸為追求美好未來進行的最好的改變”。 最讓外界覺得不可思議的決定,是吳登盛擱置了中緬兩國合作的密松水電站專案。9月30日,緬甸聯邦議會宣佈了這一決定。10月29日,緬甸全國民主聯盟發言人說,昂山素季在該黨重新登記註冊後將參加即將到來的議會補選。 僅僅半年時間,緬甸以令外界驚訝的速度和力度發生轉變,似乎正從一個被廣泛視為“軍政權高壓統治”的國家,轉身推行由政府主導的政治民主改革。 緬甸為什麼會華麗轉身?有分析家稱,這場改革,是由軍方內部的保守派和改革派的競爭驅動的。幾乎是在沒有任何明顯徵兆的情況下,緬甸突然開始了改革。種種跡象顯示,改革是從統治者內部發起的。 8月25日,統治緬甸20年的丹瑞將軍的畫像被從緬甸政府的牆上取了下來。正是由於丹瑞將權力交給曾任將軍、後成為民選總統的吳登盛,緬甸才開始了這場令人矚目的改革。目前看來,改革派似乎占了先手,就連官方報紙也不再發表過去那種諸如“暴力產生暴力而不是民主”的政治標語。 今年56歲的總統吳登盛,經歷裡打著濃厚的軍人烙印。外界對由他主導的改革的反應,主要是驚訝和出乎意料。在表示謹慎樂觀的同時,很多人開始探究,為何緬甸突然開始了由他領導的改革。 在緬甸內部發生的內幕並不為外界所知。直到目前,丹瑞將軍將權力交給現任政府的原因仍然沒有被完全解釋,只是說他“已經準備好退休”。而站在吳登盛身邊與他一道領導改革的前軍方軍官們,相對都更年輕。 丹瑞將軍是否默許了這場改革?曾經領導軍政府20年的丹瑞,一直以排斥西方和高壓對待國內反對者。正是在丹瑞將軍的領導下,緬甸政府在2007年對僧侶們領導的抗議進行了鎮壓。也正是在丹瑞將軍治下,緬甸政府在2007年處理導致超過10萬人死亡的龍捲風災難時,嚴格限制外國援助。 外界相信,吳登盛和年輕將領們可能意識到繼續維持軍政府的高壓政策以及仇視外部世界的態度,對緬甸來說是死路一條。 長期以來,美國等國家一直對緬甸實施制裁,世界銀行、IMF等組織也都拒絕給緬甸提供貸款和援助。這些外部限制,加上緬甸本身經濟結構的脆弱,使該國經濟深陷困境。 在這種情況下進行的緬甸政治改革,被一些人認為是穩定政權、討好西方社會的需要。不軍過,此次緬甸改革,也可以被視作一場斷斷續續的改革的延續。1993年,軍政府啟動了立憲進程,並持續10餘年時間。2003年,軍政府宣佈實現民族和解,推進民主進程,並公佈了民主路線圖。2007年的國民大會雖然很快被關閉,但不到一年之後,2008年2月,緬甸公佈了新憲法,並宣佈選舉。吳登盛當選總統,正是這次選舉的結果。 探究歷史不難發現,緬甸有著遙遠的民主經驗。甚至,在二戰開始以前,擺脫了英國殖民統治的緬甸人成為東南亞最早引進議會制度的國家。外界很難知曉這些因素中到底是哪些促成了緬甸的變革。但可以確定的是,緬甸已經沒有什麼退路。如果這場改革失敗,取而代之的不會是一場完美革命,而是回到過去。 文: 蔡慎坤 特別指明: 為了尋求歐美國家解除經濟制裁, 避免單一的、絕對的在經濟上依賴中國, 吳登盛領導下的緬甸政府不得不順應世界潮流, 試着開闢一條政治改革的新路, 加之2012年緬甸又輪值東盟主席國, 國家有個開明改革的形象, 對發展國際經濟貿易, 有百利無一害. 歷任緬甸軍人政府多年來和中國政府保持良好關係, 並非這兩個政府真的有什麼牢不可破的革命友誼, 而是為了維持共同的利益關係. 緬甸高級將領們與緬甸大部分老百姓們的心中對中共當局恨之入骨. 只是敢怒不敢言. 眼見自己國家的翡翠礦產木材等珍貴資源一直源源不絕地流入中國, 他們是看在眼裡苦在心頭, 有口難言. 國家實力不足, 心比天高也無人理會. 地緣關係, 緬甸夾在印度及中國二個大國之間, 既動彈不得, 也開罪不起; 緬甸和另一個鄰居泰國也未能和睦相處, 本身的經濟底子又太薄, 唯有改革才是重生之路. 近來緬甸之大動作是有規劃的刺激到中共當局的痛處, 停建我的家鄉緬北密支那市伊洛瓦底江上游密松水庫是其一, 其它大大小小的事件, 總也陸續有來......這很明顯地表示, 緬甸不想継續自困絕境, 在中共獨裁這棵樹上吊死; 她要走出來, 走向世界, 走向光明, 走向希望. 我們寄望明年東盟會議後, 緬甸依然政局平稳. 若是發生任何嚴重的武裝衝突而引致時局失控, 那麼, 軍人政府隨時可能執行高壓軍管 --- 沒有一個政權會自動退出歷史舞台的. 那麼, 中共願意看到緬甸走上平穩的改革之路嗎? 中共自毛澤東時代就一向暗中支援緬甸少數民族武裝力量, 由於存在這個歷史原因, 緬甸政府也不得不防各種節外生枝的變故.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二日星期三 (November 02, 2011) 楊明三 (旅美緬甸華僑) 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灣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