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是为了满足几个人,那几个灭绝人性的人物,想征服世界的慾望(水生火热的世界人民正盼着他们的革命而被解放)。可悲的是还要化上六十多年之久,才能在被蹂躏和汚染的土地上,让一部分人民,在非大报大台上得知和明悟此战的真缔。
平平
8.11
王朔曾说过一段话,其中一句是:政府“帮金家打过三八线,最终还是打回三八线,死了六十多万中国青年”,这是个描述句,当然听得出其个人立场。几年里的战争,死亡的数字准不准确,早已经不重要了。理由很简单,因为从以往几十年的所有重大事件的经验中,我们知道,负责任的真实数字,几乎从来是没有的。
今年,是朝鲜半岛以三八线为界的南北战争六十年,台湾称的“韩战”里,中国深深地被卷入。凤凰台用了名为《残阳如血——朝鲜战争的记忆》的十集专题片专述,这是我迄今看到的关于此专题最准确最冷静最客观的描述。三人行里,几个聪明的读书人注意到,大陆官方不再用“抗美援朝”的说法,而是“朝鲜战争”。当事的几方,用不同的态度纪念,经岁月沉淀后再谈历史时,都已全然没有了较劲的固有姿态。
在这部很有分量的专题片里,也已没有了“美国鬼子”、“美李匪帮”的敌意提法,代之以“联合国军”。叙述里,这场战争的始末清晰而简单。朝鲜金日成违背停战的国际公约,要打过三八线,夺取占领整个朝鲜半岛;苏联斯大林出于地缘政治及出海口的利益考虑同意;美国觉得这是二战后开始的冷战里苏联对美的战略挑衅,要以武力手段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经联合国投票批准后组十五国军队出征;中方新政权的发展由于需全面地依赖苏联,采取“一边倒”的对苏政策,急于博得斯大林信任,毅然参战(1950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友好同盟特别协定》清楚表明)。所谓“两个阵营”多国介入的战争,以冰天雪地里双方上百万人的伤亡,最后停在了战争爆发的地方。
万里之外的美军有二战欧洲战场的丰富经验和一流装备,但地域遥远且步兵少而弱;苏方将领从审看朝方作战方案到出装备、在中国境内培训炮兵;韩朝双方最受苦难的是无辜的高丽人民;中方“志愿军”有几亿人作后盾,尽管国力贫困不堪,但兵源充足且坚韧不怕死。一次次地“拼光为止”的大战役小争斗,这种“绞肉机”的较量不靠伤亡还靠什么呢?
狭长的山区,寒冷的季节,有限的装备,困难的补给。中方能用的手段就是惯用的人海战术了。幸存的“志愿军”,佩戴着奖章,操着各地乡音回忆着那时的战斗。“参军是因为吃的比农村好”。“每时每刻都在灌输。一天谈十几次话,要为革命献身。我们听到的都是这些,脑子里面,心里充满着这些东西”。“志愿军所以打胜仗,根本原因是不怕死。”“仗着人多”。这都是实话。弥漫着炮火硝烟的战场上,“中国人不来则已,一来便是人山人海”,美军军官在回忆录里说。尸横遍野,中方士兵“层层叠叠、密密麻麻”地涌来,不少人时常被战友的尸体绊的踉踉跄跄。曾有一个担任伏击的连队,天亮时还没来得及打出一枪就全连冻死在阵地上。
在这部片子里,听到了一些含义准确而深刻的话:“对于统帅们来说,他们的对手是敌人。而对于绝大多数置身战场的双方士兵来说,他们的敌人却是战争本身。”对于中方士兵的斗志,有这样的描述:“当因为巨大落差而产生的民族张力,与社会主义超常规发展、重新排世界座次的许诺结合起来,这支由底层组成的军队,变得异常坚韧。”最为精彩的是关于战争的论述:“战争是唯一将欺骗合法化的游戏。”“战争中从来没有胜利者”。当鲜血染遍了朝鲜半岛,数百万年轻生命被吞噬后,双方签订了停战协议。
后来,有消息说,“毛泽东在斯大林死后,不止一次埋怨关于韩战的决定是个‘极大的错误’,百分之百都是错了。”是不是说过,也已不重要了。
前几天,在报上看到一篇短文,一个作家一次到蒙特利尔参加文学节,在加拿大寒冷北方的海边,偶遇坐在长椅上的一位残疾的老人。一生里唯一一次到过亚洲,是他19岁时作为“联合国军”,来到朝鲜。分手前,作家问老兵:“要是有一天您真的去了朝鲜,您打算干什么呢?”老人回答:“我想去那儿的山上种树。我曾经是炮兵,那些炮弹毁掉了太多的森林,唉……”然后沉默下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