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毛的居住有很多类似文章。此文为有兴趣仔细考证的朋友转贴。)
毛泽东“简约而居”的谎言
作者:卸甲一书生,来源:共识网,原标题:《毛泽东家居》质疑之三
本文对《毛泽东家居》(以下简称《家居》)的质疑,主要涉及到其日常生活住所问题。毛泽东喜欢穿宽松、柔软的补丁衣服,喜欢吃湖南乡下小地主家中常吃的红烧肉、猪下水,喜欢吃“野菜”马齿苋。那些大肆宣扬其生活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人因此都做足了文章。但要否认遍布全国各地的数十座毛泽东专用别墅却难。它们绝大多数至今仍在,并没有坍塌毁灭,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然而《家居》却敢做“唐·吉柯德大战风车”式的傻事,一边不断重复毛泽东“简约而居”的谎言,一边竭力回避、掩饰历史真相。
一、毛泽东的北京住所只有菊香书屋、游泳池、玉泉山和新六所吗?
《家居》说:
(在描述完中南海丰泽园之后)毛泽东的其他寓所,在北京,除了菊香书屋、游泳池,还有玉泉山和新六所。玉泉山有温泉,毛泽东偶尔去休憩。新六所在万寿路,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修的六栋小楼的总称,五大书记一人一栋。毛泽东太劳累或完成一项大任务后,有时到新六所住几天,1959年以后就基本不住了(第33页)。
这段文字如果是学生作文,老师判卷时就会打个叉,因为逻辑不通。按照正常的思维,“这个”之外,才是“其他”。结合《家居》的上下文意,“这个”是指毛泽东住的丰泽园(参见第31页—33页)。然而丰泽园本身就包括菊香书屋,为什么还要在“其他”部分里又提到菊香书屋,不是思维混乱吗?
学养不足并非关键,关键是《家居》仍在刻意隐瞒毛泽东的北京住所,只提及菊香书屋、游泳池、玉泉山和新六所4处。2013年底,一篇为纪念毛诞辰120周年发表的文章《关于毛泽东的那些谣言》(该文在网上另以《毛泽东,被流言掩盖的真实生活》之名传播,原文于2013年12月24日刊登于《环球人物》杂志第237期,周福明、吴连登、孟进鸿、王明富、王鹤滨黄建新口述,本刊记者刘畅、张忆耕、王乐然整理,本刊特约记者余玮整理)说的更过分,说:“主席从1949年8月23日便入住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直到1966年8月搬走,他的全部活动几乎都在菊香书屋的北房紫云轩进行。”暗示即使加上毛后来入住的游泳池,也只住过两处地方。周福明、吴连登等人是多年在毛身边的工作人员,《家居》作者是在专门的展陈、研究机构里搞研究的,身份不一样,在想方设法隐瞒毛泽东住所的态度上却别无二致。
鉴于《家居》及《关于毛泽东的那些谣言》这类书籍文章不肯讲实话、真话,笔者来告诉读者毛泽东北京住所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1.北京双清别墅
原为曾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的熊希龄在1917年办香山慈幼院时建造的别墅,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到北京后的第一个住所。它中间是容纳20多人的会客厅,西边是卫生间、卧室、办公室,东边还有办公室和会客厅,再过去是小餐厅和厨房。毛泽东住正房,家属孩子住院子西头平台上的几间平房,其他房间供工作人员住。警卫班住东门外的另一个小院(参见何虎生《毛泽东初进中南海》,第46—48页)。当年为了防止国民党飞机轰炸,还专门由工兵挖掘了一个防空洞。1990年代笔者参观双清别墅时,曾进去过。
毛泽东是何时最后搬离双清别墅的?理发员、卫士周福明说“主席从1949年8月23日便入住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关于毛泽东的那些谣言》)。周不是当事人,因为这时候他还没来到杭州理发店当学徒,与毛见面并被调入中南海的时间更晚。张耀祠说毛泽东1949年9月21日移居此住所(《张耀祠回忆录—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第66页)。他1953年5月才调任中央警卫团团长,也不是当事人。两人只能听别人转述,所以在毛个人生活档案公布之前,这个时间仍不好确定。但毛在开国大典以后确实没有再回到双清别墅居住,为不争的事实。
2.北京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
清代建筑,毛泽东1949年迁入。“中南海的红墙内,在南海北岸的西侧,从西数第一个大门即是丰泽园。这是一所古式的大建筑群。在丰泽园的大院内,被小的院落分割成一些较小的建筑群,作为中央部分领导人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每个独立建筑或建筑群都有名称,都挂有匾额。”(参见何虎生《毛泽东初进中南海》)
3.北京玉泉山一号楼
修建于1953年。毛泽东的卫士马武义回忆说:“1953年9月的一天……汪东兴同志从后门来到主席身边,满面笑容地说:‘主席,给你盖了栋新房子,今天天很好,去看看吧!’‘哦!那好哇,去看看去。’”(《毛泽东与他的卫士们》下卷,第582页)。这座新房子是高而大的平房。包括摆放着4棵芳香佛手的正厅,正厅左侧的警卫值班室,放着钢琴和乒乓球桌的100多平方米的娱乐室,东西向的长走廊,5套内有卫生间、设备齐全的标准间,两则全为玻璃窗、宽4米、长20余米的花廊,两间高大宽阔、所有家具都是苹果绿色的毛泽东卧室和办公室,屋内所有窗帘都是3层,整个室内都铺着厚实的驼毛泽东地毯。该住所还包括电影厅、会客厅、餐厅以及江青张罗建的一个室内游泳池。“整个游泳室不过百平米,水池只有五六十平方米、齐腰深的水,但有山有流水,有花有草,还有一块双人床大的沙滩(《毛泽东与他的卫士们》下卷,第584页)。毛泽东不喜欢这个游泳池,一次也没用,并用稿费5亿元(指币制改革前的旧币,相当于新币5万元)支付了修建费用。当时还在玉泉山无梁殿内还为毛泽东建了室内电动体育锻练器械,毛泽东不喜欢,也没去过(田恒贵口述,王凡整理《中南海内修缮工程杂忆》,载《文史参考》杂志2010年第16期)。
4.北京新六所一号楼
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回忆:“1952年春,我跟江青在万寿路新六所打扑克。所谓新六所就是中央在万寿路修建的六栋小楼。中央五大常委毛、刘、周、朱、任,每家住一栋,工作人员住一栋。毛泽东的七律二首《送瘟神》就是在这里写的。1959年以后,毛泽东再不曾来新六所居住”(《走下神坛的毛泽东》,第149页)。新六所修建时间当在1949年夏秋之际。因为1950年3月毛泽东出访苏联回来,在新六所小厨房里看到了改任毛泽东家生活管理员的原卫士武廷象,说明毛泽东已入住新六所一号楼(《毛泽东与他的卫士们》上册,第355页)。北京每年11月至次年2—3月间气温多为零下,不方便进行室外施工。可见在此之前新六所已经盖好了。张耀祠回忆说1953年5月他受命出任中央警卫团团长一职时,其职责之一就包括保卫新六所(张耀祠《张耀祠回忆录—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第2页)。
5.北京中南海游泳池
关于它的修建时间,有两个说法,一个说法来自在中南海负责修缮工作的工程师田恒贵。他说该处原系为方便毛泽东游泳,1955年由中央建筑设计院设计,由北京市第五建筑公司负责施工的室内游泳池(田恒贵口述,王凡整理《中南海内修缮工程杂忆》,载《文史参考》杂志2010年第16期)。另一个说法来自专门负责修建中南海游泳池等建筑的工程师王爱深。他说:“中南海室内游泳池是一九五四年开始修建,一九五五年秋天大约九月或十月完工的。游泳池南端的太阳光室是一九五九年扩建,一九六
年春天才完工。”(《历史的真实—评李志绥〈毛泽东私人医生的回忆〉·第三章》)。该建筑内除游泳池外,还有门厅、更衣室、淋浴室,东南角有供毛泽东休息的一间住房,南面有供毛泽东会客的大厅。因毛泽东喜欢这个地方,经常住宿,1966年7月以后长住这个住所(田恒贵口述,王凡整理《中南海内修缮工程杂忆》,载《文史参考》杂志2010年第16期)。
6.北京官园别墅
位于西直门南小街98号,原为清代端郡王府所在地,八国联军入侵时期遭焚毁。邢台地震后,周恩来与汪东兴决定在中南海外为毛泽东修住所,但修好后毛泽东不愿意去住(参见欧阳海燕《未曾公开的轶事》)。1982年3月3日改为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
7.北京密云水库石骆驼别墅毛泽东住所
据一位网友说,他开车路过密云水库附近的一个院子,“看到了一个很高大的苏式建筑物,我下了车,碰到了一个这里的工作人员,他告诉我,这里是毛泽东主席别墅,地名叫石骆驼,原来,这是在五十年代,因为在夏天北京特别热,当时的北京市政府就给毛泽东主席和周总理在这个气温较低的湖心岛上盖了别墅。当时的专家历经三个月考察,在北京的多个方向选择了十余处侯选位置,最终确定在石骆驼—密云水库中心的小岛。几十年来,此岛一直被作为国家一级森林保护区和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封闭管理,植被和环境没有遭受任何破坏,城市中罕见的野生情趣随处可见,景色如画”(《北京密云水库的回忆》)。这位网友的说法在乐途旅游网上的相关介绍中部分得到证实,而且两份资料的最后一句话差不多一样:“帘青会议度假中心—毛泽东、周恩来的别墅区”,“一代伟人毛泽东、周恩来的郊外歇息地,座落在密云水库湖心岛松林深处,依山环水,秀岭葱茏,负氧离子是市区的七倍。置身山间水畔,但见天高水阔、林深叶茂,但闻鸟鸣鱼跃、风舞林梢。朝露可饮、晚霞能餐,松涛阵阵、波光粼粼。五十年来,此岛被作为国家一级森林保护区和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封闭管理,自然生态、野生情趣随处可见”。航运资讯网的介绍比乐途旅游网信息量有所增加,如说中心“占地面积600余亩,距城区90公里”,“昔日历经三个月考察,确定此处为主席、总理别墅区”,证明那位走访密云水库别墅的网友说法不是空穴来风(见北京帘青会议度假中心主页,又见《自然生态区中的度假村》)。笔者认为,毛本人可能并没有去住过,但确实是北京市委为毛准备的住所。
8.北京人民大会堂118厅
原来不是专门为毛泽东居住修建的,但后来毛泽东长年在这里办公、开会、接见外宾和休息,即成为他的专用住所。118厅在大厅内挂了4幅画,摆了一圈沙发,卧室内有一张床、一个三屉桌、一个办公桌(《在毛泽东身边》273页)。除大厅、卧室外,还有一些附属建筑。
9.北京钓鱼台国宾馆12号楼
据吴法宪介绍:钓鱼台国宾馆原来是国务院招待外国元首的地方,一共三十多座小楼(引者注:此处有误,共16座小楼),装修极其豪华。其中江青住的十号楼、康生住的八号楼是最华丽、最好的。当时江青一个人独占了三座楼。除了住宿的一座楼以外,她还有一座专门放电影的楼和一座带舞厅的楼。江青也曾这毛泽东在钓鱼台准备了一座楼,但毛泽东除了去西郊机场接见红卫兵时,曾在里面休息过几小时外,再也没有去住过(吴法宪《岁月艰难:吴法宪回忆录》下册,第679页)。王力说,1966年7月中旬江青从上海回来后,建立文革小组的办公机构和制度,筹办刊物—“快报”,专门开了(钓鱼台的)一个楼—16号楼。当时陈伯达住14号楼,江青自己住11号楼,毛泽东主席要来开会就住12号楼(《王力反思录》下册,第33页)。对12号楼情况说的最详细的是当时担任钓鱼台保卫任务的公安部八局工作人员邬吉成。他介绍说:从60年代起,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彭真等人有时会到钓鱼台国宾馆召集会议或小住。毛泽东每次来都住12号楼,但他并不住二层最高级的贵宾大卧室,而是住一层的贵宾随员住的套间。该套间只有一个很小的厅、一个浴室、一个卧室。吴法宪是文革期间才进入中央核心层的,他只知道1966年毛泽东去西郊机场接见红卫兵时在12号楼休息的情况。邬吉成则举了《杨尚昆日记》中毛泽东在1960年4月22日和26日两次在钓鱼台召集他谈话、开会的例子,说明从1960年起,毛泽东已开始入住钓鱼台国宾馆了。在邬吉成的记忆里,毛泽东来钓鱼台或小住几天,或仅住几个小时。在后一种情况下往往是下午到,凌晨时离开。毛泽东在1967年以后再也没有去过钓鱼台,吴法宪、邬吉成对此回忆是一致的。但邬吉成还说,毛泽东住过的那个套间里,始终保持着他住时的布置,直到毛泽东逝世(《红色警卫—中央警卫局原副局长邬吉成回忆录》,第78—79页)。
10.中南海202别墅
据江仙《毛泽东与中南海》一文说:经身边工作人员一再动员,1974年,毛泽东终于同意将游泳池南面几处旧的小平房拆掉,新盖一座房间宽敞、高大明亮、抗震能力强的房子,即202别墅。别墅有卧室、书房、会客厅,还有几间附属用房,有宽敞的走廊连接室内游泳池。施工中特别强调人员的绝对可靠,首先要求各施工单位的党组织对人员进行认真审查,再经警卫局保卫部门严格把关。施工现场的重要部位,中南海的警卫部队日夜设哨看守。工程中的各种管道、风口、顶棚等处都有专人巡回检查。验收时,除组织人工细致检查外,还请卫生、防化及反窃听等有关部门带上仪器进行防原子、防化学、防辐射等等检测。1974年底,202工程完工,但毛泽东还是坚决不去住,有人劝说将丰泽园菊香书屋整修一下住回去,他说:“我讲过,我就住在这里,哪都不去。丰泽园我也不去。就住在这儿!”
1976年6月,毛泽东因患心肌梗塞已被抢救一次,虽经多方抢救,病情一直不见好转。7月28日凌晨,大地突然颤动起来,泳池卧室的门窗玻璃“哗啦啦”地响个不停,地下也有拖拉机般轰轰的响声,毛泽东的病榻摇晃不止。这时,有人喊:“小周,快!主席的头。”工作人员周福明听见喊声,立即抱着毛泽东的头部,弓下身挡住,以防止房子掉下东西砸着毛泽东,其他工作人员赶紧找到一个大被单,几个人拉住四角,罩在毛泽东的床铺上面。不多时,回到家中休息的华国锋,被地震摇醒后,也飞快赶到毛泽东的住所。天亮后发现,中南海东八所的几段院墙和围绕中南海的大墙多处震倒,少数房子被震塌。经医生同意,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决定,把毛泽东用担架转移到抗震能力很强的202别墅。
搬到202别墅当夜下了大雨,又有较强的余震,但在室内几乎没什么感觉。毛泽东醒来执意要回泳池。他得知这是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决定后显得无可奈何,用含糊不清的话说:“既然是常委们的决定,只好如此。”43天后,毛泽东于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在202别墅病逝。
综上所述,毛泽东在北京的住所共达10处。其中香山双清别墅,自1949年搬离后,再不去住;密云水库石骆驼别墅、北京官园别墅自建好后从未去住过,可以认定与毛无关。但中南海菊香书屋(1966年搬离,东西什物仍放在住所内,每天从设在那里“毛家小灶”做饭送来)、万寿路新六所一号楼(1950年代末后再未去住)、中南海游泳池、玉泉山一号楼、人民大会堂118厅、钓鱼台国宾馆12号楼及中南海202别墅7处住房一直归其所有,《家居》仅提到4处。
二、毛泽东到外地视察,没有专为他修的住处吗?
《家居》说:
毛泽东到外地视察,没有专为他修的住处,他到上海、杭州、武汉去的最多,住的也最久。在上海住宾馆,在杭州住别墅,在武汉住东湖宾馆。晚年到长沙去的多,住省委招待处九所一、二、九号楼(第33页)。
这段话有两个问题,一是把宾馆、别墅和招待所这类概念拉进来,混淆它们同毛专用住所的区别。
《家居》说毛泽东在外地住宿,为什么要把毫无关系的宾馆、别墅、招待所牵扯进来?原来许多读者都有一个固定的成见,以为毛在外地这些名为招待所、宾馆的地方住宿,就如同我们今天入住宾馆、酒店一样,跑到总服务台,拿出身份证登记,交押金,然后领到钥匙开房入住,所住不外是套间、单人间、双人间,撑死了是总统套间。如网民杨虎(是不是近几年在“凯迪猫眼”十分活跃的杨虎星空,亦或老杨虎?)曾宣称毛泽东在外地的住所,是老百姓都可以住招待所。还有一个叫“风云”的网民把话说的更直白:“有的右派则把组织上对毛泽东的一些特殊照顾,作为他生活奢侈的证据,甚至他出差住过的宾馆也被当作他的‘行宫’。按他们的逻辑,我这个普通的小公司职员,由于有过几次出差的经历,也在中国的好几座城市有了几座星级‘行宫’了”(《如今才看清毛的真面目》)。可见《家居》这么干不是没有自己的刻意考虑。笔者需要澄清的是,对毛泽东而言,所谓的宾馆、别墅、招待所只是个名目。近代史研究专家李新在回忆录中曾提及他在三年困难时期,因完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通史》的编写任务,与几位卷本主编一起随革命老前辈、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吴玉章先生到杭州休息,浙江省委只允许老资格的吴、李二人入住毛泽东下榻过的刘庄宾馆(毛的专用住所是其中的一号楼),其他几位教授另外安排入住省委新盖的宾馆大楼,可见刘庄宾馆不是谁想住就能住的,要由资历和级别决定。外地接待毛泽东住宿是最高规格的标准。而毛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外地,都遵循自己的住宿特点:一是除非情况特殊的临时住宿,他总是独住一幢房子(别墅),很少与他人共处一个屋檐之下。毛泽东入住香山时,一家独居双清别墅,其他四大领袖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都带着家属住在距双清别墅二三百米远的一个大院子里(参见何虎生《毛泽东初进中南海》,第48页)。1958年开南宁会议时,他一人住招待国宾的五号别墅,其他中央领导人集体住二、三、四号别墅(参见杨庆旺《毛泽东旧居考察记》,第568页)。二是毛住过的(或从未住过的)别墅只要不弃用,在毛泽东时代始终归其个人专享。别人住过了,就要另修新房子。“文革”期间,毛示意汪东兴让广州军区给他盖南湖别墅,理由就是原先住过的鸡颈坑别墅被柬埔寨贵宾住过了,所以要求另盖。三是毛泽东对住所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要求,住所要求是单层、高大、宽敞,有大落地窗,有巨树环抱、满眼翠绿的幽雅环境等。如果说1950年代初,仪制未备,有时毛泽东到各地还得住在原先达官显贵的旧公馆里,1950年代中后期各地已专门为毛修建了他喜欢的房子。如广州市委专门为哈尔滨送去广州小岛一号楼的图纸,武汉梅岭一号、杭州汪庄、广州南湖宾馆之间都对修建毛泽东的房子做了充分交流。各地国宾馆的毛泽东专有住所也大都仿效同一风格。
二是昧着良心极力否认毛泽东在全国各地那些专用住所的存在。
《家居》想证明“毛泽东到外地视察,没有专为他修的住处”,办法只有一个—闭着眼睛说瞎话。近年来,各地一些毛的专用住所,如湖北武汉东湖宾馆梅岭别墅、江西庐山庐林一号别墅、湖南韶山滴水洞别墅等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曾公开售票让游客参观;各省国宾馆内的毛泽东专用住所大多不对外开放,但通过关系也可以进去看。《家居》作者敢于说出各地“没有专为他修的住处”的话来,暴露出其甘愿昧着良心,为颂圣极力阿谀逢的阴暗心理。
《家居》说,在外地没有“专为他修的”住处,笔者说有。孰是孰非?笔者的办法是罗列一下目前公开史料披露出来的部分毛泽东外地住所的情况。《家居》作者不同意,可以根据确切史料证实哪一处不是为毛专修的住处。
鉴于毛在外地的住所数量较多,本文按性质分为各地国宾馆专用别墅、专列火车暂时休息住所、疗养地专用别墅、家乡韶山专用别墅以及其他等几类:
(一)各地国宾馆毛泽东专用别墅
1.黑龙江哈尔滨花园邨宾馆一号楼
2.长春南湖宾馆一号楼
3.天津第一招待所一号楼。1970年代中办又要求在俱乐部老楼室内游泳池改造一间供毛休养的卧室。
4.石家庄白楼宾馆保育院平房
5.济南南郊宾馆一号楼
6.郑州省委第三招待所(黄河迎宾馆)八号楼
7.南京依村1号别墅
8.上海西郊宾馆一号楼
9.浙江杭州刘庄宾馆一号楼
10.浙江杭州刘庄宾馆一号楼
11.江西南昌滨江宾馆别墅
12.湖北武汉梅岭别墅
13.长沙蓉园一号楼
14.长沙九所三号楼、六号楼(此处据《毛泽东生活档案》下册,1965年他会见胡志明时就住三号楼,见第832页;赵志超《毛泽东十二次南巡》说1971年以后住六号楼,见第166页。《家居》说他住一、二九号楼,不知何据)
15.广州小岛别墅一号楼、四号楼
16.广州南湖别墅七号楼和松园
17.广州磨刀坑别墅
18.广西南宁西园饭店一号楼
19.成都金牛坝宾馆一号楼
20.贵州贵阳花溪宾馆
21.内蒙古呼和浩特新城宾馆一号楼
22.青海西宁胜利宾馆一号楼
23.陕西西安丈八沟宾馆一号楼
24.甘肃兰州宁卧庄宾馆一号楼
25.太原晋祠宾馆
26.南昌滨江宾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国宾馆毛泽东专用住所的统计并不齐全,如沈阳、昆明、合肥等地省国宾馆的情况均不详;上述别墅大多是在“大跃进”前后修建起来的,毛本人有的居住次数较多,有的根本就没有住过,但一直为毛的到来做准备。上述别墅中也有的后来被毛弃用,其他中央领导人也可以入住。
(二)专列火车暂时休息住所
1.浙江金华“512工程”别墅
2.上海虹桥“一O一”住所(担任毛泽东警卫工作的陈长江称为“吴家花园专运站”)
3.南昌“八二八”宾馆一号别墅(本为毛专列停驻之用,但建筑标准之高,内部设计之全,与毛在外地的专用别墅别无二致,其实应当归入专用别墅一类)。
(三)疗养地专用住所
1.江西庐山芦林一号别墅
2.大连棒槌岛别墅
3.青岛八大关小礼堂
4.海南鹿回头宾馆
5.北戴河别墅
6.北戴河小别墅
(四)家乡韶山专用别墅
1.韶山松山一号别墅
2.韶山滴水洞别墅
(五)其他
湖北咸宁“131”工程特一号别墅一栋(1969年修建的战时指挥枢纽“131”工程)
以上是毛泽东的部分专用住所,但并不是全部,因为一些非省会城市也在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大刮为中央领导人修建“楼堂馆所”之风。彭德怀在庐山上的发言曾谈到各地为毛泽东等人盖房子的问题,但毛并无回应。“文革”时,它们曾被说成是各省领导人为巴结被打倒的“叛徒”、“内奸”、“工贼”和“党内最大走资派”刘少奇等人搞的腐败行为。时至今日,绝大多数毛泽东的专用住所仍空关在那里,普通百姓甚至中央领导人还是不能入住。
三、韶山滴水洞一号楼才是“唯一专为毛泽东修造,也为毛泽东接受的”的住宅是吗?
《家居》说:
唯一专为毛泽东修造,也为毛泽东接受的是他故乡韶山滴水洞的一号楼。1959年6月,他回韶山住松山一号,从1966年6月底到7月初,在此住了12天(第34页)。
《家居》一书逻辑混乱。前面刚说过毛“到外地视察,没有专为他修的住处”(第33页),紧接又说“唯一专为毛泽东修造,也为毛泽东接受的”的住处是“故乡韶山滴水洞一号楼”。自己都前后不统一,让读者信哪句的?
专为毛泽东修造的住处是不是只有韶山滴水洞一号楼?笔者在前面已经给出了答案,不再重复。“为毛泽东接受的”是什么意思?耐人啄磨。1949年以后毛出巡外地,去的次数最多的地方,是杭州,前后达40多次,先是住刘庄,1959年起住汪庄;毛住的时间最久的地方,是武汉,在梅岭一号一次最多住过半年,以致东湖宾馆有“小中南海”之称;毛明确表达对住所态度的,是对杭州汪庄,说:“湖南、北京是我的第一、第二故乡,浙江杭州是我的第三个家。”(汪庄宾馆主页)1966年6月18日毛泽东来到韶山滴水洞别墅,“抬眼望着葱绿的群山,高兴地说:‘这个洞子天生一半,人工一半,怕是花了不少钱哪!既然修了,就要管理好,不要破坏了’。”(《张耀祠回忆录—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第86页)如果去的次数最多,住的时间最长都体现不了“为毛泽东所接受的”这层意思,那么毛夸赞过的住所,也不止韶山滴水洞一处,起码包括杭州汪庄。况且毛“不接受”杭州刘庄、汪庄,武汉梅岭别墅,他去那么多次,住那么长时间干什么,《家居》凭什么只认定毛“接受的”只有滴水洞一处?
《家居》刻意强调“为毛泽东接受的”是滴水洞一号楼,在逻辑上也很荒谬。毛每次出巡,都有人数可观的保卫、办公、餐饮、医疗方面工作人员相随,这些人都要安排住宿,不能支帐蓬住在大街上。1950年代前期,中南海管理的北戴河疗养院因为没有专门修建随员住房,临时要把附近几幢楼利用起来,毛自住一号楼,周围的六、七、八号楼由家属子女、身边工作人员和警卫战士住。毛住各地国宾馆别墅,也都有附属建筑供随员居住。相对独立的毛专用别墅,则通常由一组建筑组成,比如武汉梅岭毛泽东专用别墅,由一号、二号、三号楼组成,毛泽东住一号楼,有会议室、办公室、卧室及内庭院;二号楼为两层楼,警卫、工作人员住,有10多个房间和会议室、餐厅、接待室等;三号楼为毛泽东等人的活动场所,有宽30米,长60米游泳池、舞厅及剧场等(参见烟波浩淼等《“梅岭一号”》)。广州鸡颈坑别墅也是“一组房子”。广州南湖别墅由一至八号别墅组成,其中毛住七号楼和松园,八号楼由警卫及工作人员住(参见《南湖“行宫”修建记》)。韶山滴水洞别墅由一至三号楼组成,因地形关系没盖在一起,沿进洞道路依次为供警卫或服务人员居住的三号楼(楼房);供随行领导人住的二号楼(两层小楼),有24间客房;毛泽东自己住的一号楼(实为平房)。《家居》说毛只“接受”滴水洞一号楼,言外之意是其他建筑都不“接受”,那么陪同前来的领导、服侍他的工作人员和保卫他的卫士们怎么办,住在大街上去吗?
四、毛泽东为什么从菊香书屋搬到游泳池去住?
《家居》说:
毛泽东从1966年8月舍弃丰泽园,原因是工作人员乘他外巡,对房屋内外大装修,外巡回来,毛泽东发现了这个变化,大怒,从此不愿再住,而搬到比韶山故居还要简陋的游泳池,直到去世(第34页)。
1958年,毛泽东外出视察,有较长时间不在北京,有关部门趁机做了修缮,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毛泽东回来大怒,一气之下搬到宽敞简陋的游泳池。起初,因为一应物件还留在菊香书屋,他还回来住过几次,从1966年8月开始,再也未回来住过(第80页)。
《家居》行文自相矛盾之处太多。毛因菊香书屋修缮而搬到游泳池,是发生在哪一年的事儿?该书一会儿说1966年,一会儿说是1958年。按照书中的意思,莫非1958年毛泽东已经大怒一回,搬到游泳池去了,只是偶尔回来住住。1966年外出回来,不消停,又专程跑去菊香书屋去看装修了没有,见到装修了,又大怒一次,跑到游泳池去,再也不回来了?既然说毛从1958年起就偶尔才回到菊香书屋住几日,却又有事儿没事儿跑去看它装修了没有,不是有病吧?《家居》想要编故事,也要细心点儿,不能无视逻辑和常识。
有关毛泽东搬到游泳池的原因,其实是个流传甚广的假故事。笔者分析一下其中的谬误。
(一)毛泽东因不满菊香书屋装修而搬到游泳池的说法可信吗?
据笔者所知,最早提到毛泽东于1966年“7月18日一回到丰泽园,发现园内所有的房子都修茸一新”,因而大怒搬到游泳池的,是毛的机要秘书张玉凤(香港《文汇报》记者阮纪宏《张玉凤回忆在毛泽东身边的日子》)。毛的卫士周福明也沿用此说(《关于毛泽东的那些谣言》)。两人中张玉凤不是当事人。她1970年才由毛专列服务员调任毛的秘书,进入中南海,只能是听别人说的。周福明虽然在毛身边,却又举不出任何证据来。
两人的说法都是错的。
先来考察一下1949年以后菊香书屋的修缮史。
菊香书屋是清代建筑。据负责中南海房屋修缮任务的田恒贵工程师介绍,1951年,他进入中南海以后主持的第一个工程,是给毛泽东和江青建卫生间。一年以后他们把院内走廊加高了,并做成了用玻璃和木石材料封闭式的。1956年,又拆了东边的西六所建筑,毛泽东的院子扩大,增建了毛泽东及身边工作人员活动用的乒乓球室。还重修了卫生间,为毛泽东换了个大浴缸。1958年对菊香书屋进行改造(称“06工程”),是当年中南海最大的工程,院内所有建筑的房顶全扒掉了,将墙增加了高度,做了通风道,然后重新做了房顶。房屋外的走廊也全部拓宽了。房间内的地也都改成了硬木地板,还将毛泽东居住的房屋的窗户都扩大了,做了双层的钢窗(田恒贵口述,王凡整理《中南海内修缮工程杂忆》,载《文史参考》杂志2010年第16期)。《家居》说1958年毛看到菊香书屋做了修缮,“一气之下搬到宽敞简陋的游泳池”,纯属是天方夜谈!真相是,1958年对菊香书屋的改造工程是毛泽东本人同意并亲自选定的设计方案。当时有关部门的领导“分别让田恒贵和另一名工程师梁炳亮各搞一个工程设计方案。他们两人的设计图画出来后,毛泽东的‘大管家’叶子龙和罗道让又在此基础上,各自做了修改,画出草图。两份草图被送到毛泽东那里,他最后选定了叶子龙的那一份。”(田恒贵《55年我在中南海为毛泽东建游泳池》)菊香书屋改造工程的项目包括:院内所有建筑的房顶全扒掉了,将墙增加了高度,做了通风道,然后重新做了房顶。房屋外的走廊也全部拓宽了。房间内的地也都改成了硬木地板。房屋窗户都扩大了,做了双层的钢窗。修缮是毛自己同意的事儿,“大怒”什么?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1958年以后,毛并非如《家居》所说的在菊香书屋“还回来住过几次”。在此期间,毛偶尔留宿游泳池,经常住的是菊香书屋,直到1966年8月彻底搬离。《家居》非要说毛从1958年起主要住游泳池,请拿出证据来。
关于毛泽东因发现丰泽园的房子都修葺一新,因而大怒搬到游泳池去住的故事,细节根本经不起推敲。
其一,张玉凤说毛泽东因未经其同意而修缮菊香书屋,因此搬离。这个意思在什么时候向什么人说过,张玉凤没有说。笔者知道的事实是:1959年6月,毛泽东在滴水洞口的韶山水库游泳,对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说:“小舟,咯个地方很安静,我退休后,在这儿搭个茅棚给我住住好吗?”1960年5月,毛泽东回长沙,与新任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再次谈起韶山有个滴水洞,这个地方很好(参见《毛泽东生活档案》下卷,第817页),要让张平化把滴水洞修起来。1966年6月17日,毛泽东第二次回到故乡,首次住进张平化为他盖的滴水洞别墅,很满意,“抬眼望着葱绿的群山,高兴地说:‘这个洞子天生一半,人工一半,怕是花了不少钱哪!既然修了,就要管理好,不要破坏了’。”(《张耀祠回忆录—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第86页)仅仅1个月零1天后,他返回北京,却对菊香书屋“正房向阳一面还新修了一道双夹道走廊”、“安上双层玻璃”这样的小修缮“大为不悦”,“搬到中南海怀仁堂东侧的房子(引者注,即游泳池)里去住了”。同样是为他修缮、建造房子,毛的态度为什么判若两人?
其二,毛泽东因不高兴而迁居,在中南海可是捅破天的大事,主其事者按理应受到处理。1953年江青自作主张修了玉泉山一号楼小游泳池,毛泽东还让她写检讨,并拿出自己5亿元(旧币)稿费替她付账。奇怪的是,这次却没有听说有哪个人受到批评,也没有听说哪个人写检讨。
其三,毛既然搬到游泳池去住了,按理应当把菊香书屋交还给管理机关,另行分配给他人。但毛的东西什物依然放在菊香书屋里,饭菜依然在相邻的毛家小灶做,每顿端过来。说明菊香书屋并没有被放弃,只是成了毛家仓库。
其实,对毛泽东搬迁游泳池的原因,专门负责修缮中南海房屋的田恒贵工程师另有说法。他说“毛主席特别喜欢室内游泳池,一是那里的房间比较高,起码有五六米高,二是房间前面全是大玻璃窗,很有气派,特别敞亮,相比之下,菊香书屋的房间就感觉有些憋屈。毛主席后来时不时就住在那儿,因此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有幸多次在这里遇见他。游泳池这边的建筑内没有厨房,毛主席住在这里的时候,还在原来住处的厨房做饭,再给把饭送过来,我多次看见毛主席身边的服务人员往这里送饭。”(田恒贵《55年我在中南海为毛泽东建游泳池》)毛泽东喜欢落地大玻璃窗,是1957年11月2日跟毛泽东访问苏联的警卫局副局长王敬先发现的,他说毛泽东住在这样的房间里心情好像特别好。从苏联回国后,王敬先将他的观察告诉了周围的人,于是人们有了毛主席喜欢大玻璃窗的印象。以后,有关方面对菊香书屋维修时,都想方设法扩大窗户面积,但它毕竟是清代结构的老房子,房屋高度有限,摆脱不了“憋屈”的感觉,比起梅岭别墅、滴水洞别墅等高大、宽敞、庄重,大落地窗的建筑样式有很大差距。田工程师的猜测不是没有道理。毛泽东为什么搬到游泳池去住?至今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但有一条,非要把这一举动说成是反对铺张浪费没有任何道理。有关部门不仅“全面修缮”了菊香书屋,还要在毛入住游泳池之前再花一笔钱,在室内游泳池为其改造出来一间会客厅和一间书房兼卧室,不是更浪费吗?
(二)毛泽东在住所问题上体现了“择居的低标准和生活的低要求”吗?
《家居》以毛搬迁游泳池一事为例,说“哪怕不怎么豪华的装修都是与毛泽东择居的低标准和生活的低要求相违背的。”(第34页)
这种说法与事实严重不符。毛本人曾经对住所的外部风格有很具体的要求,没有一处显示出“择居的低标准”。下面摘录笔者《对毛泽东1949年以后住所的考察》一文中的相关文字:
第一,符合毛泽东对建筑美学的欣赏趣味
毛泽东对居室建筑美学的看法,体现在1953年2月18日他在武汉游东湖时对王任重说过的一番话里。当时,他批评湖北省委在东湖边所盖招待所的两幢房子“可让真人不敢恭维,像一个乌龟壳,有什么好看?落后的东西都要逐步废除。木船是民族形式,要不要轮船代替?人们为什么不喜欢旧茅厕,要用抽水马桶?飞机、汽车,还有坦克,哪一样是民族形式?我是说要提倡进步,反对保守,反对落后,不管怎么说,还是大洋房比小平房好”。因为这两幢房子为突出古代特色,在两层顶楼上扣着比两层楼还高的屋顶,乌黑瓦从房顶一直爬到房檐,远远望去,活像两只匍匍在湖边的巨龟(章重:《东湖情深—毛泽东与王任重十三年的交往》,第24—25页)。毛泽东喜好的不是大屋顶的楼房,而是古朴庄重的中国传统样式的高大平房,同时要进行改造,吸收外国建筑保暖防寒的特点,安装高大宽敞的玻璃窗,以利于采光。这类在现代中彰显着朴素与淡然,青砖灰瓦,庄严肃穆的建筑几乎成为毛泽东绝大多数专用住所和常用住所的共同式样,其中以芦林一号、滴水洞住所最为典型。芦林一号为单层平顶,坐东朝西。主楼为四合院式,中间有天井花园。四周是内走廊,面向天井的均为大玻璃窗(江西省庐山旅游局编《游—庐山恋旅游手册》;庐山风景名胜管理局编《庐山历史上的今天》)。“在滴水洞的万绿丛中,有一座青灰色的四屋脊的平房,那就是被称作1号楼的房舍,是毛泽东主席的下榻处”(张耀祠《张耀祠回忆录—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第84页)。两处住所都是参照丰泽园毛泽东居房式样,吸取苏式建筑保暖防寒优点设计的。凡是建国后专门为毛泽东修建的专用住住所大都属同一建筑风格。有的建筑则仿效毛泽东家乡韶山住房的样式,如浙江金华“512工程”别墅,“有一个天井,引起不少参观者好奇。沈世元解释,天井是依照毛泽东主席老家韶山的房子造的,天井里有一个缸,缸里养着荷花”(《20军60师前副师长沈世元证实—金华神秘的601别墅是毛主席休息室》)。
毛泽东的这一建筑美学欣赏趣味不仅体现在他的专用住所上,也是各地领导为毛泽东安排下榻之处首先要考虑的标准。杭州刘庄和汪庄,长沙蓉园、郑州迎宾馆等皆为单层中国园林式建筑。一度作为毛泽东在广州主要住所的小岛“一号楼其实只有一层,中间为大厅,两侧卧室大致对称。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的要求,一号楼的设计尊重毛泽东的生活习惯,房子特别高大”。黑龙江省委的花园邨一号楼是根据广州小岛一号楼的图纸建成的,拟供毛泽东到哈尔滨时居住(欧初《毛泽东与小岛》)。专门考察毛泽东旧居的杨庆旺,也注意到松山一号这座平房“风格与中南海的建筑有相仿之处”;蓉园一号“这栋小楼与东湖梅岭一号、刘庄一号大体相似”;郑州三所“八号楼和我见到那个年代修的别墅,如梅岭一号、刘庄一号、蓉园一号、明园饭店五号楼,外表大体相仿”(杨庆旺《毛泽东旧居考察记》,第576、561、602页)。
第二,符合毛泽东对住所环境的要求,即面朝大片水面,翠林修竹掩映,亭台廊榭点缀以及远离大道闹市,若该环境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则更佳。
广州军区原司令员丁盛说他为毛泽东在广州建南湖住所时曾问过毛泽东的“生活大总管”汪东兴:“汪主任,你说给主席修房子,它有什么样的规格呀?有什么要求啊?我不知道啊!我们也没有去过他住的地方,也不知道什么样的好?你给我们讲个原则。”汪东兴讲:“主席有两个地方最为满意,一个是武汉的东湖,一个是杭州的西湖,主席住的地方。这两个地方,一个是休息得好,一个是玩得好,活动得好”(丁盛口述,金光整理《丁盛回忆录》)。汪是跟随毛泽东几十年的人,对他的心思摸得很透,他总结的三条确实是毛泽东对住所环境的基本要求。
“休息得好”是指环境幽深,远离闹市,门前一片浩瀚水面,庭院幽深,没有杂音打扰。毛泽东常说:“一到东湖就睡的比别的地方好”。武汉东湖因此成为继杭州西湖外另一个他在最常去的地方。毛泽东并不避讳他对住所环境的要求,1953年2月19日他谈到:你们的东湖不错嘛!昨天,我在船上大致观察了一下,湖的北面,地势平坦开阔,南面层峦叠翠,东西两面,丘陵起伏有致,整个湖区,山水相依,自然条件绝好,是游览休息的好去处,特别是如此浩瀚的湖面,如此清澈的湖水,真是少见啊!王任重告诉毛泽东,东湖面积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五倍(章重《东湖情深—毛泽东与王任重十三年的交往》,第96页)。
“玩得好”,“活动得好”是指有亭台楼阁胜景可观,有古迹典故可寻。这方面杭州西湖和武汉东湖都可以满足毛泽东散步,爬山,寻思古之幽情的爱好。
第三,适应毛泽东个人生活习惯的功能要求
毛泽东与其他人不太一样的个人生活习惯主要有:习惯使用蹲式厕所;常常顾不上穿外衣,就从这边的房间去那边的房间。在春暖之前、秋凉以后,只穿睡衣经过没有封闭的走廊,就容易被风吹到受凉感冒,因此要把走廊封闭起来(毛泽东在南方的住所一般不封闭走廊,只有“芦林一号”除外,这大概与该住所位于山上的缘故);以散步、游泳、跳舞、看电影、打乒乓球为主要休息方式,因此要有宽敞的院落、游泳池(或距离可游泳水域比较近)或舞厅、乒乓球室、电影放映室等。因此为毛泽东安排专用或临时住所的配套建设通常都会努力满足这方面的要求。
比如,这些住所都要有特别宽阔的绿化植被空间,远离尘嚣,宁静安适。接待方为毛泽东本人准备的专用住所和供毛泽东下榻的临时住所都力求达到这一要求。毛泽东曾下榻的上海太原别墅有12650平米院落;上海兴国宾馆有市内独地无二的70000平米花园;成都金牛宾馆占地630余亩;武汉东湖宾馆庭院面积0.83平方公里;江西庐山“芦林一号”占地面积100000平米;上海西郊宾馆占地1160亩,约732,600平方米,环河内400多亩,环河外700亩;绿地面积700亩,约466,200平方米;哈尔滨花园邨占地80000平米;南京东郊国宾馆占地30余万平方米;济南南郊宾馆占地116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长春南湖宾馆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南昌“八二八”宾馆占地面积1000余亩,等等。
相当多的住所还要有方便的游泳条件或可打乒乓球。如丰泽园有紫光阁南室外游泳池、乒乓球室;游泳池、玉泉山一号楼有室内游泳池;松山一号楼和滴水洞可在韶山水库游泳;庐山芦林一号可在芦林湖游泳;梅岭一号有室内游泳池;“八二八”宾馆有乒乓球室等。
就内部装修而言,毛的住所从来都是顶级标准。中南海工程师田恒贵说,当年在菊香书屋为毛和江青修的“两个卫生间里的洗手池边,第一次安装了活动的莲蓬喷头,就是软管连接的、可以用手拿着的,便于洗头的那种。这种活动的莲蓬喷头,是当时我们在北京能见到的最新型的产品了。据说还是从上海购买来的”(田恒贵口述,王凡整理:《中南海内修缮工程杂忆》,载《文史参考》杂志2010年第16期)。江西庐山芦林一号所有的门锁、锆链、抽销、风钩都由上海红光五金厂用黄铜按规格制造;采暖设施由上海建筑机械厂制造;室内家具都是上海大厦家具厂按中南海毛泽东住所的家具加工制作的话;室内各种灯具,由上海灯具厂仿人民大会堂式样制造,其中包括专门为毛泽东办公用的立式可旋转360度的台灯(李国强等《毛泽东与庐山》,第225页)。“文革”期间,在广州和南昌为毛修建的两处住所内部装修更是上了不止一个档次。了解内情的广州军区干部迟泽厚说,广州“南湖与松园工程建成,让广州原有的内部高级招待所无不黯然失色。这里环境开阔,湖光山色,风景幽美,空气清新;布局合理,设计精妙,工艺严格,陈设考究。此外还有两个最大特点:建筑高大、坚固。主房最大房间面积400多平方米,室内最高处8米,其余房间也在5米上下,一般人进入房内都有一种渺小的感觉”。当时,广州南湖居所仅高级陶瓷洁具就申请了420套,连国家建委副主任谢北一都感到吃惊(《南湖“行宫”修建记》)。而据参观过南昌“八二八”宾馆的人介绍,宾馆一号楼活动室“周围的玻璃有三层,每层玻璃有一尺多厚。王经理告诉我们,这种玻璃具有防弹、防风、隔音的效果。为此,他们还特意在窗外放爆竹实验过,室内听不到任何声音。从活动室出来,穿过一条走廊,便来到了会议室,实际兼作书房。会议室完全是按照中南海的模式建造的。王经理介绍,会议室的地毯也很特别,是1969年8月从青海订制的纯羊毛地毯,无接缝拼痕,梅花图案镶嵌,青竹展枝,栩栩如生。”(《探访南昌“八二八”防空洞毛主席专车防弹防水防毒》)。1969年在湖北咸宁修建的战时指挥枢纽“131”工程1栋别墅(供毛专用)内,有方形吊灯,高大的书柜,华贵的木质地板,就连靠墙的暖气柜也套着十分精致的木罩。据导游介绍,房内布局是根据毛泽东主席的居住习惯设计的,专供战争间隙毛泽东主席在地面办公。房内舞厅、书房、会议室、健身房等设施一应俱全。房间的东北角与“131”地下工程的地道口相通,一旦有情况,随时可以转移(《“131”地下工程》)。
具体到游泳池,据田恒贵工程师回忆说:他在1955年就承担了紫光阁南边中南海室外游泳池的大修工程。这个游泳池解放前就有,比较简陋,就是用水泥砌的池子。因为时间太久了,又很长时间闲置和不加维修,游泳池的底部和池壁好多地方都裂了缝,最宽的地方有两三公分,水渗漏得很厉害,池子上面的边沿也裂了,不加改造大修根本就不能用。室内游泳池则由建筑公司施工的。田恒贵参与了游泳池外墙的粉刷、装修以及游泳池内部的部分配套项目,为其添加了一些以前没有的设施,用从别处工程剩下的太湖石石料,在游泳池院子里修了一座假山,还修了一间比较大的更衣室。后来毛泽东喜欢上了这座游泳池,不仅来这里游泳,还时常在此留宿。为此,田恒贵他们还专门修理过游泳池内的休息室,因为房顶有些漏雨。老房顶上面铺的是油毡,时间长了就会老化,修葺时在上面又加铺了一层石棉瓦顶(参见田恒贵口述,王凡整理《中南海内修缮工程杂忆》,载《文史参考》杂志2010年第16期)。毛泽东正式入住游泳池之前,那里还进行过装修。有关部门将游泳池小传达室布置成卧室,将休息大厅改成书房兼会客室。从毛“文革”期间在住所接待外宾的照片看,内墙装有护墙板。这是那个时代没有任何住宅装修概念的普通百姓想都不敢想的。
1966年毛泽东正式搬到游泳池,一开始住在什么地方?《关于毛泽东的那些谣言》一文说,毛泽东一开始搬到游泳池的更衣室,那里很狭小,条件差,他说:“太小了怕什么,只要能摆个床铺,有张桌子、有把椅子不就可以了嘛。”事实真相是,毛泽东根本就不用去住“狭小”的更衣室,有关部门早就为毛在室内游泳的东南角修了一间住房(参见田恒贵口述,王凡整理《中南海内修缮工程杂忆》,载《文史参考》杂志2010年第16期)。在1966年正式搬入之前,他偶尔留宿游泳池也是住这间房子,为什么此时就不能住了?毛是什么时候搬到游泳池的?时担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李雪峰回忆说:“7月18日毛主席回到北京。少奇、小平根本不知道主席回来。主席一回到北京,康生、陈伯达、江青先去。少奇听到了就去了,走到门口,被挡了驾。少奇知道有事了。24日晚8时半,毛主席在丰泽园召开会议。我和吴德都参加了。没有通知少奇、小平同志参加。据说少奇听到消息马上赶到丰泽园,看到外面停着很多车子,就没有往前走。另一种说法是,他走到门口,警卫不让他进去,只好回去了(李雪峰《回忆文革初期的“五十天路线错误”—从“6.18”事件到“7.29”大会》,人民网摘自《中共党史研究》1998年第4期)。担任警卫队长的陈长江说,8月10日,毛泽东晚饭后散步,因走出中南海,被群众发现,围得水泄不通,好容易才解救出来。从该回忆的上下文意看,毛当时仍住在菊香书屋。为什么,原因是游泳池正在为毛入住而进行改造,把小传达室布置成卧室,休息大厅改成书房兼会客室。毛不可能此时入住游泳池。他习惯于晚上工作,白天睡眠,工人则要在白天施工。他能允许嘈杂的睡眠环境吗?卫士长李银桥就讲过一个毛在白天睡觉时对房屋内施工的工人发脾气的故事。就算不睡觉,毛也不会允许在自己办公时身边有高分贝的施工噪音吧?既然毛说“太小了怕什么”的语境条件不存在,这番话也只能是有人刻意编出来的。
(三)游泳池“比韶山故居还要简陋”吗?
《家居》说游泳池“比韶山故居还要简陋”。这话的根据是什么,作者不说。笔者来做一下比较。且按《家居》的说法,以1917年至1918年韶山故居改建和扩大成为13间瓦房的最好时期算,该故居“包括退堂屋、厨房、横屋、毛顺生夫妇卧室、毛泽东兄弟三个各自的卧室,还有家具室碓屋、谷仓、牛栏、猪栏、柴屋及与邻居家共用的堂屋”(第43页)。从面积算,每间房平均10平米,也就130平米。游泳池有多大?一个正规的50米长、4泳道游泳池,至少200多平米,还要加上周围的客厅、卧室、值班室等各类用房以及通道,10个韶山故居也不止。值得一提的是,室外游泳池本来是允许中南海干部及家属游泳的,毛入住后,这里也成为私人“禁脔”。从建筑材料看,韶山故居除了木材、瓦片外,砌墙所用是土砖、白灰,游泳池是水泥、砖瓦(石棉瓦)、钢材。从室内装饰来看,韶山故居是四壁土墙,游泳池墙上装有护墙板,暖气片有木罩遮护,“房子的四面都有宽大的玻璃窗。毛泽东卧室里的窗户位置很高,平时全用白色帷幔档住”(《走进毛泽东的最后岁月》,第139页)。室内用暖气采暖(顺便说一句,毛的室内游泳池平时也用暖气加温,不管他当天是不是游泳),保持22度恒温。尽管40多年后的今天,百姓家居标准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游泳池高大宽敞、阳光充足等特点仍是普通城市百姓家居所不具备的,广大农村的普通农民家居更不具有可比性,怎么能说它比民国初年修建的韶山毛家故居还要“简陋”呢?
五、哪里是毛泽东的最后家居?
《家居》说:
毛泽东的最后家居其实是在极其简陋的中南海游泳池。这个地方实在太简单,以至我们从无下笔去描绘……丰泽园曾经毛泽东选择并认可的最后居所(第34—35页)。
说“最后家居”也好,“最后居所”也罢,其实都是指毛临终前最后居住的地方。
《家居》为什么要强调丰泽园是毛“选择并认可”的最后居所呢?理由是该书认定游泳池只是毛的临时住所。但据目前见到的资料,毛从来没有明确表示选择并认可丰泽园为最后居所的意思,也没有说过游泳池只是“临时”住所这一类的话。上述说法都只是作者个人揣测。相反,到是有资料记载,当时有人问毛要不要再修繕一下菊香书屋,回到那里去住时,毛明确表示不同意。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家居》竟然告诉读者,毛泽东是在游泳池住所去逝的。其第35页页下注说:“我们永远也不要忘记游泳池这个地方,它是毛泽东终老的地方。”类似的意思在其他地方也可以看到:“毛泽东搬到比韶山故居还要简单的游泳池,直到去世”(第34页)。
往好的方面想,这一谬论暴露了《家居》作者的愚昧无知。毛泽东1976年9月9日在中南海“202”别墅去逝,几乎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儿。独独多年研究毛泽东的专家、韶山纪念馆副馆长、湘潭大学教授的作者不知道,令人不可思议。这就不得不令人往别的地方想了—作者是另有用意。笔者读《家居》一书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全书没有一处谈到毛最后去世的住所中南海“202”别墅。这座“房间宽敞、高大明亮、抗震能力强”,“有卧室、书房、会客厅,还有几间附属用房,有宽敞的走廊连接室内游泳池”的新房子就如同国外表演的大型幻术一样,被结结实实地“藏”了起来。这就是《家居》作者的苦衷,唯有这样,才能圆上他自己编造的1949年以后毛泽东不事奢华、“简约而居”的谎言。
为了掩盖一个谎言,就要不断编造新的谎言,颂圣者什么时候才能走出自己设下的“囚徒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