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性技术和社会变革2016-07-26 战略前沿技术
来源于 财新《中国改革》 2016年第4期
作者:张一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股权策略投资部主管) 技术飞速进步改变生活,人类是否准备好迎接它们给生活、制度和文化带来的挑战 两年前,当讲到无人驾驶、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我们可能要说,那些都是50年后的事。今天,我们却发现这些技术不再遥不可及,甚至已经冲进了生活:谷歌无人驾驶汽车一年前的今天就已经跑了160万公里,并保持每天模拟驾驶483万公里(北京到上海2000个来回);Tesla电动车的最新版已经具有了辅助自动驾驶功能;人工智能棋手AlphaGo已经打败人类最优秀的围棋手,每天还能练习100万盘以上,把人类甩得越来越远。 事实证明,技术的更新速度永远比你想得更快!但是,当感叹技术的飞速进步,当憧憬技术改变生活时,你又是否准备好迎接这些技术给生活、制度和文化带来的巨大影响?你是否恐惧工作被机器代替?是否为多活20年做好准备?我们的法律和制度是否准备好迎接机器人、解决无人驾驶带来的权责问题? 这些问题离我们的距离就像新技术一样,看似遥远实则就在眼前。理解未来10年即将改变生产、消费、社会生活的颠覆性技术,思考技术革新带来的巨大颠覆,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是我们当下就该做的。 四大颠覆性技术 当下来看,未来10年典型的颠覆性技术至少来自四大方面:人工智能、新材料、基因工程和分享经济。之所以称之为颠覆性技术,是因为现在的生活方式和理念都有可能将被这些技术极大地改变甚至颠覆。 1.人工智能。由人工智能技术衍生的机器人、自动驾驶、虚拟现实将致力于智能化提升人类生产生活效率,将人从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寻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机器人技术:主要包括工业、农业、医学和家庭机器人。工业机器人造就了“黑灯工厂”,即不需开灯的全机器人工厂;农业机器人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高度机械自动化;医学上,达芬奇机器人已经能帮助医生完成更高质量、低创伤的手术,且能实施远程操作;家庭生活中,多款家庭机器人已经出现,比如日本的Pepper机器人,能够帮助看家、与你聊天、陪小孩学习。 ——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采用了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激光雷达、机器对机器通信等高精尖技术,并已实现部分商业化应用。麦肯锡估计,自动驾驶技术到2025年的经济规模将达到万亿美元,降低交通事故每年将挽救3万-15万个生命,大幅降低汽车的废气排放达90%。自动驾驶将帮我们社会实现更少的汽车、更高的效率、更清洁的环境。 ——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利用图像识别和处理、机器学习、360度摄像等技术,旨在实现一种新的人与虚拟世界互动的方式,可能成为计算机、手机之后下一个万亿级别的平台。虚拟现实包括三部分:硬件、平台软件和内容,目前已经有Oculus、HTC Vive等相对成熟的虚拟现实设备商业化销售。进一步,增强现实技术也有望进入我们的生活,带给我们新的娱乐方式和大脑刺激,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2.新材料和储能技术。由新材料技术衍生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储能技术发展将改变世界能源格局,减少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大幅改善环境质量; ——太阳能:随着晶硅制造成本在过去10年大幅降低90%,太阳能的发电成本相比火力发电等传统技术已经有一定的竞争力,未来在成本进一步降低后有望取代火力发电成为主流发电模式。 ——电池储能技术:太阳能、风能,电动车等产业的发展一直受制于储能的瓶颈,即电池发展的瓶颈,因为发电和用电、充电和用电的时间差问题都需要储能技术解决。目前,新的技术已经在实验室出现,氧化铝电池、锂氧电池、燃料电池等都可以实现电池效率的大幅提升,下一步的目标是降低成本,实现商业化。电池成本如果大幅下降,电动车行业直接受益,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间歇性问题也将获得解决,清洁能源将可以提供持续稳定的电力供应。 3.基因工程。由基因工程衍生的基因检测、基因修复、基因擦除等技术使得免疫治疗,精准化治疗人类疾病和器官再造变得可能,从而大幅延长人类的健康寿命。 ——通过基因检测技术,我们可以准确地了解疾病的成因和个体潜在的患病概率,定制个性化药物和治疗方案。通过基因修复和擦除,许多遗传病和癌症等“不治之症”也有了解决方案,人类寿命被延长10年-20年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除了医疗行业,农业和食品行业也将受益于基因的定向修改而实现产量大幅增长、营养成分增加,有害的农药、化肥使用将大幅减少。 4.分享经济。由分享经济衍生的住房、汽车等个人物品分享将大幅降低了对人类对土地、房产、汽车的需求,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分享经济是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陌生人之间“点对点”的信息低成本共享已经实现。信息的共享可以让资源获得更有效利用。房屋、汽车、礼物等多种私有物品未来都会以共享模式存在,物品的固定持有成本将大幅下降,让更多人能够享用这些资源。 简言之,新技术将大规模提升生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将人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让人类有更长的寿命、更多的自由时间追求创造性、追求快乐、追求自我实现。 颠覆性技术带来的重大影响 当颠覆性技术到来,我们都在憧憬技术带来的便捷,可随之而来的对生活、对社会的巨大影响还没有被广泛认知。我们需要也必须看清将要发生的变化,尽早做出战略调整。 1.多个传统行业或遭遇颠覆 历史上,技术进步带来的行业颠覆比比皆是:汽车在美国普及仅用13年,彻底让马车变成了娱乐项目,数码相机10年时间就将胶片相机送进博物馆,有线电话取代了电报,智能手机取代固定电话,等等。未来只会有更多颠覆技术出现,不思进取的传统行业必然受到冲击甚至是被颠覆。 以太阳能行业为例。特斯拉CEO马斯克认为,这个世界不需要化石能源。在美国爱荷华州圈一小片地,铺满太阳能电板,其发电量已经足够供应全美国。实际上,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中国全社会用电总量55500亿千瓦时(其中还包括了一部分在电力传输中的损耗),而一平方米太阳能板发电功率约140瓦,差不多7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板功率就达到1k瓦。假设全年200天有光照,每天光照8小时,那么,7平方米太阳能电板一年发电量就达到1600千瓦时,全中国一年用电总量需要35亿个7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板,也就是245亿平方米,折合24500平方公里,是中国国土面积的0.25%。换言之,1.5个北京市的面积铺满太阳能电板就能供应全中国所有用电。 即使是北京这样的世界级大都市,铺设面积不大的太阳能板也能让城市实现用电的“自给自足”。北京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地区总用电量约为952.7亿千瓦时,按上面的计算需要约417平方公里的太阳能板,占北京总面积的2.5%。如果所有建筑的屋顶和外墙可以铺满足够的太阳能板,城市用电就再不需要“外援”。当太阳能电板成本进一步下降(过去10年已经下降90%),发电效率进一步提升,太阳能发电取代污染较重的火力发电等传统发电方式是大势所趋,大规模远距离的电力输送也变得不再必要。 再看电动车行业,电动车的硬件制造很简单,整车能动部件只有18个,而一般汽车的能动部件超过2000个,当电动车进一步普及,不仅是汽车制造和销售企业受到冲击,配套的零部件生产行业也将逐渐凋零,推而广之,与石油相关的产业也岌岌可危。 此外,Facebook推行的太阳能无人机、谷歌正在实验的平流层热气球和低轨道通信卫星等,将把互联网信号带到世界各地。未来,电信服务、通信塔公司和有线电视等行业势必将被“天空飘来的Wifi信号”部分取代甚至彻底颠覆,传统通信行业已经失去了短信业务,正逐渐失去联网业务,未来甚至失去通话业务。 其他可能被颠覆的行业:虚拟现实冲击传统娱乐业,因为虚拟现实能比传统娱乐(如电影,电视,赌场)带来更多的娱乐刺激;分享经济将冲击酒店业以及房屋建筑业;大数据分析将代替一般的咨询、商业分析和广告业;基因工程个性化制药代替传统制药业,等等。 2.机器代替人工,但人类不会失业 机器人,特别是工业机器人早已经大规模应用在企业生产中,全世界的工业制造商无一不力推工厂机器人化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根据近期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工业4.0未来生产力与制造业发展前景》报告,未来5-10年,工业4.0技术(自动化为核心)将帮助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15%-25%。这意味着什么?更多的机器,更少的人工。而且,机器代替一般人工未来会变得越来越快。 今天,亚马逊用15万员工加无数的机器人打造的仓库每年已经可以处理价值约1000亿美元的自营订单还有1000亿美元的第三方订单,而沃尔玛雇佣超过200万人实现的交易额也不到5000亿美元。虽然二者的模式有不同,但机器人对亚马逊的巨大好处已经是显而易见。如果未来沃尔玛的订单都转向亚马逊,这200万的员工出路何在呢?简单、重复性工作是机器人的绝对优势,人无法与不吃不喝、24小时工作(甚至不用开灯)、不要工资、出错率极低的机器人竞争。 即使是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工作,也因为机器变得更智能而有被取代的危险:智能医疗24小时搜集人的所有体征,数据中心处理后机器给出应对建议;无人驾驶汽车取代司机上路5年内就可能发生;在线课堂让名师有几百万的学生,社会对普通教师的需求可能减少;达芬奇机器人已经能对人体在狭小空间实现缝合,实现了人类医生做不到的手术方式;智能的程序也能替代程序员编写一部分电脑程序。 机器人将人类从一般工作中解放出来,并不意味着人类的失业。就像富人常常比穷人忙,当人们不需要为基本生机而忙碌时, 世界也许变得更加平等。 人们将有更多的时间开发自己的兴趣,从事更具创造性的工作。智能化也促使服务行业把服务质量提升到个性化服务的全新水准,让机器难以企及。虽然机器拥有超人的智力,但其很难拥有人类意志和创造力。总之,机器化会部分代替人工,也会给人更多的时间去参与到更有创造力和高质量的工作中。 3.新的交通方式将使环境大幅改善 过去几年,我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以北京为例,根据北京市环保局发布的数据,2015年,北京空气质量不达标天数达到179天,占全年总天数的49%,而重度污染天数更是达到46天。空气污染背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机动车尾气排放,而且过量的汽车也造成了交通拥堵。 现在,电动车、自动驾驶、分享技术有望合力改变这一情况,辅助自动驾驶汽车已经上路。通过图像识别、大数据处理等技术,自动驾驶汽车能大幅提高车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社会汽车保有量。有研究表明,目前平均一辆汽车超过95%时间都在停车位上,普及汽车共享可以使汽车保有量减少70%。空气质量将因为自动驾驶的普及而大幅改善,交通拥堵问题也将彻底解决。 如果进一步推进,将电动车、自动驾驶和共享经济模式完美结合应用到个人出行、公共交通上,我们的出行方式将变得简洁而舒适。个人出行方面,通过数据共享和处理获得个人的出行需求,高铁或飞机提供长途目的地之间的跨越,自动驾驶汽车提供精确的本地送达,实现“长途快速”与“短途精准”结合的最有效率的交通模式。因为自动驾驶和共享大幅增进了汽车使用效率,汽车的保有成本大幅降低,从而使更广大的民众用得起车。 作为分享经济的代表,滴滴模式大幅度地提升了城市出租车的使用效率,同样,如果滴滴模式能够应用于货物运输,将可大幅度地提升运载效率,避免货车空载,极大降低物流成本和道路使用频率。如果公交巴士能够利用人们出行的大数据,定向分析密集人群出行的时间、地段,有针对性地安排公交发车时间、频率和路线,使得每一辆公交车既不超载也不空跑,将极大提升城市道路使用效率、公共交通运输效率和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 4.长寿社会到来,现有养老体系难以支撑 过去100年,人类平均寿命从不到50岁大幅提升到70-80岁,中国今天的人均寿命是76岁,而日本平均寿命已经达到86岁,可见未来中国的人均寿命还会大幅延长。人类长寿主要归功于医疗技术的进步,例如,抗生素的发明解决了人类炎症难治的问题,延长了人类寿命。今天,人类面对的不治之症是癌症,通过基因工程,癌症被攻克已经可以期待,人类的健康寿命将进一步延长。 但是,我们的社会养老体系还没准备好迎接这一天的到来。当下的社会保障和养老体系支持70-80岁的平均寿命都存在困难,倘若寿命再延长10-20年,甚至30-40年,养老体系将无力支撑巨大的养老负担,养老金将被掏空,保险公司也可能破产,退休制度甚至家庭体系都需要重新构建。 5.基本生活用品公共事业化,供给社会转向消费社会 技术的进步将极大提高生产力,并带领我们走向充分供给社会,即消费社会,以消费定生产。这种转变已经在一些地区发生并将逐步扩大到全世界。我们会质疑为什么全球的量化宽松短期无法解决经济增长问题?因为量化宽松大多发生在发达经济体,而且资本大都流向了掌握更多社会资源的供给方,而不是消费者。如果在过去,更多的资金会促进生产供给,民众有更多的消费选择,经济将获得发展。可是,今天我们的衣食住行已经得到充分的满足,基本生活用品包括房屋、粮食和汽车都处于过剩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再刺激供给已经没有太大意义,如何能刺激消费才是待解决的问题。供给过剩的本质原因是:技术已经推动生产力大幅提高,超越了人类生物性消费需求。当基本生活资料获得极大满足,消费必从基本消费向高层次的精神消费转型。 未来,将是充分供给和按需消费的社会。我们的消费将由基本的生活消费走向更丰富的健康消费、信息消费、娱乐消费。其中,信息消费已经成为主流:美国人平均每天要在Facebook上花费近50分钟,中国人平均每天阅读微信的时间也超过40分钟,我们已经把大把时间花在了信息消费上。我们也看到更多人娱乐方式已经从餐桌聚会变成了公园健步走。 6.消费观从“拥有”到“使用”转化 分享经济是技术,更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在当下逐渐流行。举例来讲,许多生活用品,如婴儿床,在我们的一生中只需要用一段时间,用过后就变得“弃之可惜,留之无用”。如果能有机会分享给其他人,既收获经济的回报和快乐,还能物尽其用,何乐而不为呢?Uber、Airbnb、滴滴等独角兽企业正是借助分享概念而爆发,也凭借分享而让资源利用效率提升。 分享的理念将极大改变我们的衣食住行习惯:租房代替买房、打车代替买车、厨艺可以分享、宠物可以共养、礼物可以二次赠送,等等。分享经济将大幅降低人类对自然的索求,最大化地提升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是,“分享”理念可能会让房地产市场火爆难以为继,汽车行业增长不再,与之配套的传统制造业也难以幸免。《纽约时报》报道称,Uber进入纽约市场后,当地出租车牌照的价格下降了约25%,而Airbnb进入德克萨斯州后,对当地酒店收入产生了负面影响。可见,在美国这样一个高度市场化的国家,分享经济对传统经济形态的冲击也是巨大的。实际上,分享经济迈入大类家庭资产,比如房屋和汽车,其产生作用不仅仅是物质的使用效率的提升, 还有提升社会平等带来的社会和谐。 7.能源结构巨变将改变地缘政治格局 毫无疑问,以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的地理分布极大影响了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中东、俄罗斯、非洲和南美洲都是极大依赖化石能源出口的地区。未来清洁能源和储能技术的发展将极大减少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转而使用清洁可再生的风能、太阳能,“控制石油就能控制世界”将变成过去时。这种能源结构变化趋势将对国家战略产生深远影响:中东、马六甲海峡等由于石油生产和运输而繁荣起来的地区将面临巨大经济下行压力,战略地位和价值将直线下降。如果这些地区不能快速摆脱对资源的依赖,区域经济将面临严峻形势。 8.高素质的人才才是未来的资源 当传统资源走向末路,新资源将成为各国战略上的必争之地。这个新资源就是高素质的人才,因为高质量的人才是推动技术变革的原动力。十几年来,谷歌为什么一直被认为是最具创新力的科技公司?因为谷歌一直在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IT和互联网人才加入,并营造出重视自由创新的工作环境。根据Linkedin发布的全球最受欢迎雇主榜单,谷歌连续多年占据榜首。 新资源与传统资源有一个不同,即新资源流动性极强:任何国家都只能吸引人才,而不能“锁住”人才。人才的竞争将是教育体制的竞争和社会体制的竞争。 如何应对颠覆性技术带来的变化 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对资源的争夺,过去是石油,未来是技术,是人才,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吸引人才,在此基础上,通过政策促进技术推广、支持创新并提前制定对策以应对即将到来的社会变革。 1.建立吸引创新型人才的环境 建立吸引人才的环境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营造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给人才充分的信任和自主权,通过法律保障人才创新成果将有助于吸引创新型人才。 首先,科技的边界是由极少数顶尖人才开拓的,一个顶尖人才的价值难以用一般人才的数量来代替。顶尖人才需要的不仅仅是良好的薪资和生活待遇,还有更重要的成就理想的环境和机会。对于顶尖人才的理想抱负,我们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并尽可能地提供支持,包括给予充分权力按照人才自有标准组建团队,建立对人才的长期考核机制而不受短期论文或专利数量的限制等。 其次,技术创新不是按部就班的工作,而是需要灵感的自由迸发,我们应该给予人才充分的信任,鼓励其自主性和能动性。比如,谷歌鼓励员工每周拿出20%的时间去自主创造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最后我们发现,这20%的自由时间为谷歌带来了许多创新产品:谷歌的简易VR设备Cardboard就是谷歌法国巴黎部门的两位工程师用“20%时间”打造的实验项目,今天该产品的销量已经超过500万。 最后,当人才能够做出前沿的创新成果,我们要以法律的形式对成果加以保护。创新和专利是人才的努力成果和智慧结晶,是人才最珍视的东西,当有不当的学术或商业行为侵犯了创新专利,我们的法律应该给予创新成果以最大的保护,并严惩造假侵权的个人或机构。只有这样,创新人才才有动力去发明创造。 2.培育创新精神与企业家精神需要从基础教育开始并贯穿始终 创业精神是从小培养的,而不仅仅是大学毕业后通过创业来培养的。当下,我们的教育体制可能过度强调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创造性的引导。在互联网普及的世界里,知识的获取已经变得便捷和免费,政府和社会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改革,但目前的进步显然是不够的。 必须明确,能够推动创新技术边界的是这个社会上极少数的人,人口基数大并不是优势,因为绝大多数人并不会触及创新边界,反而可能排挤与众不同的人才,拖技术发展的后腿。我们要做的不是让每个人都创新,而是要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以让极少数与群体不同的人才能够“存活”下来,能够发挥自己的天赋去推动边界,而不是因为大群体的同化和排挤丧失了创新天赋。我们的社会能否使苹果前CEO乔布斯,Tesla的CEO马斯克这样的天才成功?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创造一个让天才的天赋得以发挥的制度和氛围。 从义务教育开始,我们的教育就应该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包括区分事实和观点的能力、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思维方式需要从小培养,并将影响个体的长期发展潜力。在高等教育阶段,我们的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选择,给学生选择方向的自由和充分发挥天赋的机会,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质疑和挑战权威,并提出完整论证。此外,在这样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任何对互联网信息的限制对科学研究和创新不利。 3.合理利用税收政策调节收入与生产,鼓励使用新技术 我们的政府政策对社会的影响很大,如果能够合理使用政策引导新技术发展,我们的进步速度和幅度将远超其他国家。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就是鼓励使用新技术的例证,也正受益于此政策,中国的电动汽车行业在过去一年实现了飞速增长。根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发布的数据,2015年中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0万辆,同比增长4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量达到29.07万辆,而全世界最好的电动汽车厂商特斯拉去年的产量也仅有5万辆,我们取得的成果还是有目共睹的。 此外,像机器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也获得了国家相应的支持或地方的税收减免,政府机关还有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采购政策促进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在配套法规和监督落实的情况下,财税政策的大力支持无疑会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心剂。 4.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建设需要与技术的发展齐头并进 技术的进步已经触及了许多法律和政策的模糊区域,比如,无人驾驶汽车出现事故如何问责,无人机应该如何规范“上路”,全球的低空Wifi信号覆盖是否合法,Uber是否涉及黑车。这些问题的出现不是因为法律不完善,而是以前的法律和政策制定者根本无法预知变革到来得如此之快。法律和制度的建设应该跟上技术的进步,让技术更好地造福社会。也只有法律跟得上,明确了技术的“自有地”和“禁区”,技术发展的方向才更能得以明确。比如,无人机的立法,中国有目前世界最好的无人机企业之一大疆无人机,但中国的无人机应用仍落后于美国。因为相关法律没有跟上技术的进步。无人机企业批准、无人机的注册、飞行高度范围、距离的限制、事故责任等都需要明确的法律规定。没有这些法律,无人机产业始终在“灰色地带”,不可能健康、快速的发展。 除了以上问题,即将发生的技术变革还将带来更多更复杂的问题:智能机器人的身份和责任问题,长寿社会带来的养老金不足问题,是否延迟退休问题,基因技术使用道德范畴问题,等等。这要求我们的政策制定者不仅要跟得上时代步伐,而且要能预判到未来趋势,合理制定政策法规,为技术未来发展预留自由空间。 总之,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将大幅提升,生产边际成本极大降低,社会将从供给向消费转型,以消费定生产。技术发展将引领经济、社会、生活等层面发生全方位变革。为了在未来的国家竞争中占据优势,我们需要提升基础教育对创造力的培养,从制度上吸引高精尖人才,以站在技术进步的最前沿、最顶端。 你会健康地活很久,让我们迎接技术后时代的到来。两年前,当讲到无人驾驶、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我们可能要说,那些都是50年后的事。今天,我们却发现这些技术不再遥不可及,甚至已经冲进了生活:谷歌无人驾驶汽车一年前的今天就已经跑了160万公里,并保持每天模拟驾驶483万公里(北京到上海2000个来回);Tesla电动车的最新版已经具有了辅助自动驾驶功能;人工智能棋手AlphaGo已经打败人类最优秀的围棋手,每天还能练习100万盘以上,把人类甩得越来越远。 事实证明,技术的更新速度永远比你想得更快!但是,当感叹技术的飞速进步,当憧憬技术改变生活时,你又是否准备好迎接这些技术给生活、制度和文化带来的巨大影响?你是否恐惧工作被机器代替?是否为多活20年做好准备?我们的法律和制度是否准备好迎接机器人、解决无人驾驶带来的权责问题? 这些问题离我们的距离就像新技术一样,看似遥远实则就在眼前。理解未来10年即将改变生产、消费、社会生活的颠覆性技术,思考技术革新带来的巨大颠覆,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是我们当下就该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