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原文缺图) 启东事件若干疑点,及可能的真相 2012-07-30 端宏斌 看中国编辑按:7月28日江苏省启东市爆发上万民众游行、抗议当地政府批准日本王子纸业修建排污管道事件,愤怒的民众甚至一度将启东市市委书记的孙建华的上衣扒光。29日,启东市面趋于平静,但这并没有停止民众对此事的议论。本文作者写道,停建启东排污管道,并没有解决长江下游污染问题。至于网友置疑的“阴谋论”,“老百姓成了官府的利用工具,官府上演了一出周瑜打黄盖的好戏”等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请读者自行鉴别。 文章开始前,我们需要确认几个原则立场,你是否认同以下三点: 1,中国不少江河湖泊已经遭受了严重的污染,特别是近海的污染,使得大量野生鱼虾死亡,生态失衡,治理污染已经刻不容缓。 2,GDP不等于人民的幸福感,为了追求GDP而破坏我们生存的环境,这是得不偿失的,因此环保的投资绝对不能省。 3,给自己创造财富,却把污染留给下游百姓以及子孙后代,类似这种行为必须要坚决制止。 如果你认同以上三点,那么请继续往下看。 事情的起因并不复杂,一家日本造纸企业叫“王子纸业”在南通设立了造纸厂,但是有大量污水需要排放,于是决定排放到启东的吕四港附近,启东人当然不答应了,于是相约一起上街。很快,南通方面表示,将永久暂停该项目。 事情虽然瞬间就解决了,但是我发现了诸多疑点,我忽然感觉整个事件完全可以有另一种更靠谱的解读。很多人其实都被利用了,包括我自己在内。(因为我也曾经转发了相关的微博) 疑点一:南通市和启东市虽然相邻,但并不是一个城市(网友指出南通下辖启东),为什么南通的污水要排到启东去? 疑点二:在号召大家上街的帖子里提到,排污会严重污染水源地“青草沙水库”,但是青草沙是取的长江里的淡水,并非海水,为什么向海里排污反而会污染淡水水源? 疑点三:在群众上街之前的几天里,启东市政府大量下发文件,要求大家这两天不要上街,这不符合一贯以来的做法。在以前,政府总是刻意的淡化这类信息,以删帖为主。而这次,政府却大肆的给这一事件做广告,包括人民网官方都予以转发,瞬间整个网络的人都知道了。其他类似的事件我们都是事后才得知,但这次我们在事前就“被通知”了。当地政府目的到底是什么? 疑点四:上街当天,启东市政府非常克制,任由一些人冲进政府大楼打砸,周围的特警几乎不管,这是为什么? 疑点五:启东在第一时间(人们上街之前)就暂停项目,很快南通也宣布取消该项目,这么迅速,会不会是他们计划中的呢? 基于以上的疑点,我开始翻阅该项目的资料,竟然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以上的所有疑点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释。先来让我们看看地图: 图中A是王子造纸厂,X是计划的污水出海口,O是青草沙水源地。启东人民反对的并非是这个造纸厂,该厂早就已经在南通市经济开发区生产了(2007年就拿到了营业执照),他们反对的只是将污水排放到启东的海边。至于说排污口建成之后将污染青草沙水库之说,完全是无稽之谈,这只是找借口获取同情。可是该造纸厂早就将大量污水排放入长江,一直以来就在污染青草沙水源地,这个事实却被有意无意的忽略了。 通过检索我知道了以下这些事实: 1,“江苏王子项目”是日本有史以来对华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也是王子制纸集团海外最大投资项目。项目总投资19.54亿美元,,其中日方占90%,中方(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占10%,企业位于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边)。 2,造纸业是重污染行业,当地为了说服上头同意审批,还配套了一个环保项目,就是此次被否决的“南通排海工程”。该项目原计划建造一条110公里长的排污管道,将南通、海门、启东沿线所有污水处理后,统一排放,设计能力是每天60万吨,后来降低到每天15万吨。 3,造纸厂早就在排污了,但是排污管道还没建成,因此现在的污水都是排向长江里。如果说排入海里是污染,那么排入长江算不算污染? 4,根据《中国环境观察》报告说,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承载着数百家化工、印染企业,排放工业废水仅靠两条直径约0.5米的粗铁管,每天24小时不停地向长江喷吐着经过简单处理的红褐色污水,日排放量达到10万吨甚至更多。在其排污口形成的巨大红色污染带里,漂浮着当地环保官员所谓的“被电死”的鱼。 根据以上的事实,我推测事件的可能经过是这样的。南通很希望王子项目落户当地,为了获得商务部和环保总局的审批,他们配套了一个环保项目,准备将污水排入大海。但是这个项目的建造远远落后于污染企业的建造,毕竟环保投入看不见赢利。 对于这条排污管线,启东人民一定不乐意,事实上启东政府也不乐意,没人愿意邻居的污水排放入自家后院。因此,当得知启东人民准备上街之后,启东政府不能说支持,至少也是纵容的,甚至还帮着打广告,尽量的希望把事态影响弄大。 对于南通而言,他们原本的目的是让王子造纸落户在当地,这个环保配套工程本就是个幌子,现在启东人民一闹事,他们正好顺水推舟,立马宣布永久暂停此项目,原本建造110公里长管道的钱就可以省下来做别的事情了。把环保资金挪用到其他地方,正合他们的心思。我很遗憾的说,这次事件,老百姓成了官府的利用工具,官府上演了一出周瑜打黄盖的好戏。 现在王子造纸只建完第一期项目,还有第二期和第三期没建完,等到全部建成之后,势必将有巨量的污水直接排入长江,上海人民你们就等着喝工业废水吧。 一根巨大的、还没开建的排污管吸引了太多的眼球,这结果就是,大大小小无数根隐藏的排污管还在天天排放污水进入长江,而且未来还会越排越多。当务之急是,必须让王子造纸和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来承担污染成本,日本企业赚到了钱,开发区获得了GDP,凭什么让下游的老百姓来承担污染损失?日本人号称他有先进的环保技术,那么就请你尽快利用起来,否则你就是在忽悠中国人。对于当地政府,你既然省下这么多钱,你是否愿意将它花在环保上呢? 7月29日21:20更新: 有网友给我提供了如下图片,原先当地准备建设排污管将污水排入大海,现在该项目永久取消了,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污水一直以来就是直接排入长江。下面就是排污管道+被污染的河道。正所谓=君在长江头,我在长江尾,君排污水入长江,我饮污染水。 【2012年08月01日讯】7月28日,在启东上万市民声势浩大的示威抗议之下,江苏省南通市政府宣布“永久停止该项目实施”。就在人们为启东人民抗污水排海的胜利感奋时,日本王子制纸宣称31日将恢复生产。一时众媒网民诧异。 这一消息,在中共环球网等多家媒体一闪旋即不见,全部被官媒内部删除。为何? 以环球网为例,31日环球网报导:日本王子制纸30日发表声明,否认中国江苏南通工厂排污工程污染当地水源,称污水中含致癌物质的说法“毫无根据”。日本共同社称,王子制纸南通工厂目前采取污水净化后排入长江的做法,南通市政府原计划修建排海管道,因市民激烈抗议取消。王子制纸声明称,“已对污水进行足够处理,低于中国的标准限值,没有问题”。王子制纸称南通工厂将于31日恢复生产,“公司经营几乎没有受影响”。 上述环球网消息,在31日当天下午就被拿掉。原因是:在奴颜赤裸地为日方抹白时,竟泄露了另一个真相:日本王子制纸厂在南通早就落户生产,污水排入长江,以后将继续经营,污水将一直排入长江。 原来,28日南通政府宣布停止的,只是“王子排海工程项目”,也就是建设排污管道,将原来就已经排进长江的污水,通过管道排放到启东附近的大海。按计划每天15万吨的污水入海,海洋生态和近海渔业养殖将无疑会受到影响。启东人民担心生存环境恶化而奋起抗争,污水排海工程夭折。然而,南通市并未停止已经进行中的日本王子造纸项目,王子造纸的生产废水仍然直接进入长江。这是让长三角人民更加忧虑的。 南通王子造纸的污水入江,在上海水源地青草沙的上游。可以想见,随着污水的日益排放,并且王子项目的二期三期工程将陆续建设投产,青草沙水源地日益被污染将不可避免,上海人吃喝的是污水后的工业净化水。即使是污水再“达标”,可能跟非污水一样没问题吗?只有捞政绩的官员相信,拍党屁的党媒相信。 诚如环球网转报日媒所言,南通市政府停止原计划修建的排海管道,而日本王子“公司经营几乎没有受影响”。这里面太有意味了。既然日本造纸厂可以把水直接排到长江里,为什么南通市还要计划修建一条110公里长的排污管道,把污水从南通市送到濒海的启东市出海去呢? 日方占90%投资的“江苏王子项目”,是日本有史以来对华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造纸业是重污染行业,要想得到项目审批,按照新的环保总局规定,就得有充足的条件,配套一个环保项目--“南通排海工程”冠冕堂皇,就很容易让日企落户。因为,原本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就已经有数百家化工、印染企业等重污染行业,根据《中国环境观察》报告说,工业废水仅靠两条直径约0.5米的粗铁管,每天24小时不停地向长江喷吐着经过简单处理的红褐色污水,日排放量达到10万吨甚至更多。江苏省海洋环境质量公告,长江北岸、长江口区,已经是污染严重的地区,水质达到劣四类。而“南通排海工程”,计划宣称将南通、海门、启东沿线所有污水处理后,统一排放大海。有了这个过河桥企划,果然达到了让王子造纸落户南通的目的。 王子既然已经落户成功,过河企划自然也就不重要了。因此,我们看到南通市政府在启东人民抗议之后,迅速宣布永久性停止该项目,显示出罕见的“重视民众环境诉求”的姿态,其实是顺水推舟忽悠民众。 南通市省下了原本要建造110公里长管道的钱,这笔环保资金用到什么地方,谁能监管得了呢?当然,这笔资金应该是日本王子给当局投资的一部份,钱给了南通,南通停止项目不做了,也不会把吞进去的钱吐回去。因此,日本公司不承担任何污染长江的责任,王子造纸项目将得到当局的鼎力保护。没有当局的保证,王子公司在日本的负责人怎么敢向外界公开31日复工呢? 南通当局在宣布停止排海工程项目后,令各地警察大批进入启东,镇压抓捕示威群众,是因为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江污染问题,惧怕民众继续问责王子造纸公司的排污问题。 启东人民抗污,只是揭开了南通王子项目污染问题的一角,流血与牺牲暂时延缓了启东生存环境的恶化。长三角人民、上海市民,如果想要健康安全地生活,就需要像启东人那样,联合起来,追问王子项目对长江排污的问题,并追问其它重污染企业向长江排污问题,才有望为自己和儿孙争取到不再恶化的生存发展环境。 2012-08-01 核心提示:“增长、发展,还是污染、骚乱,这是一个问题,就是所谓‘中国模式’的问题。” 上周六在江苏启东发生的抗议日本王子制纸南通工厂排海工程的骚乱事件,就其规模和烈度而言堪称空前,但并不出乎意料。前溯类似事件,有一个多月前的四川什邡骚乱事件,约一年前的大连反福佳化工PX项目的“集体散步”和浙江海宁因污染引发的社会骚乱……事实上,从2005年浙江东阳画水镇“4·10”骚乱以来,因污染引发的社会骚乱的规模、烈度和频度日益加大。此类基于生存权利的、非意识形态化、且极易引起全社会“共振”的社会骚乱,已经逐渐成为中国政治和经济发展中影响日隆的变量。 因环境污染引发的社会骚乱,其实正是为所谓“中国模式”作出的最好脚注之一。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无论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其成果都不可能平等地惠及所有社会成员。但是,其为增长所付出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成本,却不可避免地为几乎所有社会成员所分摊。在当今的社会结构中,甚至可以说,得益于经济增长成果越少的群体,就越是要更多地分摊经济增长的外部成本。显然,没有人可以不吸进和呼出空气,也没有人可以脱水而成活。但是,以现有制度对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利的安排,当下对社会资源支配权力更大的人,往往就是受益于经济增长成果最大的群体。相对而言,这些人无疑更有实力通过安装空气过滤机、购买清洁饮用水、以及得到在“特辟”土地上生长的洁净食品,来最大限度地为自己免除增长的负面后果。 当然,社会的公正与正义,并不意味着社会成员必须等比例的分摊经济增长的成果与成本。不过,无论怎么讲,如果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竟可以让依偎在太湖边上的居民抢空了超市中的瓶装饮用水,那么,这种不顾后果的经济增长模式无论如何难言公正。其实,又何止是太湖呢?中国第三大河淮河,早就成了一条污水沟,治理淮河的几百亿巨资砸在粘稠的河水中,连个水漂都没让人看到。问题在于,这样的代价,是否为现有经济增长成果的必付成本? 2009年,是中国经济总量与日本最接近的一年。是时,中国的GDP占世界GDP总量的8.6%,日本的GDP占世界GDP总量的8.7%,中国与日本的占比相差0.1%。然而,为了这差不多同等水平的GDP占比,中国消耗了当年世界47%的煤炭和11%的石油,而日本却只消耗了当年世界3.3%的煤炭和5.1%的石油…… 还在2009年之前,我曾随中国经济实业界的一干人,参观过日本大阪附近的一家造纸厂,这家生产卫生纸类产品的造纸厂,是日本关西地区的最大卫生纸供应商之一。该造纸厂极力炫耀并热切希望向中国推销的,正是其引以为豪的“零排放”工艺。在该造纸厂的最后一个废水池中,放养了一些热带鱼种,借以证明其污水处理的技术能力。而距工厂车间十几米外的居民住房,则证实工厂降噪的宣示所言不虚…… 不知此次在南通投资设厂的日本“王子制纸”是否掌握同样的工艺,又是否用在了中国项目上;毕竟该技术的成本不菲,而中国的限排标准在实际执行中并不严格。启东事件后,日本王子制纸发表声明,否认中国江苏南通工厂排污工程污染当地水源,称污水中含致癌物质的说法“毫无根据”;“已对(排入长江的)污水进行足够处理,低于中国的标准限值,没有问题”。王子制纸的声明是否确实,由于没有第三方独立权威机构的核查,尚无法证实。但无论事实怎样,当地政府慑于骚乱而中止项目的做法,正是其颟顸决策、始乱终弃的政治写照。 增长、发展,还是污染、骚乱,这是一个问题。实际上,在中国,哪里不都面临着与启东一样的问题?现时中国靠投资拉动,高污染、高排放并因此高速度的经济增长模式不是遇到了瓶颈,而是遇到了瓶塞。中国的特殊国情在于,政治合法性对经济增长的过度依赖,以及经济发展对政治合法性的无以替代性,使得任何地方的经济增长都难以获得片刻转型所必需的“松套”和喘息之机。在决议、文件上喊了几十年的“转型”还在喊,而且越喊越急迫,这个现象就是这种增长方式“转也难”的权威证明。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建基于增加政治合法性资源的经济增长冲动,实则却正是以近似脱缰的经济增长速度,更快捷、更充分、更明显地消耗和穷尽了政治合法性资源。 除了来自底层的社会骚乱,在中国现行的制度框架内,很难看到有力量来阻缓在既有模式下的经济增长。在更多官员那里,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不是来自增进政治合法性的自觉,而是来自对独揽权力所能带来的超额租金的渴望。这也就是为什么以公众“幸福”为目的的经济增长,必然要碰壁于公众基本生存权的重要原因,这也是为什么经济增速稍降,大小官员便焦虑不堪的部分原因。 经济增长,环境污染,社会骚乱,强制维稳,启东事件所展示的,并非单纯是一个地方政府放弃某个建设项目的过程。实际上,这种在社会骚乱的压力下,被迫停止建设项目,并搭上高额政治成本,进而不得不放弃经济增长机会的“硬约束”,就是中国经济既有增长模式的止步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讲,前述东阳、大连、什邡,尤其是有民众冲进市政府之举的启东,都可以称作是“中国模式”的滑铁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