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GDP原来是这样炼成的!
文/一川清流
GDP,也称为国内生产总值,标志着一国(或地区)一年以内在其境内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重要指标,因而容不得任何掺沙使假。但在以GDP论英雄的“政绩观”导向之下,闭门制造GDP也就如雨后春荀般应运而生,且呈蔓延之势,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
笔者之所以敢下如此结论,绝非空穴来风。2012年04月10日《新京报》以“数据作假是统计领域最大腐败”为题的报道中,引用了中国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员袁钢明的调研结论:各地数据造假现象太普遍了,特别是在经济状况不好的地区,达不到经济目标,为了政绩就会发生数据造假,做出一份漂亮的数据单。
为防止统计上的弄虚作假,保证数据真实准确,提升政府公信力,2012年2月18日起,国家统计局将全国70万家“三上”企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通过互联网直接向国家数据中心或国家认定的省级数据中心报送统计数据,同时设立曝光台,首次曝光重庆永川区和山西河津市干预企业独立上报数据、涉嫌违反统计法等行为。
可是在众多措施下,各地上报数据造假依然频繁发生。据媒体调查发现,全国依然有不少市、县、区置统计法和国家统计制度于不顾,通过成立“统计改革小组”或印发文件等方式,对企业直报数据采取行政干预,甚至有的地方政府正在运作与直报数据并行的另一套汇总数据,实施数据双轨制。
事实证明,这种疯狂造假,目前在一些地方政府并未有任何收敛。据2013年6月14日新华网报道,根据群众举报,国家统计局统计执法检查室对广东省中山市横栏镇统计弄虚作假等问题进行了核查,发现横栏镇工业企业统计存在严重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计调查制度的四方面问题:
——联网直报企业名录不实。国家规定,联网直报工业企业必须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横栏镇纳入联网直报的工业企业有249家,经抽查73家企业发现,38家企业实际属于规模以下工业企业,19家企业已经停产、搬迁或注销。
——编造虚假数据和代填代报企业统计数据。横栏镇纳入联网直报的绝大部分工业企业的个体数据,是由横栏镇经济发展和科技信息局有关工作人员在其办公室里,先编造出虚假数据,然后以企业名义采用电话拨号上网方式将虚假数据填入企业调查表并上报。
——工业统计数据严重失实。核查71家工业企业发现,经科局编报2012年年报工业总产值85.1亿元,初步核实为22.2亿元,虚报62.9亿元。
——横栏镇有关领导疏于职守。横栏镇有关领导于2012年5、6月间已知悉联网直报企业名录不实、编造虚假数据和代填代报企业统计数据等问题,但一直未予制止、纠正和处理。
从上述被曝光的四个方面问题可以看出,一些地方政府公开造假,真的达到令人咂舌、厚颜无耻、无以复加的地步。
如果对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稍加分析,便会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基本逻辑,前面三个问题是“果”,即“统计”上报的数据,而第四个方面的问题则是“因”,窃以为绝非“有关领导疏于职守”,恰恰是“有关领导”故意为之。因为“有关领导”心里非常明白,没有这些虚假的天文数据,就没有自己的所谓“政绩”。
事实上,类似刚刚被曝光的中山市横栏镇统计如此雷人的造假事件,在现实生活中又何止一个中山市横栏镇?由此不禁令人质疑:在被号称为世界经济第二的背后,究竟有多少泡沫和水分?一些官员“政绩”的背后,又有多少带血含泪而又虚假得离谱的GDP?
由此可见,类似中山市横栏镇之所以坐在办公室里闭门假造GDP天文数据,其根源正如袁钢明所言:国家统计局严厉表态对数据造假情况之所以影响不大,是因为很多权力部门都在统计局之上,各级统计局归相应的政府管,要跟政府保持一致,所以数据造假情况难以避免。故而笔者以为,如果不从一度被扭曲的“政绩观”上釜底抽薪,不还原绿色GDP的本来面目,各类造假事件就永无尽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