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被美国之音
列名学术作假首位
这里被《美国之音》第一个被列名打假对象的复旦大学校长名叫杨玉良。
若将被点到的几位大学校长放在一起称为中国学术造假(嫌疑)队伍第一方阵,那杨玉良就是这第一方阵中的第一位置,其作假内容就是被《新语丝》特设专辑——《杨玉良问题专辑》(2009,11,22设立)持续报道的冒充获得德国1988年Leibniz奖,并利它所得申报其它重要奖励获的成功的大案,被《美国之音》名列中国学术作假队伍第一方阵的第一位置,真可谓名至实归。
若最后查实,无论从作假案件的级别,作假收益的投入产出比,均创下现代科技历史中弄虚作假的最高记录。
从作假案件的级别来看:被杨玉良冒充的Leibniz奖,是德国(当今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强国)的最高科学奖,其”重量”是抄袭他人一篇,两篇论文,剽窃他人一条,两条学术观点,或伪造XX大学的什么学位等所无法比拟。
在德国,那里的科学家再往上一级的荣誉就是获诺贝尔奖了,而国际上至今尚未听说有冒充获得诺贝尔奖的,因此杨玉良冒充获得德国Leibniz奖应该说创下了学术作假级别的世界最高记录。
被杨玉良冒充的Leibniz奖奖金为200万欧元,相当于280万美元,为诺贝尔奖的三倍多,这更是剽窃论文,抄袭著作所得的X千元人民幤所无法比拟,绝对的创下中外学术弄虚作假涉及金额的历史记录;从作假得手后盘点I/O(投入产出比)来看:其Input只是杨玉良轻轻说(写)一句“我获得过1988年Leibniz奖”,甚至连“出示(当然无法出示)奖状,奖章,或奖金的支票”(当然拿不出)的辛劳都免了,而其Output则是晋升副教授,教授,上海科技精英,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教育部杰出贡献的博士称号等纷至踏来,令人目不暇接,那些为剽窃一篇三流论文,拉下窗帘,在如豆的灯光下,剪刀加浆糊者个个自叹不如,可谓“零本万利,日进斗金”,绝对的创下世界记录;而杨玉良“获得1988年Leibniz奖”的书证的级别也不低,除了没有见到他出示过获奖证书外,全出现在官方文献:《上海地方志》(杨浦篇,1995),《上海地方志》(青年篇,2002),以及专门为介绍复旦大学学术成就而特别编写的《复旦大学教授名录》(1992),权威性得不容半点质疑,杨玉良获得过Leibniz奖的真实性是铁板上钉钉般的硬碰硬。
但(对杨玉)不幸的是“因特网”全球开通后,管理和颁发Leibniz奖的《德国科学发展基金委员会》竟向全球公开了历年获奖的名单,其中1988年获奖名单中,即使用高倍电子显微镜也找不到杨玉良三个字中的任何一个。
至此,《上海地方志》,《复旦大学教授名录》所写有关杨玉良获得1988年Leibniz大奖的高调报道全为假话,只有复旦大学使用伪造的“获得1988年Leibniz大奖”为杨玉良得到上海市1991年科技精英的特殊荣誉的记载则是百分之百的真实。
至此,《新语丝》上出现了质疑杨玉良文章的文章:《请问杨玉良校长,您几时得到过Leibniz奖?》(董正葛:xys20091007),但三年多来,后续的揭发文章(方舟子,寒江雪,德国学子等其它学者的揭发文章)已近三十篇(还不计其他网站的),杨玉良一声不啃。
是他身正不怕影子歪呢?还是身歪已经不敢作声?杨玉良心里有数。
一位接近领导的人士告诉笔者,杨玉良属于中央副部级高官,按级别规定基层纪检部门无权过问,如此包括揭发者在内的老百姓们,也只能干瞪眼。
现在《美国之音》将复旦大学校长列为中国学术造假队伍的第一方阵中第一位置,不直接点名胜似点名,此前还不知道这个故事的学者将会好奇关注杨玉良,获得1988年Leibniz大奖的世纪谎言即将传遍全世界。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与Leibniz奖
2011-08-08
10:52:44| 分类: 科教视点 | 标签:杨玉良 学术打假
|举报 |字号 订阅
中华诚信社(http://chengxin.blog.com/)专辑第一期
网易博客圈》学术打假(http://q.163.com/xueshudajia/)
同步刊发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与leibniz奖
作者:Morya
上 世纪80年代,一位高分子领域的博士,去德国深造了两年,回国后就在国内学术界平步青云:1988年晋升为副教授,1990年获国家教委霍英东研究类二等 奖,1991年晋升为教授,同年被评为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1993年被评为国家教委首批跨世纪人才,1994年获上海市自然科学首届“牡丹 奖”,1995年获“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同时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人才基金”,并被国家科委聘为“S-863计划”材料领域规划组副组 长,1997年被选为国家重大基础研究“攀登计划”高分子凝聚态物理基本问题专家组首席专家,1998年获“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999年被聘 为国家“973”项目-通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的基础研究的首席科学家,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被再次聘为国家“973”项目——聚 烯烃的结构与高性能化的基础研究的首席科学家……
他就是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就在他被任命为复旦大学校长不久,正是春风得意之时,打假斗士方舟子根据匿名人的举报在网上爆料称,杨玉良回国时谎称德国最高科研奖leibniz奖,属于履历造假。一时舆论哗然!
一, 官方网站和出版书籍对此事的记载
杨玉良是中国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第一个博士,1986年他赴联邦德国留学,在马克斯-普朗克学会高分子研究所跟随Spiess 教授从事研究。而这个Spiess 教授正是1988年联邦德国leibniz奖十位得主之一。方舟子质疑的根据是上海杨浦区志–第三十一篇(科学技术)上面的记载:
http://www.shyp.gov.cn/html/website/yangpuquzhi/2005-11-15/detail_2250.html
D52年出生的青年学者杨玉良,在高分子凝聚态物理和高分子液晶显示材料研究中,有突破性进展,1988年获得联邦德国Leibniz大奖,1990年被评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和1991年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之一。
以下是对这个记载的网页剪切:
以下是上海志地方办公室网站上的记载
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2245/node66268/node66280/node66336/node66406/userobject1ai62378.html
<上海青年志>中,第五篇<青年生产与科技实践>第四章科技实践>的第三节<青年科技推广与评选>
面对这个质疑,复旦大学的回应是“《杨浦区志》对于杨玉良的介绍,内容并没有经过复旦大学的核实。而在复旦大学所有和杨玉良有关的简历,包括人事处杨玉良的早期档案中,并没有提及任何杨玉良获得莱布尼兹奖的内容。”
但复旦大学的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因为在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复旦大学教授录》中270-271页有如下的记载:
“1987年在德国期间参与固体核磁共振在高分子中应用,建立了用转子同步技术研究固体高分子中的结构、取向和分子运动及其之间相关性的一系列新技术,并与该研究小组一起获了得德国国家基金会颁发的Leibniz大奖。”
复旦大学教授录 王增藩 主编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2.10
那 么leibniz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奖呢?到底是杨玉良获leibniz奖,还是他导师Spiess 教授获leibniz奖,还是Spiess 教授 领导的科研小组获leibniz奖,还是,如《复旦大学教授录》中所记载的那样,杨玉良与该研究小组一起获leibniz奖??????
二, 联邦德国的leibniz奖
虽然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大学是归各州政府管辖,但大学的科研经费主要是由联邦政府和基金会拨款。而德国研究协会(DFG)则是联邦一级主要的资助机构(类似中国的基金委),这个传说中的leibniz奖正是由这个机构颁发。
我们看看这个机构的官方网站上是怎样介绍 leibniz 奖的
http://www.dfg.de/en/funded_projects/prizewinners/leibniz_prize/index.html
The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Prize is the highest honour awarded in German research. The Leibniz Programme, established in 1985, aims to improve the working conditions of outstanding scientists and academics, expand their research opportunities, relieve them of administrative tasks, and help them employ particularly qualified young researchers. A maximum of 2.5 million is provided per award. Prizewinners are first chosen from a slate of nominations put forward by third parties; the final selection is made by the Joint Committee on the basis of a recommendation from the Leibniz Nominations Committee.
原 来这个 Leibniz奖是德国最高科技奖,成立于1985年,不是授予团体,而是授予贡献突出的科学家和大学教授。目的是拓宽他们的科研领域,改善他们 的科研环境,帮助他们聘请合格的年轻科研人才。1988年的获奖者有十个,其中包括杨玉良的导师Spiess教授,但没有杨玉良。(参见维基百科全书中的历届获奖者的名单)
所以上海杨浦区志和《复旦大学教授录》中关于杨玉良和Leibniz奖的说法是错误的,严重地扭曲了事实!
三、杨玉良领导的高分子课题组的网站上对此事的宣传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在杨玉良领导的复旦大学高分子课题组的网站,这个官方网页上有这样的介绍,原文如下:http://www.polymer.fudan.edu.cn/polymer/research/yanggroup/bopp.htm
采 用射频脉冲与转子同步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研究高分子固体的结构,取向和分子运动的相关性的三项新的实验方法( EISS 、 2D- EISS 和 3D CORD )。这个 独一无二 的方法可一举获得关于高分子 固体 材料内部的链结构、凝聚态结构及动力学的信息,以及其间的相关 性,为从微观角度研究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相关性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手段。迄今,尚无其它的实验方法可取代。这些工作均以杨玉良为第一作者在 《 J. Chem. Phys. 》、《 Macromolecules》和《 Chem. Phys. Lett . 》上发表,并获得广泛引用。在 93和94年由Academic Press与Cambridge Univ. Press出版的两本有关高分子固体NMR的权威性专 著: V. J. McBrierty, L. J. Packe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n Solid Polymers , Cambridge Univ. Press, Cambridge, (1993) 和 K.Schmidt-Rohr, Multidimensional Solid-
State NMR and Polymers , Academic Press, NY, (1994) 对这些新技术均以专门的章节进行全面介绍。 而且,这些新方法也成为 Spiess 教授研究小组获1987年10月DFG颁发的Leibniz奖的主要内容。
以下是对这个网页的剪切
但 实际上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n Solid Polymers 和 Multidimensional Solid-State NMR and Polymers这两本书中只有四次零星地引用杨玉良的工作,怎么能说: “对这些新技术均以专门的章节进行全面介绍”?最后一句话更是雷人:
而且,这些新方法也成为 Spiess 教授研究小组获1987年10月DFG颁发的Leibniz奖的主要内容。
首先,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那样,获Leibniz奖的是Spiess 教授,而不是Spiess 教授研究小组。其次,按照这个说法,应该是Spiess 教授拿着杨玉良的科研成果去领奖,真是吗?
我们来看看杨玉良86-93年发表的科研成果,以下是谷歌学术和SCI数据库综合搜索的结果(左边的是学术谷歌的引用次数):
APPROXIMATE CALCULATIONS OF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 OF RADIUS OF GYRATION FOR GAUSSIAN CHAINS
Y YULIANG… - 中国科学A 辑(英文版), 1986 - scichina.com
网页快照 - 所有 3 个版本 sci 未收录
Graph theory of configurational and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of polymers, 2 Linear polymer chains containing small copolymer blocks
Y Yang, T Yu - Makromolekulare Chemie-Macromol. Chem. …, 1986 - meplab.fudan.edu.cn
被引用次数:1 - 相关文章 - HTML 版 - 所有 4 个版本 sci 未收录
Graph theory of configurational and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of polymers, 3. Cyclic and starshaped chains containing small copolymeric blocks
Y Yang, T Yu - Die Makromolekulare Chemie, 1987 - Wiley Online Library
所有 4 个版本 sci 引用次数 9
Monte Carlo Simulation of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of Condensation Polymers
Y Yuliang, S Meng, Q Nianhua… - 1988 - mathnet.or.kr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Vol.33 NO.2 )
网页快照 sci 未收录
Graph Theory of Configurational and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of Polymers
Y Yuliang… - 1988 - mathnet.or.kr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Vol.33 NO.5 / 1988 ).
网页快照 sci 引用次数 4
Graph theory of configurational and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of polymers, 6. The square radii distribution functions of copolymer chains
Y Yang - Die Makromolekulare Chemie, 1989 - Wiley Online Library
所有 4 个版本 sci 引用次数 8
UN-EQUALLY REACTIVE PRIMARY RADICAL TERMINATION IN POLYMERIZATION [J]
T Weida, Y Yuliang, SUN Meng… - Acta Polymerica Sinica, 1990 - en.cnki.com.cn
被引用次数:1 - 相关文章 - 网页快照 sci 未收录
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s for Display Application [J]
LFPBY Yuliang -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1990 - en.cnki.com.cn
被引用次数:1 - 相关文章 - 网页快照 sci 未收录
MONTE-CARLO SIMULATION OF MOLECULAR-WEIGHT DISTRIBUTION OF CONDENSATION POLYMERS - SAMPLE DUPLICATION METHOD FOR 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OF SIMULATION
Author(s): YANG, YL; LU, JM; LUO, DX, et al.
Sourc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Volume: 35 Issue: 20 Pages: 1745-1748 Published: OCT 1990 sci 引用次数 1
Preparation of Epoxy-based PDLC and Its Electro-optical Properties [J]
ZHLFY Yuliang -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1991 - en.cnki.com.cn
被引用次数:5 - 相关文章 - 网页快照 sci 未收录
Graph theory of configurational and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of polymers, 7. Chains containing large copolymeric blocks
Y Yang - Die Makromolekulare Chemie, 1991 - Wiley Online Library
所有 3 个版本 sci 引用次数 2
The Morphology and Optic-Electric Properties of PDLC [J]
LFPBY Yuliang -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1991 - en.cnki.com.cn
被引用次数:4 - 相关文章 - 网页快照 sci 未收录
Birefringence patterns of nematic droplets
J Ding, Y Yang - Jpn. J. Appi. Phys. Vol, 1992 - meplab.fudan.edu.cn
被引用次数:15 - 相关文章 - 所有 10 个版本 sci 引用次数 28
STOCHASTIC BOUNDARY CONDITIONS OF MONTE CARLO STATISTICAL PHYSICS
…, J Lu, Y Yang - Chinese Journal of Computation Physics, 1992 - en.cnki.com.cn
网页快照 sci 未收录
MOLECULAR-WEIGHT DISTRIBUTION OF AB, AR TYPE CONDENSATION
POLYMERS OBTAINED BY ADDING AB MONOMERS IN BATCHES
Author(s): YANG, YL; LU, JM; LUO, DX, et al.
Source: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
CHEMISTRY Volume: 35 Issue: 1 Pages: 19-27 Published: JAN 1992 sci 引用次数 0
Monte Carlo Simulation of Sequence Distributions of Terpolymerization
Z Sheng, L Dexin, Y Yuliang… - Journal of Functional …, 1993 - en.cnki.com.cn
相关文章 - 网页快照 sci 未收录
Gridding Method and Analytical Method for Calculating Polarizing Optical Patterns [J]
DJY Yuliang -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1993 - en.cnki.com.cn
被引用次数:2 - 相关文章 - 网页快照 sci 未收录
Monte Carlo simulation of kinetics and chainlength distribution in radical polymerization
…, H Zhang, Y Yang - Macromolecular Theory and …, 1993 - Wiley Online Library
被引用次数:38 - 相关文章 - 所有 4 个版本 sci 引用次数 64
从 中我们可以看出,杨玉良留学德国及回国一两年所发表的文章基本没有人引用。后面几篇文章是有些引用,但这离Spiess 教授获Leibniz奖已经四五 年了。有人可能会问,87年有一篇SCI引用为9的文章,但在96年前这篇文章才被引用三次,其中两次是杨自己引用的。89年有一篇SCI引用为8的文 章,但在96年前这篇文章才被引用二次,其中一次是杨自己引用的。
让我们再来看看Spiess 教授在80年代发表的成果吧!
以下是谷歌学术和SCI数据库搜索的结果,左边是谷歌引用次数,我们选引用次数最多的十二篇:
Molecular dynamics of solid polymers as revealed by deuteron NMR
HW Spiess - Colloid & Polymer Science, 1983 – Springer
被引用次数:257 - 相关文章 sci 引用次数 393
Deuteron spin alignment: A probe for studying ultraslow motions in solids and solid polymers
HW Spiess - 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1980 - link.aip.org
被引用次数:204 - 相关文章 - 所有 3 个版本 sci 引用次数 241
Solid echoes in the slow-motion region
HW Spiess, H Sillescu -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1969), 1981 - Elsevier
被引用次数:188 - 相关文章 - 所有 2 个版本 sci 引用次数 342
Deuteron NMR—a new toolfor studying chain mobilityand orientationin polymers
H Spiess - … of Polymersin the Solid State I: Part A: NMRand Other …, 1985 - Springer
被引用次数:163 - 相关文章 sci 引用次数 291
Phenylene motionin polycarbonateand polycarbonate/additive mixtures
M Wehrle, GP Hellmann… - Colloid & Polymer Science, 1987 - Springer
被引用次数:70 - 相关文章 - 所有 2 个版本 sci 引用次数 111
Deuteron two-dimensional exchange NMR in solids
…, B Blumich, HW Spiess -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1969 …, 1988 - Elsevier
被引用次数:128 - 相关文章 - 所有 2 个版本 sci 引用次数 183
Dynamics of molecular reorientations: Direct determination of rotational angles from two-dimensional NMR of powders
…, S Wefing, B Blumich, HW Spiess - 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1986 - Elsevier
被引用次数:107 - 相关文章 - 所有 3 个版本 sci 引用次数 117
Twodimensional exchange NMR of powder samples. II. 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twotime distribution functions
…, S Kaufmann, HW Spiess - 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1988 - link.aip.org
被引用次数:104 - 相关文章 - 所有 3 个版本 sci 引用次数 122
Structure and order in partially oriented solids: characterization by 2D-magic-angle-spinning NMR
…, VD Vogt, HW Spiess - 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1987 - cat.inist.fr
被引用次数:94 - 相关文章 - 所有 2 个版本 sci 引用次数 92
Twodimensional exchange NMR of powder samples. I. Twotime distribution functions
…, HW Spiess - 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1988 - link.aip.org
被引用次数:94 - 相关文章 - 所有 3 个版本 sci 引用次数 112
Two-dimension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experiments for studying molecular order and dynamics in static and in rotating solids
…, K Schmidt-Rohr, HW Spiess - Advances in magnetic …, 1989 - cat.inist.fr
被引用次数:96 - 相关文章 - 所有 2 个版本 sci 没收录
Dynamics of molecular reorientations: Analogies between quasielastic neutron scattering and deuteron NMR spin alignment
…, S Wefing, HW Spiess - 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1986 - link.aip.org
被引用次数:90 - 相关文章 - 所有 3 个版本 sci 引用次数 117
……………………
牛人就是牛人!很明显,杨玉良和他的导师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相差十万八千里,Spiess 教授获Leibniz奖根本不需要他帮忙!杨玉良领导的高分子课题组的网站上的宣传再一次严重地歪曲事实!
四、对杨玉良正面的宣传
我想对以上的这些质疑,杨玉良和复旦大学无法再自圆其说了,所以杨玉良对此事始终保持沉默!大概是默认了吧!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被揭发涉嫌造假之后,杨玉良开始在许多媒体和网站上以十分正面的形象出现。
中科院院士杨玉良:学科壁垒培养不出未来人才--文化--人民网
复旦校长杨玉良:中国大学精神虚脱_新浪教育_新浪网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一流大学要坚守学术精神_齐鲁网
科学网—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避免行政对学术的野蛮干预
科学网—复旦校长杨玉良:大学不能没有“精神围墙”
复旦大学坚持去行政化 校领导不进入学术委员会——中新网
杨玉良:大学的责任------凤凰网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大学不能“千校一面”搜狐
杨玉良:大学和学者都应坚守学术精神和学术传统杭州网
复旦校长直言:大学校长是影响校风的关键人物_新浪教育_新浪网
复旦“立宪”限制行政权力 学术委员会可召见校长_资讯频道_凤凰网
复旦大学校长痛批教育功利化:学生热衷成功秘诀_新闻中心_新浪网
复旦校长杨玉良:要遏制造假就要让造假者付出沉重代价
……………
但很明显,只要他对造假的嫌疑还继续保持沉默,那么所有其他的言行都是徒劳的!
五、结束语
正 如我们在文章开头所说的那样,杨玉良一回国就在国内学术界平步青云,获得一大堆的学术头衔。如今他已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 公室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我们有理由相信,80年代末90年代初,关于Leibniz奖的虚假宣传在他的这些晋升中起到莫大的作用。 这样的虚假宣传现在还挂在杨玉良领导的高分子课题组的网站上!对于所有这一切,杨玉良根本脱不了干系。
从 方舟子质疑杨玉良谎称获leifnibz奖到现在已经过去一年半了,可我们从未忘记!这一年半的时间内新语丝上检举出无数的学术丑闻,但作者认为就严重程 度而言没有一个丑闻能和这个事件相比。如果杨玉良造假属实(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似乎只差杨玉良点头承认了),那么这将是中国学术界和教育界最大的耻辱!是 对中国学术道德公然地践踏!所有有良知的学者都应当关注此事,中华学术伤不起啊!
最后,让我们再次引用杨玉良大校长的一句名言:
“要遏制学术造假就要让造假者付出沉重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