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陈阿姨,你辛苦了一辈子。为孩子们打拼,他们知道你的辛苦吗?
她说,孩子非常懂事,知道的。
我又问,这二十年,你吃的什么?睡的什么?孩子们知道吗?
她说,这个不知道。
母亲住院这些日子。我亲眼目睹了,陈阿姨吃什么?睡什么?
陈阿姨,吃什么呢?
医院是禁止炒菜做饭的。为了省钱,陈阿姨从来不叫外卖。
她吃的非常简单,将大白菜、豆腐皮、山药,清水煮一煮,然后拌上熟油和盐。
而且,是日复一日,每天基本如此。
一个来城里打工,就是为了挣钱的。自己却舍不得,给自己多花一分钱。
二十年来,为了省钱。她把日子过得如此节俭、清贫、寒碜。
让人看的,心里涌满了酸楚和叹息!
可以说,陈阿姨积攒的每一分钱,都是从嘴里一点一点省出来的。
宁可苦自己,也要成全孩子。
这就是,母爱的伟大,母爱的无私!
专职护工是十分辛苦的,24小时要护理病人。
陈阿姨,是怎么睡觉的呢?
深夜了,当我妈睡下后,陈阿姨拿出一块破板子,搭在凳子上。
这块破板子,早已裂了无数条缝,她用胶布缠了又缠。
一件棉衣当枕头,穿着衣服卷缩在破板子上。
她就是用这块破板子,蜗居、陋栖在病人身旁。
一躺,一缩,一凑合,就是二十年。
二十年,在华灯璀璨的一个个夜晚。若大个上海,是没有陈阿姨一张床的。
在上海没有一张床,可以回农村老家炕头上,好好去睡啊?
农村老家,还能回的去吗?
农村老家,九分农田,辛苦一年,也挣不上一千块钱。
一千块钱能干什么?全中国的傻瓜都知道啊!
农村老家,九分田地,已经撂荒多年。
孩子们,也已肩不能挑,手不会锄,不会做农活了。
农村的老家,以后就断代了。
乡村的烟火,就此将熄灭了。
这二十年,陈阿姨卷缩在破板子上的每一个夜晚,都是没有办法呀!
每一个,漫漫的长夜。
是陈阿姨心中的梦想,在陪她熬过长夜的时辰。
是为孩子们挣学费的念想,在支撑着她,迎来每一个黎明。
二十年,陈阿姨超负荷消耗。
人老了、背驼了,腰弯了,腿坏了。
但,她仍甘愿,把自己当成那块破板子。让孩子们踩着自己的身躯,跃过城乡之间的深壑。
我们中华民族,有个伟大的DNA:
父母为了孩子,甘愿吃遍天下之苦。
值得陈阿姨欣慰的是,她辛苦了二十年,两代人的梦想已初步实现。
女儿,大学毕业后,现在上海郊区嘉定做麻醉护士。
儿子,大学毕业后,现在上海做设计助理。
梦想的路,永远是不平坦的。
当陈阿姨一家人,跃向城市彼岸后,却又承受着农转非蜕变的痛苦。
现在,陈阿姨一家四口,两代人,都在上海打工。
这也是当下城市打工者,标准的人口结构。
第一代打工者,靠出卖廉价劳力,现在都老了,已是大妈大爷了。
第二代打工者,是他们的子女。但与父母不同的是,他们大都上过大学,有文化。
可在上海,两代打工者共同特点是:上无片瓦 ,下无居所。
陈阿姨一家四口,两代人。在上海不同的地方打工。
为了节省交通费,节省房租。只能分别蜗居在,最简陋的窝里,凑合着“洗洗睡”。
一家人,都在魔都上海讨生活。
一家人,却不能同一个屋檐下。
一家人,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
一家人,没有一间房子可团聚。
对陈阿姨一家人的生存状况,我非常同情。
陈阿姨却乐观的给我说,这比农村,好的太多了、太多了。
一家四口人,都有钱可挣。
孩子们终于有了城里人的医保,他们将来都会有退休金。
她最大的梦想,快要实现了。
她还计划,等过些年,孩子们工作稳定了,收入多一点了,就在上海郊区租一间房子。
那时候,一家人就可以团聚了。
有梦想的人,不怕吃苦。
有梦想的人,是豁达的。
有梦想的人,能看的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