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戏言身后事 今朝都到眼前来”。不是变了,就是骗了。这是比较全的摘录,在大陆是完全被禁的。)
新华日报关于民主自由的论述 《新华日报》,原中国共产党机关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创刊,1947年2月28日被中华民国政府停刊。1949年4月30日在南京复刊,现为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由新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摘录 · 選舉權能否徹底地、充分地、有效地运用,与被選舉權有沒有不合理的限制和剝奪,具有不可分離的密切關係。本來,廣義地說,選舉權就包括被選舉權在內 […] 如果被選舉權受了限制,則選舉權的运用,也就受限制了。所以真正的普选制,不僅選舉權要「普及」、「平等」。而且被選舉權也要「普及」、「平等」[…] 任何人的被選舉權都不應該被限制、被剝奪。不僅不應該以資產多寡、地位高低、權力大小為標準,而且也不應該以學問優劣、知識多少為標準。唯一的標準就是能不能代表人民的意思和利害,是不是為人民所擁護,因而也就只有讓人民自己去選擇。如果事先限定一種被選舉的資格,甚或由官方提出一定的候選人,那麼縱使選舉權沒有被限制,也不過把選民做投票的工具罷了。 · 《新華日報》1944年2月2日 · 是要彻底地、充分地、有效地实行普选制,使人民能在实际上,享有「普通」、「平等」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则必须如中山先生所说,在选举以前,「保障各地方团体及人民有选举之自由,有提出议案及宣传、讨论之自由。」也就是「确定人民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的完全自由权。」否则,所谓选举权,仍不过是纸上的权利罢了。 · 《新华日报》1944年2月2日 · 可见民主和言论自由,实在是分不开的。我们应当把民主国先进的好例,作为我们实现民主的榜样。 · 《新华日报》1944年4月19日 · 像林肯总统和罗斯福总统那样的民主的政治生活中产生的领袖,是虽在战时也一点不害怕民主制度的巡行的。他们害怕民主的批评和指责,他们不害怕人民公意的渲泄,他们也不害怕足以影响他们的地位的全民的选举。他们不仅不害怕这些民主制度,而且他们坚决地维护支持这些民主制度。因此他们才被人民选中了是大家所需要的人。 · 《新华日报》1944年11月15日 · 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发展、社会状况等具体条件的不同,他们各自所实行的民主政治,可能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存在着多少差异。但无论如何,它们之间有一个基本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政权为人民所握有,为人民所运用,而且为着人民的幸福和利益而服务。这样的政权必然尊重和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使失掉自由权利的人民重新获得自由权利;没有失掉自.由权利的充分享有自.由权利;特别是言论、出版、机会、结社,这些作为实行民主政治的基本条件的人民的最低限度的自由权利,是必须切实而充分地加以保障的。 · 《新华日报》1943年9月15日社论 · 二十年来,尤其是最近几年,我们天天见的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政府所颁布的法令,其是否为人民着想,姑置不论。最使人愤慨的是连这样的法,政府并未遵守。政府天天要人民守法,而政府自己却天天违法。这样的作风,和民主二字相距十万八千里!所以民主云云者是真是假,我们卑之无甚高论,第一步先看政府所发的那些空头民主支票究竟兑现了百分之几?如果已经写在白纸上的黑字尚不能兑现,还有什么话可说?所以在政治协商会议开会以前,我们先要请把那些诺言来兑现,从这一点起码应做的小事上,望政府示人民以大信。 · 《新华日报》1946年2月1日 · 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而努力,所要的自然是真货,不是代用品。把一党专政化一下妆,当做民主的代用品,方法虽然巧妙,然而和人民的愿望相去十万八千里。中国的人民都在睁着眼看:不要拿民主的代 用品来欺骗我们啊! · 《新华日报》1945年1月28日 · 他们以为中国实现民主政治,不是今天的事,而是若干年以后的事,他们希望中国人民知识与教育程度提高到欧美资产阶级民主国家那样,再来实现民主政治……正是在民主制度之下更容易教育和训练民众。 · 《新华日报》1939年2月25日 · 限制自由、镇压人民,完全是日德意法西斯的一脉真传,无论如何贴金绘彩,也没法让吃过自由果实的人士,尝出一点民主的甜味的。 · 《新华日报》1944年3月5日 · 他们说这一套都是外国人的东西,决不适用于中国……原来,科学为求真理,而真理是不分国界的……现在固然再也没有顽固派用国情特殊,来反对科学--自然科学的真理了。只有在社会现象上,顽固派还在用八十年前顽固派用过的方法来反对真理……民主制度比不民主制度更好,这和机器工业比手工业生产更好一样,在外国如此,在中国也如此。而且也只能有在某国发展起来的民主,却没有只适用于某国的民主。有人说:中国虽然要民主,但中国的民主有点特别,是不给人民以自由的。这种说法的荒谬,也和说太阳历只适用外国、中国人只能用阴历一样。 · 《新华日报》1944年5月17日 · 中国要实行民主政治,必须「取资欧美」,但又要避免欧美民主政治的一些流弊,更驾而上之,这正是中山先生的伟大识见。 · 《新华日报》1942年11月12日 · 这些一切,只有证明全国人民及各民主党派对实施纲领的意见,首先是对人民自由的主张,是切实的,迫切需要实现的,万万「撤销」不得的。 · 《新华日报》1946年1月18日 · 这说明英美在战时也还是尊重人民的言论出版等民主自由的。英美两大民主国家采取这些重大措置,正说明英美两国是尊重和重视共产党及其他党派,和他们所代表的意见和力量的...同时,(他们)也有一些批评。他的批评对不对,是另外一回事。这种民主团结的精神,是值得赞扬和提倡效法的……全国各党派能够融洽的为共同目标奋斗到底,这是英美的民主精神,也是我国亟应提倡和效法的。 · 《新华日报》1942年8月29日 · 这正如前天座谈会主席左舜生先生说的:「我们不去敦促,自由这一客人是永远不会进我们的门的!」 · 《新华日报》1944年5月16日 · 「现在是非变不可了!」「但如何变呢?」「我们只要看看人家。换句话说我们一切要民主。我们一切制度、政策以及其他种种,都要向着能配合世界转变上去改造。」 · 《新华日报》1945年4月8日 · 英国对于反对党的讨论、辩论和评论,非常重视,所以由国库拨款成立反对党,使之评论政府。 · 《新华日报》转引渥太华杂志,1944年 · 人民的自由出版是近代文明的道路…… 它需要文明的创造,它需要文明的批判和自由研究──健全的文明都容许批评,它没有什幺经不其文明批评之理……真正的出版法以人民的自由出版为常道,因为人民的自由出版思想信仰、良心、学朮、言论自由集中的镜。 · 《新华日报》专论,1944年 · 人民所享有的民权,不能不是愈到下层,愈广泛,愈直接。代表人民的所谓代表机关,不论是国会也好,人民代表大会也好,必须由人民自己选出的代表组成,否则这种机关,便不是民意机关。…… 人民要享有同等的被选举权,如果事先限定一种被选举的资格,甚或由官方提出一定的候选人,那幺纵使选举权没有被限制,也不过把选民作投票的工具罢了。 · 《新华日报》1944年 · 统治者于屠杀青年之余,还没有悔过的表示,但舆论界几乎一致主张政治应民主,特别对于青年,万不应以武力对付。…… 对付赤手空拳的学生,实在无动用武力之必要。 · 《新华日报》,1945年 · 曾经有一种看法,以为民主可以等人家给与。以为天下有好心人把民主给人民,于是就有了等待这种"民主",正如等待二百万元的头奖一样。但是中外古今的历史都证明了,民主是从人民的争取和斗争中 得到的成果,决不是一种可以幸得的礼物。 · 《新华日报》1945年7月3日 · 这是一个老问题:中国广大人民文化水准太低,致使有些人怀疑他们是否有运用选举权的能力;反对实行民主的人,更以此为借口,企图拖延民主的实行,并从而诬蔑解放区的民主选举。如象去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的《和平日报》社论就可作为代表,那社论里面说:“……共产党拿‘普选’和‘不记名投票’来欺骗人民。谁不知道,中国人民有百分之八十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出,他们既不能记自己的名,更不会记共产党所指派(?)那一群大小官吏的名了。这种政府只能叫做‘魔术 ’政府,不能叫做‘民主政府’,共产党人却掩耳盗铃,硬说‘魔术’就是‘民主’,简直是对全国人民的一种侮辱”。这种说法,不仅是诬蔑解放区的人民,而且推论下去就必然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人民还无法运用民主选举,还应当由他们继续“训政”下去。居心何在,不问可知。假若将来中国人民个个都能识字了,实行选举时一定便利得多,这是很明白的。现在中国人民文盲太多,进行选举时非常麻烦,这也是事实。但是,无论如何,选举的能否进行和能否进行得好,主要关键在于人民有没有发表意见和反对他人意见的权利,在于人民能不能真正无拘束的拥护某个人和反对某个人,至于选举的技术问题并不是无法解决的。解放区实行民主选举的经验便是明证。我们略举几个例子,看看解放区是怎样选举的吧:首先要说明,候选人决不是指派的,而是由人民提出的,在乡选中每一个选民都可以单独提出一个候选人。在县选中每十个选民可以连合提出一个候选人。选举的方法是分成两种:一种是识字的人,写选票;一种是不识字的人,则以投豆子代替写选票。这是很久以来就采用了的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又曾有过不断的改进和新的创造。过去的办法是由候选人坐在晒场上,每人背后摆一个罐或碗,因事不能到会的候选人仍然给他们空出位子,位子后摆上碗,每只碗上都贴着候选人的名字,选民每人按应选出的人数发豆子数粒,于是各人便把豆子投入自己所要选的那个人碗中,在投豆子之前,先由监选人向大家说明每一只碗所代表的候选人,一般说起来,不识字的老百姓总是特别留意于记忆的,在这件他们看来很郑重的事情上,更是不致于弄错。这种方法还有缺点,那就是当每个选民投豆子时,到会的人都可以看得见,实际上成了记名投票。后来就改变方法,把碗统统放到另外一个房子里,除监选人在选民万一记不清楚时从旁帮助说明外,其余的一概不准在场。但这种方法仍有缺点,因为碗是仰着放的,那个碗里已有的豆子多,那个碗里已有的豆子少,都看得清楚,这样就可能使后来的投票受到先前投票者的影响,因而不自觉的失去了自主性。补救这个缺点的方法,就是用纸把每一个碗都盖起来,而让投票者从碗边上把豆子投进去。最近陕甘宁边区的选举中又创造了一种新的方法,在候选人数不多(乡的选举中候选人一般是不会太多的)的时候,依候选人的多少,发给选民几颗,颜色不同的豆子,比如:黑豆一颗代表张××;黄豆一颗,代表李××;玉米一颗,代表赵××等,另外每个选民再发给小纸一张,如果想选谁,就把代表谁的豆子用纸包上,放在碗里,同时包几颗者作废。这种方法非常适合农村文盲的无记名投票,在某些地方实行结果很好。以上只是略略举几种方法作为例证而已,此外也还有其他的方法。这些方法的创造证明了只要有实行民主的决心,人民的文化水平低与不识字都不会变成不可克服的障碍。那些信口诬蔑解放区选举,并企图以此来拖延民主选举之施行的谎言,完全没有事实根据。才真是“对全国人民的一种侮辱”哩。 · 《新华日报》1946年1月24日 · 曾經有一種看法,以為民主可以等人家給與。以為天下有好心人把民主給人民,於是就有了等待這種"民主",正如等待二百萬元的頭獎一樣。但是中外古今的歷史都證明了,民主是從人民的爭取和斗爭中得到的成果,決不是一種可以幸得的禮物。 --- · 《新華日報》1945年7月3日 人有天賦的人權,人的自由與尊嚴不該為不正勢力所侵犯與褻瀆,人民是政府的主人而不是奴隸,……這從十八世紀以來,應該早已經是全人類共知公認的常識了。可是,在今天,在二十世紀的五十年代,世界上還有根本不承認人民權利的法西斯蒂,還有企圖用不正暴力來強使人民屈服的暴君魔鬼,還有想用一切醜惡卑劣的方法來箝制人民自由、剝奪人民權利的「法規」,「條例」,「體制」;還有想用「民主」的外衣來掩藏法西斯本體的魔術家和騙子,那麼我們在今天這個民主先鋒的誕生的日子,就格外覺得自己的責任的重大,也就格外覺得傑弗遜先生精神的崇高與偉大了。 「紀念傑弗遜先生」《新華日報》社論 1945年 4月 13日 美國的開國英雄共同持有一個信念,就是:人與人是生來平等的。關於這點,他們並沒有引經據典,寫出有系統的理論,而或許在他們看來也不必要做什麼理論的說明,因為他們覺得這本是自明的道理。他們演講,就講這個信念;他們寫小冊子,寫論文,就寫這個信念;他們行動,就要在行動中貫徹這個信念;他們流血戰鬥,仍只是為了實現這個信念。脫離這個信念而生活,那就是說,不把旁人看做是和自己平等的人,或者忍受旁人不把自己看做是和他平等的人的待遇,...對於他們,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試摘錄點當時美國獨立戰爭中的英雄的話來,就可看出他們的信念是何等單純而又何等執著。像年青的漢米爾頓(A. Hamilton)說:「人的神聖權利,絕不是從陳舊的字紙堆裡找得出來的,而是用神聖的大手筆,好象用太陽的光輝一樣,寫錄在人類的天性的全部中;那是永遠不能被人間的權威所塗抹或者遮蔽掉的」。這是何等的堅信啊!霍布金(S. Hopkings)又說:「一個人倘若有服從他人意志的必要,他就真是那人的奴隸!他有個惡劣的主人,他固然是奴隸;他的主人,縱然善良,他也仍舊還是個奴隸」。這又是何等鮮明的昭告啊!美國革命時代的民主戰士們就是這樣地尊重著他的民主的理想,而又這樣地判然劃分奴隸與自由人的道路,絕沒有徘徊中間的餘地。因此,當時還有一個人說:「在唯一可憎的出路只是執役作卑賤的奴隸的時候,誰又能不去拿起卜魯特斯(Brutus)的無情的刀,克林威爾(Cromwell)的鮮紅的斧,或者拉瓦雅克(Ravaillac,刺死法王享利第四者)的血染的刀呢?」於是當時的十三州的殖民地的人民就毫不遲疑地拿起他們的刀斧,打了七年仗,爭得了他們不做奴隸、而做自由人的地位。 這一切看來真是再平易不過的了。但假如不是真心找獾爻姓J並尊重自己以及旁人做人的權利,那還有什麼民主可言呢?所以在美國獨立戰爭發動的那一年,有名的湯瑪斯•潘恩(Thomas Paine)發表了一本宣揚民主觀念最有力量、對革命的發生有直接影響的小書,這本書的題目不過是《常識》二字(Common Sence)。歐洲的王公貴族所視為毒蛇猛獸的民主主義,對他們不過是常識,因為那已浸透在他們的全部生命中了。在這小冊中有這樣一句警句道:「在上帝眼光裡,一個諏嵳鎿吹娜耍裙沤袼械拇髦诿岬膼簼h,對於社會還有價值些。」真正的民主戰士,就不過是最诚实最真挚的人。 領導反對奴隸制度成功的林肯曾根據了獨立宣言的精神而說:「方今是一個交換的世界,凡不願給旁人做奴隸的人,就應當不願以旁人做奴隸。凡拒絕旁人享用自由的人,自己也不應該享用自由;既然是立身在公平的上帝之下,這樣的人縱然有了自由也絕無久享之理」。這正是說,壓迫旁人的人自己也不能有自由,這是何等輝煌的真理啊。 「真正的民主戰士」《新華日報》1943 年 7 月 4 日 當然,我們並不假裝自己是完美無缺的。我們也面臨著官僚主義和腐敗的問題。但是,我們正視它們,我們正在克服它們。我們歡迎美國人、國民黨或者任何其他人的監督和批評。我們經常自我批評和修訂政策,朝著更有效的方向發展。
我們的經驗證明,中國人民是瞭解民主和需要民主的,並不需要什麼長期體驗、教育或「訓政」。中國農民不是傻瓜,他們是聰明的,像別人一樣關心自己的權力和利益。你們可以在我們的地區裡看到這種不同之處...人民是生氣勃勃、富有興趣和十分友好的。他們具有人類抒發情感和精力的機會,他們已經從沉重的壓迫底下解放出來了。 1944 年毛澤東與謝偉思等人的談話:《我們並不害怕民主的美國影響,我們歡迎它》 1. 渥太華雜誌說:「英國人民對於反對黨的討論、辯論和評論,非常重視,所以由國庫撥款成立反對黨,使之評論政府。」
看了這消息不免使人大吃了一驚。理由不辨自明:讓人民來評論,這種辦法是不合於我們東方人的文化習慣的。東西文化的不同之點,恐怕這倒是一例。 《新華日報》短評 1944 年 10 月 25 日 2. 一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新聞:據說美國在馬紹爾戰場協助土人實行民主,讓他們自己選舉行政官。
這是很平凡的事:從民主的美國來說,正應當如此。 這也是不平凡的事:從不民主或尚未民主的國家來看,覺得新奇、覺得刺耳、覺得不平凡。 《新華日報》短評 1944 年 10 月 3 日 象征民主自由的日子 (新华日报社论) 今天是美国的独立纪念日,这是一个自由和民主的象征的日子,这是一个由人民的力量在世界 上建立第一个共和国的日子。它的光辉不仅照耀着新大陆和旧大陆,而且照耀着几个世纪,直到今 天,美国还是民主世界中最年青的向上的国家之一。 “七月四日”,这日子代表着一个什么意义,包含着一种什么内容,美国人是不会忘记的。对于 我们中国人民——一个正在以血肉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的民族——来说,也同样是值得体验、 值得认识而且学习的。因为不管时代是怎样的不同,不管情形是怎样的相异,人类的任何进步事业 和改革运动,尤其是人民的解放斗争,在它们的发展过程中是有其共通性的,那就是经过艰难困苦 的斗争,迂回曲折的进展,以底于成功。其中发展的规律差不多总是一样的。 七月四日,在美国有双重的纪念意义:一是一七七六年的七月四日,是北美大陆会议通过独立 宣言,正式宣布独立的日子;另一是一七八八年七月四日费城举行大游行,庆祝接受新政府形式, 准备次年春季新政府的成立。从独立宣言的公布到美国联邦共和国政府的成立,其间经过的时间达 十二年之久,这十二年的时间,是美国人民与殖民政府以血肉相搏斗的时间,华盛顿率领了一批“衣 衫褴褛而生虫”的乌合之众,屡进屡退,艰苦挣扎,濒于崩溃的有多少次。然而华盛顿终于胜利了, 胜利的原因在什么地方呢?在于华盛顿的部队是争取人民解放的部队,是人民的部队。华盛顿所进行 的战争是一种人民的战争,人民的战争是不可抗拒的。美国的革命军当时虽也得到法国的援助和鼓 励,但是主要的胜利仍旧是革命军的,仍旧是美国人民的。 美国的革命军不过是些“古怪的农民军”,然而他们胜利了,打退了殖民政府在数量上和武器上 都占绝对优势的军队,理由很简单,只是在他们是一支要求解放要求独立的军队,是代表美国最大 多数的人民利益的。人民的利益是不能违背的,人民的要求是一定要达到的。当时的殖民政府不了 解这一点,以为这不过是少数人的“叛乱”,是可以用武力扑灭的。当一六七六年柏康领导的第一次 反殖民政府的暴动失败以后,总督柏加利向他捉来的俘虏鞠了一躬,讥讽道:“杜鲁门先生,我很欢 迎你,在半小时之内,你就要被缢死了。”可是他虽然得意洋洋的缢死了一个俘虏,而曾几何时,美 国人民却起来缢杀了整个殖民政府。 人民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人民的解放要求是不能违背的,这两点在美国的独立革命历史中已 经得到充分的证明,美国人民也应该永远相信这个真理。就因为这个基本的真理,产生出一个独立 自由而民主强大的美国,这国家,直到今天还是民主世界中最年青向上的国家之一。 年青的民主的美国,曾经产生过华盛顿、杰弗逊、林肯、威尔逊,也产生过在这一次世界大战 中领导反法西斯战争的民主领袖罗斯福。这些伟大的公民们有一个传统的特点,就是民主,就是为 多数的人民争取自由和民主。美国现在是反法西斯战争中联合国四大主要国之一,担负了彻底消灭 法西斯、消灭侵略、建立世界永久和平安全的重大责任,从美国的革命历史,从美国人民爱好民主 自由的传统精神,从美国人民的真正利益,我们深信美国将继续罗斯福的民主政策,不会忽视世界 各处,尤其是中国人民的声音,人民的要求。 ——《新华日报》社论 1945 年 7 月 4 日 新华日报社论 纪念杰斐逊先生 今天,四月十三日,是盟邦美国开国元勋杰斐逊先生的诞生二百零二年的纪念日。他是美国《独 立宣言》的起草人,《权利法案》的倡导者,他以对人民的无比的信心与坚决的态度,在这新世界上 的新国家中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他毕生为平民的利益而奋斗,特别是坚信着农民是美国文化的 基础,所以他就毕生为农民生活的改善与文化的普及而努力。他坚信着人类不分肤色、宗教、国籍、 男女,都应该平等自由,所以他在有名的给马迪逊的信札中,强调地指出了一定要把人民的权利法 案明确地列入美国宪章里面。很明白,因为人民没有这种权利,就不足以“明确规定宗教自由、言 论自由与不受威胁。”“上帝给我人以生命,同时即给我人以自由”,这是他早年就怀抱了的思想。这 种思想发展而成为《独立宣言》,而成为《权利法案》,而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的民主政治的根深蒂固 的基础,到今天,在民主潮流的汹涌奔流的时候,也就成为整个民主世界的基本观念了。人有天赋 的人权,人的自由与尊严不该为不正势力所侵犯与亵渎,人民是政府的主人而不是奴隶,……这从 十八世纪以来,应该早已经是全人类共知公认的常识了。可是,在今天,在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 世界上还有根本不承认人民权利的法西斯蒂,还有企图用不正暴力来强使人民屈服的暴君魔鬼,还 有想用一切丑恶卑劣的方法来箝制人民自由、剥夺人民权利的“法规”,“条例”,“体制”;还有想用 “民主”的外衣来掩藏法西斯本体的魔术家和骗子,那么我们在今天这个民主先锋的诞生的日子, 就格外觉得自己的责任的重大,也就格外觉得杰斐逊先生精神的崇高与伟大了。 民主是不可分割的,这正和和平不能单独在一个国家单独存在一样的真实。我们要在战后创造 一个普遍的世界和平,我们就必须根绝世界上任何一地任何一国的干涉人民自由权利的法西斯思想 与体制,忽略乃至纵容法西斯残余及其变形拟态,是有害而有罪的。杰斐逊先生写过:“权利法案为 人民所有,可以对待全世界上任何政府(不论其为一般性的或特殊性的政府),公正的政府不应拒绝或 加以干涉。”在战后和平方案正要在旧金山会议中筹议的今天,我们认为重新提出杰斐逊先生的这句 名言是有它重大的意义的。 杰斐逊的民主精神孕育了两个世纪以来的美国民主政治,杰斐逊的民主精神也推进和教育了整 个人类的历史行进。在战争没有波及美国的时候,罗斯福总统说过:“吾人历史上无时不表现美国人 民准备作自由人民,且为此权利而奋斗,”现在,也只有集合全世界爱好自由的人民全体的力量来奋 斗,才能“怀着信心瞻望将来,让全世界所有各国人民,都可以自由生活,不受暴政摧残,而凭他 们多种多样的愿望和自由的良心而生活”(德黑兰宣言) ——《新华日报》社论 1945 年 4 月 13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