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人
看台湾》两岸之间的文化差距
2014-9-11(李国政/专栏作家)
谈「中国文化」,就应进一步探讨「文化」究竟是什么。这一点理解了,我们就不仅对「中国文化」在两岸的命运,而且对社会上的各种「文化现象」都能有透彻的理性认识。文化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定义。广义的文化包罗万象,可分三个层次﹕价值理念、道德伦理、艺文习俗;狭义的文化仅指艺文习俗。
价值理念是文化的最高层次。好的价值就是普世价值﹕民主、人权、自由、法制、平等、多元、环保、大爱……。从这些项目来看,「价值」几乎是西方文明的专利,非西方文明的贡献实在不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能列入普世价值的,必定已经充分实践;未被实践的,无论是马克思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共产主义理想,还是中华文化的王道学说,理论上阐述得再美好,也够不上「普世价值」。
三个层次必须并存
道德伦理是文化的中间层次。「道德」是个人行为的规范,如诚信、良善、纯朴、坚忍、克己、节俭、利他、奉献……。不同于「价值」,「道德」并非西方文化的专利,世界各民族都会自发地演化出「好道德」,且各文化的「好道德」会有所相似。「伦理」是人际关系和社会运作的规范,中国文化的伦理基础主要是儒家孔孟之道,如「仁义礼智信忠恕」、「三纲五常」等。
文化的最低层次是「艺文习俗」﹕艺术(国画、书法、布袋戏……)、文史(女娲、孙悟空、汉唐盛世、三国、义民……)、文学(唐诗宋词、白话小说……)、流行与消费(追星╱美食文化……);「习俗」如过春节回娘家、过端午吃粽子……,多不胜数。近年来十分走红的「文化创意产业」,即属于「艺文习俗」。「文化」的所谓「民族特色」,在这一层次呈现得最为缤纷,构成文创产业的基础。
以上三个层次中,「价值」能为「层次」顶峰,是因为她是「文化」的灵魂和方向,只有她决定「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如民主、法制、自由、人权等,便是现在公认的进步体制和观念。坊间长期流传「文化只有不同,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听来「政治正确」,实则似是而非。「文化」当然有「高低优劣」之分,其界线首先就在是否具备「价值」。「价值」充分的「文化」自然先进,是典范表率,反之就是落后,如流行在非洲的「文化习俗」女性割礼、激进伊斯兰的「荣誉处决」和恐怖主义,不人道、反人权,理应革新掉;中国文化的「男尊女卑」、「唯有读书高」等伦理观念也不符「普世价值」的「平等」原则,应扬弃之。
大陆文化金玉其外
和世界上很多民族一样,「中国文化」本来也是缺乏「价值」的,但台湾不但引进、消化、内化了「价值」,还稀罕地发展出一项新价值「大爱」,因而,虽然还有诸多差距(最突出的是族群冲突),但「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已可跻身世界先进文化行列,优于日本和南韩,即便他们多方面的发展好像都在台湾之上。
以这「文化三层次」来比较两岸,差距就清楚了:在「文化」的上位层次,大陆仿如一片荒漠:「价值」的绿荫尚在艰难发芽、「民主法制」还远在天边,「道德」的种植却已遭无情摧残。连鼓吹「中国模式」甚力的新加坡「中国问题专家」郑永年也承认,「中国社会道德处于解体之中」。
大陆的文化,只在最低的「艺文」和「消费」层次欣欣向荣,其「文创产业」几乎要追上台湾。洞晓这一切,我们不得不对大陆的「文化」现状得出一个残酷结论﹕「中国文化在大陆」事实上是萎缩失衡的,缩至只处在「最低层次」的「艺文习俗」,看起来璀灿漂亮,实则「道德」和「价值」被掏空了,是「金玉其外」。
如此,我们可从本质上理解为什么「中国文化在台湾」、为什么大陆的「软实力」振作乏力、为什么「中国威胁论」流传不息、为什么大陆是「孤独的大国」……?
因为,拒绝了「价值」、沦丧了「道德」,尽管越来越「强大」,却一点不「美好」,且至今为止,「美好」都不是大陆发展的首要目标。
大陆和台湾是两个极端:一边是「强大而不美好」;另一边则是「美好而不强大」。但论到「软实力」,当然是兼有「价值」、「道德」和「艺文」的台湾胜出。如果只有「艺文」一支独秀,奥运的开闭幕式再壮观,合唱交响乐的「人文颂」再精彩,也抵不过薄熙来周永康们的犯案对「软实力」的致命斲伤。
请将眼光转向台湾
今天,「中国文化」在两岸间呈现出一种令人深思的诡异﹕以「中国文化」正统自居的大陆,实际上传统文化是被异化摧残,是退步的;很好地传承、发展和弘扬了传统「中国文化」的台湾,却自我否定,在不断地「去中国化」。但在客观的文化观察中,这并不妨碍我们认定一个事实﹕如果要在两岸两个风貌甚异的「中国文化」中选择一个作为今后的发展方向,我们要哪一个?
因此,全世界的「中国问题专家」应牢固树立一个观念:论到「中国文化」时,必须将眼光转向台湾,「文化三层次」俱全的台湾,才是检验中国文化的首要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