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漱石之谜
铙漱石事件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最大的冤案
新中国建国以来,因为犯错误挨整的高级干部很多。最冤的恐怕要数铙漱石,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后天,他既没有政治错误又没有生活错误。
高岗因为与刘少奇争权而下台,彭德怀至少还写了个“万言书”。刘少奇是因为积极开展文化大革命方式上与毛泽东发生了冲突而下台,邓小平是政治投机挨整。很多老干部是因为历史问题或者参与了权利斗争而受到冲击,唯有铙漱石的行为经得起历史的考量。
作为时任中央组部部长,批评或纠正副部长安子文私拟“内阁名单”是职务、职责所在行为。他没有向毛泽东告黑状,而是在内部进行批评,并且得到了当时几位中组部副部长的支持。从组织原则上,一个副部长没有权力就国家高层的人事安排自作主张,这是扰乱组织程序的错误。
把他与高岗联系到一起纯是生搬硬套。他与高岗一生没有交集,进京后也没有往来。所谓的“高铙反党联盟”是无中生有,因为这两个人的出身、经历、气质都完全不一样,而且最主要的是这两个人之间并没有一个所谓的反党集团这样的一个联盟。比方说高岗的秘书和饶漱石的秘书两个人居然是根本不认识的,你说如果他们阴谋要篡党,要夺权的话,那么这两个人的秘书肯定会起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新中国高层最大的冤案不是刘少奇,他只是政治斗争的失败者。最冤的应当是铙漱石,他没有参预政治斗争,没有争权夺利,他批评安子文完全符合组织原则,把他列入高岗一党纯属冤枉。他既没有与高岗共过事,也没有参预高岗的争权活动。
饶漱石是当代中国最具典型的悲剧人物
饶漱石从青少年时代就投身革命,是党内的老资格。他于1923年入团,1925年入党,曾参加领导了上海“五卅”反帝爱国斗争运动,创建了横峰、弋阳县委,成功组织了奉天纺织工人大罢工。1955年之前和1955年之后,在中国没有任何关于饶漱石这个人的传记,你不要说书,甚至连文章都很少见,因为他已经被定为“高饶”反党集团的首领了。饶漱石这个人其实相当不简单,只要了解他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你就知道了。他曾经是新四军的政委,新四军的军长是陈毅元帅。在1949年之后,饶漱石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华东局的书记。高岗号称“东北王”,从这个衔头来看的话,饶漱石可以说是地道的“华东王”,因为他曾经是第三野战军的政委,第三野战军的司令员也是陈毅。所以我们真正知道饶漱石又是1949年之后,第一任的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然后他在1952年被调到北京,担任了中共中央的组织部部长。你说这些职务是不是很重要?我不是说担任过重要职务的人一定就是了不起的人,但是饶漱石肯定是,当时他也就四十几岁的年龄,就能够担任这样重要的职务,所以他肯定有很强的能力,否则当时的中共中央是不可能委他以重任的。
饶漱石是一个江南的人士,他受过很好的教育,而且有很开阔的国际视野,这一点在中共的领导人里面,饶漱石跟周恩来是特别相近的,饶漱石还是党内在建国前唯一长时间在苏、美、英、法工作或考察过的高级领导干部,精通英语、俄语,他的卓越才华和见识在党内是很少有人能比得上的。他的外文,主要是英文也相当的好。所以,从这点上看他基本上是个知识分子类型的领导人,跟高岗这种草莽出生的,带有农民起义军领袖的特点很不一样,这当然也是当时中共的特点。实际上中共当时的领导人,大部分都是这种知识分子。
如果高岗是因为讲错了一些话,引起了比如说刘少奇或者是邓小平对他的误解,或者是毛泽东最终抛弃了高岗,那么饶漱石的情况又有所不同。饶漱石作为一个人,他就是一个典型的革命家的类型。生活非常地俭朴。他在战争年代与普通干部、战士一样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并且只有两套衣服供换洗,从不许增加。他吃的是与普通干部一样的伙食,从不许增加一点特殊的伙食。饶漱石在当时也算是共产党里的大官、大知识分子了,但他在生活上却与普通工农一样,别人看不出他是大官、大知识分子。饶漱石平时不抽烟,不喝酒。建国后,他也不跳舞,不宴请任何人。他平时好读书,很少与任何人交往。平时无论是见到上级、同级或下级,他都很严肃,很少说话,更不与人开玩笑。在工作方面,也表现出对自己和部下都要求很严格的样子,给人一种原则性强,作风严谨,处事平稳的印象。但是由于他的个性,他没有朋友,许多与他共事过的人,对他印象并不太好。
但是另一方面,这样一位你可以说是工作狂的人,在担任中央组织部长之后,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安子文当时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饶漱石是他的顶头上司,而刘少奇是分管中组部的中央领导。1953年底,毛泽东提出中央分一线二线,政治局委员面临改组。这时,安子文突然私自草拟政治局成员和中央各部主要负责人的名单,并拿给高岗看,此举至堪玩味。安子文是副部长,按理在草拟名单后应呈部长阅示,不此之图,却拿去给高岗看,岂非咄咄怪事?高岗看过之后,把这个名单扩散了,这是导致高岗下台很重要的原因。饶漱石看到这个名单以后就非常不高兴,因为他是中组部长,可是他的副部长却背着他草拟了一个这样的名单。关于这个安子文名单的事情,至今党史上还没有公开的资料透露出来,但是,总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饶漱石为了这个名单和安子文发生了分歧,他们当然还有工作、作风方面的一些分歧,所以最后饶漱石也就因此大难临头了,也受到了毛泽东严厉的批评。因为安子文的后台是刘少奇和邓小平,最后饶漱石和高岗被当做是一个反党集团的首脑人物遭到清取
其实,饶漱石从1929年起就数次在刘少奇手下工作,进京后又在刘少奇分管的中央组织部工作,理应与刘少奇紧密配合、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但是,饶漱石来京时期正是高岗因毛泽东的重用而红得发紫的时期,他见毛泽东经常在中央会议上说“高岗同志的意见可以考虑”,又看到毛泽东对刘少奇的某些不满,再加之与中组部副部长安子文发生了矛盾,所以,饶漱石来京后不是与刘少奇更加紧密,反倒与高岗偶有工作接触。不过,饶漱石虽然想在组织部拿安子文开刀,但他确实低估了组织部副部长安子文。安子文虽然比饶漱石小6岁,但他却是老资格的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安子文在1925年6月北京求学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在党的领导下从事革命活动。他先后任中共北平市委组织部部长、中共太岳工委书记、中共太岳地委书记,与彭真、薄一波等一道,为太岳根椐地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1945年10月,安子文被任命为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由于中央组织部部长彭真已去东北,副部长习仲勋又在高岗去东北后主持中共西北中央局的工作,所以,中央组织部的工作实际上由安子文主持,一直到饶漱石来京就任中央组织部部长之前。撼他人易、撼子文难!
1954年春天,邓小平在与其他几个中央领导人一起代表中央同饶漱石谈话时,当面说饶漱石:你这个人不可交,高岗还为你说话,承担责任,你却把一切事情都往高岗身上推。邓小平与陈毅、谭震林一起主持批评饶漱石的座谈会时,还指出:饶漱石是个“单干户”,专抓同志间的“小辫子”,善钻同志间的“小空子”,当面扯谎,说话反复无常,伪装谦恭的容貌,实际上经常吹嘘自己,平时韬光养晦,不到关键时刻不伸手。陈毅说,就饶漱石善于伪装、稳步前进、可以蒙混人之耳目来说,饶漱石较高岗更为隐蔽、奸巧。中共中央华东局在写给中央的报告中说:饶漱石“装腔作势,故弄玄虚,使人莫测高深”,“是一个十分奸猾、善于伪装的阴谋家”。从某种程度上说,饶漱石一生坎坷,有他性格和处理方式的原因。恶劣的生存环境和同僚们的倾轧是他悲剧的重要因素。他的性格特征,也决定了他的命运。
铙漱石事件映了政反客们的虚伪和权力场上的丑陋
其实铙漱石的问题并不复杂,他只是对一些党内不正常的问题提出批评意见,虽然有些观点与高岗接近,根本没有结党营私的事实,更没有反党的问题。铙漱石的问题完全是权力斗争或者说官场争斗的牺牲品。
铙漱石长期在华东局及新四军工作,与刘少奇、陈毅、粟裕等矛盾很深。中央在处理铙漱石的问题上,让刘少奇、邓小平、陈毅、谭震林、粟裕这些老对手主持,这些人只会痛打落水狗,根本谈不上公道。
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央平反冤假错案的关键人物是当年在与高、饶斗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人物邓小平、陈云,他们不可能否定自己,即使当年错了,也会找许多理由不认错。
邓小平多次谈到高饶问题时说:“揭露高饶的问题没有错。高岗想把少奇同志推倒,采取交易、搞阴谋诡计的办法,是很不正常的,所以反对高饶的斗争还是要肯定的。总之高饶的问题不揭露,不处理不成的。”这种调子一定,那还有平反的可能!
当年安子文未经中央授权,擅自草拟中央政治局和各部委办负责人名单,受到当面警告处分,说明铙漱石作为组织部长的反对是正确负责的。
高岗和铙漱石被清洗以后,邓小平补选为政治局委员,代替了高岗的位置。同时升任中央书记和接任组织部长职务。显然,“高饶”事件邓小平既是参预者又是最大的受益者。
刘少奇,这位被很多人鸣冤叫屈的前国家主席,虽然革命功劳不高,却高居庙堂之上。高铙事件他是首脑,是在毛泽东不在北京时展开的,包括高铙给毛泽东的信都被扣下。三反五反和反右他是领导者,大跃进是最积极的带头人,庐山会议是他带头批彭德怀,四清运动是倡导者和指挥者,文革运动是发起人和操纵者。如果不是他想当“皇帝”的不安份,中国的现代史一定不是这个样子。
邓小平,这位被很多人称颂为改革开放设计师,一生几起几落,多次在中国权力场上呼风唤雨。作为权臣,高铙事件他是先锋,三反五反是积极分子,反右是主帅,大跃进是参预者,文革中三起三落。他一生玩弄了五位国家元首(毛泽东、华国锋、胡耀邦、赵紫阳、江泽民),掌控了不知多少人的政治生命,扳倒和毁了无数人。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标准政客的影子。
陈毅,这位军事才能平平的元帅,一生建树不多。在权力斗争中总是冲在前列,他批朱德,搞张闻天,批粟裕,揭林彪都有据可查。
粟裕,这位所谓的“无冕元帅”,虽然经常受到老领导陈毅的倾轧,却参预了的倒铙活动。他得罪“三个半元帅”(彭德怀、陈毅、聂荣臻、徐向前)一定有理由,手下的上将们倒弋也并非没有原因。也许正是这种生存之道,让他从七大当选后补中央委员后,连续8-11届中央委员。事实上粟裕很长时间都是在铙漱石的领导下工作,对老领导的下黑手有点不太光彩。
历史给他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这些曾对铙漱石声嘶力竭批判的高官们,后来几乎全部经历了这种场面。被打倒,被批判。正所谓:剃人头者,人亦剃其头。也许这就是报应吧!
任何政治斗争的失败者都不值得同情,他们在台上的疯狂与下台后的卑贱是成正比的。政客的虚伪与官员的贪婪合二为一后,就不像嘴里讲的那样高尚和纯粹。玩弄权术,打击政敌,谋取私利是惯用伎俩。
打倒了铙漱石,中央重要的组织岗位让位于邓小平。没有了铙漱石,新四军、华东局、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的历史就少了一位争功者。新四军作战、胶东保卫战、莱芜战役、鲁西南战役、孟良固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这些铙漱石参预组织指挥的作战连铙漱石的名字都不提了,他的功绩被莫名其妙的“贪污”了。他这位华中局和华东局最高负责人多年的革命活动只剩下了错误。
饶漱石后来境遇是非常悲惨的,他虽然一生为了革命,但是他最后二十几年生命,完全是在监狱里面度过的,而且已经得了精神病,以至于他在监狱里面有一次遇到了他的前妻,竟然相互认不出来了。这样一个疯疯癫癫的老头,难道就是原来的华东局的书记,就是原来的中组部长吗?难道就是原来新四军的政委吗?他没有犯任何错误啊,他也没有叛党的情节。但是饶漱石就这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危机,最后在贫病交加当中死去了。但是关于他是不是能够盖棺论定?我们不知道。
从铙漱石事件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人在经历了夺取革命胜利后坐江山期间,由权力斗争所引起的勾心斗角一直贯穿始终。回望历史,沿着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本应产生肃然起敬的感觉。然而认真看了看邓小平主持的铙漱石座谈会这些老革命家的批判发言、铙漱石的两次《关于我的错误的自我检讨》、《邓小平、陈毅、谭震林向中央做出的铙漱石问题的专题报告》等正式文件,发现这些人压根就没有起码的政治道德和人格。两面三刀,左右逢源。争权夺利,互相倾轧。政治只是借口,权力和利益才是根本。
(如果您是读完这个系列的朋友,想必是一位真关心国事民族前途的愿意思考的人。本系列不可能是完整的全面的历史,但却提供了不少可作推敲的材料。您有何感想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