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圆梦 (2013-03-22) 沈泽玮 “中国梦”这个词又火了。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就职演说”中大篇幅阐明之后,再经中国官方媒体全方位宣传,“中国梦”近日已正式成为曝光率最高的官方用语之一。有舆论揣测,“中国梦”可能如同邓小平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一样,将发展衍生成某种理论体系。 若以政治宣传和鼓动人心为出发点,“中国梦”的标语其实构思得不错,好记好念又醒目,还具备政治艺术所需的模糊性,任人怎么解读都行。有中国人认为,中国梦是中国人的小康梦、民生梦、民主梦、宪政梦;有外国人认为,中国梦是指中国的“强军梦”、“治军梦” ,有对外展示肌肉的意味。 习近平去年11月15日在中共十八大一中全会当选为中共总书记后,随即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表明,中共要“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11月29日,习近平率领新一届政治局常委集体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首次用“中国梦”来概括体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 3月17日,习近平以中国国家主席身份发表演说时进一步阐述中国梦的定义,将“中国梦”和“人民梦”做了部分结合,稍加突出个体在集体中的位置,但关键是,要实现个体的“人民梦”还须有更大的“中国梦”做为重要载体。 习近平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 但他也指出,实现中国梦要有“三个必须”: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换句话说,人民的梦和国家的梦并非平行而是交集的,两者注定相辅相成,实现国家的梦还须靠人民,个体和集体是一体的,家与国是统一的。这也是中国梦和美国梦最大的不同。或许,对于一个在近代史上饱受外强蹂躏的大国来说,保持国的强盛和统一才能保障家的安全,让人民有好日子过,这是最符合现实的推论。 对最高领导人来说,面对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道德的加速滑波、无处不在的腐败现象,用强烈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色彩的“中国梦”来凝聚人心及稳定社会,无疑是高明的做法。不必具体列出里头装着什么梦或不装什么梦,不必具体承诺什么时候圆梦,反正就是要引领人们走向未来的梦。 领导人要以梦来领航,微博舆论做出不同的回响。有知识份子认为,没有实质改革就无须做梦,不少网民将解决切身的民生问题当作是梦想,但也说明这些本该是民众的权益,而不该是梦,部分网民则完全不敢做梦。 有网民说,“让人民住上房子。让物价低一点。让工资高一点。让大家不再冷漠。这就是我的中国梦。我知道只是个梦而已。不会实现。”知名社会学者于建嵘则认为,如何让穷孩子们能完成学业,如何为年青一代创业提供机会,如何使公务员制度更加公平,是中国梦真正的意义。 3月20日正好是民国“宪政之父”宋教仁遇害百周年,自由派学者纷纷顺势把“中国梦”上升至宪政梦。经济学者韩志国直言,没有宪政,中国梦就是权力梦而不是权利梦,“官员就会做美梦,平民就会做恶梦”。另有网民表示,“在网上看到议论民主宪政,看到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看到总理约法三章,我毅然决然相信了中国梦”。 好一个中国梦,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不简单。但说到底,无论民众做什么梦,小至个人要喝干净的水,大至期盼国家真正落实民主宪政,无论领导人抛出什么梦,是要破除既得利益格局,还是甩开膀子推进改革,唯有行动起来落实梦想,做梦才有意义。若只长期停留在做梦的阶段,再伟大的梦也只能是白日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