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杀头的生意有人做,只有赔本的买卖没人做,这位是例外)
林栋甫,1957年出生于上海, 是在沪上已经营25年的老牌爵士吧House of Blues & Jazz的创始人。但大多数人熟悉的,应该是他台前幕后的其它身份。
他曾经是15年内为近500部影视剧配音的配音演员,无数人为他的独特声线着迷;也是电视节目主持人,比如上海电视台的《智力大冲浪》、浙江卫视《人生AB剧》,还连续多年参与央视中秋晚会主持;继而又是话剧和影视演员,近期的热播剧《安家》《完美关系》《无心法师II》中,都能找到他个人标识鲜明的身影;现在还多了一个画家的身份。 一米八几的个子,衣帽架似的身材,刚柔并济的面庞,举手投足间都是内敛温和的样子。他把自己融于百变的角色里,将人生呈现出岁月沉淀后的细腻与温润。
熟悉林先生的人都知道,他低调文艺,总是乐于躲在自己的画室里,沉浸于自己的世界,愿意接受一次新媒体的采访,和我们聊聊自己,实在是件难得事。 在他的画室和酒吧与他度过两个悠然午后,听他用他饱满浑厚的声线,娓娓讲述着他自己都有些疑惑的无数个“他”的身份和故事,才得以对林栋甫这个名字和他的House of Blues & Jazz爵士吧,有了这样的了解。
房修工的月亮和六便士 师从配音名家,经历过许多角色的人生 1957年,林栋甫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家庭,是兄弟三个里面最小的一位。少时的梦想是当画家,高中毕业后却被分配房修队当工人,一做就是9年。
那个年代留给人们自由选择职业的空间不多,但骨子里对文艺的追求和天赋,让他的人生有了更多的可能,在一位电影制片厂老朋友的推荐下,他拜见了中国配音表演艺术家邱岳峰老师。 林栋甫至今还记得当年到上海电影译制厂面试时的情形。面试官是著名配音演员富润生,邱岳峰没出现。后来富润生告诉林栋甫,当时测试你普通话发音的那些字句都是邱岳峰写的。“邱老师太知道我的发音吐字的毛病了!”林栋甫说。 当时译制厂资深演员组成的招生小组一直希望招进这个声音浑厚的年轻人,但是由于林栋甫所在的房修队是“集体经济所有制”,无法调入“全民所有制”的译制厂。邱岳峰收林栋甫为学生时间并不长,但是邱老师要他努力读书博览群书的教导,他践行至今。
邱岳峰去世后,林栋甫师从上海电影译制厂著名配音演员、导演苏秀。是苏秀老师把林栋甫领进了电影译制配音的门,是苏秀老师让他“破土而出”了。林栋甫把苏老师当作自己的人生导师,视她为母亲。说到苏老师,林栋甫感恩不尽,总说自己是世上最幸运的人。
林栋甫与苏秀老师 当林栋甫还是房修工的时候,苏秀老师就开始辅导他,尽管有无前途都不知道,苏老师要他“尽人事,听天命”。苏老师不仅在语言表演上辅导他,还教导他提高文学修养,鼓励他写作。尽管那时无望进入译制片厂,可林栋甫已经开始活跃在业余的文艺天地里。 他参加了文化宫的话剧演出,被邀请到大学当话剧导演,在文化宫担任朗诵和台词老师。可是白天他还要去防修队干活儿,挨家挨户去给窗户配玻璃,给门窗刷油漆。有一次林栋甫去一户居民家,开门的人叫了一声“林老师好”,原来她刚好是林栋甫的学生。
白天的工作用来糊口,夜晚便沉浸于自己所爱,就像毛姆笔下的月亮和六便士,沉醉在月光里。 1984年,林栋甫成了上海电视台“海外影视”的编外配音演员,开始了他的配音生涯。15年里,陆续为近500部影视剧配音。无论是《原罪》中的黑手党教父路易斯、《鹰狼传奇》中的大主教,还是《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中的维德勋爵,《科尔比家族》的杰生·科尔比,《盖布里尔的怒火》中的盖布里尔,这些人物的年纪要比现实的林栋甫大出很多,他就“背上”那些多出来的年龄上路。
之后,他从幕后走向台前,为中国影视剧留下了许许多多独特而生动的人物形象。为了演好一个角色,林栋甫做了太多平时不会做的事情——奔跑、躲子弹、冬天穿夏天的衣服、套假发、粘胡子…… 问林栋甫主持过多少电视节目,他自己也说不清了。人们印象最深的是上海电视台的《智力大冲浪》、浙江卫视《人生AB剧》,其实还有中央电视台专题访谈《历史长河》、《畅想人类》、《歌声一百年》以及连续多年参与的央视中秋晚会主持。有很多年林栋甫全国各地到处走,在北京、天津、南京、福建、武汉、杭州等地主持多个电视栏目。 受邀在上海话剧中心主演了几部话剧,那是林栋甫得到的“表演上的极大的快乐”。他说,“要有可能,我想一直演话剧。”
林栋甫也曾受邀在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任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又为在德国出版的中文报纸《欧洲新报》写了十年的专栏,他现在拍戏之余就在画画,画出了好多幅蓝调与爵士乐史上传奇人物的肖像。 从房修工人到教师,从记者到配音演员,从主持人到影视演员,从文化宫辅导员到兼职大学教授,从专栏作家到画家,说他是上海百变先生一点都不为过。 我的夫人“淞岚兄” “她比我自己更了解我”
年轻时的邢淞岚小姐和林栋甫先生 老照片放在一起份外登对 邢淞岚,一个林栋甫生命里意外邂逅便再也不可或缺的角色。
和她初识,是在林栋甫24岁那年。当时邱岳峰刚去世,很多邱老的忠实粉丝写信前来吊唁,林栋甫帮着大师兄回这些吊唁信,其中一封就来自邢淞岚。最初他还不知道,这些雄劲浑厚笔体背后的“淞岚兄”,其实是个20岁的女孩儿。
一年之后,两个人在邱岳峰老师的追思会上正式相遇。“其实后来心里已经大概知道淞岚兄是‘她’,然后我们继续通信联系,我就恋上她了。”林栋甫笑着回忆。 那时的恋情总是质朴纯粹,约会常在公园里,也总是会有更多精神上的共鸣。两个人有时会事先约定一个月不见面,但在这段时间里,每人要阅读同一本书,下次见面时就各自分享对这本书的读后感。林栋甫和邢淞岚都认为,爱情是需要内容的,这样的短暂分别,让两个人不仅多了说不完的话题,还能拥有眼界的开拓和心灵的互通。
恋爱6年,两人步入婚姻,一切都自然而然。邢淞岚还记得,结婚那天,林栋甫刚刚从宁夏乘火车回到上海,他们在67路公交站会合,换了衣服再乘坐71路公交车,去外滩的一家名字已经记不得的餐厅跟双方家长一起吃了顿饭,这样就算结了婚。
没有戒指、婚纱,结婚照也不拍,就连婚房也只有11.7平方米,卫生间和厨房还要和很多人家共用。两个人的婚后生活虽然一切从简,但事业却越发风生水起。
林栋甫最满意的照片都是太太拍的 有好多年时间,林栋甫白天是职工学校的教师(后来又在《房地产报》当记者)晚上时间都是在录音棚配音,常常要到深夜才回家。邢淞岚细心地照顾林栋甫,有时还会给忙碌在录音棚的他送上爱心餐饭。
“我们这么多年在一起,彼此太了解了,彼此的摩擦都不是问题了。”林栋甫坦言,夫人比我自己更了解自己。 如今,林栋甫有小半年会在外拍戏,其他的时间用来画画、写作、读书,事情依然多到数不清,夫人把大半时间空出来照顾他,其他时间用来经营他们的爵士酒吧House of Blues & Jazz,女儿长大出国深造后,两个人在生活上更加互相依赖。
一家三口在林先生画室的合影 每年一到冬夏,一家三口就会去欧洲度假。不过依旧简朴如当年,不铺张,不声张,慢慢享受着生活中细碎的美好,这些年来仍然没有一对像样的戒指,但两个人的爱情就这样如细水流过四十余年。 一间爵士酒吧经营25年 是生意吗?不,这是生活的意义
林栋甫的House of Blues & Jazz,是上海第一家独立的现场音乐爵士吧,从1995年成立至今,已经是第25个年头。
25年前思南路店的门头和当时的店卡 照片的画质模糊而老旧,记忆和情感却历久弥新 从最早的思南路44号,到龙柏饭店,到后来的茂名路158号,再到如今的外滩福州路60号,在这长长的1/4个世纪的时光里,酒吧换过4次店址。每一次迁址,对把这间酒吧当做自家另一个客厅来照料的林栋甫夫妇来说,都是真正意义上的“搬家”。好在,这里有再怎么搬都搬不散的老朋友和老客人,也有无论搬到哪里都不会改变的老味道和爵士魂。 经常会有人会问,“一家酒吧开上25年,你们到底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呢?”,但对于林栋甫夫妇来说,经营House of Blues & Jazz根本谈不上“坚持”二字,因为那本就不是一桩生意,而是他们生活的意义,“音乐已经给了我很多,我想为音乐做些什么”。
直至今天还在靠拍戏养店的林栋甫,笑着说了一句话,“谁要当个穷光蛋,就去开爵士酒吧。” 至于为何宁愿当个穷光蛋,也要维持这间酒吧的经营?那自然是源于心中对爵士音乐的热爱了。那个时代的爵士,是被批判的资本主义毒草,是不被允许去公然享受的。但少年时期的林栋甫,就被老一辈人嘴里不经意间的讨论,老电影里朦朦胧胧的片段,留声机里偷偷放入的黑胶唱片直击了灵魂。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的,一旦被吸引,被触及过心灵,那么便再也抛不下了。
直至95年House of Blues & Jazz开业后,也不能大张旗鼓的说可以听爵士了,当时没有什么宣传,只是圈子里传一传,大家知道了就来了。
第一位在思南路店表演的英国人
最开始在酒吧表演的都是在上海的老外,美国领事馆的人,记者,邀请来的老师等等,基本上敢上台表演的都是音乐玩得很像样的人了。后几年,林先生为了寻访爵士的源头,数度去到美国、加拿大等国,沿着密西西比河不断探寻早期滋生蓝调音乐的土壤和人文情怀。
图中这座消防栓,几经搬迁,跟着酒吧走过25年 至今还矗立于福州路店门口的醒目位置 沿途的风景和见闻,以及因爵士音乐所赢得的友谊和朋友,都为之后他在上海所营造出的爵士氛围奠定了基础。他说自己不是一个好老板,酒吧平日里主要靠夫人来经营打理,除了为这间店注入主人家的灵魂外,每天晚上国内外爵士乐手的现场表演,就是他俩要费心的头等大事。
今年1月底林栋甫送别美国乐队的场景 这次的疫情,就把他俩打了个措手不及,除了所有实体店都必须面临的房租,人工,无营业收入等窘境,林栋甫夫妇还要处理早在年前就安排好的2个国外乐队的所有事项,签证机票酒店等等,光是乐队表演取消的亏损就不是小数目。 守着,或者放弃?他们问了自己这个问题。但守住House of Blues & Jazz,已经不止是守住他们自己生活的意义了,更像是守住对老客人的承诺,对上海这座城市的热爱,这一切也成了夫妇俩肩上的一份责任。
林栋甫40岁生日在House of Blues & Jazz 店里发生过太多值得他们回忆的事了。有在酒吧相识,接着恋爱、结婚,连婚礼都不忘邀请他们的温情客人;有深夜推门入店,在爵士音乐中默默流泪,把这里当作安全的城市庇护所的失意客人;有店铺搬迁时失了联系,想方设法找新店址的着急客人;有只为享受音乐,从来处来到去处去的盲人英国老夫妇;还有为了留住自己的上海回忆,偷偷把店里的招牌铜牌带回瑞典老家,又忍不住自首的有趣客人……所有的这些人,故事,期待与陪伴,串联成House of Blues & Jazz珍贵的25年。
我们的第二次采访就在疫情后刚对外营业不久的House of Blues & Jazz内。下午的时间没有客人,沉寂了很久的舞台区域也空荡荡静悄悄(事实上目前为止还不能进行现场的乐队表演,这也让夫妇俩有些头疼),墙上新装的电视屏中不断播放着爵士名家们的音乐表演片段。 “这些视频都是我女儿帮忙收集整理的。暂时没有表演可看,总还是要一些音乐和气氛的~”林夫人温柔的介绍到。
带着我们参观自家客厅的林先生 保护得宜的百年老建筑自有一番看不腻的魅力 爵士乐是比较纯粹的快乐,可以很深情、很欢快也可以很伤感,但是它们很美。我们听音乐、看画,都过多的寻求深刻意义,寻求被教育,努力要做出什么解释,以示自己的观赏和理解能力。其实音乐就是听,然后感受,你可以喜欢也可以不喜欢。
林先生示意我去看电视屏幕上的画面,“你听现在独奏的这部分,在表达什么?纯粹的就是好听,乐手的演奏多么放松。我们总是认为音乐要表现一个重大的主题,其实没有。在音乐中自然而然的享受愉悦的心情,就足够美妙了。” 爵士给了我一种从没有过的身心愉悦,这才是真正的魅力。我们说爵士很深刻很难懂,这是错误的评说,或者是一种故弄玄虚。我热爱它,正是因为它的简单和日常。 我和夫人在生活中的任何时候都有蓝调与爵士的相伴,起床后,闲暇时,画室里,坐飞机时也要带着耳机听,音乐一直和我们在一起。我们要感谢爵士乐,让我们随时有地方可躲。
老客人们都知道,门口这个消防栓的意义 店内的一切装修陈设,都是夫妇俩喜欢的,它们营造出一种上海黄金年代时期的怀旧氛围。消防栓、老木地板、定制长吧台、门口的爵士图谱……都有着时光在身上流逝后的内敛质感。
林先生自认,在爵士乐上,他花了太多的钱。支撑House of Blues&Jazz 就是一笔不小的花销,平时的主要文化消费就是买书,买老唱片。幸好太太一直支持,两个人在从不同角度做一样的事情。“从未奢望收回投资成本,只求House of Blues&Jazz 能生存。这是我的一种活法,不是要得到什么。客人们能有这样一个他们喜欢的地方,听着他们喜爱的音乐,享受这里美味的菜肴,我们的生活就很美妙了。”
林太太在人群中望着台上发言的林先生 后疫情时期,House of Blues & Jazz酒吧与餐厅已重启,只是现场音乐演出还不能恢复。而此时,客人们似乎突然发现这里还深藏着间高品质的西餐厅。其实,林先生林太太对自家餐厅的菜品要求也很高,用餐的客人都很自然的成了回头客,每个人都很爱这里用心出品的美食美酒与音乐。
餐厅深处,还藏有一间私人餐室,通常林栋甫夫妇会用来举办最有仪式感的晚宴,招待最私密的影视圈内好友。现在这片神秘空间也正式对外开放,在这里慢慢享用一餐爵士晚宴,体验时光流转的绝妙氛围。
拾起画笔,让少年时的梦完整 甘于寂寞是一种取悦自己的本事 画画,是林栋甫少年就一直想做的事。直到七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女儿外出时遗落在桌子上的画笔被他再度拾起,那种想要画画的念头重新翻涌上来,一发不可收拾。
而真正让林栋甫进入绘画的艺术大门的,应该是初进入匈牙利的一个画家村,受到绘画大师指点的那一刻。 每年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职业画家和绘画爱好者都会聚到匈牙利一个小乡村——哈尤什(Hájos),他们称它为“画家村”,每天作画。画家村的创始人,是一位匈牙利国会前议员,他的女婿是意大利国宝级画家Matteo Massagrande。
林栋甫与绘画老师Matteo 林栋甫是这里唯一的亚洲人。第一次见面,林栋甫把自己手机的几幅画请Matteo指教,Matteo当时一言不发走开了。后来有人跑来对林栋甫说:“大师在他的工作室等你。” 他战兢兢地去了。Matteo很郑重地对他说: “你应该成为一个出色的肖像画家。你以后不要再说你没有过老师了,你有过,那是神,神已经把这种能力交到你的手里,你所做的就是不要浪费它。你对形态的掌握,对明暗关系的理解,尤其在表达人物的神情上,有着很好的天赋。但是你还要学习更多技艺,比如色彩。来吧,我在这。” 当时的林栋甫听到老师这样的评价,内心很激动,他问道:“您已经收我做学生了吗?”,老师说,“你昨天就是了!”
自此,林栋甫有了专业的绘画老师,成了画家村的一份子,除了每年夏天去匈牙利学习外,在欧洲他还多次把自己沉浸于美术博物馆里。在上海,只要不拍戏他就在自己的画室里。Matteo告戒他不要追逐光怪陆离的时髦,老老实实地学习欧洲古典人物肖像画法,全身心去表达爵士乐大师们形与神。他对每一个自己画笔下人物的音乐、身世都如数家珍,而漫长的描绘过程,就好像进行了一次次触及灵魂的对话。 他四处收集蓝调与爵士传奇人物的黑白老照片,努力把照片的光影翻译成绘画的光影,从黑白里寻找他们皮肤的颜色。
林栋甫的画室 画架上都是近期想完成的作品 林栋甫敬佩这位意大利老师对艺术的虔诚,老师说,一个真正的画家应该忠实于自己的内心,绝不该去迎合和献媚。林栋甫有一幅画的色调让这位老师嗅出了一丝商业气息,他就严肃地告诉林栋甫:“如果你这样画,就不应该再自称是我的学生了。”
绘画的过程是单调寂寞的,可林栋甫在这个过程中享受着无穷的乐趣。有时候夫人的招呼也难把他从画中拉回现实,“我知道,那就是他在跟这些人物对话了。”邢淞岚笑着说。 女儿林彦孜去德国柏林的一所文理学院,学艺术和哲学,毕业后在柏林谋求自身发展。从5岁学画到现在,画展也办了许多。
林栋甫与女儿林彦孜 “她现在还不能以画画作为职业,可她想做一个自由艺术家。”林栋甫谈及女儿,非常尊重她的选择:“她长大了,我们作为父母的职责已经结束,她已经是她自己了。凡事她总要与我们商量,但是决定都由她自己作。”
从那个谨小慎微的年代一路走来,林栋甫的一生,遇到了很多优秀的引路人:上海译制片厂著名配音艺术家苏秀、配音大师邱岳峰、北京广播学院教授齐越、上海戏剧学院的老院长苏堃、意大利画家Matteo……他说,得到过他们的指点,这是一生的骄傲。 他人生中的这些导师都严以律己,对事业对艺术极其忠诚,林栋甫也不敢懈怠自己的人生。即使窝在家,也得听着音乐画几幅素描,或是查阅资料,或是读书写东西,不可能让一天荒废。他说:“我没有觉得这些事要耐得住寂寞,我只是选择一种让自己快乐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因为在多个方面的努力和成绩,林栋甫在去年3月被授予“法兰西共和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
法国勋章不仅用来表彰法国国民,也会颁发给在推广和弘扬法国文化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人,而林栋甫被授予的这枚文学与艺术勋章代表的就是法国政府授予文学艺术界的最高荣誉。
就如开头我们说过的那样,林栋甫很低调,不愿意出风头。可他也很愿意让人们了解一个真实的他,这就是他接受了我们的采访的原因。他说,百度里搜索到的“林栋甫”有很多信息是不准确的,“我没能有幸地进入一个专业的文艺团体,也没被评定过职称,百度上说我是‘国家一级演员’,这让我实在是不好意思。” 他只想做一个恰如其分的自己,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爵士迷,一个演员,一个靠演戏来养家和支撑“House of Blues & Jazz”的酒吧老板。63岁的他没考虑过何时退休,“因为我被自己雇用了,我就得一辈子为自己卖命。” 责编:天衣无缝 撰文:有意义的留白 摄影:献计 图片:晓野 部分图片提供:Anpher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entertainment/6rlok6p.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