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养老金最新消息:看看你还能领多少有一首歌是怎么唱来着,“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埋在,埋在这春天里”。那是,如果真的老无所依的话,可不要埋在尘土里了。尤其是当“养老金‘空账’超3.5万亿”的消息来势汹汹,小M我真真儿是担心要“魂归尘土”了。可是国家官员也不止一次的站出来说,“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是平稳的,不存在缺口,养老金支付没问题!”。那这到底是“空还没空啊”。
导读:我国城镇基础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亏空账数额年均增速比GDP还高,从2011年到2014年实现了年均增长12%还多。2011年个人账户空账2.2万亿;2012年为2.6万亿;2013年为3.1万亿元;2014年上升至3.5万亿。 1、养老金真的是亏空的吗?
心字头上一把刀,不是“忍”,是“空账”啊,“老了连生活基本保障都没了,谁还能忍”。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城镇基础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空账数额年均增速比GDP还高,从2011年到2014年实现了年均增长12%还多。2011年个人账户空账2.2万亿;2012年为2.6万亿;2013年为3.1万亿元;2014年上升至3.5万亿。 但是呢,这个亏空指的是养老金的个人账户,并不是所有的养老金,要知道,我国的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有三个部分构成:个人缴纳、用人单位缴纳、财政补贴。个人账户部分按个人工资的8%缴纳,用人单位按20%缴纳。所以呢,亲们不要被“空账”吓到了,只是个人账户空了,实在不行了咱还有政府呢。 2、个人账户为何出现空账呢?
要了解这个问题,还需要我们把时间机器往回拨。上世纪90年代,有一个开创中国新局面的改革,叫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这个改革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立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因为在改革之前,国民享有的是“国家养老”,国有企业职工没有个人账户,也无需缴纳养老费用,就可以等着国家养老。所以,新的养老体制建立了,之前这一批没交过养老金的老职工怎么办?就这样,政府想了个好办法:“统账结合”,即“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统筹账户采用“现收现付”模式,即政府用在职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来支付当前退休职工的养老金;个人账户采用“积累储蓄”模式,就是将在职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储蓄起来,成为职工自己退休后的养老金。想的很完美吧,既解决了当前退休职工的养老问题,又解决了新职工的后顾之忧,而且政府还不用为转轨埋单。 但理想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制度设计是一回事,运行起来可能是另一回事。现实中,由于我国全面覆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较晚,制度确立时,已经退休或即将退休的职工没有缴纳过社保或者缴纳很少,却也需要领取相应的养老金。
这样一来,许多地方的统筹账户就入不敷出,需要从个人账户“借钱”,才能保证养老金的正常发放。久而久之,从个人账户“借用”出来的钱,没能及时补上,就形成了空账。就像媒体评论的,“统账结合”制度建立之初,政府没有偿还转制成本,养老保险基金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十个杯子九个盖”的局面。 据一财援引人社部社会保险研究所所长金维刚的论述,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后,原先由单位向改革前已经退休的人员发放的退休费转为由新建立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来支付。同时,对于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在改革前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上述政策实质上是将过去企业和职工没有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所产生的隐性债务或转制成本,转化为由改革后建立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来承担”,金维刚表示。
3、还有比空账还严重的?
看来,个人账户的“空账”还是“历史遗留问题”,是由老百姓来承担一个时代体制转轨的成本,但这个问题还可以用“名义个人账户”来解决(名义,顾名思义,只有名字而已,与“做实个人账户”相对,即承认“空账”,只是在缴纳的职工头上记了一笔而已),而统筹账户的亏空或许还要严重。人社部数据显示,2013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总收入的增长率为13.40%,总支出增长率为18.69%,后者比前者高5.29个百分点。总的来说,就是支出速度大于收入速度,盘子的总量正在大面积失血啊。当然了,从统计的数字看,养老金并没有那么不堪啊。2015年,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为2.7万亿元,总支出为2.3万亿元,当期结余达3000多亿元,累计结余是3.4万亿元。“这个数据说明,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养老保险基金不存在缺口,支付能力能够达到17个月。”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解释说。 但是这个数字是加上了高额的财政补贴在内。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齐传钧透露,“如果扣除财政补贴的话,养老金当期赤字省份肯定会越来越多,按此2015年就有23省份收不抵支了。”据测算,不考虑财政补贴,基础养老金到2050年的累计缺口折现相当于2014年GDP的60%。 据中国社科院《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5》数据显示,如果只考虑征缴收入,也就是扣除财政补贴后,2014年全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结余比2013年减少了1484.26亿元,已经出现了高达-1321.09亿元的当期赤字。31个省份中,只有8个省份2014年的征缴收入大于支出,比上一年少了4个。 不过,官方称,虽然全国有20多个省份当期征缴收入不足以支付当期支出,但不会直接影响到养老金的当期发放,其原因在于财政补助是养老金的法定筹资渠道,征缴收入必须加上各级财政补助,养老金的收支才能保持平衡。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还表示,将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
4、还有比“空账”和“亏空”还糟糕的吗?
有些趋势不可阻挡,老龄化或许就是其一。中国从2013年开始,每年进入退休年龄的老人数量不少于1700万,而新增的工作人口却不多于1300万,人口红利首次转变成人口负债,并且这种趋势至少会持续25年。2025年,工作人口与老人人数之比是3.0,目前这一数值在5.5,即未来十年内会下降近一半。(图为中国人口金字塔100年间的变化)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测算的一组数据,从整个社会人群的收入中位数看,80后的上一代人可以做到一人工作养活三口之家;再往上追溯一代人,一人工作养活五口之家;而现在的80后,小夫妻两人工作养一个小孩,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也正是意识到这点,国家从去年开始全面放开二孩。
附:(担心原照片贴不上,附原网址于此) (http://view.163.com/special/reviews/endowmentinsurance0618.html)
| 政府办养老保险一定能照顾穷人吗? |
| |
|
|
|
| 不公正:政府掌握养老金支配权,制定的方案总是不自觉的有利于国有单位人员,福利沦为特权哈耶克:真正决定人们得到什么东西,已不再是自由的竞争性试验,而是权力机关所作的决策 。 中国公民的权利很多时候都是权力说了算,权力越大“权利”也越大。这样的背景下,福利很容易沦为了特权,成为掌权者的“权利”。具体到养老保险,特权的体现就是养老保险制度的双轨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用参加养老保险。有报道称,现在的公务员退休金高于企业职工养老金62%之多。近年来,深圳上海等地开始试行养老金的并轨,可是,就算真正实现了并轨,又能怎么样呢?现行的公务员的养老保险由财政统一拨付,即使真正并轨了,公务员缴纳的养老保险来自工资,而其工资照样是源于国家财政,最后还是纳税人买单。 2005年,国有单位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障资金支出占全社会总额的78.4%再者,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者本身也是公务员,设计出来的制度倾向于自己是不难想象的,“亏谁不能亏自己”。也就是说,公务员这个群体“分配者”和“收益者”合二为一的身份。养老保险中的社会统筹部分属于公共性质,本是为了救助那些最需要的底层人民。然而实际上,由于政府掌控了养老资金的支配权,社会统筹部分基本流入了国有单位人员的袋子,非但没有实现本有的社会公正效果,反而是人为加剧了社会的不公正。 有数据为证,2005年中国社会保障和福利资金总额为5492.4亿元,而退休养老金占到4654亿元。其中国有单位的社会保障和福利资金总额占全社会社会保障和福利资金总额的78.4%,城市集体企业占9.4%,其他类型国内企业占10.1%,港澳台及外资企业仅占0.7%。 [详细 ] |
| 江西省60周岁以上的农村户籍老年人可直接享受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仅55元,全年也就660元。 |
| 把养老金都交给政府管理能放心吗? |
| |
|
|
|
| 不放心:政府掌控养老保险基金的支配权,而腐败寻租低效恰恰是行政化官僚化的通病哈耶克:难道这不是把一部分资源强制移交给管理当局吗?难道它不比民众愿意缴纳的金额要大得多的吗?难道我们真的能够否认,如果把这些钱交到那些人的手里,如果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从私人企业购买保险,那么其中大多数人的处境会变好? 目前,中国实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并行的双账户模式,两个账户的资金分别由公司(工资的20%)与个人(工资的8%)缴纳。实际上,公司缴纳的20%,最后也是落在个人的头上,道理是公司雇佣一个人考虑的是总成本。而这两个账户里的资金都存在政府专门的财政专户中,这样政府的社保机构掌握了上述资金的支配权力。 中国职工的五项法定社会保险缴费率占到工资总额的40%,排在世界181个国家之首政府握有社保资金的支配权,就会出现以下一些我们不愿看到的效果: 1.腐败寻租与浪费。关于这些资金的信息。政府与民众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对称,资金是否被挪用难以监督,寻租腐败难以避免。典型的例子是轰动一时的上海社保案,被挪用资金上百亿。政府不同于企业,企业通过利润多寡进行核算,而政府不行,这样政府天然就存在浪费的倾向。即使在为人称道的美国政府,有统计显示三美元的财政中就有一美元消耗在官僚身上。 2.收益率极低。常识告诉我们,政府理财的效果,远远不及私人。中国的社保基金大部分被存在银行,定期存款一年的利息是2.88,低于近年来3%到6%的通胀率。这就是说,这些钱的购买力越来越低,一直在贬值。然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的社保基金却收益率不错,截至2011年其收益率年均8.4%,这是因为社保理事会管理的社保基金根本就不是人们缴纳的钱,而是来自于中央财政以及国有股转持。 3. 社保缴费相当于税收,对经济负面影响大。根据清华大学白重恩教授的研究,当前中国法定的五项社保缴费之和已达工资的40%(其中养老保险为28%)以上,在181个国家中排名第一,是北欧五国的3倍和G7国家的2.8倍,东亚邻国和地区的4.6倍。如此之高的法定缴费率,企业用工成本增加,员工可支配收入降低,社会储蓄率也下降,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自然可以想见。 [详细] |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今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从全国层面看,不存在养老金缺口的问题。 |
|
| 政府办养老保险能长期维持吗? |
| |
|
|
|
| 不可持续,政府的养老保险体系陷入现收现支怪圈,最终买单受害的总是普通百姓加图研究所: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现收现付模式,几乎所有的收入立刻被用于目前受益者的福利支出。现收现付模式导致国民储蓄出现巨额净损失,进而缩减了资本投资规模、工资收入以及国民收入,并阻碍了国家的经济增长。 弗里德曼:强制购买养老金为了很少的好处而花费很大的代价。它剥夺了我们对我们相当大部分的收入的控制,要求我们把它用于特殊目的,即:以特殊方式从政府机构那里购买退休养老金。它阻止了出售养老金和发展退休安排的竞争。它造成了巨大的官僚机构,而这种官僚机构靠着它自己的扩大而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向,把它的范围从我们生活的一个领域延伸到另一领域。所有这一切是为了避免很少的人可能成为公共负担的危险。 不光政府管理养老金存在低效、腐败等行政化、官僚化的问题,更致命的是,这种模式本身存在更大的问题。即便在权力受制约的民主国家,政府主导养老保险,也难以长久维系。比如,这次人们普遍反对的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事实上在日本等国家都是业已实施的,也是为了应对养老金的入不敷出。 截至2010年底,中国养老金个人账户记账额为1.9万亿,其中1.7万亿被挪用补统筹账户的窟窿在这种制度下,现在退休的人领取的养老金,都来自于现在工作的人交纳的社会统筹账户,也就是说统筹账户,实行的是现收现支的模式。就是说,现在工作的人交的钱,立马发放给了现在退休领取养老金的人。而等到现在工作的人领养老金的时候,资金的来源将是那时工作中的年轻人所缴纳的统筹金。短期内这种模式是能收支平衡甚至有结余的,但是从长期看,是难以为继的。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个人账户记账额1.9万亿元,其中做实账户仅2039亿元,个人账户存在1.7万亿元的缺口。这就是说,所谓的个人账户已经名存实亡,养老保险彻底成了一种现收现支的制度。如果经济一直运行良好,缴纳统筹金的人的规模一直大于领取养老金的规模,那么上述的现收现支模式将运行良好。事实上,经济的波动实在是正常不过的事,社会老龄化的趋势也是难以逆转的,因此,这种现收现支的模式,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只是时间问题。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呢?正如加图研究所的报告所指出的:“社会保障体系面临不可避免的人口压力和财政压力,这些严重威胁着今天的年轻劳动者未来的退休福利。避免社会保障体系破产的途径不外乎:1,增加税收;2,缩减福利;3,通过私有化资本投资获得更高收益率。”前两种途径是在维持现有模式,最终都由老百姓买单,而最后一种途径则是对于模式的改弦更张,才是养老保险系统的前途所系。 [详细] |
| 由于政府管理的养老金收益率低,甚至赶不上通货膨胀,养老金入市的话题一直争议不断。 |
| 不靠政府我们注定老无所依吗? |
| |
|
|
|
| 养老首先是个人责任,让政府包办养老的思想根源是家长主义哈耶克:据称多数的民众没有能力为自己作出明智的选择,这一无能构成了政府为他们管理他们一大部分收入的借口,现在又要求作为统一多数的民众集体决定应当如何花费个人的收入。 弗里德曼:国有化的代价似乎显然要超过它的任何微小的优点。在这里,象在任何其他地方一样,个人的自由选择和私人企业争取顾客的竞争会促进现有的各种养老金契约的改善,以及增加各种多样化和差别性以便满足个人的需要。 一个人要不要退休、何时退休、需要多少养老金、如何规划自己的一生等,政府是无法事先知道的。现在政府统一规划所有人的养老问题,根本无法顾及到所有人的境况。这里的预设条件是,政府能比个人更了解个人的长期利益所在,个人是不明智的,因而需要政府替他们设计好自己的养老问题,这即是彻底的家长主义。 事实上,养老首先是个人的责任,个人可以依靠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养儿防老等手段安享晚年。只有那些实在解决不了自身养老问题的少数弱势者,才是政府应该出手救助的对象。据此,可以看出养老问题的出路在于把养老的责任和权利还给个人,也即是养老保险系统的私有化。 1981年智利的养老系统实施私有化改革,至今保持高收益运行良好,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新模式在智利和瑞士,由私人养老计划、私有的人寿保险公司管理个人养老金,这些专业机构的大量涌现避免了上述政府完全接受养老保险出现的各种弊端。这种制度下,养老保险投入的资金,会被保险公司用于各种收益好的金融投资,无形中也活跃了金融市场。 1981年,智利对养老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以完全积累制取代原有的现收现付制,并将养老保险基金交由民营机构具体操作运营,到1999年时,智利养老金管理公司的平均收益率高达11.3%,远高于政府管理模式。智利模式的实质是养老保险系统的私有化,参保人依法缴费,形成个人账户财产权完全归参保人所有。[详细] |
| 93岁老人吕家秀一次性补交了过去15年的4万多元社保金,她从2012年6月开始每月可领752.49元的养老金。 |
|
|
| | 政府也是由人组成的,和我们一样有人性弱点,很多决策并非天然的就比私人更加符合需求。尤其在养老保险问题上,政府并没有天经地义的责任,也不是其想做就能做好,当前的制度设计已经在让投保人的利益受损而非受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