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新時代,中國航空工業的改革破局即將出現軍情 11-27 2017年,中國航空工業迎來讓人忐忑不安的一年,這一年,中航多次資本咦鞯暮蟻銟I務被證監會或者國家相關機構拒絕;而航空市場的方面,中國航天在無人機業務上強勢介入;而在國內最為重要的政治支持方面,19大中航集團高層管理無一進入中央委員的範圍,反而,未參選入19大會議團的殲20總師楊偉候補進入中央委員。
辛苦一輩子,5個飛機型號總師楊偉,終於破雲間日,名至實歸獲得科學院院士,同時也在十九大候補中央委員
這是一個意味神長的局面,往常各中央直屬大型工業集團的負責人才是中央委員,這是為了維持原來部級企業的政治地位,但是這一次好幾家央企的一把手都沒有進入到中央政治局,這標誌著中央對某些行業的改革已經有很大的程度的不滿,需要對其進行進行深層次的改變。 中航楊偉是目前國內最先進戰鬥機的總設計師,也是項目總師,標誌著中國航空科技的帶頭項目,楊偉作為中航目前黨政級別最高的領導,這意味著楊偉會對整個中航的科技層面進行深層次的改革,611所從一個1980年瀕臨解散的國內最弱小的飛機研究所,發展到如今中國最有競爭能力,最有活力,掌握中國最先進航空技術的研究所,本身代表著一種革命性的工作方法和研發體制,611所從宋文驄,王南壽創立的三級總師代表制,是我國到目前為止最有效最有創造力和成就的科研工作制度,對於飛機這樣的複雜的大型工程項目,三級總師負責到底,從一而終的責任制度,它既責任明確,又分工清晰,科研工程項目,既有科研的不可測的成分,又有工程嚴密的計劃和穩健的推進成果。 殲10總師宋文驄,戰略眼光超一流,國產二代三代四代機基本構架奠基人
611所管理的項目殲10屬於克難攻堅,充分經歷了科研的不確定性和反覆性,而後的FC1,翼龍,殲20都屬於較為順利的項目,611所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總師責任,全程競標的研製工作體系,這套體系能夠有效的把跨專業,跨單位,跨行業,跨軍種,甚至是跨國的特殊對象組合到一起,對設計的彈性張,對技術的探索馳,但是對成本管控緊,對分系統的糾纏縮。 611的研製管理方法其實也沒有什麼很神秘的東西,簡單的說就是科研歸自己,不假人手,自己掌握核心技術,而分系統則打破界限進行全程招標,製造多單位競爭,沒有競爭單位時主動培育競爭單位,這個體制不僅極大的增強了611自身的科研和設計能力,還為市場培育了一群可以依附其生存的中游下游科研所和企業,競爭為整個行業帶來極大的刺激,第一次讓整個產業鏈都變得活躍,其實它不僅提高了它自身的飛機產品研製水平,還有力的帶動了整個行業鏈的發展和活躍,這正是高層所希望看到的。 傳統中航的工作方法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中航基本封閉的建造了一個獨立的工業王國,航空用的各種設備,組件,材料,零件等等,都是自身的專門工廠生產,行業外的企業很難參與進來。 611所打破行業界限的全程招標其實是砸破了中航系統的壟斷性,讓一潭死水的中航工業展現了一絲異色。以往某些廠所的總師採用上級任命,每每工程型號干到一大半,就找各種原因換人,然後很多問題都往前任推,這種推鍋制讓行業變得僵化,論資排輩,而且有問題就靠推諉扯皮,而不是主動負責去解決,以後恐怕是再也不會出現了。
國內某些飛機研製,一個機型走馬燈換3-4個總師,個個有功勞,個個沒責任,這種問題值得大家深思 政治布局以外,市場經濟的發展開始讓很多行業開始窺視航空行業豐厚的市場了,最為典型的是意外發展起來的大疆無人機,這是基於民用介於玩具和實用化之間的市場,僅僅不到5年的時間,多旋翼無人機在全球創造了一個超過20億美元的市場,而且這個市場還在不斷增長,大疆已經佔據了這個市場70%以上的銷量,從國內的兒童玩具,到婚紗攝影,到土地勘踏到軍隊利用其偵查,咻數鹊龋B一向高大上的美軍,也忍不住在市場上直接購買使用。 美國創造了多軸無人機,大疆卻異軍突起,精益求精,獨霸市場,成功詮釋創新的威力 大型的長航時無人機市場更為龐大,但這個市場難度和准入基礎門檻更高,中航原有的管理對大型無人機響應非常遲鈍,在10年前611和132就生產出翼龍無人機,這些飛機能有效的執行偵查和直接打擊的任務,這些無人機本身技術含量並不是很高,但是中航的布局仍然還是基於國內軍隊提出研發需求,再研製對應的產品,翼龍技術水平高,成熟度高,也有出口的可能性和市場基礎,但是中航的被動態度讓他在10年時間裡都沒有獲得多麼好的市場份額。
而這一市場發展速度很快,國外需求異常旺盛,中國航天看準了機會,在這個領域狠狠插了進來,航天不考慮國內軍隊的需求,只迎合國外市場,他們主動研製適應客戶的產品,僅僅一年時間就推出4種大小不同的產品,2年時間就有6個級別的產品線,而且每一個產品都成功銷售出去,在短短5年時間,航天系統在無人機市場上獲得超過100億美元的市場斬獲,這遠遠超過了航空系統10年內飛機成品出口的總收入。 航空系統吃國家計劃大鍋飯,不思進取,航天主動出擊,為客戶打造價廉物美產品,數錢數到手軟 目前中航的科研和產品實際上空白區很大,無人機市場是其他行業介入航空工業的最佳切入點,航天集團取得的成績刺激了中科院,他們也磨刀霍霍準備加入到無人機市場上來,和航天瞄準國外察打一體無人機的市場不同,中科院瞄準的是國內電子地圖測繪和交通指揮反應市場,這是一個廣闊的新天地,國內超大型城市日益增加,交通狀況變得複雜,上海,北京等地都曾使用過直升機用於交通信息採集和指揮,但是效益不高,不能長期使用,長航時無人機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平台。另外國內高精度地理信息採集GIS系統需求至少100架以上的飛機在全國範圍內不停的飛行採集檢測,這也是一個相當誘人的市場。
航天和中科院不僅在飛機成品上進行開發和銷售,還在飛機零部件,主要組件開發上展現新的能力,目前已經在400,700,1000等馬力級的渦軸發動機上有產品供應,而1000KG級的渦扇發動機也分別有了具體的產品開始試飛,隨著這兩個大型集團在無人機領域業務進一步擴展,會有更多的航空組件進入市場化和貨架化。 航空發動機口得過且過粗製濫造,結果航天和中科院來了,真的是狼來了,推力500起步,1000公斤跟進 中航工業現在的改革也是看到了市場的契機和自身的不足,首先是611跳開事業單位體系,開辦了衍生企業,開發出雲影系列無人機,正面迎接航天的挑戰,雲影無人機技術水平,性能都較航天的產品更高,競爭能力很強,脫離原有中航公司體系,完全市場化商業化操作,有利於減輕束縛,專心發展商業能力。 雲影無人機的出現,一聲吶喊,造飛機我們航空人還是很有本事的,但是最缺舞台,最缺支持,最缺機會 這樣的改變還僅僅是開始,隨著中央對中航改革布局的進一步明朗,中航將會象航天那樣,變被動為主動,主動迎接市場化,競爭化,更開放和更負責。但不管如何做,未來航空市場參與的遊戲者會越來越多了,中航體系如何保持競爭力,如何保持自身的商業規模,還需要深入骨髓的改革才行。 中航需要學習屎殼螂,投其所好,而不是高冷霸氣愛買不買不買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