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读来有点将信将疑,不知有没有朋友会感兴趣) 胡锦涛:收入分配改革要更重公平 多维2012-10-19 日前,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强调,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应该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胡锦涛指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是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收入分配问题,中共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强调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 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胡锦涛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12年1月1日开始实施,公务员法规定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制度。 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和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是贯彻落实公务员法的要求。形成科学合理的公务员工资体系和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建立适应经济体制和干部管理体制要求的公务员工资管理体制,有利于保持公务员队伍稳定,有利于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也有利于为整个社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和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面临的情况相当复杂,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在实践中逐步探索、逐步推进、逐步完善。 改革要惠泽全体人民 胡锦涛指出,在解决公务员收入分配问题的同时,要注意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特别是要关注低收入群众的利益问题,使全体人民都能够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为了逐步缩小地区间的差距,适当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倾斜,照顾低收入者的利益,这次在考虑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时,要完善地区津贴制度特别是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同步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完善机关工人工资制度,合理调整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有关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待遇标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并注意提高其他低收入人员待遇水平。 胡锦涛强调,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涉及方方面面,涉及广大干部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加强领导,统一认识,齐心协力,扎扎实实把工作做好。各地区各部门都要讲党性、讲大局、讲纪律,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周密方案,完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政策。 胡锦涛最后表示,长期以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解决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大家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联系广泛的特点,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反映社情民意,为进一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积极建言献策。 收入分配改革案难产8年将出台 文汇网2012-10-20 据《 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难产8年的收入分配方案,终于出台在即。 10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谈到四季度各项工作时提出,要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 受访的多位接近相关部门的专家均证实,收入分配总体方案目前已经完成草并上报国务院。曾参与该方案内部讨论的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预计,方案可能在12月份出台。 据悉,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起草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方案,其基本框架中,包含建立健全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等多方面内容。同时,对于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方案中也可望给出明确目标。 「经过多年酝酿、讨论和修改,即将出台的方案已经比较成熟了。」 曾参与该方案内部讨论的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研究员马小丽透露,最终版本的方案将更加重视顶层设计和组合设计,也更加着重于如何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收入水平。 媒体:内地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本月有望推出 2012年10月09日 01:51 来源:千龙网 在历时8年的争议后,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有望在今年10月推出。最近,多位专家在谈及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时,都把重点放在增加居民收入和推进垄断行业改革上。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认为,居民的收入增长远远跟不上财富增长,“这是一个很大的战略性的问题”,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和社会财富增长幅度应该同步。 常修泽说,垄断行业的改革是下一步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领域。大部分垄断行业是国家掌控的,但使用权是企业的。要推进垄断性行业改革,主要的问题则是产业问题。而现在的情况是,垄断行业作为国家的产权,国家却没有相应的得到这种产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开发银行顾问刘克崮认为,改革开放后的收入分配改革打破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大锅饭”、“平均主义”格局,调动了个人、企业、政府的积极性;但对于公平与均衡问题则有所忽视,积累了一些问题,应当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为此,他建议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在调节收入再分配中的作用,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和谐稳定。 对于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最大的突破点,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认为,改革关键应该在转移上面多下点工夫,政府增加一些社保医疗等转移。同时,对老百姓收入提高上做大的调整,关键是中国劳动工资法,企业要按照定期提高工资这样一个规则来执行,否则收入分配出台与否“没有多大意义”。 聚焦收入倍增计划:低薪时代注定在中国画句号 50年前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让日本经济全球第二如今我们再创奇迹 中国翻薪 近几年,中国的GDP增速基本保持两位数增长,但是劳动者的报酬却停滞不前。1990年至2007年,我国劳动者的报酬占GDP的比例从53.4%降低到39.4%,降低了14个百分点。 人保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日前做客人民网与网友互动时表示,我国可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如果年均工资增长15%以上,五年左右就可以翻一番。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或年底出台。 50年前日本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后,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如今,我们要再创奇迹。 在房价、物价无边上涨的大潮里,这一计划无疑暖人心胃,令人振奋。 然而细想起来,本该大快人心的事情又隐藏着颇多问题。谁会是加薪的真正受益者?全民倍增是否等于全民不增?加薪是否将为CPI火上浇油?中国制造业将因此失去竞争力吗?加薪面临多少困难? 日本实施收入倍增计划时各产业全面开花跟咱很像 条件达标中国“翻薪”并不难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并不是新名词,早在1960年,日本就已率先实施。 尽管在实施之前,这个计划也饱受诟病,但当1967年日本提前完成目标后,老百姓实际收入增加了一倍,也让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日本之前的成败得失,也许能为我们即将出台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供一个很好的范本。 翻薪历史 日本小餐馆 成为“倍增计划”摇篮 上世纪50年代末,池田勇人和一群学者定期在东京一家餐馆举行聚会。作为主管日本经济工作的主要人物,这个聚会是池田的智囊班子“宏池会”每周的必修课。也就在这个时候,年轻的经济学专家下村治的见解吸引了池田勇人。 50年代中期,还在读博士的下村治就认为日本经济有可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池田的经济智囊田村敏雄将他推荐给池田。但在写入政府正式计划的数字上,下村和田村发生了一场论战。 下村治认为应该有11%,田村则主张保守一点,坚持为7.2%。池田在听取了他们意见之后,认为前三年应该定在9%,在十年内不低于7.8%,在十年内实现国民收入倍增,即翻一番。 1960年7月,池田勇人以绝对高票当选自民党总裁。同年2月27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改变日本经济的宏伟规划从此开始实行。 日本神户大学石原教授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从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达到了10%的年增长率,已经具备了可能实现的条件基础;再者,1960年修订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所导致的政治对立,使日本迫切需要由政治时期转向经济时期,因而打开这种萧条不振的局面。 对比分析各产业全面开花酷似现在中国 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它主要提出了五个中心议题:充实社会资本;引导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促进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提高人的能力和振兴科学技术;缓和双重结构和确保社会稳定。 日本政府在经济中发挥的最重要的作用是充实社会资本,基本任务是整顿和完善产业基础。在公路、港口、铁路、机场、电信、工业用地和用水、农林水产的现代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1960年的投资额为前五年的4.2倍。 作为这一计划的杰出形象代表,东京到大阪的时速为200公里的新干线东海道,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之前的9天建成通车了,从东京到大阪只需要4个小时。 在航空方面,地方航线从零开始不断增加,而且日本继美国和英国之后,实现了国际和国内航线的喷气式化。 此外,日本的产业结构在这一时期出现了重大变化。日本的钢铁生产超过西德,跃居世界第三位,汽车仅次于美国、英国、西德之后居世界第四位。 重化学工业到1963年占工业固定资产的比率达到60%,出口比率在1965年达到62%。在引进世界先进水平的设备以后,日本建立了在经济高速增长下的重化学工业生产体系,迅速提高了日本重化学工业的国际地位。 以上的这些成就,与现在的中国何其相似。 中国达标项目 消费:近几年我国的消费一直保持在15%以上。 投资:去年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为8.2个百分点,今年仍然是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公路建设:目前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已达到6552公里,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位。 钢铁生产:目前,中国钢铁总产量相当于世界前十大产钢国的总产量之和,中国粗钢产量分别是美国和日本的5倍,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将突破5亿吨。 民众反应 日本人刚开始将信将疑 对于日本当时推出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刚开始颁布的时候并没有受到民众很大的欢迎。 当时的日本并不富裕,国内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尚不具备国际竞争力。所以不少人对当时颁布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能否实现持怀疑态度。而且国民收入是否真的可以在10年时间提高2倍,很多人对此半信半疑。 但是,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实现100%就业这个十分明确的目标,让很多国民和企业对未来抱有很大的期待。而实际上,由于经济增长率超过10%,实现国民收入倍增比原计划提前了三年。 翻薪影响 消费升温“三大神器”飞入百姓家 日本经济在1955年之后出现了大规模增长的势头,从那年开始,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12%,消费逐渐升温。从1957年开始,消费品的“三大神器”——洗衣机、电冰箱、黑白电视迅速普及,进入寻常百姓家。 家用产品的增长率,电视机达到47倍,电冰箱达到24倍。普通工人两个月的工资即可买一台电视机,日本终于开启了消费时代。 从1958年到1961年,日本经济经历了长达42个月的景气阶段,日本人称之为“岩户景气”,这是用日本神话传说中的天照大神开辟岩石,创造日本的岩户为之命名的,意味着开天辟地的大繁荣。 在这一时期,国民生产总值每年递增10%以上。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重化学工业投资迅速增长,生产大幅度增加。钢铁、机械、电力等产业部门也形成投资、引发投资的循环过程。 聚焦收入倍增计划:低薪时代注定在中国画句号 环境受污染胡同里走出的“公主” 随着工资的提高,食品消费占比下降,耐用消费品、娱乐和交际费用比重增加,娱乐消费意识上升,保龄球、高尔夫球、滑雪、旅行成为时尚,日本的名胜古迹到处拥挤不堪。 追求生活舒适成为时代潮流,日本出现了“大众消费社会”。由于消费内容趋于均衡和一致,在将近一半的国民中产生了“中产阶层意识”。 但是,石原教授同时指出,在1961年《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推动下,日本的经济规模得以扩大,最底层国民的收入也有所增加。当时,政府的公共投资促进了铁路、道路、港口、水坝、工业用水等产业基础设备的完善。 虽然家用电器进入了都市的家庭,服装也变得很时尚,但是住宅非常简陋,环境也被污染了。身着潮流服饰的年轻女性也在当时被称为“从胡同的陋屋里出来的公主”。 专家解读 中国不难实现收入倍增 对于中国是否已经具备了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条件,石原教授称,中国已经几次提出了与日本类似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并且为实现该目标而一步步努力。 比如,从1981年开始的20年内工农总产值翻两番,1991年开始的 10年内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两番,2000年开始的 10年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一倍等。 2010年开始的十年内使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一倍这个目标,对中国来说并不很难实现。但是,石原教授也指出,如果只偏重于追求经济总量的增长,会使地区间差距扩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加剧,也会带来泡沫经济的膨胀。 石原说,中国应由数量的增长转向质量的增长。在重视向教育、社会福利、环境方面的投资和发展中,应慢慢步入以实现社会安定和质量的发展为目标的时代。 在交通方面,比起城市的道路建设,郊外铁路和地铁的建设更加重要。 在农村,要进行与环境相协调的能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一倍作为经济发展的目标。 制定几个体现和谐社会的指标(“社会统合度指标”),比如缩小农村与城市间的收入差距的指标,改善水、森林、大气这些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指标,社会保险的普及率等。 本版文/记者 黎史翔 聚焦收入倍增计划:低薪时代注定在中国画句号 年薪8万至12万元贫富差距将缩小 中低收入持续翻倍变身中产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一句 “我们已经具备条件,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不仅在国内掀起热评,而且在国外也备受关注。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美国经济协会前主席戴尔·乔根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如果中国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将会使得更多的人获得“中产阶层”这一社会地位,而更多的人也将因此摆脱贫困。 倍增计划 中低收入者最受益 “一亿总中流”(1亿人都是中产阶层),50年前,日本发明了国民收入倍增,经济斗转,而百姓自此也在转角之后身份大变。总共1.26亿人口的日本,当年却号称“一亿总中流”。 不问出处,不求详解,心急的平民百姓率先涌上心头的疑问估计是,“我在受益之列吗?”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到底哪个阶层的人才是最大受益者?《日经新闻》报道称,中国这一行动旨在借政策给力,推动制造业工人的工资上涨,平复贫富差距的不满。 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美国乔治敦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大西洋理事会高级研究员盖保德。他认为,整体来说,这一“五年计划”主要的受益群体将是中低收入的城市居民。 他说:“按照我的理解,中国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目标是提高城市地区的居民收入。” 盖保德告诉记者,这一计划的主要机制似乎是通过立法的调整提高各个城市的“最低工资水平”。从这方面来说,对富人阶层或是上层阶级(有高额薪资的企业家或雇员)并没有多大的收益。 整体来说,这一计划主要的受益群体将是中低收入的城市居民。而目前还不清楚是否会影响到城市的农民工,或者它是否会面向不同的工资标准。如果这一“收入倍增最低工资”的规定同样适用于农民工,那么对一大批较为贫穷的农民工影响将是非常巨大的。 而当记者问,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会给居民带来怎样的实际利益时,盖保德称,中国人均收入的增长将会同时提高商品和服务(包括旅游)的消费,而国民为医疗、教育、退休而储备的存款将会增加。这些获益都是实实在在的。 贫富差距 呼唤中产阶层迅速壮大 中国经济连续30年高速增长的后遗症正逐渐显现。新加坡《联合早报》就说,中国在经历30年的经济改革之后,出现了相当显著的贫富差距。 报道指出,目前贫富差距最小的是北欧国家,中国的基尼系数接近0.5,接近于拉丁美洲和非洲。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标,该系数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越低,说明分配平均程度越高,贫富悬殊越小;基尼系数越大,说明分配平均程度越低,贫富悬殊越大。 贫富之间的巨大鸿沟逐渐成了人们抱怨的焦点。据报道,中国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就维持在3.3倍左右,行业间差距最高达到了15倍之多;10%的最高收入户与10%的最低收入户人均收入相差20多倍,少数金融国有企业高管的年薪水平是社会平均工资的100多倍,而个别企业高管的薪酬更是天价。 中国社会整体逐渐这样塑形,“洋葱头形”——那就是底层仍然很大,中间阶层成长不良。 2008年,《每日电讯报》刊文称,中国的贫富差距正在威胁经济发展。文章指出,收入、医疗以及教育这些可以衡量一个人财富水平的因素,在中国富裕城市,比如上海都已经接近欧洲国家的水平,但是其他一些地方还相差很远。 于是,不少专家学者呼吁“我们需要‘橄榄形’结构的社会”,让社会阶层结构“现代化”——社会中间阶层迅速成规模。 日本《日经新闻》就援引苏海南的话说,如果中国人的工资每年能至少增长15%,那么5年能翻倍。 何为中产 网上回答 啥样都有 走“橄榄形”路线,这就不禁让人发问,你中产了吗?而这样的帖子,在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浮出水面时,也张贴在了各大网站。 有人干脆给“中产生活”来了个总结:中产者是这样生活的:三分之一以上月收入过万;开着日本轿车;住着明星楼盘;使用国际品牌笔记本电脑办公;用苹果或诺基亚的智能手机;经常出入于中国大饭店、北京嘉里中心、上海新锦江大饭店这样的豪华酒店;无论是购物还是娱乐,都习惯刷卡消费;最向往的旅游地点是法国、东南亚以及东部非洲。 不难发现,民众对中产阶层的议论纷纷,主要还是因为中产阶层并没有一个权威标准让大家都来称一称自己。而国外界定中产阶层,是从财富、权力和声望三个指标来衡量 《工资条例》将报国务院 垄断行业工资定期公布 备受关注的工资条例草案内容浮出水面。昨天,曾多次参加《工资条例》草案征询意见会的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永琦向本报记者透露,目前,草案已经完成,并将于近日上报国务院有关部门。 条例草案核心内容将突出“调低限高”,即最低工资标准的增加机制和垄断企业尤其是高管工资的限制。在限制垄断行业高收入方面,草案要求垄断行业定期公布工资平均水平、涨幅、增长金额等内容。 ■草案内容 >>收入分配之增低 工资增长将与CPI挂钩 【举措】 ◎各省份将最低工资标准上报国家,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供劳动者参考。 ◎职工工资增长应充分考虑当地CPI因素。 ◎最低工资不包括加班费、高温低温及国家的各种补贴。 如何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永琦向本报记者透露,最低工资标准是条例草案的重点内容。 《条例》草案预计还将首次明确最低工资不包括加班费、高温低温及国家的各种补贴,三险一金也不包括在内。杨永琦介绍说,此前各地最低工资的构成不统一。例如同为1000元的最低工资,有些地区是扣除了三险一金,还有的则包含三险一金,也有的地区甚至包含了加班费和各种补贴。目前北京最低工资不包含各种补贴。 此外,《条例》草案确定,职工工资增长应充分考虑当地CPI因素。但杨永琦强调,工资与当地CPI之间并不是动态联动的关系。物价是工资增减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工资的增长仍然是通过工会与资方进行集体谈判或协商的形式实现。 >>收入分配之限高 垄断行业工资定期公布 ◎特殊行业如需对工资、福利、补充社会保险等进行调整,必须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等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各界监督。 ◎拟要求垄断行业定期公布工资平均水平、涨幅、增长金额等内容。 【举措】 除了“增低”,条例草案还将“限高”。限制垄断行业的高工资是《条例》的另一项重要内容,从而缩小垄断行业与普通行业的收入差距。 根据《条例》草案,政府将定期出台工资指导线,对工资水平进行宏观指导调控。尤其是对垄断行业的工资水平将作特别要求。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至3倍,考虑到住房、工资外收入和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至10倍之间。 杨永琦向本报表示,条例草案规定对垄断企业加大监管力度,拟要求垄断行业定期公布工资平均水平、涨幅、增长金额等内容。他表示,在这方面,欧洲很多国家已经比我们先行一步。他同时认为,今后通过《条例》或其实施细则等规定的进一步完善,预计垄断行业各层级职位的工资,也会被逐步公诸于众。 >>收入分配之保障 工资保证金写入草案 ◎首次将“工资保证金”写入工资保障机制。 ◎考虑通过修订工会法,来进一步完善工会组织的作用。 【举措】 除了“调低”和“限高”,条例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保障”。杨永琦说,尽管条例今后正式出台并不会硬性让各地给劳动者涨工资,但是预计条例会在保障职工拿到工资方面做出更完善的规定。在工资支付机制上,《条例》草案首次将“工资保证金”写入工资保障机制,直接好处是将减少欠薪和拖欠工资情况的发生。 杨永琦透露,在工资条例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工会是劳资双方协商工资的重要沟通渠道,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很多企业工会的存在流于形式,未能有效保障一线职工的收入水平。针对这种现状,总工会也在考虑通过修订工会法,来进一步完善工会组织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