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少数人的幼稚狂想”吗?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发布时间:2013-12-31 10:09 作者:刘小生
离着12月26日还有三天,胡锡进掌勺的环球时报便以多数人的身份自居,老谋深算地发表一篇社论《否定毛泽东,少数人的幼稚狂想》。可惜,这社论语无伦次,色厉内荏,逻辑混乱,强词夺理,结果是欲盖弥彰。这才叫哪壶不开提哪壶,专门给当局添堵。——该扣老胡的奖金。
胡版社论说,毛泽东领导中共和中国人民实现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大革命。这不算是胡主编的原创,应该是一种老生常谈了。不过如今人们对这句话的新解读还是满有趣味也颇为传神的,胡主编不可不知:毛喜欢翻天覆地,喜欢领导人民“翻身”如何如何——可惜,他老人家太喜欢折腾,翻一次还不过瘾,喜欢没完没了地翻,这可就整惨了大伙儿。几十年下来,农民、工人、知识分子以及广大干部甚至高级领导开国元勋都被他翻了个遍。以农民为例罢:第一次翻身,往好处说,不用当牛做马了——可是没完,接着翻,于是又去当牛做马,而且更加不堪。真是庆父不死,鲁难不已,生命不息,折腾不止。要说这种折腾“给国家带来的变化堪称是几个世纪以来最深刻的,而且这种变化的后续放大效应至今仍在发酵。”也对。
社论提到,“非常流行的“七分成绩、三分错误”说法,代表了大多数中国人对毛的主流认识。”——这可不是有了“流行”两个字就能当定论。毛曾经让邓小平给文革,其实也就是毛的后半生,作一个三七开的结论,结果让邓以“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给顶了回去。毛自己生前想要一个70分的中上成绩尚不可得,岂会在其死后得逞?以为“随着“文化大革命”的远去,多数中国人对毛所犯错误的感受与对其功绩的认同不断平衡”就奢望人民得了健忘症,那只能是一厢情愿。
胡说“毛泽东是旷世伟人的评价在中国社会具有强大根基,”这不是在吹捧某人而是在栽赃中国社会。毕竟,中国社会不同于朝鲜,已经走出了动辄“旷世伟人”或“千古逆贼”的时代。胡说,一些骂他的人认为毛泽东已经在中国社会“臭了”,仅仅是这部分人的幼稚狂想。愿意说实话的中国人确实因为幼稚而在1957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今天可以直言某某“臭了”而无须担心遭到处决,恰好说明整个国家已经走向成熟。
社论还说,“革命通常有残酷的一面,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同样如此。此外革命导致政权更迭后,稳定国家常有一段代价不低的时期,对中国革命这样的历史性事件,很难仅从人道主义的、甚至是一些知识分子个性化的视角去评判,它的第一评判标准应当是革命的历史结果。”曲里拐弯说了这么半天,中心意思不过就是“成王败寇”嘛。可是,千秋功罪,绝不会如此简单。
胡说,“到今天为止,中国革命的结果越来越展现出高度积极性,它用几十年的时间改变了中国的一穷二白,使人权发展逐渐走上正轨,这不仅使中国在世界穷国中脱颖而出,而且使西方世界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这是上世纪40年代末无论中国人还是国际共运或者西方世界都完全没想到的。”这是张冠李戴。“几十年的时间改变了中国的一穷二白,使人权发展逐渐走上正轨,这不仅使中国在世界穷国中脱颖而出,而且使西方世界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要归功于拨乱反正,改变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毛路线,而不是相反。
社论说,“现在中国国内不具备可以用来否定毛、令人信服的历史及现实依据,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的声音一样,往往是高度情绪化的。”对毛,需要否定的是他建国后大部分的所作所为,这还谈不上“全盘否定”。至于历史及现实依据,随着保密档案的解密,只会越来越充分。要说高度情绪化,那是环球时报的读者定位。
胡说,“国际上妖魔化毛的声音目前主要出自西方,它们同批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声音来自同一价值阵线。第三世界对毛泽东的态度与西方有很大不同。”胡主编可以做一个民意调查,看看当今中国人究竟是羡慕学习认同西方呢还是第三世界。
社论说,“外部世界对毛的各种评价也大多具有直接的利益相关性,因为毛领导的革命对世界也带来直接和间接的改变。人类要对毛泽东做一个客观评价,会比中国社会来得更晚。中共政权今天和今后的表现对此至关重要,因为这些表现与毛的开创撇不开关系。”这是一种近似要挟的辩护。毛已经盖棺定论,但党还在继续书写着自己的历史。党的历史地位,取决于当下和今后,而不是永远与一具躯壳捆绑在一起。所以,少拿这个来说事儿。
社论说,“即使在毛去世37年后,今天在中国评价他,完全置身事外的“历史角度”并不容易做到,因为我们至今仍处在“毛泽东时代”千丝万缕的影响中,对他的评价会或多或少受利益及价值观的干扰。”还说,“否定毛的声音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上都不是史争,而是现实政治斗争的一种特殊方式。既然这样,事情大概就无法按照史争来应对。一些以史争名义从事挖中国政治墙脚活动的人,他们就应在一定的边界上受到来自中国主流社会的抵制。这既是潜规则,也是明规则。”这是胡主编的诚实可爱之处。胡回避毛的历史,强调“现实政治斗争”。这样一来历史就变成了立场,逻辑让位于献媚,社论也就变成了祭文。但胡把这种小算盘和盘托出,也就把祭礼变成滑稽剧。
社论说,“毛领导中共带领中国实现了真正的独立自主,推动中国走向建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道路。此外他把中国带入世界核大国俱乐部,并且在晚年戏剧性地打开红色中国同西方世界发展关系的大门。他为其后的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一个可以坚实踩上去的肩膀。”胡锡进这么说当然不用脸红,可这种悼词是斯大林、金日成以及金正日悼词的统一模板,缺乏创意。
1893年,即清政府风雨飘摇的光绪19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于韶山冲。同年,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发表。书中所论相当广泛,主张变法图强,发展资本主义;参照西方政治制度,立宪法、开议院,实行“君民共主”;批评洋务派只学西方坚船利炮是“遗其体而求其用”;提出要与外国资本主义进行“商战”,表达了要求“富强救国”的呼声。但是,毛推动中国最终走上的,却并非这样一个方向。
深深地影响了毛和中国的,是涅瓦河边一声炮响送来的布尔什维克主义。中国人开始以俄为师。
1991年12月26日,也就是整整98年之后,苏联最高苏维埃召开最后一次会议并宣布解散,苏联正式解体。师傅到底还是走在了徒弟的前面。
听听环球时报的高论吧。“他个人的领导风格有严重的历史局限性,这是他在身后饱受舆论批评的主要根源。”正可谓是轻描淡写,避重就轻。几千万生命的代价,几十年的反思,最后仅仅得出这样水平的历史教训吗?
整整相距98年的两个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苏联解体。无论是生或者死,都一样地值得纪念。但仅仅纪念是不够的。“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个道理,不光对中国和苏联,其实环球都适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