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竟是五年前写的!我却未曾读到!在此转贴,就是希望给其他可能错过的朋友看的) 《五十年無祭而祭》序:傷今念昔,恨殺子規啼 章詒和 博讯2007年9月19日 转载 我們為什麼要在五十年後的今天紀念反右?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我基本上認同學者徐賁先生的說法。他說:「記住過去的災難和創傷不是要算賬還債,更不是以牙還牙,而是為了釐清歷史的是非對錯,實現和解與和諧,幫助建立正義的新社會關係。對歷史的過錯道歉,目的不是追溯施害者的罪行責任,而是以全世界的名義承諾,永遠不再犯以前的過錯。」而我之所以說「基本認同」,就是另有個別部份,我是不太同意的。比如,記住過去「不是要算賬還債」。據說徐先生已定居美國,他的觀點或許適用於大洋彼岸,但不大適合於我們這塊土地。 半個世紀以來,我們的土地是呻吟的土地,哭泣的土地,流血的土地。從鎮反到六四,邉訜o數,死亡無數,殃及無數。可是,邉拥陌l動者,製造者,領導者,執行者至今一句交代的話沒有,一句道歉的話沒有,一點悔罪的意思也沒有,而是發文件,下禁令,搞愚民政策,要求遺忘和實施強迫遺忘。要知道,毛澤東搞的所有政治邉樱紝凫度后w性傷害。傷害最深的是社會底層,普通公民,無辜百姓。這是最嚴重的社會傷害與民族傷害。因此,我們有權要求算賬,共產黨必須還債,況且很多是血債、命債。在中國,「算賬還債」是「釐清歷史的是非對錯」的重要組成部份。有了對施暴者罪行的揭示和受難者傾訴痛苦的權利,其實也就給了執政者一個悔罪的機會。只要他們請求寬恕,中國的老百姓立馬就寬恕。不信,請當下中共十七大新當選的政治局常委們試試。 那麼,欠債有幾多?最完整的「賬本」,就是各種檔案、絕密文件、秘密會議記錄、秘密調查報告、秘密計劃、秘密決定、秘密決策等等。這些要緊之物,官方是不會解密的,不會公開的,更不會退還給你。有例為證:去年(2006年),我到成都,向四川省高級法院索要作為「現行反革命」罪證的十六本日記、札記和手稿。人家熱情接待,細心查找,讓你等個夠,等到最後給你一句懷有歉意、帶着溫柔的答覆:「對不起,我們找不到。」請注意:人家是說「我們找不到」,可沒說「東西沒有了」,更不說「東西找到了,就是不給你」。狡猾得這樣出色,無賴得如此完美,想發個脾氣都叫你發不出來,不愧執政五十年哪!回到北京,就氣倒在床。 「傷今念昔,恨殺子規啼」 我的日記是從1958年開始寫的,那上面有父親的交往行蹤,父親的談話牢騷,父親的詩作,一家人的生活記錄以及我的勞改日記。在當局封鎖真相、把持壟斷一切憑證、材料、檔案、文件的情況下,我們只有自己動手找「賬本」了。一個重要的賬本,就是記憶。由於我們這個民族患有普遍健忘症,由於許多個人保存的資料被銷毀,由於許多親歷者已經消失,剩下的為數不多的幸存者,便十分寶貴了。 幸存者幸存下來幹什麼?我想:除了衣食住行、安居樂業,恐怕就應當是存留記憶和守護記憶。這是不可推卸的責任和使命。記憶是一種測試,測試一個個體,一個民族的倫理責任和普世價值取向。俄國的普列漢諾夫,臨終前曾自語:俄國無產者,你們還記得我嗎?蘇聯元帥朱可夫死後,一位詩人曾這樣寫道:「他(指朱可夫)為自己的士兵哭泣過嗎?臨終之時,他想起了士兵嗎?」這兩個細節都令人喟嘆,它以悲情的方式告訴我們:回憶是飽含複雜情感感受的「向後看」。這個「向後看」內涵豐富,它蘊涵着對人對事的聯繫、關切,感受、體驗。所以,記憶不只是記住從前的人與事,它們還留住了聯繫、關切、感受、感情、體驗。故而,記憶在本質意義上代表並記錄了人與社會,人與歷史,人與環境,人與時代,人與自身最持久、最細緻、也最深刻的聯繫。 自從《往事並不如煙》(牛津大學出版社版為《最後的貴族》)出版,很多人給我來信或打來電話,說:「我也想寫,但因不是名人,寫了也沒人看。」我聽了,一再解釋,且焦急萬分。因為任何一個社會,都是由底層搭築而成。普通百姓的記憶當是社會最真實、人類最重要的記憶。個人的記憶,表面看來微不足道。但所有親身經歷者的記憶,聚合起來才能成為共同記憶。 中國大陸的每一個政治邉觽鞍傩斩家詳凳f計,乃至數百萬、上千萬。這個龐大的社會群體性回顧,都屬於共同記憶。由於執政者長期查禁和親歷者大部份死去,原本的「共同記憶」就成了問題。一個典型的例子,莫過於今年(2007年)六月四日《成都晚報》第十四版登出的「向堅強的六四死難者母親致敬」的廣告語。我剛看到它,心潮洶湧,立即給成都朋友發送郵件。說:「我一整天都在激動!這個民族沒有死滅,真不知道應該怎樣地表達我的欽佩和敬意。」然而很快,興奮成了傷感。原來它的順利出台,是因為報社從業人員根本不知「六四」為何物,不知「六四死難者」為何人。這說明我們這個民族的「共同記憶」正在流失,正在有效地、迅速地流失。掐指算來,距離天安門廣場那個血色夜晚,還不足二十年,而我們的年輕人已茫然不知了。這是愚昧瘠貧土壤培育出來的碩大無比的時代苦果,讓今天的每一個人都來咀嚼吞咽它。 殘酷吧?現實從來就殘酷。國內不少「八九」精英,他們中的絕大部份平素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六四」仍是他們心結。到了那個日子、那個鐘點,有的撰文,有的燃香,有的開著私家車圍绕天安門廣場轉一圈。三百六十四天上班、聚會、賺錢,唯此一日,祭奠「六四」。年年如此,漸成儀式。這樣做,也好。儀式起碼可以承載哀思,並提醒人們「今夕是何夕」。到了六月五日,各就各位,該幹嘛幹嘛了。這樣做,對不對?當然也對,再是英雄豪傑,不也得過日子嗎?但我心里總覺得彆扭。事情是需要比較的。一比較,質的差異,深湹牟顒e,就顯現出來了。 我非常尊敬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芝加哥大學的王友琴女士。多少年了,她堅持不懈地調查文革的死難者,調查他們的姓名、籍貫、性別、年齡、家庭、死因。與宏大的文革史事相比,她做的事簡直就是碎片,就是粉末。千萬別小看這些「碎片」和「粉末」,它們是珍貴的原材,每一片、每一粒都粘肉帶血。它們還是強力粘合劑。由於有了它們,「文革」作為一個歷史事件,才有難以撼動的基本數據和無法塗改的基本輪廓。有了數據、有了輪廓,就有了真相。人家王女士在美國,做了我們本當做的。我們當中有誰在調查「六四」的死傷者?須知,這是最低限度的事情。難忘那個不斷揮臂擋住坦克去路的瘦弱青年。他死了,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背影,根本不知道他姓什麼,是從哪儿來。可為什麼那些政治人物都沒死,那些社會精英都沒死,那些學生領袖也一個沒死?死的都是無名之輩、可爱的孩子。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提起那些倒地之後就再沒有爬起來的孩子們,我的眼淚就止不住。十八年了,為什麼國人還不知道他們的姓名?俗話說:雁過留聲,人死留名呀。 我尊敬的另一個人,是個不知名的安徽作家。三年前一個深秋的黃昏,他給我打來電話,說:自己是個小小行政幹部,也是個小小作家。要求和我見一面。我說:「天色已晚。明天找個茶社或飯館,我們邊吃邊喝邊聊吧。」「不。」他說:「我要說的事,是不能邊吃邊喝邊說的。」口氣不容商量,我答應了。心想:什麼話,有這樣重要?第二天傍晚,他來了。儘管初次見面,可濃重的鄉音,把我倆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在簡單介紹了自己的情況之後,就進入正題。他說:「章老師,我看了你《往事》,我也要寫我的往事。」「好呀!」他說:「你寫的都是上層,我要寫底層。」「那你能簡單說說嗎?」「簡單說,就是你寫貴族,我寫飢餓。」說着,從黑色公文包里抽出一卷圖紙,說:「我要寫的都在這儿。」 圖紙平鋪在茶几上,俯身看去,它們像是農家村落平面圖,毛筆手工繪製。除了豬圈,雞舍外,其餘均為大小不一的房舍,每個房舍都填有姓名。有的寫着三個人的姓名,有的是兩個,有的是一個。他抬眼望着我,說:「你知道這是什麼嗎?」「像是農家院落的平面圖。」「章老師說對了。這是我家,是1958年的家,一個幾十口的大家。」他逐一指給我看,講給我聽:哪間屋住的是父母,哪間是祖父祖母住的,哪間是伯父嬸娘,哪兒是兄嫂子侄們的房子。繼而,他抽出第二張圖,第二張圖是1959年的家,第三張是1960年。每張圖的格局都一樣,可房屋上標注的姓名,越來越少。翻到最後一張——圖上只有一個小屋,只有一個人的姓名,其他房間都是空白。我說:「只剩一個人了嗎?」他抬眼望我說:「只剩一個人了。」「剩下的這個人,還活着嗎?」「還活着。」「他在哪兒?你認識他嗎?」「他在這兒,就是我。」愕然,啞然。悲而喜,喜而悲!過了好一陣,我問:「原來的人去哪兒了?」「都餓死了。章老師,整整一個村子都是黃塵滾滾,不見行人哪。」天乎天乎,百姓何辜!我一把抓住他的手,淚水沿着面頰滾落。他告訴我:他成了孤兒,自己立誓——長大後一定要寫家史,寫飢餓史。後來,村幹部可怜他,負擔了他的生活,又供他上學。孩子聰明又用功,成了一名機關幹部,還入了黨。但他一刻不曾忘記當年的誓言。他對我說:「我要提前退休。」遂指着圖上那間小屋說:「我要回到這屋,開始寫往事。我家的往事寫完了,就寫鄰居的;我們村寫完了,就寫鄰村的。一個村、一個村地寫下去。」五十年來,多少鮮花是盛開在劇痛、死亡、刀口和不幸之上的。現在,他要摘掉豔麗的鮮花,恢復原貌,原色,原本。 「長門柳絲千萬縷,總是傷心樹」 安徽老鄉走了,消失在京城美麗的暮色之中,我卻久久不能平靜。我知道,他的記憶儘管是極其珍貴的直接見證物,但終因個人記憶的分散性,大概無須多久,或遺失,或流散,或被消滅。因此,我們必須把個人記憶納入一個公共空間。在這個空間里,個人記憶得以聚合,得以交流。更重要的是在這個公共空間里,個人記憶才有可能轉化為共同記憶,「粉末」與「碎片」才有可能糅合成一個完整的事件。而那些沒有親身經歷的人和我們的後代子孫,也才有可能通過這個公共空間承擔記憶,也承接記憶。二戰大屠殺的猶太幸存者的見證,已經為全世界受苦受難的個人和民族提供了「災難見證」與「災難見證保存」的典範性先例。一切災難都是人性災難。所以,這些「災難見證」,無一不是對一個民族最深刻的人性教育,最良好的素質教育和最完善的道德倫理教育。它相比於我們這里搞的各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不知高出了多少!高就高在它既是對現實的見證,同時也是對未來的見證。它不是叫孩子們去「愛國」——愛某個政黨,而是使孩子們變得更好,了解自身,長得有個人樣兒,也活得是個人樣兒。 再把話題扯回反右。究竟毛澤東的反右邉俞槍φl?是什麼性質?這話還用問?當然是針對包括青年學生在內的大陸知識分子和民主黨派的。但是,當我閱讀了西方學者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對猶太問題研究資料以後,才明白自己的認識何其湵 h娜.阿倫特是一個德國猶太女人,一個美國學者。她專門從事猶太問題和極權主義的批判性寫作與研究。前年是她百年誕辰(1906-1975),大陸多家出版社都在推出她的系列作品。我目前看到的有《精神生活.意志》、《黑暗時代的人們》、《「耶路撒冷的艾希曼」:倫理的現代困境》等,讀她的書,內心非常震撼。 漢娜.阿倫特的與眾不同,要以一樁官司來說明。1960年,以色列情報部門在阿根廷抓住了前德國納粹軍官阿道夫.艾希曼。這個人是貨真價實的劊子手。正是由他負責,將三百萬猶太人送進了死亡集中營。阿道夫.艾希曼在以色列開始受審。以色列這個猶太國家當然擁有審判權,而以何種罪行控告他,卻成為問題的關鍵。提出這個問題,在我們中國人看來簡直叫荒唐。負有三百萬命債的人,還缺少罪名嗎?自當「從嚴、從速、從重」處理,宣佈死刑,立即執行。漢娜.阿倫特的與眾不同處正在這里。她認為審判阿道夫.艾希曼面臨的是「由國家機器所組織的行政謿ⅰ,而西方社會在二戰後紐倫堡審判中首次把「行政謿ⅰ勾_認為是「具有現代特徵的新型罪行」。這種罪行的性質是對人類犯罪,納粹極權是人類之敵,她不同意將這一場人類的浩劫,僅僅放在猶太人受難史中去認識。大屠殺是非常殘酷的,從成因到過程也都異常複雜。其間既有納粹的命令,也有猶太人的順從,甚至是合作。因為在納粹暴力下,猶太人為了個人的生存、利益,就盡量去妥協,對他人冷漠,對世事麻痹。結果呢,每個人胸前都戴上了羞辱性的六角星袖章,生活成了只能喘氣兒的日子,到了後來連逃避恐怖的一點可能性也沒有了。數百萬人排着長隊被納粹送進集中營,送進毒氣室,送進焚屍爐。1961年,漢娜.阿倫特作為《紐約時報》的記者赴以色列參加報道審判。她想,這個劊子手能不是一頭野獸嗎?當阿道夫.艾希曼被帶進法庭,她手中的筆滑落到地板上,緊張又意外。這個人不單不像野獸,倒像一隻「被關押的綿羊」,說話措辭文雅,理智平靜,回答問題一絲不苟。阿道夫.艾希曼還表示能在耶路撒冷被當眾絞死,自己對此感到滿意。現場審判的情景,使漢娜.阿倫特認識到:有名的大戰犯原來是個級別不高的公務員嚴格遵守紀律,認真執行命令,絕對服從了帝國命令而已——施暴者的兇殘和受虐者的順從,在漢娜.阿倫特那里,具有了同等的份量和意義,它們一起指向了極權!所以,她要求審判阿道夫.艾希曼時,必須以全人類的名義,應該盡可能多地公佈真相!不是公佈一部份,遮掩另一部份,被遮掩的部份往往是「陰暗」篇章和「灰色地帶」,佈滿傷痕,也充滿教訓。但要想避免類似的災難再度發生,就必須這樣做,絕不能把災難的罪責全部放在具體行為者的身上。否則,就是一種「集體自我欺騙」和「集體失憶」。它的危害不在於給歷史留下空白,而在於危害全人類的未來。 反右不也是這樣嗎?1957年夏季,對章伯鈞、羅隆基從政治批判到組織處理,其間的每根鏈條、每一環節,皆由民盟中央領導人及其成員操作。當然,邉邮敲珴蓶|發起的,邉拥牟襟E、方針、策略是由鄧小平領導和中共中央統戰部一手籌劃制定的。但具體落實到每一場批判會的佈置,每一篇批判稿的撰寫以及每一個右派的定性材料的確定與完成,都是民盟中央的人幹的(詳見拙作《雲山幾盤,江流幾灣,極目天涯空腸斷——章伯鈞在《1957》一文),其中不乏大名鼎鼎的教授和學者。沒有他們的熱烈擁護,積極配合,主動出擊,民主黨派的反右邉幽苣屈N酣暢淋漓、盆滿缽滿嗎?在這本書里,徐慶全先生《對丁玲、陳企霞反黨集團批判》一文所描述的中國大陸文壇反右的情況,看得我毛骨悚然,心膽俱寒——上邊為了搞丁玲、決定從陳企霞下手;為讓陳企霞低頭,決定先從他的女友柳溪下手;為了叫柳溪開口,決定找到於她有知遇之恩的中共天津市委副書記。一番功夫,幾番撥弄,目的達到了,也準備停當了。當柳溪站到了批判大會的講台前,一向嘴硬的陳企霞驚懼不已,精神幾乎崩潰,「像木頭似的杵在那里」。批判會前,中共文藝總管周揚還特地接見了柳女士----這個紀曉嵐六代孫,並指示:「柳溪是起義,不要劃為右派,也不要開除黨籍。」會後,陳企霞不得不低頭認罪,並在家中向妻子表示自己要交代揭發問題。妻子趕緊向上彙報,周揚得知情況後,連夜接見陳企霞,親切握手,說:「黨是要你的。」沒幾天,當丁玲看到陳企霞站到批判大會的講台前,這個堅強高傲的女作家,同樣驚懼不已,精神失去支撐。她「無以作答,欲哭無淚,後來索性將頭伏在講桌上嗚咽起來。」一切都是由周揚親自指揮的,又是在整個文壇積極響應下進行的,更是在受虐者的密切配合下完成的。周揚早就說了:「利害之心勝過是非之心」,為了身家性命,對朋友,對情人,再厚的交情,再純的愛情也都不得不拋撇於身後了。結果,周揚並未兌現「黨是要你的」的承諾,他們被一網打盡。「在政治中,服從等於支援。」「順從的工具,成了你倒霉的原因……」 所有的順從,都可用人的趨利避害之本能來解釋。實際上,這是國家在極權主義道路上,人類於絕境中摧毀人性、侵犯人性、殘害人性的表現。所以,漢娜.阿倫特在她撰寫的《極權主義之源》一書的序言里,這樣寫道:「它(指極權統治)的勝利,就是人類的毀滅。無論在哪里實行,它都在摧毀人的本質。」這位傑出的政治哲學家一再強調:由於人殘忍地對待他人,才使一部國家機器、一個政黨意志(包括它的科技手段、秘密警察、層層官員、級級組織),得以大規模地迫害公民。制度之惡吞沒了所有的人,而被吞沒者所表現出來的惡,漢娜.阿倫特稱之為「平庸之惡」,則更具普遍性,更可怕。舉個例子吧,1957年5月21日,正值整風鳴放高潮。北京大學物理系四年級學生劉奇弟貼出一張題為《胡風絕不是反革命》的大字報,公開為胡風招魂(劉以為胡風死了)。很快邉訌镍Q放轉入反右,北大同學對劉奇弟的圍攻,從一開始就異常猛烈,強迫低頭彎腰,直呼其為「反革命分子」。劉奇弟不服氣,即招來更嚴厲的懲罰。只要他開始講話,便有同學上去搧他的嘴巴。這個痛心的例子,足以說明順從者的作用了——說明「在極權制度下,不必是惡魔,任何一個平常的人都可以成為劊子手。 ……任何人都可能無端地成為暴力殘害的對象,任何人也都可能成為兇殘狠毒的打手。誰在極權制度中“盡忠職守”,誰就注定不再能分辨對錯,不再能察覺自己行為的邪惡」。這是漢娜.阿倫特極其精闢的論述!受害者跟着加害者走,一步一步地喪失人性,每次邉佣际沁@樣,豈止一個反右。後果是整個社會與中華民族的道德淪喪;後果是從圍觀活剝狗皮到山西黑窯奴工現象層出不窮,驚心動魄,且延續下去。面對某種強大的存在力量,個人情感與需求無論多麼重要,多麼真實,似乎都無須獲得尊重。於是,連人的生命也都變得像草一般,輕飄飄。難怪任何一次災難發生,傳媒都不怎麼報道死難者的情況,五星紅旗也從不為哀悼死難者下降半寸。快別給咱的孩子上什麼充斥着意識形態內容的政治課了,也快別在中央電視台給咱老百姓灌大碗「心靈雞湯」了。要緊的是恢復人性,恢復人的常態!現在,哪一級政府、哪位官員誰能明確告訴我們:在專制制度下,人性和良知當來於何處?家庭?學校?還是政黨?他們恐怕無法回答這個嚴峻又急迫的問題。良知的獲得是非常需要有自省意識的,即「捫心自問」。遇事「捫心自問」,比啥事都「心安理得」能更多地健全人性。儘管今天的神州大地處處高喊「以人為本」的口號,但當下的各級政府和官員缺的就是人性。更糟糕的是,我們制度本身就缺乏人性,才導致各種聞所未聞、屢禁不止的醜態,醜行,醜聞。這不是搞自律自查或讓官員有高學歷或上黨校所能解決問題的。父親很早就告訴我:二戰時期,德國納粹黨衛軍?就有許多博士,而反動的排猶邉右卜窍L乩找蝗怂鶠椋是遍及歐洲的普遍情緒與思潮。 面對共同記憶,面對過去創傷性記憶是需要全民族來共同承擔的。反右邉拥臍v史不是五十五萬右派和他們的親屬子女的私產和包袱,也不是中國大陸知識分子的私產和包袱。我們既要從政治體制上追究歷史的罪責,同時還要從人性的深層拷問民族、群體及個人的責任。北京大學教授錢理群先生把反右邉友芯慷1957年學,自有深刻的道理和用意。因為五七歷史,是「人禍史」。反右邉訌恼h性質、意義上消滅了民主黨派,但更重要的是它消滅了人格。令人自己不把自己當人,也不把別人當人。澌滅人性,摧毀人倫,將每個人潛藏很深的動物性、獸性都開掘出來,泛濫於社會。五七歷史,是「背叛史」。中共公開背叛盟友,公開背叛聯合政府的誓言,公開背叛憲法和國民。當然,中共也是徹底背叛了當初的自己。就像當年聶紺弩滿懷悲憤對準備入黨的戴浩所言:「這個黨你想進去,我正想出來呢!當年,我要是知道共產黨是今天這個樣子,我決不會參加的,它簡直比國民黨還糟糕。五十年來,共產黨一直以改造世界為己任,其實最需要改造的恰恰就是共產黨自己。因為所有的錯事、壞事、骯髒事,都是它以革命的名義和「正確」的姿態做出來的,可中國的小老百姓!」五七歷史,還是「獨裁史」。毛澤東通過反右,兩手掀翻聯合政府,一腳踢開國家憲法,在一個被稱之為「人民共和國」的國度里,全面復辟封建專制。從最初標榜的人民民主專政,退到無產階級專政,再退到「一個人說了算」的個人獨裁統治,只經過了七年。咋才用七年?毛澤東靠的就是一系列邉印R驗椤改軌蚴勾蟊娬位模皇钦h而是邉印埂令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種獨裁竟然像一份珍貴遺產,被以後幾代中共領導人和決策層保留繼承下來。毫不過份地說,今天我們這個社會所有的黑暗都與「這份珍貴遺產」相關、相連、相通。為什麼許多事情要最高領導人批示才管用?難道龐大的行政機構和上千萬的公務員全是窩囊廢?不,原因就是我們的政權性質——還是「一個人說了算」。我讀到過一些文章,通篇是把反右邉拥陌l動者、領導者大罵一通,再以最正義的理由把它「鏟除」。1949年以後,共產黨就是以這種方式對待地主、富農、舊軍政人員、工商業者、教授學者、知識分子的。我們不能如法炮製。所有犯下的罪行要用法求得必須的清算與必要的懲處,在此前提下,求得合情合法合理的「和解」。結束「以暴易暴」的歷史傳統和政治循環。所以,我要說:紀念五十年前的反右,其根本意義是為了五十年後,百年後。我們紀念反右,向加害者索賠是應該的,討個說法也是應該的。為什麼不賠?而且應該從中共的黨產中拿出錢來賠償!道歉更是起碼的事了。賠償之前,首先要搞清楚——共產黨到底劃了多少右派分子?我在《一片青山了此身》一文中曾有講述——1958年,父親(章伯鈞)劃為右派,戴上帽子。作為國務院總理的周恩來在中南海接見了三個被撤職的內閣部長(章伯鈞、羅隆基、章乃器)。氣氛凝重,談話簡短。接見臨近收尾,父親問:這個邉觿澚硕嗌儆遗桑恐芏鱽泶穑捍蟾庞卸⑷f吧。父親後半輩子都在念叨這個數字,像背十字架一樣背着它,走進墳墓。父親哪里知道: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官方披露出新的右派數字是五十五萬,受難者翻了一倍多。二十一世紀又有了更新的數字是一百萬以上。每個劃為右派的人,他們的姓名,他們的命撸麄兊募彝ィ麄兊慕Y局呢?還有整個政治事件的前因,後果,性質……所有的一切,因真相被嚴密封鎖,因死守「反右擴大化」的結論,而至今不清不楚,不明不白。我們不能像對待日軍的南京大屠殺那樣,自己說被殺者三十萬,那麼請出示三十萬人的名冊,我們卻拿不出來了。連《南京大屠殺》的紀實影片,也是外國人拍攝的。一位姓陳的先生看影片,在網上寫道:有錢的沒錢的,有車的沒車的,工作了結的沒了結的,都該掏錢買票去電影院,領回屬於自己的那份恥辱——這是多麼痛苦的呼籲啊!所以,我始終堅持一個觀點:對反右邉樱伯a黨必須交代清楚。我們自己也要搞清楚。而把事情弄清楚,不過是事情的第一步!中國人對二十世紀血淚歷史的梳理、反思、歸納、研究、總結,才剛剛開始。重要的是——開始了!我們決不後退,誰也無法禁止。 2006年春天的一個下午,接到中學(北京師大女附中)同學曉琳打來的電話,我頗感意外。多少年了,我們彼此相知,卻無聯繫。她知道我一個人度日,我知道她與生母相依。曉琳說:「我花了一百多塊買了你的書(指《往事並不如煙》)。」「你買的書,居然這樣貴?」答:「等我知道它的時候,已經被禁了。我是在黑市買的。」「曉琳,謝謝你的閱讀。」她說:「我看了,心里非常難過,非常痛苦。我打電話的目的,就是要告訴你——我的父輩對不起你的父輩,我們共產黨對不起民主黨派。我們共產黨對不起所有的受害人,對不起所有知識分子,更對不起所有的老百姓……」一連幾個「對不起」,從沒聽見過的「對不起」,像層層細浪拍打、濕潤着一顆衰老乾枯的心,我嗚嗚地哭了,曉琳也咽聲而泣。後來,我們各持話筒,默無一語,只有哭泣,哭泣。她是誰?她是林彪的大女兒林晓霖,親骨血。 「嘆烏衣一旦非王謝,怕青山兩岸分吳越」 我需要記憶,她需要記憶,我們帶著各自的感受與體驗一同記憶。 2007年6-8月於北京守愚齋 香港蘋果日報首發 (博讯自由发稿区发稿) (博讯 boxu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