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生項目科研經費亂象 導師指揮造假撈錢 大公報 2012-10-26 14:20:19 來源︰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李蒙因為在省級「挑戰杯」比賽中拿一等獎而被保送上研究生。不久前,他受邀回母校和學弟學妹交流保研經驗時,無意間發現了一件令他震驚的事情。 活動組織方把與會學生代表在本科期間的獲獎作品做成了PPT,其中一份題為《×××壓載水處理裝置》的校級獲獎作品抓住了李蒙的眼球,這與他當年的「挑戰杯」獲獎作品《×××壓載水處理技術及裝置》的題目相差無幾。 他隨即拿起手機在網上搜索這篇文章,卻驚訝地發現兩篇文章不僅摘要內容大致相同,關鍵處的實驗數據也是驚人的相似。更令他沒想到的是,這一作品的署名作者是他的師弟,指導老師也是同一人。 李蒙「蒙」了,自己的作品怎麼會被師弟「盜」走?而兩年前就已經在省內拿過獎的科研項目為何還能獲得學校支持並通過校內的評選?他腦子里還冒出另一個問號來︰如果真的是「翻新」作品,師弟這個項目的科研經費又去了哪里? 向中國青年報記者回憶這些細節時,李蒙即將研究生畢業,3年來為導師老板的「打工」經歷讓他對科研經費尤為敏感——有科研項目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中就有經費是非。但是,他從未想過學生的科研經費還能出什麼問題,畢竟,這塊蛋糕實在太小。 然而,就是這塊不甚引人注目的「小蛋糕」,也難以避免地染上了高校科研管理的種種弊病。中國青年報記者在北京部分高校調查發現,一些學生科研經費出現了「拼發票」、「湊預算」乃至「攢項目」的怪現象,而其背後暴露出來的一些導師「指揮」造假從中撈取經費,以及學生經費「九龍治水」式的管理問題則更令人咋舌。 經費少時做不了想做的實驗,多時花不完只得買雜書來「拼發票」 科研經費分配不均已是眾所周知的問題,高校教師由此有了「大牛」、「學霸」以及很難申請到經費的「青椒」之分,大學生享受的科研經費也同樣因為學校牌子的差異存在「綠肥紅瘦」。 浙江大學一份針對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SRTP)的報告就提到︰國家重點投入建設的「985」、「211」研究型或綜合性高校經費較為充裕,開展SRTP有充足的資金保障,並設有專項經費。相比之下,地方或非部屬院校資金來源有限,科研經費相對較少,在單個項目的經費資助上與國家重點院校相比存在明顯差距,差距較大者可達兩個數量級。于是,有人將地方院校學生科研經費之少戲稱為「撒胡椒粉」。 然而,即便是具體到一個研究型或綜合性院校,還有另一個層面的分配問題︰學生經費少時做不了想做的實驗,多時竟一半花不完只得買雜書來湊發票。 一個研究辜鴻銘保守主義的題目給了5000元的科研經費。「怎麼花啊?」北京一所高校中文系學生王小青說。 當她和小組成員將網上有關的論文打印出來後——事實上,她知道這些論文本不必打印出來,平時看電子版已比較習慣,但有了錢打出來也就更方便些——又買了些相關研究的書籍,加上預計的版面費,整個加起來,才花了2000元出頭,還不到一半。 于是,她在網上找賣家買發票,充當「差旅」一項。實際上,此前,她在填報預算時就寫下了實地調研一項,目的是為「還原史實」,但她並未去實施。因為在她看來,小組在內容分析方面已做得十分扎實。 令她沒想到的是,教務處在審核時只問了句︰「是北京的票還是外地的?」這時,她才意識到,所謂項目申請注意上縮寫的「實報實銷」真的成了一個「原則」上的說法。 在他的身邊,仍有不少同學希望通過科研項目來鍛煉自己的研究能力。在這位教授的博文中,有一段他學生的話︰「我感覺批下來的經費一點不夠用,為什麼那麼多‘天馬行空’的好點子不讓做,就是沒錢吧。給我們學生的科研經費要麼是面子工程,要麼就是讓學生學會了如何報假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