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自争鸣2015年九月份)
託名紀念 迴避民主──抗日偽史再添新內容·(大陸)綦彥臣
為了彌補急遽喪失的執政合法性,中共紅二代借「九‧三大閱兵」將臨之勢,從今年七月一日起,搞了一個「父輩的抗戰」撰文活動。文章均刊發在全國閱讀率最高的紙媒《參考消息》上。首位撰文者是前國家主席李先念之婿、現任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
評價該撰文系列為彌補嚴重不足的合法性,有著歷史邏輯依據。因為在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歷史上,中共在三十年代中後期至四十年代末期,確實因主張民主政治並開展游擊形式抗戰,贏得了社會的認可。毛澤東在一九三六年曾稱中共在各黨派中說話最易讓人民接受,次年又提出「取消一黨一階級獨裁」的憲政改革呼籲。
半個「麥克風內政」太醜陋
借著紀念全球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用抗日時期舊幌子爭取人心,往大處說是彌補合法性不足,往小處算是為紅色權貴統治造聲勢。後者策略非常巧妙,因為出身(而非代表)平民子弟系的頂尖權貴就算再反感,也無由打破「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此一大前提。然而,法術之妙拼不過歷史之真,其最大內傷就是紅二代們絕大多數不敢言及抗日時期的中共民主政治主張,即有所言者亦閃爍其詞。比如,徐向前之子徐小岩中將引述其父批評國民黨當局「不給人民主權」之論,但絕不說今日「人民主權」狀況;再比如,聶榮臻之女聶力中將在文章中引述當年名人李公樸論讚中共根據地內「實行民主政治」乃至是「新中國的雛形」,但絕不說今日「選民」不認識也不知道本社區(鄉鎮)人大代表之狀。
激烈批評者指中共抗日時期的民主政治主張是騙局,溫和者則多云中共建政後主動採取民主退步政策,以致今日政治監督形同虛設,反腐乃權宜之計而難收機制性長效。至於更為現實的人權問題,中共外交部國際司司長李華軍在回應美國的批評時大言:「中國的人權狀況每天都在改善,美方應當停止『麥克風外交』。」
所謂「麥克風外交」,指交流中的兩國不顧對方感受,各說各話。比照此義,中共國家內政已經半個「麥克風化」或者說半個「麥克風內政」已經非常典型,如其將參加抗戰的老兵分成數等,最末等乃參加過國共內戰者,這類人不能像前幾類可以領取榮譽性補助。按照國防大學編研部部長許森的說法,這類人是「與人民為敵,向人民開槍,對人民有血債的人」,因此不能獲得補助。此種傷人惡言,完全不顧及普通國人的感受,除了囂張更是昏惡!
算不出來「殺敵五十二萬」
越是臨近「九‧三大閱兵」,關於抗日問題的半「麥克風化」情狀就越嚴重。軍隊系統的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開羅宣言》影片(計劃九月三日首映)為大做宣傳,在八月中旬貼出天文級量海報,也引發了巨大爭議:毛澤東或是被單獨突出或是「加塞」在斯大林與丘吉爾、羅斯福中間,蔣介石則被放在邊緣。
毛未參加開羅會議是無法更改的事實,因此,海報引發社會諷刺後,連一向「代表正統」的《環球時報》也不堪其情,坦言:「今天這個時代對這種海報語言未必接受,如果片方是想以此弘揚『正能量』的話,它的實際效果恐怕是相反的。」作為賀禮片的《開羅宣言》雖然不能算做正史,但絕不能與「抗日神劇」成為一檔。這只是客觀、理性的說法,而實際上該片因偽史觀念瘋狂,造成的文化破壞效果要比「抗日神劇」強烈百倍以上!
幾乎完全「麥克風化」的內政問題是關於中共在抗日戰爭中究竟殺死多少日本兵。民間比較「極端」的說法是五百八十一人,令持正統觀點者非常氣憤,指前者是「出於攻擊共產黨合法性的險惡目的」而編造歷史謠言。但就算此種「極端」說法不屬實,也沒有任何可靠歷史數據來證實中共自編史料中殺死日本兵「約五十二萬」的真實性。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即便按著力駁「極端」觀點的國防大學寫作班子的數據來算,中共武裝力量(含游擊隊)殺死日本兵才四千二百餘人,連萬人數目都湊不上。「殺敵五十二萬」成了嚴重的偽史數據!而正統如國防大學寫作班子則稱(大意如此):殺敵多少不重要,敵後游擊戰是心理戰;中共「兵民」政策讓老百姓武裝起來,也讓中共正規軍有了最充分的情報資源。
極力抹去「定期禮拜」情形
中共黨史任何細節都要根據「現實需要」來不斷改寫。比如說,赫赫有名的抗日武裝回民支隊,其隊伍中的宗教信仰與宗教儀式一直被後來的史料嚴格迴避。該武裝最重要領導人是馬本齋,其子馬國超在一九八二年發表的紀實體小說《馬本齋》,也只是說馬本齋根據回族戰士的生活需要「請一個阿訇來」,具體任務是做牲畜屠宰。其後出版的官方編輯《回民支隊史略》在「請一個」的描述上與前者相一致,但到今年七月份開啟「父輩的抗戰」紅二代撰文活動後,馬國超(文章位居第四篇)的說法則悄然增加了「為犧牲的回族戰士舉辦安葬儀式」的說法。
此一微調仍與官編史略口徑一致,但官編史略堅稱的「定期禮拜等,是不進行的」則與延安於一九四○年十月七日建成清真寺(毛澤東題匾)的史料相矛盾。中共出於統戰回族上層人士需要在延安建清真寺,而有此寺則必有「定期禮拜」儀式。至於此一史實晚至二十一世紀第一個十年才被提及,最重要的原因是毛題匾時使用的是民國曆法,即寫為「中華民國二十九年九月」。
至於回民支隊是否完全禁止「定期禮拜」儀式,比馬國超少將年長十歲、其父為隨軍阿訇的曹玉發老人(今仍健在)則回憶為「沒那個規定」。並且,他父親曹奎阿訇也不是被請去的,而是與馬本齋一起創立民族性質武裝兼做情報工作的重要活動家。對於曹玉發本人,由於少年時代參加抗日資格得不到確認等問題,於今成了上訪者,以至和我這位異議分子建立了良好私人聯繫,要我幫他上訪。不管怎麼說,這位老者好在算不上許森所說的「對人民有血債的人」──曹年少時與其母馬龍英(馬本齋族人)跟隨回民支隊,做傷員護理與情報傳遞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