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供参考) 作者:Hxbert GoO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161987/answer/44568657 来源:知乎
首先,是开个头:
莆田商帮:东方犹太人 莆田商帮,简称莆商,是福建莆田市商人的总称,为中华十大商帮闽商的重要一个分支。 莆商以其广泛的国内和国际影响力,素有中国犹太人,东方犹太人之称。目前世界各地共有200多万莆商,其中海外莆籍商人150多万,足迹遍及73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各大中城市有90万莆商活跃在各条经济战线,年创产值8000亿元。国内的莆商控制了民营医院,木材,珠宝,建筑建材,民营加油站等多个行业。 莆田、仙游,古称兴化。莆田商帮成于唐朝,兴盛于两宋明清,再兴于改革开放后,是中国商界的一支劲旅,为福建三大商帮之一,其从商人数之多、商业资本之雄厚、经商范围之广泛、运营能力之强,历史之悠久而为世人瞩目。 据来自莆田市的以1978年作为开始年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世界各地共有200多万莆商,其中海外莆籍商人150多万,足迹遍及48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各大中城市有90万莆商活跃在各条经济战线,年创产值8000亿元,成为福建商界的一支劲旅,并与徽商、晋商、浙商为世人所熟知。数十万在外的莆田商人,多数从事理发,民营加油站,黄金珠宝,木材交易及木材加工,医疗诊所等传统优势行业。为莆田人赢得了中国犹太人,东方犹太人,民间美发师的称呼。 在福建,由于传统的力量,福建省内,近乎100%的美发店,理发店为莆田人所垄断,而现在和美发相关的美发器材,美发用品等,基本为莆田资本控制。莆田籍贯的美发师多次获得国内,国际各项美发专业大奖。吸引了无数莆田青年人投身这一创造美丽的行业。 在北京木材市场,近乎100%的市场为莆田人垄断,而现在全国各主要木材集散地或口岸掌控局面的,几乎也都是莆田人。莆田人做木材是全国出了名的,从1980年代初,莆田人挑着木蒸笼闯荡东北做起木材生意,从单干发展到合伙经营,足迹遍布北京、上海、济南、南京、武汉、昆明……,把木材生意做遍全国。“莆田帮”也在全国木材行业声名鹊起。据介绍,莆田人在外地从事木材经营的约有16万人,经营企业8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800多家,年创产值200亿元。 而在全国各地的民营加油站无处没有莆仙人的身影。 而在全国1500多家民营医院,高达80%也为莆商所掌控。截止2004年底,莆商在木材业、建材业、民营医院、医疗器械、民营加油站、首饰加工业等行业,每年为外地创造GDP3400多亿,产值超8000多亿。 唐两宋明清以来,大量莆田人飘洋过海,到境外、海外特别是东南亚各国谋生,莆田市有旅外华侨华人、台港澳同胞150多万人,足迹遍及48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在海外艰苦创业,经几代人奋斗,不少名家事业有成。 莆田忠门人素有手工制作蒸笼的传统,号称“忠门蒸笼走天下”,外出忠门人靠蒸笼起家,逐渐转入木材交易,经艰辛创业,数万忠门人终于占领了北京的木材市场。他们现在已经不做蒸笼了,建材、食品、物业都是他们涉猎的领域。 莆田东庄人口7.6万,却有三万多人在全国各地“行医”,现在则发展到承包医院,在医疗卫生行业知名度大振,全国民营医院超过80%的医院为莆田人所控制。莆商是中国民营医院的领导者和开拓者。
作者 _____配角系 然后是分论: 1、忠门的木材:
莆田木材帮:一个隐秘商帮的生存法则
他们垄断了全国90%的木材交易。他们的同乡莆田东庄镇医疗帮相似,来自莆田忠门镇的木材帮,同样有着彻底的行商精神,同样堪称中国式草根商业的标本。
这是一个隐秘的商帮。
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从东北兴安岭到中国西南的林区,再到俄罗斯、东南亚、非洲和北美,他们把木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国各地,垄断了全国90%的木材交易。 他们来自福建莆田秀屿海滨一个叫忠门的小镇,这个镇子几乎家家户户和木材有关。在这个同样由南方式草根资本支撑的行业,他们干得和东庄镇走出的游医群体一样出色。他们有自己的家族网络和生意信仰。他们还正在向产业链上游及国际化延伸。 一座边城和一个商帮
绥芬河号称“中国木业之都”,也是忠门人最早经营从俄罗斯进口木材的口岸,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一批又一批的忠门人来来去去。在这个只有十几万人口的小城,曾有“十个人中有一个福建人”的说法。 近几年,随着其他对俄贸易口岸的开放,原驻绥芬河的忠门人开始分散到满洲里、黑河、二连浩特以及新疆的阿拉山口。绥芬河的木材商的人数也从前几年的几千人锐减到了几百人。不过,随着资本的扩大,人数的减少并没有削弱这里的木材交易,根据当地的数据资料显示,这里的木材进口量目前仍占全国的1/3。每天从俄罗斯开来的列车绝大部分装的是木材,只有夹挂的少量装矿沙和化肥的车厢。 和“占车站贸易80%”的木材相比,绥芬河的街店生意“不叫生意”。在许多当地人的眼里,木材也的确是绥芬河的主业。莆田人之所以能垄断当地的木材贸易,在于两条:一是比当地人更能吃苦,二是有资本。实际上,资本也是在吃苦中积累的。 木商家族和垄断生意
木材帮的最早起源,是莆田忠门乡下的蒸笼生意。从1990年代以后,整个中国成了一个大工地,木材的需求进入了高峰期,莆田商人也随着各地城市发展的步伐,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 在绥芬河车站附近的一家沙县小吃,张建东用向大伯临时要的一百元钱请记者吃了一顿早餐。他今年18岁,身量比伯父小得多,是张家四兄弟中的第10个孩子,来绥芬河之前在北京呆了10年。 关于童年,张建东对在北京石景山黄庄度过的那一年印象最深。那里的木材厂规模很大,乌泱泱都是说莆田话的人,他常常在厂里的大圆木和木方垛上爬。一年后,他跟着大伯搬去了海淀的西北旺,在那里开始上学。 张建东记得,小时候家里只有一套锯,不像现在,公司的每个锯房都有三套。他把北京本地的同学称为“千金、少爷”,“和他们不一样,我们从小就有自食其力的想法。”从小学三年级起,他都是在学校里做完作业再回家,然后跟大人一起干活,“原木我还搬不动,就搬木方,天天码来码去。”跟妯娌们一起去北京的母亲几乎不监督他做作业,只说,不好好上学就得干活。“莆田人的孩子从小就懂木头,看树皮,看结疤就知道木头好不好。” 上完初中,他的父母和叔伯帮他做出了抉择:“学习成绩不算太好,可能考不上重点大学,那就直接去做生意。”他身上有农家孩子的淳朴气质,他说绥芬河最好的慢摇吧是莆田老乡开的,“我是小孩子还不能去”。不过,他也知道做生意要和政府打交道,知道绥芬河刚刚换了市长。 以家族为单位,上下游联动,张家是莆田典型的靠木材起家的商业家族。 上世纪90年代初,张家四兄弟一起到了北京,从跑工地及和同乡合作采购木材起家,从贩卖兴安岭的木头开始,在兴安岭资源枯竭后又转向从俄罗斯进口木材。今年初,老二张国泰有从绥芬河回到北京,开始兼营和木材生意相关的钢材;张国成则转行在北京朝阳开了一家闽式海鲜酒楼。老三张国中,也就是张建东的父亲,留守忠门供养母亲。部分地依靠兄弟那里拆借的资金,张国中和别人合伙买了一条200多万的渔船,干他打渔的老本行。 如今,张家的生意已经向下一代延伸,且不提刚刚上道的小侄子张建东,大女婿是张国林的骄傲:“他在北京做钢材生意,有6辆好车。” 从北京发家,北京堪称莆田木材帮在北方的大本营,尽管如今的很多木商去了山东、天津或者内蒙、新疆,他们的家眷往往大都住北京。“我妈妈、老婆,孩子、小孙子都在北京,我们只有到年底才会一起回莆田过年。”张国林说,“莆田的元宵节是全国最热闹的,去湄洲岛拜妈祖,初六开始到处搭台唱莆仙戏。” 这种乡情在莆仙话里有一句话概括得很熨帖:“长安虽好不如久居(旧居)。” 这话是潘文春对记者说的。在北京朝阳管庄的一处院子里,记者见到了潘文春,他就是被张国林称为公司幕后“大老板”的人。说起木材帮的来龙去脉,他比张家伯侄追溯得更远。 木材帮的最早起源,是莆田忠门乡下的蒸笼生意。 1980年前后,三三两两的忠门人开始背上几个蒸笼走南闯北,跑遍了国内很多地方的机关和各种单位的食堂。忠门蒸笼是一门有着200多年历史的手艺。“蒸笼一开始都是用竹片编的,木头料的应该还很少。好的蒸笼师傅能把不到一公分厚的竹条薄成很多片。”潘文春说。在三十多年前,一年能在外头挣到三四千块钱的蒸笼师傅,会兴高采烈回家。“70年代末,在咱们老家跟包工头打工,一天才挣两三块钱。” 45 岁的潘文春1984 年到北京, 他也是被张国林称为幕后“大老板”的人。 关于蒸笼生意向木材生意的转换,北京福建木业家具商会的秘书长唐荣耀补充道:“很多莆田木材商都有过卖蒸笼的经历,从莆田出发,一路跑到上海、北京、东北、内蒙。”而通过做蒸笼,忠门人和毛竹、木材打起了交道。而在全国各地找到毛竹和木材的货源后,他们把眼光投向了建筑工地,开始贩卖竹胶板和木头。不过,木材属于国家控制的资源,在各地的砍伐和交易需要指标,莆田人的办法是,花钱找以各种机关、单位的名义,找林业局买指标。 45岁的潘文春是1984年到北京的。这年中秋后,他揣着父亲给从信用社贷的500块钱,到福州上了去北京的火车。“44块钱买了一张站票,到北京已经花掉了100多。冬天快到了,我根本买不起毛衣毛裤。”他到北京的第一站是朝阳东面的老八里桥,住在三堂哥潘文龙租的当地老百姓的一处菜窖。 “就像偷渡到国外打工,你去了得有一个落脚点。出来做生意没人带不行。”莆田人都是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慢慢在一个地方人越来越多。“我来的时候,在北京做各种生意的莆田人顶多有一两万,到现在,连家属在内,已经有15万人,大家分散在北京的东西南北各个方向。”潘文春说。 对于初来乍到的穷小伙来说,完全没有资金门槛的工作就是跑业务,他开始跟着堂哥一起跑工地和机关单位,兜售同乡的加工厂里生产的竹夹板、工地防护栏和木花盆。如此一干两年。到1986年,手头有了三五万块钱的潘文春开始正式进入木材行业。 潘文春家有兄弟四个,另外还有三个堂哥,全都在做木材生意,和张国林家一样,潘家的7兄弟也是个联合体。“大堂哥比我大二十来岁,他名声好,在老家一个包工头那里帮我借了点钱,当时是三分息。”就这样他和潘文龙搭伙,两人一起凑了二三十万,就往东北跑。 那时候的兴安岭木材资源很丰富,所谓“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塔河的加格达奇在当时是莆田人在兴安岭的据点。从那里开始,潘家兄弟坐上林区火车,差不多把兴安岭的每个县林业局都跑遍了。当时的桦木、落叶松的价格远比现在便宜,是三四百块钱一立方,一个车皮装50-70方,两三万块钱。潘文春说,当时,他们一个月也就是发三五个车皮,而不是像现在,一个月有二三十个车皮的量。他的第一桶金来自1988年起和北京东城古建公司的合作。在当推销员时他认识了其中的一个经理,双方生意开始的第一年,他赚了二三十万。 1992年,潘文春在管庄跟那里的村委会租了6亩地,接连盖了三个平房院子,用做办公室和木材样品堆场。最初是4000一亩,现在则涨到了1万一亩。近20年来,房子没有翻建过,只是在里面改装修。 记者见到潘文春是在一个早晨,他刚刚在办公室旁的佛堂做完早课。他的法名叫长青,拜深圳弘法寺主持释本焕为师。那个不到六平米的小佛堂里,可以看到莆田商人那种糅合起来的信仰。正面供着净土宗的西方三圣,旁边供有商人保护神的海神妈祖,以及在佛教里镇财杀小人的关公。此外,佛堂里还有用昌化田黄雕的“日出泰山群贤聚会图”摆件。“佛家说广结善缘,我们做生意也是要广交朋友。按照我的佛门观念,钱要去赚,但不能看得太重。” 生意归生意,更大的机会需要资金实力做支撑。潘文春说,在1990年代,很多项目也还都是几个人搭帮做。“有的工地需要个五六百万的木头,我一个人都能拿下;但卖钢材给工地,人家一天就要几百吨,就要有一两千万资金,我一个人吃不下。而且,我客户很多,不止一个项目要运作。” 潘文春说,在建材这一行里,找不到不需要扎帐(垫资)的生意。“地产项目大的时候,一个盘几十万平米,一百万平米,几千万就垫进去了。如果找不到合作,你做不了。”客户的竞争是资金实力的竞争,“几百万你都扎不住,对方看你没实力,你就被淘汰。客户关系自然也慢慢疏远了。” 合资的各方往往是清一色的莆田同乡,“我们很抱团。我做生意20几年,没有和哪个同乡闹过矛盾。”潘文春说。采访中,潘文春频频提及的一个词是“做人”,所谓“做人”,实际上是一种公关模式,“你不去蒙骗,朋友和客户对你放心。否则,搞木材又不是什么高科技,别人有钱也可以做。” 按莆田当地的统计,常年在外做木材生意的人近20万,经营着8万多家企业。北京的莆商组织做过估算,目前,莆田人已经控制了国内90%的木材贸易。 从1990年代以后,整个中国成了一个大工地,木材的需求进入了高峰期,莆田商人也随着各地城市发展的步伐,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由于在早在20多年前就在这个行业的上下游卡位成功,莆田木材帮在全国各地逐步形成了垄断。 薄利和暴利 由于莆田木材帮对进口木材从上游伐木、国际贸易到下游销售的全产业链掌控,所谓暴利在某种意义上是完全可能的。 从根源上说,促使莆田人外出经商的原动力,是当地糟糕的农业条件。潘文春说,在老家,5分钟就能走到海边,但靠海未必能吃海。莆田海滨的地理禀赋,和浙江温州及福建泉州一带极为相似,山多地少。潘文春记得少年时,一大家子十几个人靠五亩地过活,根本吃不饱,地瓜干是主食,米面则是一种奢侈。“我们不出来经商,能把地下树根都挖来吃掉。” 经商最初是为求生存,因此,那种野性而坚韧的沿海农民性格也体现在了生意上。说到借钱,张国林很有一股子豪气:“我到北京的时候,在家里不要说三分息,五分息都借过,不冒点险我怎么发财?”同时,在外地的木材商之间借贷利率,也沿袭了老家的标准,三分息属于“很公道”。 好消息是,融资变得越来越容易。在北京,由北京福建总商会牵头成立了两家融资担保公司,包括2006年成立的闽商投资担保公司。到今年上半年,这两家公司至今共为115家企业贷出了12.52亿元。记者在采访潘文春时,正赶上担保公司来拜访,“以前银行都不相信小企业,现在,连老家的房产都可以拿来做担保。” 融资成本下降,普通木材的利润也在降。特别是今年,随着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对建筑用木材的需求也减少了。“卖木头的账面利润看起来有百分之二十几,但刨掉利息,工资和其他开支,就不多了。如果扎账时间太长,利息都挣不回来也有可能。”潘文春说。 要赚钱得尽量从上游起精打细算。一部分木材商做到了产业链的最上游。 张国林跟记者说起一个叫张文顺的木材商,今年44岁,1995年就去俄罗斯承包了山头。俄罗斯欢迎中国人去投资伐木。具体的操作方式是,伐木商找俄罗斯当局审批一个砍伐量,然后带自己组织的伐木队上山作业。张文顺因此在俄罗斯兼做批发商。在绥芬河的贸易商尽管在国际结算方面必须开美元账户,但实际上,在俄罗斯和自己的打交道批发商的也往往是莆田同乡。 伐木是莆田木材帮生意中更隐秘的层面,也是最暴利的一块生意。北京奥斯迪尔家具公司的总经理郑功强对《创业家》记者说:“在东南亚、非洲,甚至加拿大、新西兰,都有由莆田木商组织的伐木队。” 随着木材帮的国际化,在木材进口贸易方面也出现了行业巨头。“有的一年能走几十亿甚至更多。木头批发商玩得大的,从海外一船就是好几万立方。”潘文春说。 和俄罗斯进口木材大部分是建筑木材相比,莆田人从东南亚、非洲等地进口的,则大部分属于名贵木材,这是一个利润高得多的领域。但需要的资金量自然也大得多。“商人谁都想做高利润的生意,这要看自己的实力和机会。”潘文春说。 在木材帮中,北京永辉木业的老板陈雪峰是最早实现转型的人之一。1995年,民航总局要建一个五星级酒店京瑞大厦,开发商的总承包商找到了陈雪峰,使他获得了一个涉及资金上亿的项目。当时,陈雪峰和其他同乡一样,经营的都是国内木材,但酒店的后期装修需要大量的高档进口木材。当时进口高档木材国内需求量小,需要的资金量也大,少人问津。 拿了这个单后,陈雪峰几乎放弃了低端的国内木材。他的永辉木业成为了当时北京三家专营进口木材的企业之一。 在朝阳区东坝名贵木材市场内,陈雪峰的永辉木业有一个两千多平米的展厅,每年从那里出去的流水大概是4个亿。东坝市场是华北和东北最大的名贵木材市场,一年的销售额超过200亿,而1000多户商家中,大部分是莆田人。 在这个市场中,可以找到任何你想要的国内外名贵木材。高端木材自然有比普通的建筑木材高得多的利润,由于莆田木材帮对进口木材从上游伐木、国际贸易到下游销售的全产业链掌控,所谓暴利在某种意义上是完全可能的。 从东坝市场的木材品名可以看出,其中不乏被市场称为红木的品种。红木是今年木材市场的大热门,它已经成为了奢侈品甚至金融工具。其中虽有炒作的成分,但全球范围内红木资源的枯竭则是事实。“红木的成材往往要五六百年,相对于一代人来说,它已经是不可再生的资源。”郑功强说,如今在缅甸、海南、越南等地,很多木材商都去种植红木,但这更像是一种仪式,用以表达对那些神奇植物的敬意。 像其他行业的投资热一样,有着30多年经营史的木材帮,其中一些资本雄厚的商家已经实现了从木材经营到投资的跨越。作为北京福建木业商会的会长,陈雪峰的生意是一个风向标,除了木材贸易,他还是北京中腾时代投资公司的董事长,这是一家经营房地产业和钢材的企业;另外,他还成了瑞祥安古典家具公司,进军红木家具生产领域。
从上世纪70年代末起家,在30多年的经营里,上游资源到下游的销售网络,莆田木材帮的行业地位已经根深蒂固,外人已经很难插足。和让人惊讶的莆田医疗帮的崛起一样,木材帮也有着同样显著的草根气质,但在过去三十多年以及更远的将来,他们在大兴土木的中国,大有用武之地。“现在,中西部在大开发,我们的很多老乡早已经把生意做过去了。”潘文春说。莆田木材帮的故事就像滤去了水分的锯木,“那是丰富的祈祷,是一层一层浑厚的叙述,像石砖一样被堆砌,进而成为一种建筑”。(关于大提琴家卡萨尔斯的乐评)
作者 刘鹤翔 有删改,原文可见 福建省林业厅 刊文 2、关于莆田(与其说是莆田,不如直接说东庄 :P)的医院发展,具体可以参看知乎上此篇内容:
福建莆田私人医院的历史是怎么样的? - 医学
3、以及莆田鞋业:
今年2月21日,阿里巴巴宣布,2010年该公司有约0.8%、即1107名“中国供应商”因涉嫌欺诈被终止服务,该公司CEO卫哲、COO李旭晖为此引咎辞职。而上述账户已经被全部关闭,并已提交司法机关调查。随后,针对淘宝网的假货及消费者维权问题,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呼吁媒体关注福建莆田。 一时之间,偏处东南沿海一隅的地级市莆田,被推到了漩涡的中心。 因高仿鞋而“驰名中外” 陆域面积4119平方公里的莆田,是福建省除了厦门外最小的地级市。就这么一个小地方,这几年名声在国内外骤然显赫,皆因这里“驰名中外”的“高仿鞋”。 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全球每3双耐克中就有1双是仿款,产地来自中国、越南、哥伦比亚等地,而目前国内市场上90%以上的假冒运动鞋来自福建莆田。数据如何统计及其来源已经无从考证,但不争的事实是,来自莆田的“高仿鞋”最受市场欢迎,青睐程度堪比正品。 “质量高于其他产地,这与莆田制鞋历史较长、产业链完整有关。”一位莆田当地制鞋业内人士说,“耐克、阿迪达斯等在中国的代工厂都设在莆田”。更重要的在于,莆田还被授予中国鞋业研发设计中心、中国鞋业信息中心、中国鞋业创新示范基地、中国鞋业出口基地,这在国内制鞋产业基地中无与伦比。 莆田独树一帜的制鞋工艺和产业集群优势得益于台湾的产业转移。“莆田仿制品牌鞋应该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上述莆田制鞋业内人士表示,“那时,莆田一些实力较强的鞋厂开始为国际品牌代工,周围的厂家就通过贿赂特许生产企业的员工,千方百计将其鞋样和设计图弄到手,然后进行仿制。” 很快,仿制品牌鞋传奇般的发迹故事开始流传,见有利可图,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其中,得天独厚的地下产业链也跟着日趋完善。 “让全世界穿得起名牌” 在莆田,流传着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让全世界都穿得起名牌!“仿冒鞋的售价是官方价格的5折。”莆田一位从事仿冒鞋销售的人士透露,“只要有市场,就有人仿冒,只要有人下订单,就没有买不到的仿冒鞋”。 因而,买的多了,卖的也多了,莆田仿冒鞋的人气就旺了起来。早前,莆田的仿冒鞋交易主要集中在市中心的学生街,后在有关部门的多次打击下,渐渐没落消失了。“2007年底突然在偏离市中心的安福小区形成了。”上述人士表示。 令人眼花缭乱的是,许多经营仿冒鞋的店铺,纷纷以名车作为店名,宝马、宾利、法拉利、悍马等等,夺人眼球。“传说那个宝马老板,只做3年的仿冒鞋,第一年赚到了几百万元,第二年赚了2000万元,去年号称向加工厂下订单生产仿冒鞋60万双,但在去年圣诞节后被抓了。” 该人士说,当时的安福市场,其店铺大都白天卷帘门紧锁,到了晚上九点之后,突然火爆起来,一派车水马龙。不仅仿冒鞋、仿冒运动服,从各地搜罗来的各种山寨名表、手机及电子产品也在此售卖,一片琳琅满目。 但如今,安福市场也像学生街一样,曾经的繁华成了过眼云烟。“现在风声这么紧,谁还敢到安福市场去?”上述人士说,“要交易也是熟人间约定地点时间进行打游击,陌生人现场交货的单子都不敢接了,万一被钓鱼了怎么办?” “正宗的假货”成新名片 曾经是莆田骄傲的“鞋城”称号,早已被人淡忘,在外界眼里,莆田鞋的代名词就是“正宗的假货”。“外界有些误解,仿冒鞋不是莆田独有。”莆田市经贸委运行科科长施清芳认为。 “这么多年来,莆田制鞋企业大部分一直做出口订单,已经习惯了相互模仿抄袭,产品同质化、低价竞争和低利润一直难以改变。”莆田一位鞋企负责人说,“随着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加工类企业将难以为继。”该人士认为,在这种经营形势下,鞋企除了生产仿冒鞋,已经很难找到好的出路。 前车之鉴在于,近5年来,也是鞋业重镇的温州,鞋企总数消减2000余家。而晋江的品牌鞋企,正将大量订单交给代工企业,将成本压力转嫁。 “其实,莆田鞋产业的发展一直存在一个误区,有这么好的技术和网络营销能力,为什么不充分利用起来?”莆田一位仿冒鞋经营者表示,“在打击仿冒鞋的同时,政府完全可以出台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引导这支生产经营仿冒鞋的大军为莆田的鞋业突围服务。” “莆田的鞋类素以低价、优质著称,非常切合国内的大众消费需求,尤其是对价格敏感的二、三线城市和城镇客户群体,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该人士称,“现在网络已经开始进入乡村,鞋类电子商务的前景空间非常诱人。” 摘自 泉州晚报
×××××××××××××××××××× 福建有很多产业都做得很大: 莆田系:医疗、山寨运动鞋 周宁系:钢贸 平潭系:全国大部分高速路隧道都是他们打的 连江系:全国很多游戏厅都是他们开的 还有安溪的茶叶、厦门和湄洲岛这样的旅游就不说了… 福建人真的很团结,一人富带一群人富再带一村人富再到一个县一个市富,这是很多其他地方做不到的…毋庸置疑,他们很具有很高的商业头脑,只是有些方法不太光彩。 ××××××××××××××××××××
比承包医院更黑:莆田人承包了中国90%的寺庙 2016-05-03 旧影新知 作者:水木然,ID:smr669 我相信这个五一,不少人去寺庙拜佛了。但是,你知道吗?你去的那些寺庙,基本上都是被莆田人承包下来的。你不是去拜神,你是给他们送钱去了! 其实,承包寺庙的恶劣性质一点不次于大于承包医院,因为它们直接将中国人仅存的那点信仰转化成了白花花的银子,这简直就是对中国人最大的侮辱! 莆田人承包寺庙在中国旅游界、宗教界早已不是秘密,但是对于普通的中国民众来说,大家竟然还不知道这个秘密! 从现在开始,你必须明白一个事实:在中国大多数旅游风景区中,90%的名刹古寺的经营权都落入了莆田人手里! 这些莆田人在中国遍地承包佛寺,可气的是:“一包就灵”还被业内人士被奉为商业化制胜的法宝。这些寺庙被承包后完全按照商业模式运作,高价买卖香火,攫取暴利。门票提价、圈地建筑、拍卖摊点、欺诈游客、极限增长。制造诸如高香、算命、强交功德款等种种惊人黑幕。寺院承包,香火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龌龊的交易?每一个中国人都有权知道香火背后的黑金真相! 今天水木然就来深入的揭露一下这种行为! 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清洁工,已婚,6年前嫌工作累,辞了,剃度出家,当了假和尚,收入翻番。不久后换了个庙,混上了执事,收入翻番。过了两年,原主持退休,他接任,月入过万。去年,他承包了一个新庙,雇了一个主持和方丈,自己还俗,买车买房,年入百万。 如今,他正在考虑寺庙连锁事宜…… 不错,这才是中国人最钟爱的新兴产业:不要技术,不需厂房,而且还受人尊敬,可谓万人敬仰,最重要的是每天来送钱的人络绎不绝。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如今中国的寺庙,只要稍微有点名气,还有哪个寺是不收门票的?就是因为都被承包出去了。 当然除了门票收入之外,还有其他项目,庙里的“高消费”服务项目包括买香、撞钟、求签、解签等等。只要你有大把钱,寺庙就可以提供各种规格的服务,烧头香、敲头钟、办各种价格的水陆道场等等。 最无耻的是,他们还将其最高收入美其名曰:功德钱。一般情况下,和尚会拿出功德簿让游客签名。并慷慨许诺:凡签上名字的,住持大师亲自念经,为您祈福消灾。结果签上名之后,沙弥才说:“名字不是白签的,要捐功德钱,多少随意,三、六、九都行。”你一细问才知道,所谓三、六、九,就是300元、600元、900元,3000元、6000元、9000元,随你挑选。 一般游客到庙里,寺里的和尚就会劝你烧个高香,但外面的香是不得带入,据说不干净。等你烧完了才发现要几百元,甚至还不能讲价,因为讲价就表明“心不诚”。 香客大多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得了。在寺内请一炷香,最低200,最高10万!你不用咂舌,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也许是四川峨眉山的宝光寺:头柱香拍卖,成交价99万!也不用担心自己没带足够的现金,因为和尚会拿出POSS机,让你刷卡。 很难想象,一座建于AAA级旅游景区的寺庙,一年的承包费竟高达720万元。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寺中那些为游客解签占卜的出家人几乎全是“冒牌货”。 最令人气愤的是,这些被承包的寺庙里的和尚和大师竟然多为冒牌,许多人结婚生子,购置房产。他们的收入主要靠业务提成,收入堪比白领。他们不要技术,不需厂房,靠信徒的虔诚赚取香火钱。 和尚成了赚钱的职业,年收入50万以上,方丈们都是他们的领导,个个年收入高达数百万。白天一个样,晚上一个样。 当和尚如此赚钱,肯定就有了不少假和尚。比如,为赚游客的解签钱,有些寺庙还不惜请了几位假大师。这些“大师”已是业内的老江湖,心理素质好,能说会道。 他们很会看人,通过衣着、气质、谈吐即可判别是否是其目标,若是有钱人,“大师”会多花些心思,如果碰到学生模样的便说一句“你与佛无缘”了事。 这些,都成了很多假和尚的必备素养! 当然了,寺庙的收入“全靠这些‘大师’忽悠”,成为其“掘金“的主力。 那些怀揣虔诚的游客跨入这些寺院的门槛的瞬间,就成为待宰的羔羊,少则数百,多则几万。佛门威严的气场和心诚则灵的心理暗示自然战胜理性,而那源源不断的功德钱最终落入了寺庙的口袋。 这项“生意”的利润如此巨大,以至于一些人以和尚、尼姑或道人之名,签招聘合同,每月领工资,上班“礼”佛,下班还俗,收入高过白领。这些“大师”多已有结婚生子,并在市内购置了房产,开着价值不菲的轿车。 举个例子,水木然所在的杭州,曾有一座很小的寺庙,前几年方丈被抓了,据说是一名潜逃犯,被抓的原因惊人是晚上开着一辆奥迪出去逍遥去了…… 曾有媒体报道:云南玉溪市灵照寺方丈遇害后留有400多万个人存款吗?甚至为了存款其女儿和寺院就遗产归属还打起了官司。不要感到意外,如果和尚是个不挣钱的职业,方丈能有几百万存款吗? 对于莆田承包者而言,承包寺庙仅是一场生意,也许,莆田人只是整个利益链的执行者,他们只是帮着疯狂的食客们实现了自己的财富梦想。 再插个题外话:水木然经过调查还发现:全国约75%的私营加油站是由莆田人承包经营的,使用的油都非常劣质,经常可以使汽车无故熄火。 让我们更觉得的可怕的是:利益部门的角逐让莆田人有了承包寺庙的可能,莆田人在承包的经营必定是通过信仰挣回投资,并取得回报,这个疯狂的过程,带来的效应是,他们将中国人的信仰毁于一旦! 我们最需要反思的是:这又只是莆田人在干的事吗?难道我们为了钱,可以将仅存的灵魂和信仰也可以出卖吗? 如今,中国遍地的佛教寺院也难逃被商业化的“宿命”。水木然认为相应的文物保护部门、旅游管理部门、宗教部门必须站出来给大家做一个解释! 我们如果在不管管,中国仅存的这一点净土被利益践踏了!中国人仅存的这一点感情和信仰被利益践踏了! 这些寺庙必须取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