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联盟
在距离故宫仅400米的胡同深处, 藏着一个有近600年历史的建筑群, 其中还有一座3000平米的清代寺庙智珠寺。 2007年,在中国生活了10年的比利时人温守诺 在胡同里散步,无意中发现了这里。 
虽然场地已经破败不堪, 但是山门、大殿等 几个主要建筑的木结构仍然保存完好。 温守诺找到了林凡等朋友, 按照原有的图纸, 一起进行寺庙的修复工程。 
寺庙的修复花了5年时间,明清时期的老建筑被完整保留、逐个修缮。 施工队手工擦拭了6万多片瓦,抢救了80多幅壁画,换掉了70根梁柱…… 寺庙修好之后,温守诺又花了5年,把这个地方改造成了公共艺术空间,全年对外开放,还不收门票。 
2012年这里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 是同年度中国内地唯一的获奖项目。 法国总理、丹麦女王等名人都来过, 胡同里的居民也把这里当成后花园。 我是Juan van Wassenhove,比利时人,中文名字是温守诺。 我第一次来中国是1988年,那时候才20多岁。当时我从美国花旗银行辞职,在中国做了6个月的背包客,之后先到香港、再到内地工作。今年我已经56岁了,在中国生活了20多年。 
2007年的时候,我在上海和北京两地工作。那时候我住在北京西城区,经常在胡同里散步、骑自行车,无意间路过这里。 当时这里环境很糟糕,大门紧闭,只能看到这个大殿的屋顶,其他的地方都被六十年代的建筑所覆盖,基本是一个垃圾回收站了。 
智珠寺大殿 修复前 我喜欢老建筑,以前我在欧洲住的也是老房子。四合院是我很向往的一种生活,室内和户外没有一个明确的边际,就像在自己的一个小花园里,有一种安全感。 
这么漂亮的建筑藏在这里,我感到很可惜。当有人联系我说,北京佛教协会在找人维修这个寺庙,我就决定想办法把这里救下来。 
智珠寺:离故宫仅400米的皇家寺庙 智珠寺位于故宫东北角,从故宫步行过来只要400多米。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是曾作为皇家印制佛经和文书的御用印经厂。 原来的建筑由三座寺庙组成,法渊寺、嵩祝寺和智珠寺。智珠寺建造于清乾隆二十一年,是北京第一个藏传佛教的寺庙,地位仅次于雍和宫。 
六十年代,智珠寺的大殿成了东风电视机厂的厂房和办公室,隔壁嵩祝寺的天王殿和钟鼓楼也被改造为生产车间。 
智珠寺修复前 入口 这是一座有600年历史的寺庙,我自己一个人肯定没办法修。我找到一个关系很好的朋友林凡,一起计划把这个庙修起来。 2008年,另一个朋友周理贤也加入我们。因为我们是在景山的东边,又觉得和这个寺庙很有缘分,林凡给这个场地起了一个新的名字——东景缘。 
王书刚雕塑作品 必须尊重历史:做修缮、不做翻新 整个智珠寺的面积3000平米左右。一进来是一个山门,然后是前殿,之后是一个60年代的建筑,然后才是大殿。 我们承接的时候,院子里只有一个特别破的旅馆、一家小餐馆、以及一个很小的印刷厂,格局很混乱。 
修复之后的示意图,作者汤国 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一个非常细致的施工方,在北京找了三家都不行,觉得他们的团队经验不足,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标准。当我们找到第四家的时候,才认识了现在的施工方。 
修复这个寺庙的原则就是“修旧如旧”,我们做的是修缮,不是翻新,必须要尊重历史。 
寺庙里有很多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痕迹,我们先把所有不想保留的建筑拆掉、运走,一共清理了400多卡车的垃圾,这个过程就花了2、3个月。 
本来我们觉得,修复这个寺庙一两年足够了,但是实际上花了远远超出预期的时间。2008年开始修复,到了2013年才基本结束,足足花了5年时间。 
我们把它做成所有人都能看到的、免费对外开放的文化空间。 手工擦拭6万片瓦,修复80多块壁画 大殿是最重要、保存最完整的一个楼。整个大殿的工程就进行了一年左右。 六十年代这里发生过一场火灾,大殿的屋顶全部被烧焦,很多大梁变得很细,最细只有几厘米,非常危险。我觉得,再不及时修复,这个楼肯定会塌下来。 
我们买来新的木料,然后做旧,替换掉了70根几乎要倒塌的梁柱。 我们想尽量保留原来的老材料,大殿屋顶的瓦片,我们请工人一片片取下来,擦干净再放上去,一共手工擦拭了6万多片瓦。 
六十年代建厂的时候,为了扩大面积,大殿门口全部被填平。为了恢复原貌,我们把四周填高的部分挖平,重新修复了大殿的石阶,在地下埋好了新的水电、管道。 
修屋顶的过程中,我们意外发现大殿天花板上有很多当年的壁画,当时团队里有不少人觉得没什么价值,可以把画拆掉直接做新的。但我觉得,肯定有办法修复。 我找到20多年的好友,画家汤国。他带着助手在北京待了一个月,把天花板上的300多块壁画拿下来,一个一个去复原,然后再放回原位,最终有80多块壁画被保留了下来。 
大殿墙上的标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也被完全保留下来了。有趣的是,这几个字也能代表我们三个人修复过程当中的气氛。 
紧张、严肃,是指我们认真的态度,团结、活泼,是说我们关系很要好,这个修复的过程也很好玩。 
不售门票的公共艺术空间 六十年代加建的一些小楼,以前是厂房和冷库。现在,我们把这些建筑全部重修,用一些老的材料改建了一个画廊,用来展出当代艺术作品。 
多功能空间 
展览空间 原来的电视机厂房,我们把它变成一个法餐厅。因为做法餐不需要明火,不会给老建筑造成安全隐患。 
餐厅一角 水池是特意保留的,过去这里是烧锅炉的地方,有了水之后,夜晚的建筑可以倒映到水池上,非常漂亮。 
大殿夜景 我喜欢中国的茶文化,所以在院子的一角设置了一个茶空间。 
HUI茶空间 寺庙修建完毕之后,我还策划了许多文化内容,希望大家能经常到这里来。 网上有很多传言,以为我们是私人会所,其实我们是一个公共的文化艺术空间,不售门票。 
展览《省》,蒋龙作品 私人藏家的艺术品,可以在这里全部欣赏 我把很多收藏都放在这个老院子里。 
我请来灯光大师Ingo Maurer设计了整套灯光系统,他用的都是极简、环保的材料,而且很现代。晚上打开灯,彩色的光从老建筑的内部透出来,有一种特别的生机。 
我最得意的一个收藏,是James Turrell的作品,叫做Gathered Sky,它是一个在日落时分观赏的装置艺术。 从日落时分到天黑,通过灯光的变化,让肉眼看到天空不一样的颜色,但实际上这些颜色是不存在的,都是脑子里发生的一些幻象。 Gathered Sky在全球60多个地方都有,但都是在博物馆或者私人收藏起来的,老百姓没有办法看。这是第一个在中国市中心、对外开放的Gathered Sky,而且是永久性装置。 
《Gathered Sky》,James Turrell作品 TeamLab是现在非常火爆的日本艺术团体,他们的作品从没有跟老建筑做过结合,对我们的院子很感兴趣。 Enzo是他们规模比较小的一个作品,用水墨书法画一个圈,再做成3D动态,到了夜间投影到水池边的白墙上,很有灵气。 
《Enzo》,Teamlab作品 我们每个月还会在大殿里举办一些音乐演出,邀请一些国外的艺术家来表演,因为全部是木头的结构,非常空旷,音效听起来非常好。 
Under the Surface表象下 即兴表演 这不是一个老外目的地,是中国人很喜欢的场所 一开始我在做修复工作的时候,很多人觉得:你是一个老外,满脑子都是浪漫的想法,也不懂中国。还有人放话说,没有一个人会到这里来的。我也没想到为了修复智珠寺,我花了5年。 2010年是我最困难的时候。我每周五要搭最晚的航班到北京,然后周一早上再搭第一班飞机到上海。后来我决定辞掉上海的工作,然后把我在公司的股权也卖出去了,集中精力做寺庙修复。 每年雨季,我们还要检查漏水情况、做各种设施维护。当年施工团队的领班老赵,跟我们已经成了很好的朋友,他每周都会来这里转一转,跟我一起聊聊天。
2012年,我们还收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这也是同年度中国内地唯一获奖项目。拿到这个奖,对我来说是最重要,也是最欣慰的事情。 
来我们这里的人既有名人,也有周边的邻居。苹果公司CEO,Tim Cook、法国总理Edouard Philippe、丹麦女王、比利时王后都来过这里。 我也经常看到胡同里的大妈带着她的小孙子来玩,对他们来说,这里就是一个公园。 
苹果CEO Tim Cook、法国总理Edouard Philippe在东景缘 去年我们做了一个统计,一共有16万人路过这个场地,大部分是年轻的中国人。所以这里不是一个老外目的地,是中国人也很喜欢的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