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友联署
质疑校方组织学习习总回信活动
文章来源: 我的中国 于 2013-05-12 22:46:00
北京大学部分在校生和校友针对北大举行学习习近平给北大同学回信活动发起联名信提出异议。 但公开信被从网络删除,发起人也受到压力。
北京大学公布的新闻稿说, 北大考古博学院2009级本科毕业班三个专业的学生在团支书和班长的倡议下给习近平写了一封信。习近平回信后, 团支书激动地向同学们传阅。5月3日下午,北京大学至少开了三次学校层面的会议,回忆传达和学习“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并举行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座谈会”。
北大校方的做法引起北大部分校友和在校生的不满。70多人联署的公开信说, “作为曾经的北大学子,我们对母校这一赤裸裸的政治献媚之举深感震惊。我们当年之所以报考北大,不仅因为这里有着国内第一流的学术环境,还因为她的校园文化中,对于蔡元培教育理念的认肯:‘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联署信还指出,“主事者将这一政治献媚活动视为‘继续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特意安排在校庆日进行”,“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究竟是爱国,还是爱领袖?是进步,还是进谄言?五四学生张扬的是民主,还是奴颜以媚主?追求的是科学,还是阿世之曲学?”
该公开信5月5日在网上发表后,在短时间内被大量转发,受到网民的热烈关注。多位重量级校友加入联署。
然而,在5月9日,北大党委通过公开信发起人黄芸的所在单位向其施加压力,表示希望不要将此事扩大。北大方面对联署信的回应是,只是想以此事为契机,把北大的科学和科研抓上去,并无其他意思。
联署信发起人表示,将结束校友的签署活动。这封公开信在中国网络上已被删除。
公开信
北京大学校友就母校举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回信精神座谈会”一事的公开信
2013年5月4日,北京大学于115周年校庆之际,在英杰交流中心大张旗鼓地举行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回信精神座谈会”。作为曾经的北大学子,我们对母校这一赤裸裸的政治献媚之举深感震惊。
我们当年之所以报考北大,不仅因为这里有着国内第一流的学术环境,还因为她的校园文化中,对于蔡元培教育理念的认肯:“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诚然,在后来的历史中,北大并未能够始终坚守这一理念,文革中甚至一度沦为由野心家操纵的学术打手,拨乱反正后虽重新积聚元气,却又遭遇各种政治运动的挤压和商业大潮的侵蚀。然而北大师生之中,毕竟尚存一丝精神血脉不绝如缕。也正是由于这一理念的承续,北大才能在晚近三十多年来始终维持较高的学术水平,不至于随波逐流,沦为平庸。
然而,今日的北大,先有学生以集体名义致信总书记,又有校党委、行政在接到回信后,“迅速在师生中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回信精神的热潮,通过传达回信精神、师生座谈等形式,在全校师生中间展开学习活动。”尤为讽刺的是,主事者将这一政治献媚活动视为“继续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特意安排在校庆日进行。敢问,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究竟是爱国,还是爱领袖?是进步,还是进谄言?五四学生张扬的是民主,还是奴颜以媚主?追求的是科学,还是阿世之曲学?
这些年来,社会上关于“北大精神已死”的议论不绝于耳。这些议论既体现出公众对北大传统的深刻认同与当下的殷切期望,也折射着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落差。譬如2005年,时任校党委书记闵维方建议国务院发文禁止教师“利用课堂散布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言论”;2011年,北大在全校推广实施对“思想偏激”等十类学生进行会商的制度——两次事件均引发了公共舆论的轩然大波。然而它们的恶劣程度,都远远不及此次校庆日对“总书记回信”的“学习活动”和座谈会。
媚术与学术,如水与火,冰与炭,媚术兴,则学术衰。如果这样赤裸裸的媚权行为能够堂而皇之地在燕园通行无阻,北大堕落的步伐必将进一步加快。近年已有不少优秀学者因憾于北大的学术环境与条件,而播迁到其他高校,倘若北大再这样自砸招牌,恐怕将来不免泯然众人,只得反复叨念“悠久历史”、“光荣传统”聊以自慰矣。
母校是我们的光荣,是我们的骄傲。母校名誉受损,我们面上无光;母校斯文隳堕,我们心忧如焚。因此,我们唿吁北大现任各级党委、行政领导:不管你们是否北大出身,既然坐上了这个位子,就该知道,北大无小事,它不仅承载了你们的前途,也承载了校友的记忆,国人的期待。无论是功是罪,你们今日的所为,终将和北大一起被载入历史。纵然你们不能学蔡元培,为北大破除沉疴,开创新局,至少不要做北大的罪人,让老北大的那一丝血脉在你们手上中绝。
我们邀请所有认同此信的北大学子尤其是目前的在校生加入联署,以向世人证明:虽然屡受折辱,但,北大精神不死。它曾经在一代代北大学子身上生根、开花,造就了老北大的神话;如今,该轮到我们这一代人,来守护、来延续老北大的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