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刘允斌:刘少奇的长子在文革中惨死
刘允斌(1925—1966年)是中共第二号人物刘少奇的长子,本来也属于‘红色贵族’人物。可是他生不逢辰,恰恰出生在极其紧张而又危难之秋。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安危系于一旦。因此,刘少奇夫妇不得不把两岁的儿子送回湖南宁乡县老家寄养。1938年7月,中共组织把母亲早已牺牲的刘允斌接到延安与父亲团聚。这年秋天,13岁的刘允斌入延安保育小学读书,心灵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滋养。一年后,中共决定选送一批领导人的子弟去苏联留学。因工作繁忙无暇照料孩子的刘少奇,将儿子刘允斌、女儿刘爱琴送上了赴苏的飞机。1939年11月,刘允斌等到达苏联莫尼诺,在那里就读一学期后,搬到距莫斯科300公里的伊万诺沃市,进入由苏联国际革命战士救济会主办的国际儿童院读书。不久,苏德战争爆发,苏联的物质条件逐渐恶化。伊万诺沃市民每天只能领到几两黑面包,冬天里没有取暖的煤和柴。在国际儿童院学习的刘允斌每顿只能用半片面包、几个蘸盐的小土豆果腹。然而,刘允斌的热情不减,仍然情绪饱满地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开荒种地、伐木、搬运木柴等劳动,并主动为前线将士献血……表现突出的他被选为国际儿童院学生会负责人之一。不久,刘允斌加入共青团,担任国际儿童院团组织负责人。
成绩优异的刘允斌高中毕业时,考虑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工业,而钢铁工业在整个工业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于是考入莫斯科钢铁学院冶炼专业。跨入钢铁学院那年,品学兼优的刘允斌加入了苏联共产党。
美国爆炸第一、第二颗原子弹4年后的1949年8月29日,苏联的第一颗原子弹才试爆成功。关心时政的刘允斌注意到,苏联原子弹爆炸成功,立刻迫使美国对苏联的强硬政策缓和下来,并在国际关系中产生了连锁反应。在观察和思索中,刘允斌认识到:原子弹不仅能改变战争的结局,而且可以影响人类的命运:原子弹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也可以给人类带来和平与幸福!
刘允斌的想法得到许多同学和老师的支持,他做出人生旅程中第一个重大选择:改学核专业,搞核研究。从莫斯科钢铁学院毕业的刘允斌转入莫斯科大学,成为核物理系的研究生。1955年毕业,获副博士学位。
颇为赏识刘允斌才华的苏共高层领导人用优厚待遇和条件挽留他,但刘允斌却说:“我始终把苏联当成我的第二故乡……我不能不回去,因为我那贫困的祖国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我。这大概就像你们对待自己的祖国一样,这种感情相信你是会理解的。”为了回国,他还不得不与不适应中国生活的苏联妻子离婚。
1957年10月,32岁的刘允斌毅然踏上回国的旅程。不久就被分配到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四○一所。该所设在距北京50多公里的郊县。在那里的人们常常看到一个人,沿着宿舍——食堂——研究室的固定路线匆匆而行。食堂的师傅们注意到,他常常一次买足一天的饭菜,钻进研究室就不再露面。围棋桌前、乒乓球室里、运动场上都很少见到他的身影。周围的人发现他的皮鞋不亮了、头发不光了、衣服不整了……后来,人们终于打听到:此人乃国家主席刘少奇的长子刘允斌,在热核材料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对中国核能研究有突出贡献,获得国家授予的副研究员技术职称,是中国年轻的核专家。
1957年,原子能所研制成功第一台能量为2.5兆电子伏特的质子静电加速器。1958年,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第一台回旋式加速器开始运转。新中国的核事业在艰难中起步、拓展、前进!作为核专家的刘允斌,为中国的核能研究、核工业的起步奉献了智慧与辛劳。
1959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相关技术资料。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中国人喊出了“发愤图强、自力更生”的悲壮口号,来激励人民,众志成城,以加速这方面的工作进度。
1961年,原子能研究一院部分科研人员调入中国核燃料组件厂,刘允斌所在的原子能四○一所组件工艺室并入该厂,成立第二研究室。刘允斌奉调前往中国西部二○二厂组建第二研究室,负责热核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
二○二厂位于横亘中国西北部某高原的大山脉中,一条僻静的公路连接山外。1962年隆冬,一辆轿车载着年轻的刘允斌一路颠簸来到这里。不久,他被任命为第二研究室主任,即同其它负责人一起,全身心投入研究和组织工作。
刘允斌对原工程方案深入研究后,与汪德熙教授等人提出了新方案。在新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刘允斌终日忙碌、头发蓬乱,一双磨掉毛的翻毛皮鞋从未脱下来,一件蓝布上衣伴随他度过了春夏秋冬。日常生活更随便、自然,没有一点专家的架子。除要事外,他很少乘轿车去厂区上班,总是背着装有饭盒的黑色书包,同普通工人一起匆匆行走在崎岖的厂道上。在物质生活上非常随便的他,在工作上却一丝不苟。科研攻关时,在研究室里一呆就是十天半个月。饿了,到食堂打些饭;困了,盖上大衣躺在办公室里睡。再婚的妻子李妙秀生孩子那天,正值刘允斌科研紧张之时,他买了大堆营养品回家,拜托护理人员照顾产妇,亲了亲宝贝,安慰妻子几句,就匆匆赶回厂里。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蘑菇云在中国西部戈壁滩腾腾升起。巨大的爆炸声惊天动地,强烈的冲击波撼动整个世界!喜讯传来,刘允斌全身热血沸腾,纵情欢呼:“爆炸了,中国人研制的原子弹终于成功了!”他和所有参加核研究、核试验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工人群众一起,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其间蕴含着刘允斌的智慧与奉献、奋斗与牺牲、欢欣与艰苦。
如果这样一直发展下去,刘允斌的前途真是无可限量,可以说是前程似锦,一片辉煌。
但是,历史老人太喜欢作弄人了。毛泽东忽发奇想,要搞一个“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而且第一个目标不是别人,恰恰就是他的亲密战友、被指定的接班人刘少奇。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刘允斌的命运在劫难逃。他很快就被下放劳动。虽然他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是他诚心诚意地接受监督改造。他想:自己曾长期生活在已变“修”的国家,也许自己真是沾染上意想不到的需要改造的东西,也许这场运动真的是为了革命的大业永不变色,于是,他努力使自己在思想上转过弯来,积极劳动。打扫卫生时,每个角落、每个垃圾点都认真清扫。掏污水沟时别人休息了,他仍大汗淋漓地干;搬砖时手都磨破了,找块旧布包上继续干……
越来越消瘦的刘允斌拼命干活,常常累倒在工地上。监督他劳动的工人冬天里仍然穿着单鞋,他从家里拿来新棉鞋递上……尽管这样,周围的人还是渐渐疏远、回避他。沉默的刘允斌尽量少与别人接触、说话。工休时独自躲到一边,在僻静处蜷曲着身子躺下。心情十分烦闷时,就将工作服遮在脸上,时而拉开衣角凝视着天空发呆。
当他劳动后回家时,憔悴疲惫的妻子迎上来,刘允斌心里涌起不可名状的痛苦和彷徨。他强咽下苦痛,装出笑脸宽慰妻子:“我相信,这一切会过去的,误会定能解除!”
形势的发展,远非如刘允斌所预想的。刘允斌所在的第二研究室属国家机密单位,周恩来一再指示不能乱,责令其造反派头头赴京汇报。可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整个民族和国家已陷入疯狂和混乱中,二○二厂这个孤岛也不能幸免。随着运动的推进,全国各地、各种报纸载文诋毁刘少奇是“党内头号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父亲刘少奇倒台了,刘允斌被挂上“刘少奇的黑孝子”、“苏修特务”、“走资派”等牌子,戴上高帽子接受批判、遭遇皮肉之苦、忍受人格侮辱……面对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批斗和无理追问,刘允斌只能忍受,强咽苦水;既不能辩解,也不想辩解。他知道,在这个时候无理可讲。辱骂、唾沫、拳脚、棍棒终日袭来,时时相伴。他明白在北京的父亲刘少奇和继母王光美的处境不会比自己好多少,甚至更难;几个弟妹也难免和自己同样的遭遇。
这天,又一次挨了批斗的刘允斌步履踉跄地回到家里,妻子拥抱着满脸伤痕、浑身血污的丈夫不禁失声痛哭:“允斌,那些人为什么要如此摧残你?你……”泣不成声的李妙秀为丈夫擦去血迹,抚摸着伤痕,极度痛苦。“妙秀,我让你受牵连了,真对不起!”忍着疼痛的丈夫挤出一丝笑容,噙着泪说,“不要难过,你还记得普希金的诗句吗?”两人轻轻吟诵: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伤心,也不要抑郁。……
相信吧,那光明的日子就会到来!
“是的,‘那光明的日子就会到来’!”李妙秀哽咽着、重复着,把痛苦和希望寄托在美好的诗句中。凝视着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妻子,刘允斌感到抑郁的心里忽然射进一丝阳光,淌着鲜血的心灵得到一点慰籍,绷紧的神经顿感放松!
不几天,刘允斌被造反派挂上黑牌,强行推上汽车,押解到十几公里外的市区游斗。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刘允斌的心彻底破碎了!
1967年11月21日,风雪之夜,刘允斌拖着饱受摧残的身子回到家,妻子迎上来,拂去丈夫浑身的雪片。看着新伤旧痕累累、被凌辱、受践踏的丈夫,作为妻子却无力排忧解难,她痛苦的眼泪似决堤的洪水,肝肠欲断、心如刀绞……
夜深了,刘允斌和衣躺在床上对妻子说:“我来到世界上42年,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党。对不起的是你跟着我受了这么多罪,你把两个孩子拉扯大我就无憾了……”刘允斌的话格外多,李妙秀以为这是他对过分痛苦的吐露和宣泄。夫妻俩回忆前天、昨天、寄托明天,谈得很多、很久…….
不知过了多久,从墙壁缝隙吹进的寒风惊醒了李妙秀。发现丈夫不在家,顿感不妙。她急忙跑到保姆家叫上王大爷,四处寻找…….天亮了,人们在家属区北面的铁路轨道上发现了刘允斌的遗体。
42岁的刘允斌就这样离开了这个世界。造反派在他诸多罪名中又加进一条:“畏罪自杀,自绝于党、自绝于人民。”
【编者按:刘允斌是高干子弟,为什么还要收入其事迹呢?首先因为他是科技精英;其次,他是被政治运动所毁灭的,这两条都符合入选本书的标准。此外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他是刘少奇的儿子,而刘少奇曾经是中共的高干、毛的接班人;但后来失宠了,被毛泽东视为最危险的敌人,必欲除之而后快。这就雄辩地说明:在极权专制制度下的政治游戏规则:成王败寇,你死我活。在中国历史上这类‘游戏’不断地上演:秦二世的“沙丘之变”、唐太宗的“玄武门之变”、宋太祖赵匡胤和其弟赵匡义之间的烛影斧声迷局、明英宗的“夺门之变”……等等。到了中共,也未能改变这种残酷的游戏规则。与之相对照的是西方法治社会下的政治游戏规则: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甚至可以成为新的合作伙伴(例如希拉里曾经和奥巴马竞争总统候选人资格,失败后却可以被邀请担任奥巴马总统的主要助手——国务卿)。比较之下,优劣立现。
还有另一层意义:想当年第一个提出把“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的是刘少奇。1945年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在大会的‘政治报告’里曾104次用热情洋溢的语言提到毛泽东的名字;更早一些,在1943年3月20日的政治局会议上,决定成立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三人组成新的书记处。又是根据刘少奇的提议:会议所讨论的问题,毛有最后决定之权。还有:到了建国后,毛泽东的秘书叶子龙有段时间对毛不满,就公开散布毛那些风流韵事。刘少奇知道后下令‘把叶子龙枪毙了’。可见刘是多么热衷于对毛‘忠心耿耿’。所有这些,雄辩地说明:造神运动的‘始作俑者’不是别人,恰恰就是这位‘二把手’。中国有句俗话:请神容易送神难。神既然稳稳地占据着要害位置,就害怕别人早晚觊觎这个位置,当然要不断地清洗、消灭所有可能威胁自己的、潜在的对手,并祸及子孙。看来,这个悲剧的祸根正是刘少奇当年自己埋下的。如此说来,刘少奇算是自作自受了,而且祸及下一代——无辜的刘允斌。这些道理正是本书收入该篇的深层意义。】
【补白】
中国所有参加革命的人,解放前,没有一个是为建立一个一党专政的国家而奋斗的。
——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
《老毛除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