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截图 >>更多震撼敬请关注凤凰网公益开年钜献《末·未》环保专题
【原标题】追踪PM2.5的导演:这是6年来北京空气最差的时刻
在这个寒冬,一部有关北京空气质量的纪录片《末·未》火了。
这部片子原本应该本周三,在凤凰网首页以专题的形式推出。但在此之前,北京出现了最严重的雾霾天,局部地区PM指数达到了近千的高位。
“这是我来北京6年空气质量最差的时候。”摄影师王一坤告诉李非凡。前者因“14连拍北京天气”闻名。最近几天,站在楼顶的他发现,因为空气能见度太低,自己的镜头已经无法聚焦,最后成像效果如同一张白纸。
这一切让导演李非凡改变了主意。他打破了原定计划,在微博上提前推出纪录片。
2013年1月12日晚7点,他的朋友五岳散人在微博首发了《末·未》,它随后被马伊俐等大V和许多网友转发。
“这群年轻的记录者们,用镜头扫除人心中的烟霾。”看完片子,有网友如是评价。
拍摄北京空气质量的90后
80后年轻人李非凡来自福建,现在是一个“北漂”,就职于凤凰公益频道。策划、拍摄这一纪录片,是他耗时两个半月、以一己之力完成。主要采访对象是拍摄北京空气质量的人,后者的讲述贯穿全片。
纪录片的创意来自王一坤的14天连拍。他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的毕业生,2011年在北京双桥的一个居民楼楼顶,坚持拍摄了一整年北京的天气,甚至 为此没有回家过年。这些图片,尤其是一张天空黄灰、可见度不足10米的照片,在互联网上发布后引起了轰动。王一坤拍摄的情景,被收进了李非凡的镜头。
拍摄后,王一坤向李非凡推荐了纪录片《帝都迷雾》。这部片子由龙天翼等三位北京城市学院2012年毕业生主创。关注PM2.5的他们,通过艰难的约访,采访到国内权威的医学专家、环保人士等人。因为拍摄,其中一个人甚至错过了找工作的黄金期。
作为毕业设计,《帝都迷雾》得到了当年北京城市学院的优秀设计奖。但在片子传上网后,龙天翼等人受到了来自学校和上级的压力。片子不久后被撤。
“作为学生,敢于去深挖这些问题,这种勇气是很可贵的。”李非凡评价。
王一坤和龙天冀都是90后。他们让李非凡感慨不已:“他们敢说敢做,身上有前人没有的纯真感,没有功利因素。更可贵的是,他们身上体现出网上的很多公知都无法达到的理性。他们的行动,本身就是未来的希望。”
用裸露的双手托着摄像机拍摄
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拍摄并非一帆风顺。李非凡和王一坤去了北京最大的垃圾填埋场——位于朝阳区金盏乡的高安屯垃圾场。那里地势偏僻,甚至连黑车司机都不愿意前往。两个人只能先坐地铁到双桥站,再在北京12月初的低温中徒步十二三公里,到达荒凉的垃圾场。
那里是一个相对敏感的区域,能进入的记者极少。对保安和宣传科干部好说歹说,“用尽了耍赖的办法”,他们才进入了垃圾填埋核心区,停留了5分钟。
当时天色已经擦黑,四下无人。站在焚烧后的垃圾山上,他们嗅到了空气中一股难闻的味道。“是煤烟味,就是这几天北京空气里的味道,很刺鼻,很呛人。”李非凡说。
此外,在上下班的晚高峰时期,李非凡去了北京最堵的地铁站之一——四惠站。从6点到6点半,他被起伏的人浪反复拍打。“那一刻,你感觉自己很无力。”他说。
在四惠桥上,他还拍摄了北京大堵车的场景:路面如同一个十车道的大停车场,停滞的车流一眼望不到头,有的汽车40分钟只前进了3公里。当时天色已黑,无数小汽车和公交车的头灯、尾灯闪烁,尾气隆隆排放,“人在其中,就像置身银河中,特别渺小。”这一场景,让李非凡难以忘怀。
在寒风中,他用裸露的双手托着摄像机拍摄,拍完,手是从摄像机上掰下来的,与此同时,传来了清晰的一声“啪”,“像是冰碎的声音”。
他去了北京最高的建筑物中央电视塔和国贸。中央电视塔俯拍,基本看不到150米外的景。国贸俯拍,发觉连近处的大裤衩也看不真切。
纪录片中引用了一些数据,包括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北京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数量等。它们从北京交通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财 经、中国周刊、中国青年报等处搜集到,并经过核实。而片头则是李非凡托人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官网下载的高清航拍,从中可对全球空气质量有直观判断。
“有了对末日的惶恐,才有未来”
拍摄期间,李非凡记得,北京PM2.5值美领馆数据在230-270之间,中国环保部数据在180-210之间。而在欧洲,这一数值都在50以下。
尽管如此,《末·未》仍是一部相对克制的片子,李非凡没有把板子全部打在政府身上。“这个纪录片不是批判,更多是很直观地展示北京现在的空气质量和解决方案。”五岳散人说。
确实,解构容易,而李非凡现在希望提供的是建构的视角。“我做这个片子,最大的目标是要告诉大家,社会各阶层要达成和解,而不是相互苛责,要一起来努力。”他表示。
五岳散人也赞同这一做法。
他认为,这些年来,政府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度大大提高。在2011年就空气质量问题争论最激烈的时候,中国的空气质量标准中,甚至没有PM2.5参数。这一数据,现在已经有了,而且越来越详细。
“空气质量问题涉及很多问题,比如城市规划、绿化、北京周边和全华北的生态治理、垃圾处理方式、环境法的具体落实……政府现在能做到的,无非是规章制度上的约束和管理。但每一个人都需要去从自己做起。”
片子在微博上推出后,网友的留言让李非凡很感动。有的网友说,看完片子,自己立刻去分类垃圾,或者不开车上班了。“大家在朝着共同努力的方向走。在一个公共问题上有这么一致的态度,很罕见。很多事情都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在这一点上,李非凡是一个乐观主义者。
在纪录片成型之后,给它取什么样的名字,李非凡曾经有过一番斟酌。最后,他给片子起了一个看似拗口的名字:《末·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