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有说法:胡宗南是共产党吗?)
胡为善:我的父亲胡宗南
● 胡为善
在台湾采访,试着打胡为善的电话联系,电话那一头他很爽快地答应下来,多少有些意
外。
从台北开车一小时左右,到达位于桃园中坜的中原大学。胡为善的身份是台湾中原大学
副校长。一见面,他便很坦率地说:“我知道父亲的形象在大陆比较负面,我愿意讲一讲我眼
中的父亲。”胡为善说。
毕业于黄埔一期的胡宗南,是蒋介石最信任的军事将领。他是黄埔学生在国民党军队中
的第一个军长,第一个兵团总指挥,第一个集团军总司令,第一个战区司令长官。
另一方面,胡宗南也成为中共交手最多的一个对手,随着国民政府的溃败,他也迅速从
顶峰跌落下来,从陕北一直退到西昌,几十万军队土崩瓦解,最终成了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
象征性人物。到了台湾后他也成了边缘人物,直至抑郁而终。
平步青云
我时常想:如果不是生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父亲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之路?也许他
会成为一名文人,用文字表达他对时代的看法;也许会继续做他的历史教员,在远离政治喧
闹的校园里度过一生......可是谁又能选择自己的时代呢?
其实父亲跟毛泽东、周恩来这些人一样,都是20世纪初受新思想影响最早的那一批青
年,只不过他们后来走上了不同的政治道路。父亲出生于浙江宁波镇海,中学毕业后,因家
庭经济窘迫,他回到孝丰县立高等小学堂担任教员。父亲喜欢读书,了解天下大事。1921年
暑假,他游历了北京、天津、山海关等地,曾断言中日必然发生战争。
此时,他正好听到黄埔军校开始招收青年学生的消息。虽然当时他年龄已经超过报考要
求的25岁以下,但他改了年龄,因而进入黄埔一期就读。在黄埔一期里,父亲的个子是倒数
第二矮,最矮的是冷欣,他后来也升为陆军中将,每次见到我都说:“你爸爸就是在我前面一
个。”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父亲就开始了几十载的军人生涯。在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时,
他是机枪连中尉排长,在棉湖之战中他携两挺机枪奋勇占领陈炯明后方高地,封锁了陈炯明
部队的主力退路。棉湖之战是父亲军事生涯的一个重要起点。战后,他因战功被提升为机枪
连上尉副连长,而且开始受到蒋介石的注意。第二次东征时,他率一个连冲上河婆最高山峰
横岭的敌阵,而蒋先生利用缴获来的武器编成3个师,成为北伐的基本部队,他也自此崭露头
角。
正因为这些经历,父亲很早就得到蒋先生的赏识和倚重。北伐时,打长沙、南昌、杭
州、上海,都由父亲的团担任攻坚先锋。他也成为黄埔军校学生中擢升最快的一个。1927年
北伐攻占上海不久,他就升任第1军第1师少将副师长,成为国民党黄埔系学生的第一个将
军。此后他一直一帆风顺,到1936年4月,又被任命为第1军中将军长,成为黄埔学生在国民
党军中的第一个军长。此时的父亲也毫无意外地成了“剿匪”的主力军。他的对手,很多是黄
埔军校的同学,这也是十几年恩怨的开始。
“西北王”
因为父亲和中共交手的时间比较长,所以他在内战时期的经历被传播得比较多,相反,
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的战役却很少被提及,很多人都以为他对抗日根本没做什么事情,这
完全是一个误解。
抗战爆发后不久,父亲接到蒋先生命令,到无锡集结待命。可是当他率部队到达无锡尚
未下车,就接到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陈诚的命令,因为宝山一线防线危急,要他立即到那里
增援。父亲带领第1、第78两个师约4万人,在杨行、刘行和蕴藻滨一带与日军展开激战。他
手下人回忆,身为军长的他“日夜在战场指挥抚巡,从未离去,官兵见之,无不感奋”。经过
几昼夜血战,部队始终守住阵地,伤亡惨重,但父亲始终不吭一声。顾祝同了解战况后,派
部队来换防。父亲才说:“再不换防,明天我也要拿枪上火线顶缺了。”
在敌我实力悬殊的情况下,父亲带领部队在淞沪战场坚守了6周,而他们的牺牲也极为惨
烈:4万人的部队最后只剩下1200人。当时著名报人张季鸾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