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的commencement 首先聲明,我實在不喜歡用一個中英夾雜的標題,但是我找不到一個簡潔的中文句子能夠表達這個意思。 什麼是commencement?它有個有趣的解釋,它既是「畢業典禮」(一個結束),也是「著手進行」(一個開始),我覺得用在當下的馬英九,最為合適。 在我的看法裡,馬英九是一個好人,是一個善良正直的人,但不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他在承平時期可以做一個太平宰相,但是身處於變化莫測,詭譎多變的台灣,他沒有能力把事情處理得面面俱到,以致於反對抗議的聲量高漲──其實這對他不是那麼公平,再過個幾年,台灣社會回頭看看馬英九八年總統,其實會發現他做得沒有那些痛罵他的人形容的那麼差。 馬英九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他可以把自己一個人做得很好,但是領導統御,任用人才方面,顯然不行──這可能是力有未逮,也可能是胸襟不夠。早在他第一次任期時,我就建議他任命宋楚瑜當行政院長;我們不要倒果為因,認為宋後來反馬反到這樣的地步,這種人怎麼用?我們應該看看宋楚瑜的確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如果四年前馬用了宋當行政院長,政績應該不會太差,而且爾後宋楚瑜的「破記錄參選」不會成真,國親也不至於反目到今天這個地步。一個領導人並不在於自己的能力要有多強,而是要有識人知明,能夠用有能力的人;也要有容人之量,讓天下英雄盡入彀中。馬英九不用宋楚瑜,有可能是怕宋的勢力坐大,也可能是怕宋的光環蓋過總統,但最有可能的是無法抗拒國民黨故步自封的腐朽勢力。馬沒有膽識突破障礙,達到一石數鳥的目的,落到今天這個局面,不足為怪,也不足為惜了。 不過,過去的都過去了,八年任期即將屆滿,在所有人都對死氣沈沈的政局不抱希望的時候,馬英九總算完成了一件大事。十一月七日兩岸領導人的見面,必然載入千秋歷史,我們兩岸的中國人,也無不希望這是一個敵對的結束,和平的開端。有許多人事前事後的猜測,兩岸領導人的會面,重點是什麼南海啦,是什麼兩岸熱線啦,甚至是國共聯合抗美日啦,其實我覺得,除了歷史的里程碑之外,這場會面最主要的目的,是馬英九樹立兩岸未來的互動形態,界定台灣未來的政治走向。今年過後,無論誰當總統,哪一個黨執政,顯然都必須在這個框架之下處理兩岸關係。 這也是為什麼蔡英文開始氣急敗壞,說馬英九此行「限縮了台灣的發展」,就政治面而言,這話並沒有錯,只是這個「限縮」,是杜絕了當政者未來朝各種形式台獨(顯性的成立台灣共和國,隱性的以中華民國借殼上市)的危險發展,創造了台海的和平,也得到全世界主要國家的矚目與讚譽。試想若是明年蔡英文當選了中華民國總統,她只剩下兩個選擇,一是蕭規曹隨,循馬英九的模式與大陸打交道,一是一意孤行,抗拒全世界的主流意見,冒著台灣被孤立的風險,推動她那個邏輯不通的「維持現狀」──事實上,很快的她就會發現所謂的「現狀」是無法繼續維持的。 所以我說,馬英九在任期剩下半年,行將走入歷史之際,完成了這一道「防火牆」,可以算是功德一件;我們期待他卸任之後,也能卸下這一份他其實扛不太起的重擔,進可以效法美國的卡特總統,到世界各地為台灣發聲;退可以回歸公益,利用他的形象推動台灣社會的和諧與進步。或許一個卸任後的馬前總統,做到的事情比在任的馬總統還要多。對於馬英九而言,總統任期要畢業了,期望這也是他另一段美好旅程的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