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文革联系到五四,也许不能说不可以,但如果说因为五四,文革必然,似乎就勉强了。恐怕本文却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观点,或说希望的解释)
五四与文革有什么关系?
1999年是五四80周年纪念,在此前后,史学界流传着一句话:不论怎么评价五四的进步意义都不过分。时隔几十年回望,恐怕结论不该这么简单。
众所周知,巴黎和会后的学生上街和继之而起的三罢(罢工、罢课、罢市)斗争,只不过是五四的花絮,这场运动对中国最深刻的影响,是1915——1923年的新文化运动。人类文化的三大体系为东方文化、西方文化、阿拉伯文化,其中最后一项在五四前后中国主流思想界影响较小,此处不表,前两者都被折腾到了垃圾堆。
在新文化运动的第一阶段,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等人举着长矛大刀,志向直取传统文化首级,似乎它是中国万恶之源之首,文字不好;思想不好;表达形式不好……总之,老祖宗没干什么好事,创造的文化只有“吃人”二字,因此必须打倒孔家店。虽然三十年代有一大批新儒家兴起并颇有学术建树,但五四那代青年活跃在后来的政治舞台上,被各种原因无限拔高的新文化一代的影响力持续升级,鲁迅等人的中国传统文化糟粕说在国民、尤其是年轻人和造反派中流传甚广。既然如此,伺机砸毁就不是偶然了。
再说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命运。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几乎纹丝不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皇家园子被烧和皇帝忧郁而死等一系列巨创摆平了清政府,使之走上了连滚带爬学西方搞洋务的道路。继之有维新,有革命,都是西方文化不断深刻地浸淫中土的巨大变动,至新文化运动分裂,西化派胡适、陈序经、徐志摩、梁实秋等一度颇有影响。但他们后来终于被政治上得道的新潮派们否了,使其立在了大陆文化的对立面,西方文化也跟他们的地位一样被毙了。
五四后期那种举起左手打孔子的脸,举起右手打亚里士多德脸的观点深刻影响了中国以后的历史,后来又裹进了前苏联的文化。文革时期彻底剿灭封资修的大无畏行动就这样浩浩荡荡兴起了。回望历史,好像一点都不该感到意外。中国的文化就像中国的马路,拆了铺铺了拆,没完没了折腾,不过怎么做时也理直气壮。在中国文化的道路上,20世纪是极其令人感到痛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