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月整修,国泰电影院于近日开门迎客。翻新后的国泰电影院外部修旧如旧,保持了以往的老上海风情,而内部则焕然一新,售票大厅以白色为主基调,地上铺设有大理石地板。(摘自7月3日东方网)
东方网的报道勾起了我对淮海路的回忆。淮海路是上海繁华的商业街,街道两旁法国梧桐浓荫密布,老字号商铺鳞次栉比,无论购物、美食、休闲、都是绝好的去处。在过去的许多年里,和南京路相比,淮海路更多地展现了这座大都市独有的人文底蕴和浓浓的商业文化氛围,其百余年所积累浓缩的海派精华,是几代老上海人心中挥之不去的厚重情结。
淮海路从襄阳公园开始,商铺是一家接着一家。记得73年参加工作后领到第一个月的工资时,就和同事一起去逛淮海路,在红星皮鞋店买了一双7.65元的皮鞋,虽然是猪皮模压底的,但绝对价廉物美,大家都简称该款皮鞋为765。其实,店里还有一款青年式的牛皮皮鞋也挺不错的,但要13.84元,那时学徒工一个月的工资才17.84元,想想觉得有点奢侈没舍得买,离开时还是忍不住又回头多看了几眼。
那时候也喜欢到淮海路买一些中西糕点美味食品,上海食品厂的面包西点;哈尔滨食品厂的奶油蛋糕;长春食品店的鲜肉月饼;高桥食品厂的芝麻薄脆;勤丰腌腊门市部的火腿香肠,特别是全国土产食品商店,吃的东西又多又全又新鲜,有各种各样的干货、酱菜、调味品、虾籽酱、蟹糊、鲞鱼等,一些深受上海人喜爱的食品,有时候排队也不一定能买得到。不过当时的经济条件有限,逛街时只是顺带着少买一点尝尝鲜,或是走亲访友时当作礼品。
淮海路上的小吃和餐饮也闻名遐迩,天津馆的狗不理包子;江夏点心店的双档、三鲜豆皮;春江点心店的生煎、春卷;光明邨的蟹粉小笼;庆丰熟食店的各种卤味;那种排队等候座位的热闹场景和自己动手端盘的“自助”乐趣,至今还深深地印刻在脑海里。
有时候碰到发工资的日子,同事之间也会相互起哄要改善一下,发起神经来真的会到淮海路上找家餐厅打打牙祭。去的最多的是人民餐厅,那里的菜肴大众口味价格不贵,三、五人小聚花费不了多少钱。稍许高档一点的饭店则去的较少,如成都饭店、大同酒家、川扬饭店、茅山酒家等,在我的印象中老松盛饭店只去过两次,一次是同事之间,另一次是谈恋爱时请女朋友,虽说只有两次,但该店的松鼠黄鱼、水晶虾仁、响油鳝糊等招牌菜的美味,到现在似乎还停留在舌尖上。
老上海都知道,淮海路上有三家旧货商店:淮海国营旧货商店、淮中旧货商店、三勤日用品调剂商店,其中淮海国营旧货商店的规模大品种全,许多东西并不是旧货,而是稍有瑕疵的等外品和内销处理商品,质量也相当不错。在计划经济物资匮乏的年代,买东西不容易,人们往往会到这里寻找淘买各自所需的物品,“淮国旧”也因此成了上海人扎堆的地方。
值得称道的是,那个时代的男人如果陪女同志兜淮海路,只要一到妇女用品之类的商店门口,都会不约而同齐刷刷的停下脚步,自觉地留在外面。偶尔也有硬着头皮跟到里面去的,却立马会招来无数异样的眼神,那刀子一样的目光,让你觉得自己仿佛是一个偷窥女厕所的变态狂,脸皮再厚也得落荒而逃。所以,一般人都会借此抽根香烟到马路边等候去了,这无意中成了淮海路雁荡路口独特的街景,由此可见,上海的男人还是挺有腔调的。
其实,有时候去淮海路沿着街道两旁兜兜白相相,看看琳琅满目的橱窗陈列;欣赏马路上来来往往的众生百态,和浓妆淡抹总相宜的窈窕淑女;或者到国泰、淮海、嵩山电影院看场电影;绝对是赏心悦目的轻松享受,在那个年代不失为一种自得其乐的休闲方式。
实际上,上海人之所以喜欢淮海路,除了其浓厚的海派经典和商业氛围,还因为众多名、优、特的商铺沿两侧街面依次排开连绵不断(许多老字号都是自产自销的前店后工场格局),讲究小而精,一店一特色、店店不相同,较大点的如中百二店、食品二店、妇女用品商店等,也不过只有两三层铺面。况且周边许多支马路的商铺也颇具特色,与淮海路商业街衬托互补交相辉映,能满足各个层次群体的不同需求,完全迎合了人们逛街连带购物的习惯要求。
“逛”字的作用和效应,在淮海路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川流不息、比肩接踵的人群凝聚了旺盛的人气,旺盛的人气托起并延续了淮海路经久不衰的繁华热闹。真想问问那些专家学者们,如何才能分辨出其中的“有效客流和无效客流”?
如今的淮海路已经被改造的面目全非失去了“灵魂”,变成了一个个高、大、全的楼宇经济体。一些专家学者们仍在不遗余力地规划打造着富人专属区,继续推行高端精品、“有效客流”的路线图,不断增设或者更换奢侈品牌旗舰店,据说连宝马4S店也将开进淮海路。已经失去了“灵魂”的淮海路,造血功能又将面临新一轮的考量甚至重创。不知道血液缺失、气场减弱的淮海路,还能重铸昔日的辉煌吗?
别了,“淮海路”!你承载了上海儿女太多的情感和骄傲,虽然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上海已慢慢“沦陷失守”日趋国际化和国语化,海派经典也成了昨日黄花风光不再;虽然喜欢热爱你的人们声音日渐衰弱失去了话语权,并且被逐步分流边缘化,但你的辉煌你的精华乃至你的灵魂,将永远与我们老上海同在!
(本文中有关特色商店的记忆如有误差,还请诸位老上海见谅) |